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55:15
写作基础知识(上)

  什么是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
   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已》中的“我”,《祝福》中的“我”,都是只起事件的见证人的作用。
   2、“我”是重要人物。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文学创作中有通篇为第一人称的。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三人称的叙述。
   其用法有:
   1、“他”。如“他既然这样完全失掉了理性,就发生了哪个疯子头脑里都不曾有过的一种奇想……”(《堂·吉诃德》)
   2、人名。
   3、指代。如“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多收了三五斗》)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第一人称叙述较为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时倒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混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中心思想或主题的表达。
   二、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三、叙述的要求:第一,线索清楚,要抓住主要线索叙述。第二,“叙述六要素”应交代明白,一般要把时、地、人、事写清楚,有时可省略其中一、二个要素。第三,详略得当。第四,要有波澜。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曲”。
    记言,就是记载、转述、描写人物的语言。在写作中,运用记言这种表达方法的文体主要是普通记叙文和消息、通讯、故事、传记、小说及叙事散文,还有剧本、会议发言记录、报告记录……等等。记叙文体中的人物语言,如不写出人物的原话,也不是记言,仍是叙述。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的:“到南京时有朋友约他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悉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记载、转述、描写的人物的语言——所说的话,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如记者写消息、通讯时写进文章里的人物的话;另一类是虚构的,为写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按照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替人物虚构的话。
  由于上述两类话的不同,记言也就分为记人物所言和代人物立言。记人物所言的要求是 “真”,代人物立言的要求是 “活”。所谓“真”,就是不得增减、加工、改制;所谓“ 活”,就是符合人物身份、职业、民族、性格、习惯等。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即“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鲁迅曾称赞《红楼梦》作者的记言技巧,指出:“《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譬如,写王熙风的出场,即是未写人貌先写人声。王熙风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真是先声夺人,表面看是客气话,骨子里却充满傲气。这是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性格化语言。
   以文学写作来说,记言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l)刻画人物性格;(2)表现人物心理;(3)发展故事情节;(4)表现人物关系;(5)间接描写人物。
   记言在写作中具体表现为独白和话:
  一、独白:指的是一个人说话,包括一个人的内心独白和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讲话。内心独白没有听话的对象,例如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雷电颂”;有时似乎是对某人说话,但听话的某人并不出现,例如郭沫若在《蔡文姬》中写的:
  文姬:(行至墓前跪下,向墓独白)父亲,大家都睡定了,我现在又来看你来了。你怕会责备我吧?……”
  经常见到的独白是一个人的讲话,或者未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接而自语,或者只是一个人讲话,他人虽听却不说话。文学作品中的独白很多,著名的如莎剧中哈姆雷特的独白,曹禺剧作中的一些独白,等等。
  二、会话:指的是两人或三人或多人的对话、交谈、讨论、争辩。会话在文章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写得好的会话,一行的效果可以胜过十行的叙述。因此,写作者应该重视会话的写作技巧。
  记言的会话和叙述的会话二者有什么不同呢?二者的区别在于:叙述时,写一个人物是以作者的立足点写的,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用自己的口吻把某个人物介绍给读者,成为“人物— 作者—读者”的三者关系。而用会话来写,则是作者暂时把自己躲开,让人物直接说话给读者听,成为“人物—读者”的两者关系。
  郭沫若说,记人时应该“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谓人物自己的语言,一是指符合该人物的性格、感情、意志等的会话;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说的话。要写好人物的会话,“这事情相当的难,非有充分的研究或经验是不能够运用的。”(《沫若文集》)因此,初学写作者应该研究会话的写作,并且努力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
   “对话必须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是个怎样说的问题,要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是最应注意的。老看着你的人物,记住他们的性格,好使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话。学生说学生的话,先生说先生的话,什么样的学生与先生又说什么样的话。看着他们的环境与动作,他在哪里和干些什么,好使他在某时某地说什么。 ”又说:“一般的说,对话须简短。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总缺乏戏剧的力量。”“一个人说话,即使是很长,另一人时时插话或发问,也足以使人感到真像听着二人谈话,不至于像听留声机片。答话不必一定直答所问,或旁引、或反诘,都能使谈话略有变化。心中有事的人往往所答非所问,急于道出自己的忧虑。或不及说光一语而为感情所阻断。总之,对话须力求像日常谈话,于谈话中露出感情,不可一问一答,平板如文明戏的对口。”(《老舍论创作》)
相关文章: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描写(...          • 写作基础知识—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学术论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讲演稿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一)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小说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过程—创意          • 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叙述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叙述 更多>> 写作基础知识(下)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有哪些呢?“今日读者的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些活动都影响到现代写作,也改变了描写的性质。”“今日读者要求动作快,甚至在描写中也是一样。