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吃肉与骂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5:54
解说“吃肉与骂娘”
廖保平
据我考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句经典名言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流行甚广,到现在还时常挂在某些人嘴上。再谈这个已经让人审美疲劳的名言,是笨贼偷石臼——吃力不讨好,除非我能深入解剖它,拎出点新发现来。能不能呢?没有把握,尽人事吧。
我拎出的第一个新发现,那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一句顶级荒谬的话。说这话的人不是骂娘的人,而是被骂娘的人,谁呢?显然是“上面”,比如国家、政府、官员之类。他(它)们认为费了老大的劲,好不容易吃上肉,人民非但不感激,还抹着油嘴骂娘,岂不是“好心没有好报,好柴烧烂灶”。
从饥馑动乱的年代走过来,改革了,开放了,吃肉了,富裕了,这个转变是巨大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才得来的,多不容易,非但不怀一颗感恩的心,居然还骂娘!——这是自视有恩于民的人的心理话。
不过,从现代民主宪政意义上理解,事情全然不是这样。首先,人民是国家主人,政府是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而产生的,官员是人民请来“打杂的”,谁主谁仆,关系分明。其次,人民是纳税人,官员靠纳税人供养,人民扮演着“亲娘”的角色,谁该感恩,也很分明。
在“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句话当中,这个“娘”可以是国骂中的“娘”,也可以是供养你的衣食父母。倘若指前者,主人和仆人都可以随口就来,不必特指。倘若指后者,这句经典名句该从公仆嘴里说出,而不是主人嘴里说出。比如公仆因为主人给钱太少,管得太严而骂“娘”很好理解,唯独人民骂“仆人”变成了骂“亲娘”,显得荒谬不经。
我拎出的第二个新发现,那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一句顶级阴险的话。人民“端起碗来吃肉”是普遍的事实,但这碗中的肉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施舍他们的,是他们自己艰苦劳动换来的,是流了汗流了泪甚至流了血的。他们吃肉吃就该理直气壮,完全没有必要像是亏欠了谁似的,一幅诚恐诚慌、感动泪流状。
人民吃肉的时候可能骂娘,也可能不骂娘,放下筷子后可能骂娘,也可能不骂娘。吃肉是吃肉,骂娘是骂娘,是两回事,吃肉与骂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行将两件事拉郎配式地绑在一起,除非无知,免难让人怀疑有阴险的用意:吃了人家的肉,还骂人家的娘,这么不识好歹的人,是不是该治一治,给点颜色让他瞧瞧?
我拎出的第三个新发展,那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是一句顶级受用的话。这句话的用意是说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可是人民为什么要“小富即安”呢。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有权利不断地向更高的需要求层次迈进,当人民有肉吃了,甚至富裕了还骂娘,那是因为人民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比如社会公平、政治民主、自由幸福、自我发展……等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些需求满足得不尽人意,你怪得他们要骂娘?试想,医改改得看不起病,教改改得上不起学,房改改得买不起房,人民的嘴巴能不痒痒吗?
骂够了,气消了,心平了,通泰了,有利身心健康;有气不能出,憋在心里,要么憋出病来,要么火山爆发,因此,骂娘虽说欠文明,亦有利和谐。就算是作最坏的假想,我也觉得骂娘比起不能骂娘,没有力气骂娘要好上万倍。难道不觉得“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比“端起碗来吃野菜,放下筷子喊万岁”好万倍?
正常的社会状态,就该人民对公仆横挑眉毛竖挑眼,不满意就骂娘。只是,手里拿着权柄,以“父母官”自居的人,要习惯挨骂还有很漫长的路,因为,这句“长生不老”的经典名言还在被荒谬而不是合理地解释和运用,还要我费这么大的劲在这里左一刀右一刀割来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