马悦凌----普渡众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34:56
马悦凌施教化普渡众生

                 ----------------摘自《新华航空》2010年第1期   撰文:王哲

 

马悦凌似乎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第二个姐姐刚刚十个月,母亲怀上了她。二姐多病,母亲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便想:这个不该来的孩子,还是不要了吧。父亲在遥远的部队上,每年只回几趟家,母亲等不得与父亲商议,就跑去了医院。那时,母亲带着孩子们住在南京。

谁知,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孩子太大,不能做了。母亲心下叫冤,她知道肚里的孩子最多40天,怎么会太大了?再一转念,南京医术不如上海,母亲转身就直奔火车站。不料,上海医生的结论更唬人:都三个月大了,还做什么做?!

又急又累,母亲无奈返家,刚下火车就晕倒了,等到清醒过来,她似乎想明白一个理儿:这孩子命不该绝。只得——留下吧。

那是个单纯朴实的年代,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精神取向整齐划一。十月金秋,一个小生命诞生。

又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幸存”的生命,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苦难后,竟然探悟到人类健康生活的“真谛”。

生命是一次奇遇,生活是一次苦旅。马悦凌以“反哺”的勇气和胸怀,去拥抱那个曾带给她无数痛苦的世界,而她,却把摄生、养生和病痛的根源,无情揭示,简单还原!一切,在她那里变得轻松容易,即使面对的生命已然病入膏肓。

人们不信,置疑:如此艰深的医学难题,曾经困扰并剥夺了无数生命的疾病,竟然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常态中就能预防,就可治愈?

好似获得某种天启和神示,马悦凌不急不躁,定力十足地制造着属于她的“传奇”——

当她伏案著书,常常神思泉涌,短短两年时间,便写下《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马悦凌详说问诊单》等著述。这些书一经推出,几乎毫无例外成为“国学养生”销售榜单上的热门书。

当她面对患者,往往心领神会。轻提细捻,拎出病因;剥丝抽茧,找出因果;然后对症施以综合调理之法。更为神奇的是,她几乎从不开方下药,几道食疗之谱,几手疏理之技,就让血气充盈、经络通畅,人体呈现出健康祥和的上佳状态。

当她徜徉在自己的“马悦凌健康养生网站”,与网友对话,在博客上发贴,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治病救人。每一次悉心指导,都像是一次严苛考试,她一次次通过一次次欣慰,欣慰那一桩桩真实鲜活变化的生命案例,求证了自己与现有医疗体系抗衡的成功,更给予那些求告无门的苦痛生命一线生机。是啊,生,多么好。比照于死的冰冷,生的温暖,是那样活色生香,温情无限。

当她接受媒体访问,上电视做节目,登上讲坛为普罗大众“扫盲”健康知识,她的善心化为普渡众生的舟船,期盼着那条船大一点,再大一点,好盛下世间人。于是,她积多年在自己身上先行先试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公布各种祛病良方。有人笑她“傻”,在养生市场高调快速扩张至百姓之家时,这些切实可行又有效的方法,恰恰是“财富”的矿藏。马悦凌笑认这“傻”字,就像她在博客上吐露心声:我们“傻乎乎地过着简单生活,傻乎乎地吃着单调的食物,傻乎乎地到处告诉大家健康之路在哪里,傻乎乎地经常自掏路费送人们走上这条道路,还傻乎乎地忙前忙后照顾着已经走上这条路仍需要帮助的人……然而,我们傻得快乐,傻得轻松,傻出了美丽和健康。我相信,我的傻和我的‘真水平’,会让这个人情冷漠的世界开始温暖起来”。

何谓传奇?不就意味着即使遥远,却足够震撼我们的世界么?

马悦凌的传奇,正以颠覆的意义,教化人类,走近我们。你可曾感知、懂得倾听?

 

釜底抽薪与沸锅点水

马悦凌来到这个世界,用她的眼睛看惯大人们匆匆忙忙的身影,也体会着自己体弱多病的苦痛。然而,就像背上那个母亲用几种不同颜色布头拼制成的小书包一样,她以一个女孩子至诚至真的向往,纯朴而又简单地生活着。让她难以明白的是,为什么人会生病,为什么生了病吃药打针都难以治好,又为什么在现代医院中,总是小病被治成大病,大病再变成不治之症,最后要了命。

命运的安排,让马悦凌读完南京第二卫生学校后,当了一名护士。这期间,她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病例,也体悟到现代医学治病的局限。病人住进著名的医院,躺在高级病房里,守着最权威的专家教授,却仍然找不到健康出路。医界隐情的迷幻和百姓就医智慧的缺乏,终至形成一个怪圈,让陷入其间的人们徒然花着大把钱,再毫无例外地看着亲人离开。

终于,这样的怪圈也把马悦凌卷了进来。父亲的病逝,给她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悠长深邃的悲伤。

