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23:53

民勤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2009年6月5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明确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服务完善,适应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要求,我县市场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规划,狠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今后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起步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体系建设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基础。目前,全县农产品批发、瓜菜交易、畜禽交易三大县级中心市场已编制完成了项目书,落实了建设土地,瓜菜交易市场已具雏形,农产品批发市场已于5月底开工建设,畜禽交易市场正在争取项目对接。从整体看,全县各乡镇除城郊区三雷镇、苏武乡,待开发区红沙岗镇和离县城较远的南湖乡没有集贸市场外,其余乡镇已沿袭或新建了一定规模的批发集贸市场,现共有批发集贸市场21个(城区6个,农村15个),总建筑面积6.11万平方米,全年成交额达6419.65万元,入场经营者186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781户,国营、集体、私营企业80户,农产品运销大户120户。全县农村商业网点1562个,其中日用消费品店1200个,农资店186个,其它77个,从业人员3260人,年销售额达2.8亿元。三年来,按照“万寸千乡”市场工程的要求,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40多个,覆盖了全县17个乡镇和96%以上的村组,大大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从农产品种植的情况看,农产品种植初具规模,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拓宽,沙产业挖掘潜力极大,现已初步建成粮油、棉花、瓜籽、瓜菜、林果、蔬菜、畜禽、药材等商品基地。小茴香、红黑瓜籽、黄白蜜瓜、南瓜粉、无壳瓜籽5种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产品竞争力强,远销海外,甘草、锁阳、发菜、沙米等名贵野生资源极具挖掘潜力,急需加大开发,进行深加工。

二、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

为优化我县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规划工作,并着力加大实施力度,全面配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建立县级中心市场为重点、区域性专业市场为依托、乡镇集贸市场为辐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项目支撑,规范运作乡村零售网点,加大培育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和流通企业,建立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农村市场体系,取得了一定得成效。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部门协同,凝聚合力

 我县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每年均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布置,县上成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商流工作的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商务、发改、供销、农牧、畜牧、工商、质监、卫生、经贸、公安、信息中心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全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行具体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制定了《民勤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由商务局牵头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会同发改、财政、农牧、工商、供销等县直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充分利用了各部门的传统网络,理顺了相关机制,凝聚了各方力量,实现了该项工作的较快推进。同时,加强了舆论宣传与任务的分解落实,认真将相关政策细致地向广大农村地区宣解,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划全力支持工作的开展,以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市场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放大张力

为切实突破多数大型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城区、少有延伸到乡镇的现状,我们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在详细规划区域城乡一体市场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突出中心乡镇、村组的带动作用,本着利民、畅通、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调研重新布局和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内外品质。同时,制定了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稳固供销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在乡(镇)、村一级农村商贸的“主力军”地位,注重引导城区大型流通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并购、联合,按市场规则提升了城区相关农产品购销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明确措施,突出重点,激活潜力

2007年以来,为扎实推进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寻求带动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突破口,一是在全县试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商务、工商、发改、计划、农业、供销、市场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工作的领导力量,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农户的五级联动机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对乡镇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两年里,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自愿参与的方式,县商务部门牵头合理规划、详解方案、加强督导、规划操作,在全县农村地区逐步推进了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革新,在各农业中心乡镇、村组共改造和新建标准化“农资农家店”140户,加快形成我县农资进村综合的零售服务网络。农家店的建成,工作做得扎实,坚持了高标准和高质量,为全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抓好了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2006年至2008年,我县民间资本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商务厅“退市还路”项目,共新建改造了大坝、薛百、西渠、三雷等4个农贸市场和县城瓜菜交易市场,总投资达16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0000平米左右。2009年5月,由民勤县易发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争取国债项目,在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易发农业物流中心市场,已于5月30日顺利开工建设。2009年,我县还积极支持民勤德兴定点屠宰场筹资建设民勤畜禽专业交易市场,使市场载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规范管理,抓优服务,练好内力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物流特别是集贸市场管理,我们切实加大了力度,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不断加强检查和督导。商务、工商、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农村市场先后进行了数十次的检查和整顿,查处了假冒伪劣商品和无证经营行为,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市场。同时,针对农村市场处于发展阶段较脆弱、不健全,需要各方面扶持与指导的现状,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作了大量工作:一是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创建民勤县农产品暨日光温室产品营销网,搭建了移动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商务、瓜菜、农牧、供销等部门在农产品购销旺季及时向农村(民)发布有关需求和价格信息,指导农村的养殖、种植和加工经营。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硬件建设,特别是在市场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为市场建设协调服务,提供了优惠的政策,积极申报项目,有的乡镇还直接投入了财政资金。三是上门服务。如在万村千乡农家店的建设中,商务部门委派人员深入到店面指导、帮助改造建设工作。四是促进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夹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薛百洋葱协会、收成蜜瓜协会等农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产品物流方面发挥发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市场建设和市场体系发育水平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布局,宏观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加之目前对市场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市场建设规划布局、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市场功能不足。

