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社楼写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5:05:31
    我又翻开了余秋雨先生的有关江南小镇的文章。他对江南小镇的描写,不禁勾起了我对绍兴市柯桥镇黄社楼的回忆。
  黄社楼位于中国轻纺城柯桥镇的北郊。我第一次来到这儿,便被她的风韵迷住了。“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块土地得到了充分的显露。
  如果说柯桥镇是一个若大的工厂,那么黄社楼便是它的后园。这里住着差不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谋生的人群,当然也包括了我。人们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已的憩息之地,不仅仅是她得天独后的地理位置,我想更是她与生俱来的清新的空气,明净的水流,平和的人文环境,阔广的视野。
  黄社楼谈不上是小镇,只能是一个若大的村落。但这里却涵括了许多——因为这儿是各类人群聚集的地方,所以这里也有自己的集市,当然也有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包容和热情,还有来自各地的口音。
  每天天不亮,甚至凌晨二三点钟,在黄社楼的小巷中便能听到早起的人们那匆匆的脚步声和三轮车金属碰撞的叮当声。这种情调,在这深夜的小巷中,仿佛是一部交响乐的开篇——那声音由远而近,分明是从亘古的荒原中飘来的鼓点。这鼓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越来越激动人心——让人们意识到,这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竞争与希望的开始,也激起了人们对新的一天的思考与打算。
  东方渐渐地泛起了鱼肚白。星星们由于一夜的喧嚣,也困顿地回到光幔之中休息去了。此时,那潺潺的小河旁逐渐地热闹起来。大概是历史地理的原因,江南水道发达,航运便捷,货物多从水路运来之故——村里的集市多依水而筑。这时的小河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那高高的青石桥,在晨光中仿佛是落地的彩虹。早市的人们走在上面,往来如织。偶尔有谁家的碧玉,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倚着栏杆,在河水中留下美丽的倒影。那如瀑的秀发,在晨风中如飘扬的帜。
  这时,从远处的河道中慢慢摇来一叶乌蓬船。摇橹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汉,船上只他一人——满脸的皱纹中藏满了人生的沧桑,花白的胡须大概已有几天没有剃了。他的头上的那顶旧的毡帽和那双和善的眼睛,让你觉出他是一位地道的忠厚的老者。中学语文课本早已让这样的画面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印象。只是从来没有想到,它真的就在我的眼前。老汉哼着我听不懂的乡村小调。但他那轻闲逸然的姿态,折射出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船慢慢地靠近河岸,原来那乌蓬船上放满了还在冒着热气的白嫩嫩的豆腐。
  “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
  早晨的黄社楼,在这水光中如海市蜃楼一般。清澈的河水,波光滟影。一栋栋依河而筑的乡村别墅,倒映在这明镜一样的水中,让你觉得这是一幅出自一位大手笔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早起浣洗的少妇,裸着莲藕一样粉嫩的脚,踏在青石板上。那一阵阵木棰的声音,在飞溅的水花中飘扬。时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敲击着人们的耳鼓,让你不禁羡慕这里的幸福美满的生活。让你不得不相信“村村皆画本”是这里的真实的写照。
  黄社楼人信奉佛教或是道教。几乎家家新筑的楼房门面都挂着一面八卦镜。每天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传入人们耳朵内的声音,便是老太太们的佛唱。村里宗祠里的香火此时烧得正旺。那里是清静的地方,一般人是不愿去打扰的。黄社楼人把一生的愿望都寄托在那里。
  黄社人很热情。只要你愿意和他们坐在一起,你就有听不完的故事。老人们的那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不让你听得如痴如醉那不叫本事;绍兴师爷更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里的关于越王、西施的传说,更让你感到这里的文化氛围是那么的浓厚;村民们为他们的“剑南歌接秋风吟,一样氤氲入诗囊”的美丽的家乡而感到骄傲。那些婉婉而来的故事,好象绍兴的市花一样,吐着兰的幽香。那些年轻人很实在,他们对家乡的历史很是淡然,只对经济发展感兴趣。就象那些老人喜欢整坛购买用泥巴密封的黄酒一样,而他们更喜欢的是bear.那些头戴毡帽的老汉每每谈到这些,总是轻轻地摇着头,仿佛历史就要从他们这断层一样。
  太阳暖暖地照射着黄社楼的今天。买豆腐的乌蓬船在咯吱咯吱的橹声中远去了……
  黄社楼的昨天和今天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空里注定要被柯桥镇的扩大而湮没。那么,就让黄社楼的某个瞬间在我的文字中永远地留存吧!
                 
  2002年7月4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