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10:56

[一种声音]有些词

xilei 发布于 2010-3-18 8:33:00


从上小学,语文老师就在课堂上教给我们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

当时也真心为自己能使用世界最美的语言之一而从心里感到很骄傲。后来又读了很少几首几句古诗词什么的。那时更觉得汉语真是美。再长大些,在觉得汉语确实很美之外,又知道全世界任何语其实也都很美。

然后又发现汉语其实也有很不对的一方面。

比如我当初从《史记》再往上看,就觉得那些古书太难读懂。象什么《左传》、《尚书》之流。还有这次被开会引用的《离骚》,本来就是咱们自家的文字,可我当初读它时却恨不能找一个翻译来一句一句解释,才能明白那一行一行到底是在说什么。

还很小时,我父亲就很想教我学好那几本由王力先生著作的《古代汉语》。但也真是家门不幸呀,父亲每教一次,我就必然昏昏然困意立即袭来。以致于,父亲后来彻底对我放弃了。是一次对我头部猛击一掌然后就对我留下一句人生断言:“嗳!真朽木不可雕也!”父亲随后又彻底判断:“呜呼哀哉!这孩子天生就与写东西完全无缘。”

那之后我心里却偷偷地窃想:还好我是朽木,否则,要真把这样的书给背会了,我怎么张嘴往外说话呀?

又更大之后,才知道,本来古代的中国百姓,也并不象古书里那样说话,而是由一批批历代知识分子,全诚心给弄成就不让普通百姓能懂的文字,好他们自己“之乎者也”地彻底垄断着。

因此,从五·四后开始将文字白话文到现在,中文仍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据一位长期侨居欧洲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真实段子:说有一位浙江人、北方人、河南人,因一偶然生意机会碰到了一起,结果是先用中文吵得不可开交,还谁也没听懂对方到底都在各自说了什么;结果还是中间一位聪明人开口倡议道:“咱们还是说英语吧”。

我自己后来还因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一位中国特著名的作家面前弄出过一出很大的误会来。

当时是因为那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我想给评论一下。可左看看右看看,其中文字也太书面太书面甚至都书面到精致得有些过了头。那么如果我用我自己使惯了那套匪了巴唧的写字方式,如果评论了该作家这么精心书面化的一部著作,就有点亵渎人家的好几年的寒窗户打造了。

犹豫了好久,我才很不好意思地也用最工整的书面语,算是把人家的小说给评了一把。但写完就自己感觉自己:我怎么这评论写得就这么费劲和难受啊?

但不成想,那作家看过我评论之后,竟打电话给我当时惊呼道:“看你平常写的那些东西……你居然还会书面语哪?”

我完全明白人家的意思:就是觉得我之前写的那些东西,太乱七八糟文字太没规矩根本就是不堪入目的匪气表达。所以我亮一回书面语,人家才惊讶:这家伙文字土匪,他居然也会书面语表达?

这之间的误会可就大了。书面语,那是咱父亲从小就往脑袋里灌输进去,根本就属于想扔都扔不干净的童子功那一套坏语言把势。所以当我开始也学会写点东西之后,就越恶心那套文字方式,因此才有意专门避而不用它的。可那一次,人家居然还拿我最烦透了的书面语,专门表扬了我一回,以为我从文字上就真被招了安呢。

我到现在去书店买书,只要一翻那本书前言和头几页,但凡是那种用文绉绉的有明白话不直说的书面语的,即使内容再好,也当场撂下转身就走。

因为落下心病了。

可越是贫的、口语的、民间粗话特别多的,内容差点也买。象这样的文字才有温度才有真正的阅读口感。

除了心烦汉语那套书面语之外,对于一些从小记住的词,也不喜欢甚至非常讨厌,我这么多年以来平常写东西,一遇上这些词,能绕开就肯定躲开换成别的话说。

比如——

“挑战自我”——自我怎么挑战法?跟自己较劲一辈子,然后从身体内部再长个纠结,叫它作:“癌”?就说知识分子当中,大多癌症患者一般都跟吃什么没太大关系——全是自己从内部给纠结出来的。

所以还是算了吧。顺从和堕落于自我才最好。

“突破自我”——演艺界里的人,倒是老在报纸上这么被形容。自我怎么可能被自己突破呢?难不成真要把自己学成恐怖主义的“人体炸弹”真炸开了才甘心?

“彻底征服”——也是完全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候经常在书里看见这样的形容:某男很猛,最后征服了某女人。再猛的男人,你倒生个女人出来让我瞧瞧!可再弱的女子,却完全有可能生出个特猛的男人来。那还说征服个屁呀!男人从一开始,就完全没可能去征服身边的任何母亲性别中的一个。

另外对大自然,也没有这个可能。比如象国人费死八劲甚至豁出人命来,结果才勉强登顶珠峰了,然后就满报纸地说:又一次征服了珠峰!

要么就说中国人胆最大呢。什么都喜欢说“征服”。

人怎么可能征服大自然呢?就让随便一次再小的雪崩朝你们吹一口气试试?呸!早就死在好几层雪域之下了。

还说“征服”?

后来发展到: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太狂妄了吧也?

结果,与天斗,斗出我小时候的人祸三年——又遮遮掩掩说是“三年自然灾害”。到现在也不敢公布,当时那三年,到底死了多少人。

与地奋斗?有乐嘛?——汶川地震就是地底下朝上咳嗽了一下,结果呢?还乐嘛?是举国悲哀呀。

与人奋斗?有乐嘛?——也可能有。所以电视剧《潜伏》一般国人都喜欢看。

还有“卧薪尝胆”;也是一个特别特别坏的词。不好好睡软和东西非让自己搁在木柴上睡。然后不喝甜东西天天舔苦胆。然后就是多少年憋成巨大仇恨然后再出去杀人。

而到至今,“卧薪尝胆”还跟“含辛茹苦”经常买一送一地搭着用,让国人从小就不学好,专门学会憋着一肚子不是然后再去找别人报仇雪恨。比如就最近我晚上偶尔瞧电视上那些剧一眼,甚至内容大概就全是报仇雪恨的。

另外还有什么“斩钉截铁”、“知难而进”之类的好多好多呢。

说话要是老要“斩钉截铁”——这人离杀人也就不远了。知道难要还不退——这人不有病嘛?明明看见了前边是坑,还非要一脑袋扎下去?

尤其我外交部发言人的经常用语,也最好躲开点: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居心不良、说三道四、指手划脚……

千万家长们要注意:只要电视上一出现他们并且还板着脸这么说话,就赶紧让孩儿们远离。否则,孩子长大了满街就那样冲人说话,人家会觉得这孩子心里也有毛病,家长没调教好。

怎么就不能把别人往稍微好点里想想呢?

记忆中就去年有一次相当清晰的经历:我从北京东四上五线地铁,那地铁高级得已经完全超过发达国家地铁了。车行至雍和宫站,开门;然后外边的人一拥而上,根本也从来没建立过什么礼让妇女的习惯,结果就把排最前边的一位面容特姣好身村也特婀娜的妙龄女子当场仰面挤拍在了地上!于是周围的人感觉有些不好,连忙一齐下身将趴在地的姣好婀娜妙女赶紧扶起来;然后,就只见姣婀妙女摇一摇头、正一正脖子、再抖一抖身上的土,头也不回就嘎巴脆从嘴里横出来一句:“我操你们大爷的!”于是所有扶她的人,又马上转身把臀部全朝向了她。

咋就不能学学世界上最乖大哥国家的加拿大呢?

人家举国之人,每天对外说最多的话就是——

对不起!

来源:何东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