二是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我县农村市场主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这种落后的经营方式与现代物流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低,投入不足,市场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对现代物流服务业缺乏应有的拉动作用。

四是市场管理滞后,致使区域商品流通尚处于混乱状态,尤其是露天经营商户大多沿路摆摊,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和城镇形象,更主要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乡镇特色产业的形成和专业市场格局的构筑,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县城镇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不相适应,必须加以解决。

四、当前和今后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想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制定的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以“推动四个创新,构筑五大体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市场体系。

(一)推动“四个创新”

推动农村流通主体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产销大户等现代农村流通主体,整合利用供销社、粮管所、农经站、农技站等原有农村流通资源,建立新型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  

推动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村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行为,改善农村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农村流通政策措施创新。完善和落实已有的促进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调整和改革不利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借鉴和引入外地的先进政策措施,积极出台有利于农产品和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把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流通企业的培育、市场开拓、日光温室产品销售等指标列入乡镇工作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村市场,壮大一批出口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商业行政布局和管理的模式,加快“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促进流通企业在农村健康发展,加快农村流通改革和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二)构筑“五大体系”

构筑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积极投资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努力形成以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以乡镇专业交易市场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电子结算、信息检测、储藏技术等物流体系为手段,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的农产品购销服务网络。一是要打破现在单一的市场体系,通过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热爱此项工作的私人入股,用五年的时间,在县城分别建成1个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中药材交易市场、畜禽交易市场,使全县的蔬菜集中在集散地交易,这样特别有利于外商来进行交易,从而逐步提高我县的知名度。二是各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协会,指定专人负责,有组织、有章程地完成每一笔交易。三是修建年吞吐量万吨以上恒温气调库,填补我县无大型保鲜设施的空白,延长产品销售期,切实增农民受益。四是加快瓜菜、洋葱、蜜瓜、甘草、棉花等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五是市场管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每天对农产品交易价格、供求量进行收集发布,避免垄断或菜霸的出现,保障广大菜农的合法权益和正常交易。六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和服务工作。

   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行政村为基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原则,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五年内改造和建立标准化“农资、农家店”250家,其中2009年50家,2010年50家,2011年50家,2012年50家,2013年50家,到2013年,农家店全县数量达到400家,力争覆盖所有的乡镇和98%以上的行政村,加快形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连锁配送率达到70%以上,大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假日消费、节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构筑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地向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农民提供国际、国内农产品生产、供需、加工等信息,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资源分析,市场预测、产品价格、供求信息、农业生产力布局、资金投向、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分析预测和发布。初步形成上下相连,预测预报及时和比较准确的信息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并建立资源、市场、供求、投入综合评价和预测预报系统,组建全县农产品市场动态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中心。

2009-2010年,在县城中心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信息网点,配备配套的信息服务基本硬件设施,在结构上形成网络化。2010-2012年,加强县城中心市场与各乡镇专业交易市场的信息化配备建设,并实现联网,通过较大的网络体系,实现企业、农村经纪人、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互通。2012-2013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准确的信息体系,真正实现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

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进一步推行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生产,把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转变为农民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全面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的环境监测,规范农业生产投入化肥、农药的管理和使用,推进农产品主要产地全面自检,从源头上杜绝超标农药、化肥等污染源。加强农村市场运行信息监测,设计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国内销售和农产品出口等四大体系监测指标,开发网上信息直报软件,有关重点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及中心店均作为监测样本点,实施运行情况网上直报,并与上述四大体系建设实行同步监测。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把片区监管责任制与商品准入监管制度、执法责任制度、执法巡查制度等结合起来,严防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

构筑农产品产销政策体系。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市场建设、农产品运销提供方便和支持;二是狠抓市场配套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等一条龙服务,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部门要大力支持,金融部门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交通部门要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工商、税务部门要在农产品经营、办证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为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县财政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支持,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市场开拓,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营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