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9年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45:55
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9年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市化为重心的总体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面落实“三保三促”关键举措,凝神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一)三次产业稳步回升,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6亿元,增长10.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9亿元,增长44.8%。在第九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列全国第17位、全省第4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继续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达到58.53万吨,创历史新高。新培植农业龙头企业30家,总数达到150家,其中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8家。新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处,香城长红枣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瓜菜面积38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1.97万亩,水产品实际放养面积2.8万亩。完成成片荒山造林1.99万亩,建成省级湿地公园2处,新增高标准绿色通道165公里。肉、蛋、奶总量分别达到13万吨、8万吨、1.8万吨,畜牧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成立了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利税91亿元、利润4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总数达到480家。民营业户发展到4.1万户,注册民营企业334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发展到7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2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2%。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山东省邹城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8个服务业重点城镇、6个服务业重点园区和9个服务业重点企业三大载体“869”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二)投资和消费持续扩大,内需拉动成效明显。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全力抓好扩大内需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保证投资、消费较快增长。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311”工程。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确定了总投资约460亿元的83个大项目,其中工业项目32个、城建项目29个、服务业项目12个、民生项目10个,实行重点跟踪管理,目前完工项目 16 个、在建项目 61 个、拟建项目6 个。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共有19个项目纳入中央和省扩大内需投资计划,争取各类资金6444万元,并按照上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严格进行管理,目前扩大内需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顺利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3公里,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867项,其中加固小水库29座,疏浚河道23.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城乡消费保持良好势头。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20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5亿元,增长20.8%。(三)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年份之一。按照建设东城区、完善老城区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总投资210亿元的28个重点城建项目,全部实行指挥部会战模式,由市级领导挂帅,集中优势兵力,合力攻坚,强势推进。一是各项规划更趋完善。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东城区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综合交通、热力、服务业、旅游、“三孟”文化保护区等专项规划修编。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实施了岚济路邹城西段、104国道北段和峄山路改造,实现了道路交通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的和谐统一;完成华电大道新建、岗山路中段大修、凤凰山路改造等重点道路建设任务,城市路网更加完善,城市框架得以拓展;顺利启动了新济邹路、临菏路建设,困扰邹城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实质性突破,与周边地区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全长4516米的唐村至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城区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唐王河公园、铁山公园二期、择邻山庄二期、东城区水厂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护驾山植物园、唐王湖改造、三十米桥高架路等工程,集中规划建设了规划展览馆、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四是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一次性平稳取缔城区1.2万辆非法“三小”车辆;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完成16条主要背街小巷和200多条裸土小巷治理改造,初步实现“裸露土地全面硬化、大街小巷全面亮化、环卫保洁全面覆盖”。(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推行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编制新规划、发展新产业、创建新体制、呈现新面貌”的新型乡镇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2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11个济宁市级示范点中10个社区全面竣工。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体制改革,实现城区全覆盖、16小时不间断保洁,农村逐步建立“村设保洁员、环卫设施配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新型保洁模式,城乡环境卫生发生根本改观。101路公交车开通运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资本市场运作实现突破。合兴科技、意可曼科技两家上市后备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辅导协议,进入实质性的上市运作阶段;新组建5个融资平台,成功对我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策划包装,在项目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总额度15亿元的债券发行申报材料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继续实行市级层面投资促进局专业招商、部门层面88个市直部门工作组督帮招商和镇街“二分之一”工作法全员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活动,全市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8.6亿元,同比增长42.9%;直接利用外资6672万美元,增长595%;完成外贸进出口1亿美元。(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就业再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2万人,其中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1万人,位居济宁市第一位。再次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511.7万元,农村低保金2115万元。免费为326名白内障贫困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教育、卫生重点工程扎实推进。32处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改造农村校舍3万平方米;八中铁西校区、兖矿一中改造主体工程已竣工;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完成装修,石墙镇、峄山镇、北宿镇卫生院门诊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农村住房和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步伐,改造农村危房1100户,配建廉租住房120套,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5万平方米。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药品、信访稳定、人防地震、体育、广播等社会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总的来看,我市经济回升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的压力依然较大,长期依赖资源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煤电比重过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多元支撑的良性经济结构。二是投资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政府投资或国有企业投资占比较高,私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积极性没有充分激活,这一局面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三是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加之群众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不高,导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偏低,促进消费难度较大。