……你可以注意到现代描写的如下特点:1、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 ——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2、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 3、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4、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二、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行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例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五、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为了使被描摹的物体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且区分出该物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根据前人的经验,“摹形 ”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或联想,或启迪。“传神”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与主题表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从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   

状物应注意艺术性,尽量写得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引人人胜。  关于物体的性质、功用、成因、制作过程及其用法的介绍,是另一种表达方法——说明的内容,不属于状物的范围。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写作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法。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即通过自己抒发的感情来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前人十分强调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如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在文学写作中,抒情是和叙述、描写同样重要的表达方法。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也常使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染人的力量。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例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诗句:“我爱我柳技削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我爱篮球,它是我青春的形体。/我爱邮递员,我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写作时,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就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
  抒情的方法是受抒情的方式影响或决定的;而抒情的方式、方法则又是受抒情的内容影响或决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所抒之情确定抒情之法。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会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
   抒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写作时,我们要抒爱国主义之情,抒社会主义之情,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二)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因为“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我们必须在真实的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三)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写作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四)抒情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议论,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一般来说,完整的议论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所提出的观点,需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主张;论据——建立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论证——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说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就是论证过程。
   如何写好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写作时注意:论点应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论点一经确立,在写作时就必须紧紧把握住中心论点来选择结构,不能缩小、扩大或者转移论点;对提出论点的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
  二、论据是论点的基础。论点是在论据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没有充分可靠的论据,论点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论据在议论中十分重要。
  写论据首先要考虑:用什么作论据?可以是事实——事实论据。如可靠的事例,历史性资料,人证,物证,统计数字,等等。也可以是理论——理论论据。如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权威人士的言论,还有格言、寓言、谚语等。其次,要充分注意对论据的要求:一、真实。材料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可靠的,真实无疑的,令人可信的;二、典型。材料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三、充分。材料是必要且足够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学习写作论据,要克服或改正以下毛病:l、论据不足,空谈理论,有实无虚。2、堆砌材料,论据臃肿,有虚无实,材料淹没了观点。3、论点论据互不统一,使论点站不住脚。4、材料不真实,瞎编假造。
   三、论证是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好像一条线,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起来。
  论证方式有:归纳论证(归纳法);演绎论证(演绎法);类比论证(类比法);引证论证(引证法);因果论证(分析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中论证(归谬法);等等。
   论证方法有:
    (一)证明(立论)
  证明是指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证明又称“立论” 。
   l、举例:是一种用真事实例作为论据进行立论的论证方法。夹叙夹议,就是用“叙 ”表述事实材料,提出论据;用“议”进行评论,证明自己的观点。
   2、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进行论证的方法。要求作者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以确立论点。
   3、引证:是一种通过引用经典名言或科学公理、常识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要注意的是,被引用的言论、事理必须经得起考验,是客观真理。还要注意引用不可过多。
   4、对比:也是一种例证法。它与一般例证法不同的是除了举例外,还要用事例加以比较,突出事物本质,确立论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比较之中,容易开启人们的思想,扩展人们的眼界。它比一般论证包涵更丰富的内容,因之道理也说得较为透彻。
