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明州碑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0:44:49
明州碑林
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阁遭台风袭击,东垣倾圮,宁波地方人士发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维修工程历时三年告成,其间,移建宁波府学尊经阁于天一阁后园,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罗列尊经阁之北,署称《明州碑林》。
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宁波古称明州,人文荟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种,有宋《楼公告记》、《耕织图诗》、《能仁院新佛殿记》、元《庆元绍兴等处海运达鲁花赤千户所记》、《唐刺史吴侯庙碑》、《张循王庙碑》、《移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记》等残碑。自宁波府学改建公共体育场,旧存碑碣倾覆土中,雨淋日炙,剥蚀严重。上述碑石后来都移到明州碑林,才得到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厂房、大楼不断建造,旧的祠堂、庙宇被陆续拆除。“十年动乱”期间,更视碑碣为“四旧”,往往被随意弃置或碎成石料。天一阁工作人员先后访得三十六方,于一九七四年嵌入东园新筑的围墙里。近年来又续有所增,原来陈放在阁北空地上的碑石也搬入东园,于是碑林规模逐步扩大。由于所集碑石是在半个多世纪里陆续迁入的,所以陈放排列无一定次序,看起来不够方便,不过仍不失为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供人观赏和研究。
碑林中有唐经幢一种,宋碑十三种,元碑二十种,明碑四十二种,清碑六十二种。碑文记载了宁波地方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情况,其中有:
一、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
宁波自唐为州,始有夫子庙,此时庙学混一,宋建府学,规模丰敞,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碑林中保存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前后十六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碑、学田、学山碑、进士题名碑等,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的情况。如《宁波府儒学进士题名碑》,便记载了明初至嘉靖二十九年间本府考中进士的名单。
二、人物传记资料
《唐刺史吴侯庙碑》、《宋张循王庙碑》、《方国珍德政碑》、《庆元路总管王侯去思碑》,以及明清时期的几方墓志铭,都记述被传人生平事迹,或对历史人物有所评介。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活动的资料中,去考查有关历史事件。
三、经济史料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治所从小溪移至三位口(今宁波市区),从此手工业、商业和海外交通贸易随之迅速发展。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史称“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现存乾道三年四月居住在日本国太宰府的华侨丁口、张宁舍钱砌路的两块刻石,建州府普城县寄居日本国侨民张公口舍钱砌明州礼拜路的一块刻石,就是宋代明州港与日本国交通往来的实物例证。
元《移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记》、《庆元绍兴等处海运达鲁花赤千户所记》二碑中所称万户府和千户所,都是负责海道漕运的管理机构,达鲁花赤为蒙古语“头目”的意思。《千户所记》碑文说:“皇元混平区宇,始创海运,取东南并海诸郡积粟以实京畿,置大府三吴外,分六所,设官专职。……前古明越,当海道要冲,舟航繁夥甲他郡,而治所在明。”反映了当时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
碑林中还有十余方清代官府“勒石永禁”的告示碑,其中七方从反面透露了自咸丰九年至光绪二十三年这半个世纪中,宁波部分手工业工人罢工,引起劳资纠纷的情况。先后参加停工罢作的有做袋工、穿蓑工、打花工、烟工、伞工、染工、做鞋工、磨工等,仅伞工就有三百余人。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自立柱首,要求增加工资,有的提出增加酒钱,以改善生活条件,结果,都被官府禁止。另几方记载胥吏、埠役、地痞敲诈勒索,食盐商贩拢朋昂价的情况。这些告示碑具体反映了清末宁波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同时还记述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社会腐败现象。
四、近代反帝斗争史料
宁波人民有着反抗外国侵略的光荣传统,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中法战争中镇海口战役的胜利,就是光辉的一例。《镇海防夷图记》和《镇海防夷图记书后》两碑,总结了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经验。《镇海防夷图记》碑文引用了亲自参加战役指挥的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的话,认为在进攻和防御的战术方面借鉴了福建马江战役的经验教训,采用尾锚,稳定战船,提高炮弹的命中率。又散树旗帜,使“敌不能窥我之虚实,以专用其锐;而我常能出敌之不意,以间用其奇”。炮台“用纫棕以为毯,和泥与蜃以涂之,鳞比以蓑其台,厚数重,炸弹至,则毯受之,毯濡而韧,弹下如雨而未尝一开”。碑文由孙衣言作于光绪十二年九月,文末记参战将领十三人的名单,次年刻石,离战役结束不久,比较真实可信,是重要的近代史资料。
五、文学艺术资料
碑碣原以记事为主,但有的碑文由名人书写,碑上或加以雕饰,起美化作用,这类碑刻还有其书法艺术价值。如《重建逸老堂记》,就是宋代书法名家张即之书写的。他“喜作擘窠大字,其字愈大愈佳,晚年益超悟,神动天随。金人尤宝其翰墨,片嫌只字皆购藏之”。有人评论他的书法,望之如矮松偃盖,婆裟可爱,其用笔以收为纵,又如长房缩地,咫尺有千里之势。明刻《叙唐秘监贺公碑》,由郡人方仕选集唐北海守李邕正书上石,后人均可作习字的楷模。
此外,北宋熙宁二年《众乐亭诗刻》集刻了嘉祜间明州守钱公辅与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余人的诗篇。南宋嘉定三年《耕织图诗》,为文学家楼钥七十四岁时所书。还有明嘉靖年间宁波知府沈恺草书《千字文》和《水月桥诗》,旧刻浮雕《石马图》等。有的本属法帖,有的属于绘画雕刻,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因刻石体量较大,为便于保护和观赏,现均嵌入碑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