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军售,“鸡肋”中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5:59:34

中俄军售,“鸡肋”中的思考?!

中俄军售,已成鸡肋?!

☆魏远峰

从2005年,中俄签了几宗军火大单后,时至今日,中俄军售已基本上是陷入停滞,让人想到,中俄军售已经成了“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
基于历史原因,加上苏联解体之后的中国、俄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各自的国内形势,最终让中俄两国,相互选择了对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那场风波”之后欧洲与美国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让中国不得不选择俄制武器,于是中国基本上属于俄制武器阵营。
还有一点,就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国内经济一直不好,卢布曾经贬值得如废纸一般。这,也让俄罗斯,不得不选择中国,作为赚取外汇的重要来源地。

应该说,俄之武器坚固可靠、粗制耐用、性能优良、价格相对低廉,很适合当时中国国情。
当然,美制武器性能更好,技术含量较高。可是,美制或许不见得适合中国,尤其是在当年,中国并不太富裕的时候。美制武器价格过于昂贵,中国不见得装备得起,更别说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大批量装备了。
同时,必须看到,美制武器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当时中国军人的素质还不是很高,高技术装备的“高”与人的“低”不配套,很可能发挥不出其功效。

中俄两国相互选择,最终渐渐走到了一起,颇像一对流浪江湖、萍水相逢的男女,相互走到一起,相互是个照应,相互有个慰藉。之后,中国从俄国购买了大量武器。
应该说,苏联的武器,当年水平也是相当高的。诸如:苏-27、图-22M3、图-160、米-28、S-300、道尔防空导弹、阿库拉级核潜艇、奥斯卡级核潜艇、现代级战舰、基洛夫级巡洋舰,苏-33、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等都是大多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武器。
可是,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上述著名武器中核潜艇、航母、战略轰炸机、陆军用重型装备,俄国不愿卖给中国。
于是,当中国能买的都买了、中国想买的关键性武器而俄国不卖,而俄国向中国推销的产品,中国也不见得想买,于是中俄军售,就停顿了。
这一现象,让西方一些评论家很关注,或者说很兴奋,心口禁不住暗喜。不过,他们高兴得或许太早了一点。在未来,或者说中长期地看,俄对中国的军售会不会完全停止。在未来的中俄武器交易中,大体方向或许如此:

陆军武器装备: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俄曾占据、窃取过中国大量领土,且中俄在历史曾发生过小冲突,让俄国对中国陆上防范甚严。直到现在,俄T-90坦克和米-28武装直升机,首先布署地区还是远东军区。
应该看到,俄国力衰落,俄不可能把最先进的大宗陆军成套武器装备,卖给中国。随着中国科技发展,中国国产的陆武器装备,已经基本不需要从俄国引进。
可是,凡事都有例外,中国的陆航装备,就是中国陆军发展的一个瓶颈,可以说已经制约中国陆军的发展。中国陆军,最想要、最需要的是俄制米-28武装直升机,俄曾在2006年派卡-52到中国参加珠海航展,有向中国推销之意。
可是,卡52直升机,更适合海军用:共轴反桨体积小适合布置在面积空间有限、寸土寸金的军舰上。其共轴反桨抗侧风性能比较好。中国陆军,不见得适用。所以中国不愿引进卡-52。
可是,俄国人又不愿卖米-28给中国。
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俄在装甲力量上,与中国相比,并不具优势。他们对中国一直留了一手,防范相当深。
空军武器:
中国的轰炸机,是又一个短板。
俄国的图-22M3是中国不错的选择,换了图160发动机的图-22M3的平台相当成熟、战力可观,可以达到24吨载弹量、6800公里的航程、2.15马赫的突防速度。
由于图-22M3在俄已淘汰,中国或许想引进一批,然后购买图-22M3全套技术图纸,逐步提升,逐步消化。
当然,即便是已经淘汰的货色,俄罗斯也不见得愿意卖给中国,因为图22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战略轰炸机,中俄又是近邻……
还有,就是俄苏-33和卡-31舰载预警机也是中国想要的,这方面或许没有那么敏感,某种意义上说,设法将中国军队的发展方向,从陆军引向海洋,是符合俄国家战略利益的。
防空领域:
俄罗斯的S-400,如果不出其他变故,3-5年内中国或许可以得到,如果一定要说个时间,那就是俄军开始大规模换装S-500之后,俄罗斯或许会热情向我推销。

海军装备:
反潜,是中国海军的又一短板。
由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目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还必须要借助俄国之力。同时,在俄国社会精英阶层看来,加强、扩大对华军售,是俄国影响中国的重要手段,是拉住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之,美国一超独大,在许许多多国际问题上,中俄确实需要联手,不这样两个国家单独,都无法给美国足够压力。
上述原因,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中俄两国合作大于分歧、互不为假想敌的基本原因。可以说,在中长期一段时间里,中俄仍需大的合作,也只有扩大合作——现实,让两国不得不合作。
因此,中俄军售的“鸡肋”现象,应该是暂时性的。长远看来,还会有一些惊喜。当然,这也是要参照中国、俄国国内的政治生态、经济状态,同时也必须参照国际形势变化的。
中俄军售之外,还有一个有趣、有利的现象,一直上中俄两国都知道,都心照不宣,又都不说出的。那就是,伴随着俄国力衰落,大量的俄军工技术人才流失——他们,相当一部分,来到了中国。
这造成了两个事实,一个是俄军工与美国技术水平,差距越拉越大。二是中国从中受益匪浅,与俄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还在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然俄国不愿意将最先进的武器卖给中国,可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的提升,中国赶上俄罗斯,已不是遥不可及。
这,让俄罗斯很无奈!
这,对中国来说去相当好!
纵然如此,中国应当以印度国防工业为鉴,万万不能将自己国家的国防寄他国身上——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最根本的还是自力更生。如今,欧洲联盟还没有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应该看到,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的封锁、禁运,才成就今天中国军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