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一技之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6:17:14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一技之长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特殊教育事业的宗旨,围绕着该宗旨,沙河市特教学校边摸索办校,在对聋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探索性地开展了毛衣编织、美发、服装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年实践,我校服装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首届毕业生全部被市服装厂录用,成功地解决了聋生的就业问题。为了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使聋生真正掌握技术学得本领,在服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

首先,在课堂设置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为职业技术教育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1、低年级以每周1—2节的劳动课做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启蒙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习惯。因家庭教育的失误(有的家长对聋儿极度娇溺,有的则放任不管),聋生一般比较懒惰而且自私,入学后适度的劳动教育,可增强聋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他们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为今后学习技术打下基础。

2、中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但比重不大,每周2—4节,服装教学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一些基础训练,如学习锁扣眼、倒钩针、十字指法以及缝纫机、包缝机的使用方法等,初此外,还初步接触服装制图,使学生对制图有个感性的认识。但对制图原理不做任何要求。

3、高年级重点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服装课约占整个教学工作的1/3,主要进行服装专业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技术教育为目的,裁剪制图与缝纫实践分工协作,同步进行。

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我校服装教学以男女四季服装为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地进行了量体、设计、裁剪、制作等各项工艺的教学。从普通西裤入手,首先学习各种裤和裙的制图及设计原理,然后由马夹过度到上衣,在上衣的教学中先进行了四页身上衣的学习,然后进入三页身上衣设计及制图教学。缝纫实践与理论制图基本同步,按照由“简”到“精”的方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首先进行抵挡简做服装的教学,然后进行高档精做工艺的教学;先进行单项工序训练,使学生掌握各部零件的制作方法,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分散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以上教学内容的进行,使学生对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之后可灵活运用自由创作,从而提高了他们自身以及适应社会需要能力。

第三、采取科学的方法及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为聋生毕业后参加社会劳动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在服装教学中我们贯穿这样一条思路: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的念头;用期望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功能,使其产生“要学好”的信念;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技术,每个人都得到长足发展。

1、培养学习兴趣。刚接触服装课时,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是不感兴趣,教学工作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从以下做起:

美术诱导。美术是服装的基础,色彩搭配款式造型都需要美术的指导,而聋生大都对美术兴趣浓厚,因而对服装兴趣的培养可从美术开始,指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美术界作品、优秀服装画,引导并鼓励学生临幕或自己创作一些服装画。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诱发学习服装的兴趣。

服装欣赏。服装美是生活中一项重要审美内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的衣服都可以成为赏析的对象,从面料、颜色到款式、做工到着衣人的年龄、肤色、气质等可组织学生讨论,吸引他们对服装的注意力;服装老师应经常设计并制做一些款式新颖能够体现个性的衣服,这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服装课惊醒一段时间后,应举行学生作品展览,把学生的作品陈列于展室,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低年级同学学习服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服装有了浓厚的兴趣时,教学活动已经成功了一半。

2、期望教学法。服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显著,基本理论和技术教给学生后,水平的提高、技能的形成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老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把老师的目标和期望告诉学生,用期望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要学好”的信念;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所取得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3、因材施教。因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学习服装的潜力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区分定位因材施教。领悟力好、天赋高的学生其定位应是毕业后独立开店,教学应侧重于服装设计精做服装工艺,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裁剪制作成衣。一般水平的学生,教学侧重于缝纫技能的培养,其定位是熟练的缝纫技工。

4、注重思想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因胜利上的缺陷,聋生一般自卑且孤僻,自尊心极强。随年龄的增长,这些情感与日俱增,影响了聋生与正常人的交往,是其步入主流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思想教育。

首先是自信心的培养。学生取得成绩,老师即使表扬,上课的间隙给学生将一些残疾人成材的故事,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把教师和家长的期盼告诉学生,激励他们勤学苦练立志成才……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正确地面对残疾,树立残而不废的信念。

其次是打开聋生封闭的心门。为此我们在高年级开设了“课前话题”活动,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到如何与正常人相处、自谋职业等,其目的是开拓聋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

另外,加强劳动纪律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培养.

出来的聋生更具有环境、社会的适应性。

5、宣传自我,走向社会。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使囿于小圈子的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聋生经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必需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且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他们尚不能被社会正确地认识,这是他们步入社会的一道很关键的门槛。

为使聋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公平的待遇,我们还面临着一个任务,即自我宣传,在这一方面,我校做了许多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外界了解聋生的机会,每逢五月份的助残日、六月份的儿童节以及元旦等重大节日,学校或组织学生走向街头或参加市里的文艺汇演,想社会展示自己亲手做的服装,战线残疾人的风采。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影响,不仅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引起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残疾人”重新定义、重新。

事实证明,我校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职业教育不仅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其创造了就业条件,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使残疾人由社会的包袱真正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