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穿透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40:01

让思想穿透人心

——写在观点版1000期之际

2010年2月25日   08:观点·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童世骏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哲学所所长、教授)



顾 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华 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晓明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主任、教授)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周振鹤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



宋林飞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桑玉成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副书记、教授)



赵修义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2003年5月19日,解放日报推出一个全新的时评性言论版面,肩负传递思想、表达观点、沟通意见的职责。到今天,观点版已经走过了整整1000期。

    七年前,互联网才刚刚走出泡沫阴霾,方兴未艾;七年后,博客都显过时,微博才是新宠。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党报的评论版面如何开拓创新、生存发展,需要新的思考与探索。

    这些年,我们屡屡耳闻 “纸媒即将消亡”的预言,但仍低头不语默默伏案。因为我们坚信,无论在怎样的传播年代,思想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我们坚信,在这个人人都有 “麦克风”的时代,更显认真思考、思想清醒的可贵。民企变革、医改进退、高考改革、房价热议……面对芸芸众议,观点版的思考可能并不全面,但却葆有一份谨慎和理性。在这个讲求一鸣惊人的年代,我们的话语可能少见锋芒,也不酣畅淋漓,那是因为我们相信,平实往往蕴藏真道理。

    七年的时间,不算短。当年创版的青年记者,也已步入而立之年。七年,足以平抑青春的躁动、消磨理想的激情、圆滑创意的棱角,所以我们要不时回望,不能忘来时路。还记得观点版创立之初,专家和读者们发问:当市场的力量正驱使越来越多的媒体以一种盈利的方式说话时,严肃媒体如何在赢得市场的同时,又能保持相对清醒和脱俗的姿态?观点版作为党报言论版面,能否真正做到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有效结合?

    如今,翻开过去999期报纸,仔细端详这几百万文字,细数过去七年间书写的政经史略、人文风情、社会大观,未知可否当得一句 “幸不辱使命”?

    观点版1000期是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一段更长的新征途的开始。今天的探索就是明天的历史,如果再过1000期后再回首,期待会有更多的变化、成长与喜悦。

    今天,来自京沪等地十多位知名学者汇聚本期 《观点》,一述他们眼中的观点版印象和下一个千期期待。

给城市带来活力和灵气

    观点版满1000期了。祝贺这个版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也祝愿这个版面为我们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灵气。 “观点”不是 “意见”,因此作者不是只提出问题,而不探讨答案;不是拍脑袋想当然,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观点”不同于 “态度”,学者们不是应邀到这个栏目来表态的,而是来对公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观点”当然也不是 “论点”,尽管不少短小文章背后有着深厚学理的支撑,但 “观点”要求文章直奔主题、简洁明了,这不仅使更多读者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而且让作者也更加明白自己是否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

观点: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核心

    倏忽之间,观点版已刊发了1000期。这段时间正值各类新媒体渐成气候,甚至说大行其道也不为过,主流媒体何以迎战,何以立足,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观点”是一个时评版面,明确亮出以观点为核心,既是抓住了灵魂,也直接对主流媒体面对的挑战作出了回答。时评需要材料,政论要有逻辑,但材料多寡,逻辑疏密,并不能决定时评的质量。因为,没有观点,材料无法说明自己,逻辑不能说服别人。在信息爆炸、话语泛滥的时代,主流媒体只有依靠源源不断地推出原创的、有见地的、有影响力的观点,才能生存下去,履行职能。

期待更多有创见的好文

    解放日报的观点版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版面,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尽管篇幅不大,但是经常给人以思考和启迪。观点的力量就在于有创见、有新意,又有逻辑和论据。在观点版1000期的今天,我们期待着在观点版上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创见性、有根有据的好文章,避免空泛之谈和偏激之言。空泛之谈不解决任何问题,偏激之言会对社会舆论产生错误的导向,破坏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形成的很多正确的共识。我们希望观点版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在所有作者、读者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