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和主要目标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各种困难相互交织,挑战和机遇并存,但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复苏现象,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将进入回升稳定期,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将由保增长转向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调结构、转方式定为今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和城市化扩张期,逐步形成了以煤化工、新材料、机电装备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特别是一批“3311”重点工程项目即将投产见效,为我市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与“十一五”规划和济宁市年度计划的衔接,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 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立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通过实施调结构、转方式,逐步改变目前我市二产占比过大,三次产业比例不协调的局面,经济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一是加快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结合国家、省产业目录,尽快编制实施我市产业准入目录。进一步完善煤化工、新材料、食品酿造、生物工程、装备制造五大产业振兴规划,落实到相关企业和相关产品,迅速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和我市产业基础,把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植,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科研开发、示范推广、产业化全过程加以推动,从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加以扶持,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子。积极引进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新装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升级上档。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保增长、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869”工程和“六大产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二)以扩内需、保增长为重点,保持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拉动势头。全面落实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大投资引导力度。综合运用行业规划、产业目录、登记备案、要素供应等多种手段,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新增投资向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领域倾斜。二是继续实施好“3311”重点工程。在做好2009年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着手明确2010年项目清单,搞好跨年度工程的转移、接续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运作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变常规性的调度督导为刚性约束,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大项目建设。三是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筑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网络;积极开发邹东生态休闲游、邹西塌陷地观光游项目,探索实施一批工业旅游项目;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活动,促进城乡消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三)以抓好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优质花生基地、食用菌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基地、肉鸭基地、奶牛基地、果品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扶持壮大呱呱鸭、金鹏食品、友和菌业、华源食品、玉昕面粉、龙海花生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优质基地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个村2.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好农田水利建设,新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35项,增加除涝面积5.78万亩,扩大灌溉面积1.63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5.31万亩。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经济作物机械化,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借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实施农村水管体制改革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合同管理、纠纷调解等制度,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四)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济宁市加快推进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加快商务中心、规划展览馆、唐王湖升级改造、护驾山植物园、东城区路网等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用3年时间将东城区建成集行政、文化、商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尽快启动三十米桥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新济邹路、临菏路建设任务。二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按照生态宜居城市定位,进一步优化绿化布局,扩大绿化面积,加强对唐王山、吉米山等山体的生态保护,提升绿化档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致力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抓住中央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带动、消费拉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和作用。(五)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以改革开放促结构调整、促经济转型、促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继续强化资本市场运作。对已签订上市辅导协议的两家后备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2010年新增2家进入辅导培育阶段的上市后备企业。组建经济转型投资公司,全力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替代产业和成长型企业,加速实现我市经济由煤电依赖向多元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转变。积极探索实施股权融资、资源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三是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理念,完善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方式,通过孵化器招商、公共投资基金招商、私募基金招商等方式,重点加大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力度。启动两大省级园区定位与错位发展问题研究,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大引强转变,确保招商引资质量。(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办好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事情。一是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建设东城区教育设施。继续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二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新建100处村级卫生室和1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医疗政策。三是加强民生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力度,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规模,改造贫困家庭危房300户,解决8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做好老龄、低保、残疾人事业、人口计生等各项工作。(七)以“十二五”规划编制为重点,认真谋划全市整体发展思路。注重规划的实施和衔接,抓好“十一五”规划收盘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从谋划长远、指导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开展我市“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重大问题和发展定位研究,重点抓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搞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
 
 
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9年计划 关于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国家发改委-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宿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包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拉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