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论儿童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1:47:00
阳明先生论儿童教育

       儿童们的性情,多是喜欢嬉闹游戏,讨厌拘束严厉的。就像初生的草木萌芽,顺其天性,让它舒畅的生长,它就会欣欣向荣;反之,人为的干扰阻挠,就容易干枯衰萎。教育儿童,就应该鼓舞他,让他心中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进步:(这种鼓励)就像及时的雨露春风,滋养花木,自然生机萌动,日增月长。如果总是遭到冰冻霜打,必然凋零枯槁,日见萎缩了。

所以,教儿童一些童谣和诗歌,不只是使其志趣调达而已,更在于将儿童跳跃嬉闹,大呼小叫的天性以歌咏的方式宣泄疏导,将他们咿呀学语,音节生疏所导致的幽滞不畅宣发出来;

练习一些礼节,不只是为了看起来庄重威仪而已,更在于这些礼节动作,于周旋揖让,拜起屈伸之间暗含了导引气血经脉的意义,为的是使儿童血脉舒展调畅,筋肉骨骼柔韧坚固;

学习一些典籍,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而已,更在于能使其沉下心来,反复琢磨品味,不再心浮气躁。通过朗诵诗书,抑扬顿挫,来宣发他们的志向。。。。。。

这些教习,都是为了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移默化地消除其贪鄙顽劣的一面,使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知书达礼的修养,浑然天成的执守中道而不做极端的事,这正是先贤们立教的良苦用心啊!

然而,现在的儿童教育,每天就知道生硬的督促孩子们死背硬记,训斥儿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礼仪疏导;务求聪明机巧而不是培养其善良淳朴的一面,甚至责骂鞭打,象对待囚犯一样对待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看到学校象看到牢狱一样不肯去;见到老师和长者象见到仇人一样躲避;鬼鬼祟祟,能躲就躲,能逃就逃,荒废学业而去玩闹;作假说谎,找尽理由以恣意游荡,甚至干些小偷小摸的事,染上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品性日渐低下。。。。。。(是不好的教育方式)逼迫着孩子们向顽劣的一面发展,心里却想着孩子会品学兼优,这种想法可能实现吗?。。。。。。

同学们,你们务必以我上面的所言为训诫,不要因一时的社会风气而改变教育的原则,这样才能达成“蒙以养正”的教育之功啊。切记!切记!

 

 

附一: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儒家“心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传习录》等书。

 

附二:本篇原文: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狻,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