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先生,便不能不爱南京 --贴篇旧文,缅怀国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37:45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以前,也不是不爱,只是爱它旖旎的风光、悠远的历史,六朝金粉地,温柔繁华乡,“秦淮河畔,引浆卖水者皆有六朝烟水气”。南京,仿佛是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中的一抹淡金色。而现在,更爱南京,却是为了一个名字,一个近代史中最最辉煌和伟大的名字。

其实,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1912年初的区区数月,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才百来天,然而,南京这座城市,和他却再也分不开了。1925年,他在北京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仍拳拳以归葬钟山为嘱。如今,每次路过紫金山,我总忍不住扭过头去凝望那一片青翠,心中不由地浮现出四个字:“青山有幸”,是的,青山有幸,这个城市有幸,而我,亦有幸!

走在南京的街上,很容易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对先生的怀念,东郊、总统府、逸仙桥、中山大道,就连路边历经沧桑的法国梧桐也仿佛记载着那一个逝去的时代,多年多年以前,当它们还是幼苗的时候,一定也目睹了奉安大典的凝重和肃穆吧。

也曾去过中山陵,在微雨的日子,游人稀少的时节。独自一人,走过长长的墓道,怀着一种朝圣者的心情,拾级而上,那392级石阶啊,在童年的记忆里是那么的漫长和难以攀登,而我现在却只愿它长些、再长些,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表达出我“高山仰止”的敬意。

也曾去过总统府,仍是独自一人,在先生曾工作过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前久久伫立,那只是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外表并不起眼,但站在它的面前,我却真正明白了什么才叫做“划时代”。我想象着近一个世纪前,先生在这里,殚精竭虑地、苦苦维护着初生的民国——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而这房前房后,又有哪寸土地曾留下他的足迹呢?

以前读历史,每看到近代史,总不忍卒读,那一段无休止的屈辱啊,令人神伤。那确是一段黑暗的岁月,如果没有对先生的回忆,也许会更黑暗,他以他的热情和执著点燃了数代中国人心中的强国之梦,而现在,我们仍在继续着他的理想:一个强大的、民主的、现代化的中国。

我爱中国,便不能不爱先生;我爱先生,便不能不爱南京。

PS:我其实并不喜欢称呼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好像很老很刻板有距离感的样子,我最喜欢称他为“先生”,前面不加任何姓氏,就是特指他的。记得以前读郭沫若的《屈原》,婵娟对屈原说:“我爱楚国,就不能不爱先生。”所以,我也照样来这样一句:“我爱中国,便不能不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