营造持续探讨的精神氛围

    只有当大家都习惯于表达、探讨的时候,社会才真正有活力,不会犯大错误。当今世界,危机重重,变数很多,既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稳定的利益平衡足资倚赖。中国究竟该怎么走,需要大智慧。大智慧从哪儿来?当然不止一个来源,但此刻,我愿意特别强调其中的一个,那就是互相倾听、认真对待、理性探讨的精神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才能养成阔大的精神胸襟;只有怀抱这样的胸襟,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之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搭建专业思考与公众关切之桥梁

    观点版近年所发表的诸多文章、访谈,都在探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关切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并提出具有理论价值的思考。其意义在于搭建了学术思考和公众关切的桥梁。这些年来它所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观点”,而且是中国社会在急速发展之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历史踪迹。期望观点版在今后更加贴近公众的要求,更加注重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更加活泼有力。

引领社会心理建设

    现在,物质生活小康了,生活满意度并没有完全同步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心理建设没有同步跟上。中国人原来基本宗奉儒家思想,辅以道家与佛家,心灵回旋余地还比较大,经过近代学习西方、追赶西方、批判传统的历次运动的冲击,这一系统不灵了。孙中山当年特别提出社会心理建设问题。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心理建设问题。希望观点版在这方面能够起引领作用。

“虽千万人吾往矣”

    观点并不要求奇特,而要求独立。只要你是自由正确的观察,只要你是经过自己的思索,那么你的观点独立特行,也没有关系。孟子说, “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就是这种气概。同时,只要你是经过缜密观察而得出认真的判断,那么即使与别人的观点完全一致,也并不意味着盲从。关键只在于你是经过独立的思考得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才是最有价值的。

记录变革中的中国和世界

    观点版在过去的几年中,提供了非常多有深度、引人思考的观点和文章,其话题涉及面之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家党报的评论版面,观点版有着市场化媒体的灵敏嗅觉,对社会脉动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关注和热忱。希望观点版能够将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保持下去,以独特的视角、创意的观点,持续记录变革中的中国和世界。

希望观点版更上层楼

    作为党报而有这样一个以观点、评论为主的版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希望今后在这个版面上,看到更多有思想深度的、有新意的、人无我有的观点和评论。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这对编辑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观点版会越办越好,更上层楼。

坚持理论与应用价值兼备

    主流媒体评论版面应承担理论创新与宣传的使命,履行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为此,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及时抓住受众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发表有深度、有新意、有创见、有价值的理论文章。我对观点版的突出印象是编辑敏感、思想解放、重视新观点,注意选择理论与应用价值兼备的文稿。值解放日报观点版出版1000期之际,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谨表示热烈的庆贺!并祝愿它以后再谱新的华章,成为我国主流媒体评论版一面鲜艳的旗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特别需要“观点”的时代

    我们这个社会固然需要财富,需要物质生活的提高,但是现在看来,更重要的是需要 “观点”。 “观点”是知识,是思想,是智慧,也是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代英国思想家密尔在其著名的 《论自由》一书中,揭示了知识、思想等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绝对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密尔的说法,有多少个思想,就有多少个社会进步的中心。因此,观点和思想的匮乏,自然就成了社会进步的障碍;观点和思想的繁荣,也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表征。我们期待着观点版成为观点和思想不断涌现的广阔舞台。

培育“一致而百虑”的风气

    观点版创建以来,搭建了一个各种意见相互切磋的平台。各式各样独到见解的展示,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之间开诚布公的对话,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及时回应,活泼多彩,让人看到了“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的前景。不过,如何在不同意见的切磋中达成一致,又如何在“共识”的前提下提出独立的见解,还是一件有待进一步学习的事情。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做到荀子所倡导的“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期望观点版为培育“一致而百虑”的风气再多做贡献。

千期观点以言撰 百丈竿头以道观

    回望千期“观点”,已形成自身的风格:以专家的观点解读时事新闻,使时事新闻有深度;以学者的观点论述社会问题,明社会问题的源流。观点版的本质是引导读者用正确的观点认识世界和人生。庄子把没有主观片面性的观点称为“以道观之”。然而,个人之观点尽管言之成理,但一般来说总是有见有蔽。如何让读者取其见而去其蔽,需要发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及分析这些不同观点的文章,才有可能达到“以道观之”的境界。祝贺与希望归结为两句话:千期观点以言撰,百丈竿头以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