   5、类比:这是一种通过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论证时可以讲故事,打比方,引用成语典故,以此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反驳(驳论)
  这是一种反证法,作者通过议论,设法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有三种方法:
   1、反驳对方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的错误。具体写法有:
   ①用事实证明对方论点错误。这是例证法在反驳中的运用。但这里不是用事实证明什么对,而是证明什么错。
   ②剖析论点的错误及危害性。
   ③引申对方论点,以暴露其谬误。
   ④建立对立的新论点,以驳倒对方论点。
   2、反驳对方论据。错误的论点有时是建立在虚假、错误的论据的基础上的;有的是捏造的事实和理由。从驳这些论据入手,将对方的论据驳倒了,其论点也就无法成立。
   3、反驳对方的论证。错误的论点,有为它服务的论据,也有它的论证过程。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推理错误一经揭露,其论点也就不攻自破。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议论,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一般来说,完整的议论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所提出的观点,需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主张;论据——建立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论证——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说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就是论证过程。
   如何写好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写作时注意:论点应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论点一经确立,在写作时就必须紧紧把握住中心论点来选择结构,不能缩小、扩大或者转移论点;对提出论点的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
  二、论据是论点的基础。论点是在论据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没有充分可靠的论据,论点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论据在议论中十分重要。
  写论据首先要考虑:用什么作论据?可以是事实——事实论据。如可靠的事例,历史性资料,人证,物证,统计数字,等等。也可以是理论——理论论据。如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权威人士的言论,还有格言、寓言、谚语等。其次,要充分注意对论据的要求:一、真实。材料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可靠的,真实无疑的,令人可信的;二、典型。材料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三、充分。材料是必要且足够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学习写作论据,要克服或改正以下毛病:l、论据不足,空谈理论,有实无虚。2、堆砌材料,论据臃肿,有虚无实,材料淹没了观点。3、论点论据互不统一,使论点站不住脚。4、材料不真实,瞎编假造。
   三、论证是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好像一条线,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起来。
  论证方式有:归纳论证(归纳法);演绎论证(演绎法);类比论证(类比法);引证论证(引证法);因果论证(分析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中论证(归谬法);等等。
   论证方法有:
    (一)证明(立论)
  证明是指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证明又称“立论” 。
   l、举例:是一种用真事实例作为论据进行立论的论证方法。夹叙夹议,就是用“叙 ”表述事实材料,提出论据;用“议”进行评论,证明自己的观点。
   2、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进行论证的方法。要求作者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以确立论点。
   3、引证:是一种通过引用经典名言或科学公理、常识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要注意的是,被引用的言论、事理必须经得起考验,是客观真理。还要注意引用不可过多。
   4、对比:也是一种例证法。它与一般例证法不同的是除了举例外,还要用事例加以比较,突出事物本质,确立论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比较之中,容易开启人们的思想,扩展人们的眼界。它比一般论证包涵更丰富的内容,因之道理也说得较为透彻。
   5、类比:这是一种通过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论证时可以讲故事,打比方,引用成语典故,以此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反驳(驳论)
  这是一种反证法,作者通过议论,设法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从而驳倒对方,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有三种方法:
   1、反驳对方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的错误。具体写法有:
   ①用事实证明对方论点错误。这是例证法在反驳中的运用。但这里不是用事实证明什么对,而是证明什么错。
   ②剖析论点的错误及危害性。
   ③引申对方论点,以暴露其谬误。
   ④建立对立的新论点,以驳倒对方论点。
   2、反驳对方论据。错误的论点有时是建立在虚假、错误的论据的基础上的;有的是捏造的事实和理由。从驳这些论据入手,将对方的论据驳倒了,其论点也就无法成立。
   3、反驳对方的论证。错误的论点,有为它服务的论据,也有它的论证过程。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推理错误一经揭露,其论点也就不攻自破。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描写(...          • 写作基础知识—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学术论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讲演稿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一)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小说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过程—创意          • 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叙述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记言 更多>>  相关文章: • 写作基础知识—讲演稿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一)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小说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过程—创意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叙述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记言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叙述          •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描写 • 写作基础知识—杂文的写作          • 写作基础知识-诗歌的写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