父亲的直肠处长了个硬块,进到医院仅仅7个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不在。

对现代医学体系的疑惑,终于在无奈地忽视生命价值面前,轰然成长为强烈的不满。马悦凌好似终于洞见她要寻找的答案。面对“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现状,她,擎起一面势单力薄的旗帜,去表达对生命尊严的崇尚。

她把自己常年积累的大量经验,把个人身体调治的宝贵心得总结出来,在广泛涉猎中外医学医药典藉的基础上,不断措索,提炼出一套切实可用、效果明显的保健强身之法。

她把生活中的所遇所见,特别是疑难杂症,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再把最精准的方法用于患者。如果说,现代医院是在病人身上试验,从而获得医学研究的“成果”;那么,她,马悦凌,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求得的“真经”施奉于病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的健康,遗传占15%;社会条件占10%;气候、地理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自我保健占60%。也就是说,在医疗条件极好的情况下,对健康的保障也只有8%。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这份量甚少的比例上,偏偏忽视了比重庞大的生命之源——养生和保健。

马悦凌讲过一个最为经典的小故事——

一个人在墙上钉钉子,榔头不小心砸到了手,皮肤破了。给破损的伤口涂上红药水、紫药水、创口贴或消炎膏药等,目的是防止破损处发炎,同时促进伤口愈合。这些对伤口的处理,就是医疗所做的事。表面上看,医疗在治愈伤口,但为什么说它所起的作用只有8%?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榔头砸伤手指,是致病的原因,如果病因不去,还是一个劲地砸手指,就会伤及肌肉、骨头。如果仍然砸下去,局部就会被砸烂、发炎、坏死。病因仍未祛除,长期下去,不但殃及全身,很可能还会出现生命危险。在榔头不断砸向手指的过程中,没有祛除病因,却想尽各种办法,涂各种药物,伤口能长好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生活中榔头砸到手指,这种病因是明摆着的,谁也不会傻到继续用榔头砸手指。可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贪吃寒凉食物、长年吃各种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熬夜打牌、通宵上网等等,就正如那把“小榔头”,不断地对身体造成伤害,不断引发各种疾病,不断地使病情加重,直至死亡。

“我做的事,是釜底抽薪,不是‘沸锅点水’”。马悦凌的意味深长,道理显而易见。

什么是“沸锅点水”?就是水开了,冒泡泡了,可看成是身体出现了不适。医院查出你患上某种疾病,医生开出各种药物,目的是扑灭这些“泡泡”。刚开始可能是一种药,后来一种药扑灭不了,就用多种药,强压下去的结果,是水面暂时平静,但后果怎样?医生、病人心中都没有底,不知道哪一天又会冒出更大的泡泡来。现代社会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下。

何谓“釜底抽薪”?就是去寻找水面冒泡泡的原因,一个个地祛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此做法,不会给身体留下重大隐患,更不会污染破坏我们的身体。找到并去除病因,再用食疗补足身体内的气血,用按摩艾熏疏通经络,去除寒湿。充盈的气血、畅通的经络,终至可以修复已经受损的脏器,疾病在马悦凌手中,自然被四两拨千斤一般化解了。

马悦凌之用心、善心,日月可鉴。

 

洞察蛛丝马迹获悉生命密码

问诊,是马悦凌对现代医学体系的一大挑战和贡献。

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对生命表现关爱的诊疗手段,反而渐渐式微。千辛万苦排得大队走进诊室,医生难得说上几句话,即使体恤他们面对众多患者的疲累,却也难以理解他们害怕“祸从口出”的世故。层出不穷的病患纠纷,让死者枉然,生者痛楚,医者麻木。

医道天职,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幸识得马悦凌,她最大的爱好,即是“问诊”。问身体概况,问对自己身体的评价,问小时候的身体情况,问手诊,问舌质、问舌苔,问五官,问皮肤,问头,问胸,问腹,问颈、肩、背、腰、脚、足、手、臂,还问睡眠,问房事,问月经,问生育,问情绪,问饮食,问按摩,问锻炼,问工作,问生活细节,问病史……她详细列出“问诊单”,200多个问题几乎将与身体有关的方面问了个遍。

同时,她的“问”,并非简单地问表面,却详细到“无微不至”的程度。比如,问对自己身体的评价,她要问是否精神饱满不知疲倦?是年轻时身体好现在走下坡路了,还是一直病病歪歪?问体态,她会细到胖、偏胖、瘦、偏瘦、不胖不瘦;肚大、偏大;腰板挺拔、驼背、挺不直,挺直了累不累……

问马悦凌为什么要问这么多问题?她答:就是为这些病人找患病的原因,就是在找“釜底抽薪”的那根“薪”在哪里?病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找到了。

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强韧,自身具有极强的修复功能;它脆弱,以至于一点异常就能导致消亡。然而,正因为是奇迹,它便能发出生命密码,只有智者,才能洞察蛛丝马迹。马悦凌正以她的身体力行,教导人们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注意体察身体的报警信号,学会分析、寻找身体不适的原因。世间一切皆由因果,找到并祛除病因,身体就能长治久安,活到天年,就能从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