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计算的门道-[中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9:32
自创业板推出以来,创业板的估值问题始终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同样是使用市盈率作为比较工具,不同的报道对于创业板的市盈率却有截然不同的数据,从而对其估值高低也有着截然相反的结论。要明白这其中的问题所在,就得知道市场市盈率与传统个股市盈率在计算上的异同,同时弄明白其中的门道,才能对相关数据有一个更到位的把握。
  创业板,市盈率到底多高
  既然问题来自于创业板,那么就且让我们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创业板的市盈率到底有多高。许多媒体引用的数据,多半来自于深交所官方网站。根据深交所的披露数据,截至2009年11月20日,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为43.22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48.92倍,而创业板则为110.53倍。创业板的市盈率竟然是主板的2.56倍,中小板的2.26倍,看起来的确是相当恐怖的数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交易所在市盈率计算时采用的是静态市盈率算法,仅采用上一年年报数据计算,因此上述所有市盈率数据,都是计算当日的股价除以上一年年报中每股收益数据的结果,考虑到2009年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去,显然用如此滞后的利润数据虽然很准确,但是却并不合适--尤其对于以成长性而著称的创业板。
  一般而言,为了解决静态市盈率的问题,一般会采取过去12个月利润计算的动态市盈率(TTM)。很可惜的是,由于目前创业板都是近期刚刚上市,绝大多数并未披露2008年第四季度的利润数据,从而使得创业板无法计算整体的动态市盈率。
  正因此,目前要想在市盈率中及时反映2009年创业板的增长业绩,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采用前三季市盈率÷3×4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以此数据估算,同样是2009年11月20日,深圳主板的市盈率为47.06倍,中小板为45.06倍,而创业板则为80.66倍,显然差距有所缩小。
  当然,之所以将上述方法称之为"折中"的方法,就在于这样的估算同样存在问题。不少企业的利润存在周期性,利润往往来自于特定的几个季度,而更多企业由于年末促销、派发奖金等原因,第四季度的开支也可能较多,再加上公司的景气度亦会有起有落,因此以前三季度数据估算全年数据,对于周期性公司就会存在误差。
  整体法还是平均法?
  在计算市场市盈率时,除了利润的报告期选择至关重要外,如何将大把个股的市盈率整合成一个单一市场的市盈率,同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算术平均法,无疑是最简单,但同时也是最不准确的方法。算术平均法的问题就在于,其结果会受到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尤其是小市值企业的巨大影响。假设某个市场只有两家公司,一家市值500亿元,去年净利润为50亿元,其静态市盈率变为500÷50=10倍;另一家市值50亿元,但去年因为市场不景气,去年净利润仅为1亿元,其静态市盈率便为50÷1=50倍。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来计算这个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则变为(10+50)÷2=30倍。我们继续假设,若一年后,第一家企业依然是500亿元市值50亿元利润,静态市盈率依然为10倍;但是另一家市值也同样是50亿元,但是经营进一步滑坡,变成亏损-10亿元,则其市盈率变为-5倍。若采取算术平均值的算法,则市场市盈率变为(10-5)÷2=2.5倍。这两个数据显然都存在巨大的误导性。
  正因此,有些统计会在利用算术平均值时剔除市盈率中的负值和大于500的公司,这虽然是一种补救方法,但同样存在问题。再举一个例子,一个由三家公司组成的市场,若去年这三家公司市盈率分别为20、30和70,则整个市场的算术平均市盈率是(20+30+70)÷3=40倍;到了第二年,前两家市盈率继续为20和30倍,而原来70倍的企业由于经营继续不善,市盈率变为-10倍。若采用上述方法,则其在计算时数据会被剔除,整个市场的算术平均市盈率变为(20+30)÷2=25倍,仅仅因为一家企业利润由盈利变为亏损,市盈率反而大幅下降,这就是这一算法会得出的荒谬事实。而且那些高市盈率个股出现亏损越多,则市盈率会下降的更快,这显然不但无法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而且会产生误导。
  算术平均法计算市盈率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会对小企业过于倾斜,第一个例子中第一个企业的市值是第二个企业的10倍,将这两者的市盈率简单的采用算术平均法来计算,显然会对小企业过度倾斜。
  事实上,相比算术平均法,整体法是更好的计算市盈率方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整个市场视作一个大公司,将所有股票的市值相加,同时将所有公司的利润相加,两者相除来计算市盈率。利用此方法,重新计算上述两家公司的情况,则第一年,两公司的市盈率是(500+50)÷(50+1)=10.78倍;而第二年则变成(500+50)÷(50-10)=13.75倍,显然无论是市盈率变化的方向还是幅度,都更能真实反映市场总体的变化趋势。而且在整体法中,所有的公司按照各自的市值和净利润获得权重,所以不会造成对中小型公司的不恰当倾斜--尤其考虑到几乎所有市场都是中小盘股数量数倍于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