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先生于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致词稿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29:32
李登辉先生于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致词稿
  │台湾民主之路(—
  
  Director Hickman,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来到这个以民主、自由为立国精神的美国国土。二百多年前,你们的祖先不畏冒险来到新大陆,一七七六年他们通过「独立宣言」中指出,人类追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被剥夺,而政府之正当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权利下,经过人民的同意而产生的。我们的祖先来到台湾,似乎没有「五月花公约」,但他们同样是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而来。而台湾人民这股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一直到一九八九年,台湾正式进入民主化时代,才得以一步步获得初步的实现。
  台湾的民主改革,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就像之前的经济奇迹一样,引起世人的瞩目。在民主化的过程中,本人领导国民党执政,倾听台湾人民的心声,尊重主流民意的意志,成为推动改革的主力。当时,在野的民进党也主张改革,所以朝野两党虽然存有竞争关系,但在改革方面往往并肩合作。经过锐意改革,威权统治逐渐解体,民主之路蔚为康庄大道。至于一九四○年代所形成的族群矛盾,也在民主化的调和下逐渐溶解。
  二○○○年总统大选,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先生获胜。不过,胜选的民进党,在国会面临「朝小野大」的困境,政策常受在野党的杯葛。此外,民进党施政经验尚未成熟,包容心胸也不足够,导致朝野恶斗,并重燃族群矛盾之火。令人遗憾的是,族群矛盾在新的政治生态之下,加上中国的统战分化,恶化为国家认同的冲突。为此,本人提出了以民主精神超越内部矛盾的「新时代台湾人」论述。
  始于一九七○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余年来到台湾来。我们接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洗礼后,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宁静革命」,虽然社会紧张甚至冲突在所难免。台湾的民主成就,引起研究此一议题的杭廷顿教授(Samuel P. Huntington)重视。不过,就像杭廷顿教授当年对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观察,在「第三波」走向民主化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此一帆风顺成为完全民主国家。
  台湾的民主化威胁从何而来?台湾还有些政党具有「反民主」的意识形态,这些威权体制残余的势力,不愿意放弃威权体制下的既得利益,更不能面对威权体制瓦解的事实,企图以意识形态来迷惑人民,以取代人民的自由选择。这股反民主的力量,在台湾仍然猖獗,并得到中国专制政权的撑腰支持。台湾对岸的中国专制政权,从未一天放弃并吞台湾的野心,虽然他们的手法有所改变,例如从过去以飞弹威吓台湾,台湾人民不为所动,现在则改以经济利益诱惑磁吸台湾,然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台湾一天不纳入中国,中国独裁者一天不会停止这些利诱威逼。台湾内部以意识型态为包装的反民主势力,和中国独裁者的野心一拍即合,在中国独裁者的支持下,它更加猖狂、更加无所顾忌,在这种内外的相互作用之下,台湾的国家认同遂变得复杂纷乱。这才是台湾民主最大的威胁所在。
  在亚洲,有些领导人宣扬所谓的亚洲价值。亚洲的传统并非不能取代,某些国家的政治操作证明了:所谓的亚洲价值最后总是被部份政治人物利用作为剥夺人权的借口,成为部分国家走向完全民主的主要阻碍。幸而,儒家传统在台湾并没有深厚的影响,此一问题在我们致力民主化的过程中,干扰不大。当前,台湾要迈向完全民主国家,最先要彻底解决者,仍在于国家认同的分歧。
  各种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自认为是「台湾人」,或不否认自己是「台湾人」,这是台湾社会在民主中融合的写照。遗憾的是,被多数选民淘汰的政客,用政治手段撕裂社会和谐,在国家认同上挑拨是非。他们想利用威权时代用来巩固政权的大中国意识,颠覆已经民主化的现代台湾。今天,他们最大的奥援并非国内的选民,而是对岸中国的霸权论述、军事恫吓及经济统战。不可讳言,中国的总体国力仍在成长,这种「引清兵入关」(木马屠城)的联共制台行径,加深了台湾的危机。
  台湾人民要克服这个挑战,首要之务是强化对台湾的认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五十年前的台湾人民,五十年后的台湾人民,之间起了截然不同的「质变」。过去,在外来政权的洗脑灌输下,许多台湾人民不由自主地自认是「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觉悟到,那根本是不符历史与现实的虚构。实际上,二十世纪最后十余年的民主改革过程中,我们也经常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们是谁?杭廷顿教授的新书「WHO ARE WE」也提到,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认同的问题,虽然其形式与内容各有差异,台湾则正处于国家认同的崩解与重构。
  哲学家沙特说:「人由于命定是自由的,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身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责任的。」沙特提醒我们:「存在的东西只有当它向着将来被超越时才能获得其意义。」讲到这里,我不免想起康德三大批判所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康德哲学给我的启发是:人类必须了解自己的有限性,如此才能兼顾自立性与积极性,让人生变得更崇高、更可贵。如果再把思考提升到整体的层次,康德所说的:「你应该这样做,就是你的主观原则常常能够成为普遍法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这个命题的现代诠释,无疑是联合国在一九六六年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台湾人民应致力实现这些人权公约所界定的国际人权标准,这是台湾人民对自己、对世界文明的责任。
  新时代的台湾人,应该要有这些哲学省思,并且积极予以实践。每一个新时代的台湾人应该要从内在进行更新,以新的生命内涵实践「一切价值的价值转换」,形成全体性的精神扬升与文明创新。由此成全的新时代台湾人,不难基于自由意志、公民意识的结合,脱离被过去的虚构所束缚的状态,对台湾这一块民主实践的土地产生坚定的认同。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才能以民主消解残存的族群矛盾,让「反民主」的政客无法为私利兴风作浪,霸权的大中国主义的统战也无法乘虚而入。
  透过民主的途径认同台湾,是台湾民主最有效的保障。跟某些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类似,台湾近年也陷入民主顿挫的焦虑,这是关心台湾民主发展的人不可忽视的问题。未来,台湾在「第三波」取得的民主成果,会进一步巩固,还是不幸走上倒退之路,在在攸关全球民主价值的扩展或退缩,也就是民主国家如何相互支持,值得大家密切注意。而从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台湾民主的巩固,正维系着亚太平洋民主阵线的防线,此一防线一旦被突破,对全球民主及和平将有摧毁性的破坏。但我仍要乐观地预测,台湾民主的威胁并不是致命的,只要我们对民主价值没有失去信心,只要我们的民主运作不脱离常轨,只要我们的法治秩序有效健全起来,二千三百万人终将把认同台湾视为理所当然。届时,民主台湾将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正常化国家的目标,最后成为一个完全的民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