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改“农民工”一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0:43:40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1984年,中国社科院某教授首次提出“农民工”一词。尔后,“农民工”这个说法被大量地引用。
  “农民工”一词在称谓上让人感到见人低一等,就一个小小称呼对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就因为他们头上帽子戴着一个“农民工”。就如葛剑雄所说“我认为,所谓农民工的称呼是中国的耻辱,工人就是工人,为什么谈农民工?”我支持葛教授的说法农民就农民,工人就工人,何必叫个“农民工”。
  农民工为社会主义建设有今天,亿万农民工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功不可没。农村改革以后,不光是粮食出来了,也解决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吃”的问题,而且发现劳动力多余了。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人种田。那时如果没有户口制度限制,没有那么偏视农民,工业化的进程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当时就户口制度卡着,剩余劳动力、剩余资金、剩余原材料,都不允许流动。80年代中期,学者们提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咱们吃过三年困难的苦”的权宜之计,政府非常高兴,所以农民工的地位越来越低,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像在2010年中只电视台七套播放的节目,靠近越南的广西省那坡县一个村的农民人年收入才200-300元人民,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
  在上海和北京这些地方,还有很多不是农民工。之前还有一个说法叫“盲流”,其实就是后来的农民工是我们世界工厂的主力,他们是各产业的建设者,做出了最重要贡献的人。但在很多人带着鄙视眼光看待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认为“农民工”就是下等、无知、落后的代名词,就这种特定的“界别身份”,与工人相比都要相差好几档次,其实大家反过来想下,农民已经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他们干着城里面第二、第三产业的活儿,做的事是一样,做出贡献也一样,就因是“农民工”造成上学不同,买房子不同,参军不同,就业不同,教育不同,医疗不同,养老不同,就连诸如出车祸之类的赔偿也相之甚远。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
  农民工的消费五个人还顶不上一个城里人。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扩大十几年了,我说你们想的是社会方面的问题了,在子女上学、减轻农民负担、的这些方面,我觉得只是一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这个方面着实得到了改观。像廉租房之类的大点的福利制度,农民根本就不要想,八字都没有一撇,这个就是附着在“农民工”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方面要改革,如果一体化以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是温总的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话。
         没有平等的民权,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我觉得农民工的很多问题是得一步步决,但改一个称呼,称谓这不难就叫个“外来务工者”,“外来经商者”,“外来经商务工者”“援军”“援建者”也会让他们心里觉得和大多数人是一样平等的。其实农民的愿望是很好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