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新闻上击败新浪的可能性探讨——网络新闻的一些观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6 20:36:32
这是2002年写的一篇老文,现在开来居然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于是贴出来,作为第一篇吸引眼球的博客,呵呵。
今天从兰州回来了,在网上收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朋友写的《新媒体革命》一书中引述了我以前写的关于新浪新闻的贴子,不由得激发了思考的兴趣,毫无疑问,中国目前最强大的网络门户就是新浪,而新闻又恰恰是新浪的最强项,如果能对之加以分析,相信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不过在此一定要声明,题目叫作击败新浪,并不是真的想或是真的能击败新浪,只不过是一种噱头而已,更多的是写一些自己对网络新闻的观感。用这个题目吸引一些“眼球经济”,呵呵。而且本人对新浪非常尊重,没有任何要对付它的意思(实在也对付不了)。
新浪新闻的优点与弱点
要想击败一个媒体,首先要掌握对方与自己的优点与弱点,扬长避短。这里只谈新浪的新闻。
新浪的陈彤以前虽然没有正式作过媒体,但却的的确确是做内容的高手,从他当初大力推广‘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就看得出来。而且据传陈彤还是一个制度高手,将一些内容的基本因素流程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正确性,这就更加不容易做到了。要知道,国内目前想要找内容制作高手并不难,但是懂的建立“内容管理体系”的就太少了。再加上新浪的品牌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让新浪的编辑们有着一种非常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内容制作体系加上良好的员工心态,这两项构成了新浪新闻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其他一些比如新闻资源之类的虽然重要,但还远不如这两项,真正做过媒体的人应当了解)。
凡事有利有弊,新浪新闻也并不完美。比如他要保持第一的位置,首先就要“全”(这个‘全’也是挑选之后的结果,可惜的是挑选的基数太大了),信息量要大,结果肯定会牺牲阅读的效率。要超越新浪的新闻,就必须要有更高超的手段。
超越新浪新闻
要想超越新浪,前提是也要拥有类似的平台和环境(尤其是员工心态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来尝试:
1,设计真正让读者容易阅读的版面,遵循三秒原则(在整个屏幕上三秒钟可以找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利用阅读的便利性打出效率牌,颠覆新浪大而全的新闻理念。
2,抓住自己的独家新闻,建立特色新闻栏目,找到读者关心的空白点,出奇制胜。其实新闻大家的来源都一样(网络新闻),但是真正的新闻高手总能抓住独特的角度,好新闻往往并不是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而是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此点非常重要)
3,重视新闻邮件订阅的作用,台湾PChome的新闻邮件非常成功;
4,重视网友讨论的选择(贵精不贵多),增加新闻与网友的互动性,比如评选最有眼光、最有思想的网友等等,新闻评论和解读是网络新闻的一大特性,同时也是目前网络不能用有自己采访队伍的情况下,最有独创性的做法,可以巧妙的回避政策。
5,建立新闻品牌,说实话,要想真的全面超越新浪的新闻,近乎不可能,但是如果要让人们“感觉”到有人超越了新浪的新闻,那么要相对容易得多,这就是新闻品牌的树立。只有当新闻品牌树立之后,才能够真正开始超越新浪的新闻。
6,新闻要有选择标准,普遍性的新闻重视全,做到人无我有;抓重点,找到自己的重点新闻,做到人有我独,贵精不贵多,抓住网友真正关心的新闻;
7,全面模仿新浪新闻,杜绝其“全面”的特点,也就是说:全面抄袭。这样就可以避免网民的一种恐惧诉求:假如我不上新浪,有新闻看不到怎么办?或者是新浪的忠实读者:一定要看看新浪怎么说。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直接打击新浪的受众基础,然后在这种基础上突出特色。而且在目前的国内,时事新闻似乎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这就直接形成了法律空洞。不过这种手段很让人不齿,我写在这里,是因为国外有类似的案例,绝不建议使用,只是想提醒大家小心,同时希望相关法律能够弥补这个漏洞。
8,打破新闻的界限。目前国内的所有网站新闻都是纯粹意义上的时事新闻,其实看看现在国内外的都市报就明白了,服务性新闻越来越被重视。据个简单例子,在前不久的电视调查当中,人们最欢迎的节目不是《焦点访谈》、也不是《新闻联播》,而是《天气预报》,而天气预报和电视预告等栏目在都市报中一向都是很受欢迎的。我们做内容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新闻也一样,所以为什么不能打破网络新闻的格局,将服务性的新闻也加入进来?让读者做到“stop one”,在一个栏目里面全都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不用再去什么天气专栏等等。
9,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营销手段,方法很多,这里可以提两个方向: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全民新闻。不过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更复杂了。
新浪的可怕
前几天在兰州讲课的时候,听到有人说网络新闻完蛋了,当然,这是作报纸的人说的。理由当然是目前网络状况的低迷。其实并不是网络新闻完蛋,而是网络新闻过于超前,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网络的,它拥有一切媒体的形式与阅读便利,仅仅在终端上有些问题而已。但是终端的问题是可以寄希望于技术手段解决的。未来的情况,几种媒体形式并不是谁消灭谁,而是大融合,大统一,不过网络在中间的作用会比较大。新浪可怕就可怕在他拥有了国人最关注的平台,用营销的话来说就是拥有了渠道。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未来不论是网络媒体、网络游戏、短信等等,新浪都可以用比别人低得多的成本获得大得多的效益,如果新浪能够把网络门户的概念转化为控制渠道的概念(类似中央电视台在电视的垄断),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飞速发展。
如果想探讨媒体问题,请email:pyh@263.net或panyh@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