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3:01:44
名称 红色历史 英雄乐章 又名 麻城红色文化资源巡礼 主题词或关键词 红风 内容 又是七月流火,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4年的火红历程。作为革命老区,麻城人民自中国共产党的童年期起,就高举红旗闹革命。一代又一代麻城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天地为纸血为墨,用生命书写出时代的最强音。特别是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那场土地革命,或称苏维埃运动,波及麻城全境,吸引了麻城30余万人参加,至三十年代初期形成高潮。6万余麻城子弟走进红军队伍,成为人民军队的铁血战卒;红红火火的麻城苏区,堪称人民民主政权的可贵尝试。高楼万丈平地起,麻城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坚强柱石,麻城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这是麻城最大的政治优势,值得大讲特讲。
一、中共麻城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麻城在武汉读书的一批进步青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教育和影响下,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董必武召集在武汉读书的麻城籍学生党员成立麻城工作组,利用暑假回乡开展工作,进行革命宣传。同年冬,麻城共产党员王幼安、蔡济黄、刘文蔚、邓天文、冯树功、吴济民等人在县城无河一道桥统计所成立中共麻城县特别支部,王幼安、蔡济黄先后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5月,根据中共“五大”精神,麻城县特支改称麻城县委,书记蔡济黄,委员蔡济黄、刘象明、刘文蔚、王幼安、邓天文、王树声、徐其虚、吴济民(赴苏联未到职)。自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麻城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可歌可泣。
二、大革命时期,麻城农民运动闻名全省
1926年金秋,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冯树功、蔡济黄、刘象明、刘文蔚等人先后回到麻城,帮助国民党组建成立麻城县党部,蔡济黄任书记长。麻城国民党县党部实际上是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在县党部的领导下,麻城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纷纷成立。至1927年5月,全县有13个区340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12.4万人,在全省排名第五,仅次于鄂城、阳新、黄冈、沔阳(见《中共湖北省委报告》,1927年lO月)。农民协会事实上成了农村真正的权力机构,农协干部领导农友们减租减息,打倒族权神权,破除迷信,解放妇女,剪发放足,禁烟禁赌,兴办夜校。这是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倒乡村的封建势力。农村生产发展,气象一新。1926年12月20日,乘马区农民协会组织数千农民拿起大刀长矛活捉了破坏农民运动的大地主丁枕鱼,拉开了麻城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麻城农民协会收五毒”,成为《汉口民国日报》的重要新闻。麻城北乡的反动地主们纷纷逃亡到河南新集。麻城革命形势胜利发展,高潮迭起,右翼势力也迅速组合,妄图扑灭革命火焰。1927年春节,麻城县商会代理会长、劣绅李舜卿和工会会长、工贼“罗偏头”,勾结县长刘芳等人,阴谋叛乱,搞垮县党部、县农协。中共麻城特支在危急情况下,紧急动员乘马岗数千农友武装进城,与县城革命力量密切配合,粉碎了这场来遂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黑风吹进大别山。逃亡到河南境内的反动地主们勾结当地“红枪会”卷土重来,血洗乘顺地区,围攻麻城县城,制造了“麻城惨案”。麻城县委派王树声突围赴武汉向省政府求援。经省政府负责人董必武出面联系,由武汉各界组成“麻城惨案调查委员会”赴麻城调查。不久,又将在黄安剿匪的省政府警备营调来麻城,在武汉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同志也派出一个大队的学生军赴麻城平叛。5月19日,学生军和省府警备营从县城出发赴北乡剿匪,上千名乘马农友随军助战。麻城县委将其中的骨干组成“农民敢死队”,带头冲锋陷阵,革命军民横扫“红枪会”匪如卷席,一举将其驱逐至河南境内。6月1日,学生军凯旋回汉,麻城县委将农民敢死队编建成麻城县农民自卫军,百余人,3个排,全脱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地方武装之一。1927年六、七月间,农民自卫军在农民义勇队等群众武装配合下,在鄂豫边界多次打退河南“红枪会”的武装进犯。
“麻城惨案”与“学生军剿匪平叛”,成为1927年四、五月间武汉各报的热门话题,由此使麻城农民革命运动在当时名闻全省。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麻起义和麻城苏维埃运动闻名全国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大清党,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武汉政府的突然倒戈,使毫无防备的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陷入涣散,在思想上陷于混乱。湖北省委被迫转人了地下。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途径。但由于麻城县委在当时无法与省委取得联系,对党的新方针可谓一无所知。县委成员们只能靠自己对革命的初步认识,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黑云压城。麻城县委的大多数成员撤进深山密林,在乘马顺河地区成立了麻城县防务委员会,在各区乡成立农民义勇队,继续打击地主还乡团(红枪会)的武装进犯,保卫着乘马顺河这块革命区域。“放炮都来,各带刀矛”,成为家喻户晓的“村民公约”。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铜锣一响,成千上万。黄麻两县农民在与河南交界的大别山崇山峻岭摆下百里战场,从光山的卡房至麻城的福田河,双方参战的人数有20余万。这场斗争持续了8个月之久,组织了群众,锻炼了干部,保住了乘马顺河这块革命基地,特别是县委在斗争中牢牢掌握了农民自卫军这支革命武装。
1927年9月17日,麻城县委终于与湖北省委接通关系,在乘马邱家畈传达了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黄麻两县立即举行了轰轰烈烈的“九月暴动”,公开打出了“土地革命”的旗帜,打土豪、分田地,横扫土豪劣绅和一切反动势力。1927年11月13日,黄麻两县两万农军一举夺取黄安城,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一路,麻城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路。义军占领县城21天后,在强敌进攻下被迫撤出县城,游击木兰山,开辟柴山保,走上边界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在这一艰难曲折斗争中,麻城县委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付出了巨大牺牲,7名县委委员有6人喋血刑场,幸存者唯王树声1人。在中国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人背水一战,英勇地领导了大小规模不等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发生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广州起义之前,比之其它起义,黄麻起义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l、黄麻起义没有任何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参加。从提驳壳枪的队长,背“黄安造”的战士,到手举大刀长矛的两县4万农民义勇队,清一色是当地农民。起义胜利后组建的鄂东军,都是黄安麻城人。
2、起义领导人绝大多数是当地人。起义前夕,湖北省委只派了省委常委符向一和参加过鄂南暴动的刘镇一、吴光浩前来黄麻地区领导暴动。符任黄麻特委书记,刘任鄂东革命委员会负责人。而其他起义领导人都是当地人。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吴光浩,都是黄陂人、黄埔军校毕业生。鄂东军党代表戴克敏(黄安人)和麻城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刘文蔚(麻城人)都是武昌农讲所毕业的学生,都参加过5月间的剿匪平叛,其他还有黄安的曹学楷、戴季英、吴焕先、吴先筹,麻城的蔡济黄、王树声、刘文蔚、徐其虚、廖荣坤等人,都是在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当地群众领袖。
3、起义军长期活动在起义地区及邻近区域,没有象其他起义部队那样长途转移迁徙,寻找立足点。黄麻起义军的主要历程是:保卫黄安城,游击木兰山,割据柴山保。
这些就是黄麻起义的主要特点,土生土长、土味原装、土气十足,地道的黄麻特产。这一特点决定了起义军与当地群众的深厚血缘关系,并熟悉当地情况。这是起义军能够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