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权力运作新动向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43:37
',1)">

2010年01月20日 发布

欢迎您设置我的评论反馈登出
登入新手指南免费注册您的反馈
文章
日期

用户名/电子邮件 密码 记住我
帮我找回密码

首页一周热门文章
一月热门文章
季度热门文章
年度热门文章
中国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美国
英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非洲
经济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金融市场股市
外汇
债市
大宗商品
商业金融
科技
汽车
房地产
能源
工业和采矿
航空和运输
医药
消费品
传媒与文化
观点Lex专栏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职场
FT商学院
领导力
职业机会
生活时尚品味
旅行
生活话题
艺术与娱乐
消费经
理财
视频高端访谈
分析
新闻
管理
会员服务社区
会员信息中心
金融速读训练
RSS
手机站
邮件服务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中国 >政经
中国基层权力运作新动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麦田2010-01-20
字号
背景
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官员行为考察》的下篇)
在上篇中,我们取中国处长阶层分析,现在,我们将重点转向基层权力体系。
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基层权力运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妨归纳为“新式动员+权力集中”模式。
可以说,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后的几年是地方政府的“迷茫期”。一方面中央集中财税的政策让地方政府一时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看到世纪末中国的任意摊派和加重费税,尤其是对底层居民(其中以农民为多数),造成了激烈的冲突。
',2)">

另一方面,几经下放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或破产,加重着地方财政和就业压力。在此种背景下,地方政府有动力让国企破产或改制,不单是因为有中央政策,更是因为分税制后“税基”已经不按所有制划分了,而是按属地原则划分——不论是否为国有企业了——也就是说地方的“合作”姿态暗藏着对新财源的期盼。
问题是作为塑造政府行为最核心的财税体制的改革仅仅完成了一半,即仅仅是中央和省(直辖市)分了税,但省之下的改革一直没能完成,均等化的财政支出也一直没有到位,传统的经济承包制、政治承包制,甚至个人承包制仍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发挥着核心作用。
如果说2008年底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一次有意识地集中投资,那么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也有一次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高潮,其中主角是地方政府,方式是招商引资,体制支撑即是“新式动员+权力集中”。
要理解这样的政府行为方式,先要弄清地方经济是如何现实运行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笼统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很不准确。
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土地不但不能直接带来利益,甚至政府还要赔本。因为为了吸引工业项目,必须有工业用地相配套,其中不少土地是以低价出让给企业的,政府期望的仅仅是企业的投资流水(及流转额带来的流转税,这在中国税制里占了大头),还有可能的工业区周边的商业开发利益,还有就是就业。地方政府这时来自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很少,甚至政府把低价土地当作了投资——这是我们所说这次地方政府投资高潮的主要特征。
于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形态形成了,即地方政府出土地、工业企业(或地产开发商)出项目和部分投资、银行出流动贷款。
在很多省市上报发改委的四万亿资金申请计划中,我们可以发现“自筹资金”一项——很多新兴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是在“融”这个方面的“资”。这个“筐”里包括企业自筹资金和政府自筹资金两项,后者占很大比重,而其来源复杂,财政性资金(特别是预算外资金)、银行贷款担保资金、社会资金都是渠道。
政府自筹资金是政府可支配度很大的资金,它是观察政府行为的一个好视角。这个资金很早就有了,80年代以各级政府所有的国有企业利润为主要来源,90年代以各种收费等预算外资金为主,90年代末后,银行信贷担保资金、土地出让金等更多地加入其中。
如今,四万亿刺激项目推动地方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迅猛增长。2009年上半年,仅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各级政府为推动投资增长而自筹的资金就有1628亿元,同期该省一般预算收入才是1133亿元(《浙江经济》2009年第15期)。而作为社会资本充裕的该省,民间投资增长率到2009年6月还未恢复到2008年12月的水平。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
处长“政治经济学” 2010-01-12
本文涉及话题:年度报告官员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时间倒序时间升序热门程度评论总数 [ 58 条 ]
2010-01-20 10:34:30ccshen2000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我还以为FT官方关系搞得好,所以文章还没有被“和谐”掉过。今天终于看到有2篇文章被“和谐”掉了。其实,像本文这样的文章更能深刻揭示中国目前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远比公开指责中国“不民主”、“压制舆论”更有作用。在讨论中国的民主进程时,有人对FT上发表的《“中式民主”的启动》不满。实际上,民主是相对于“集权”的,所以民主也可以说成“分权”。那么,试想中国目前执政党就是要“分权”,分给谁?现存的“民主党派”?他们实际上已经是“政治僵尸”,根本没有政党的作用。没有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来接手,权利的“分”是办不到的。如果改革要继续,现实的出路就是通过执政党本身的分化,在执政党内部出现希望改革不停顿的力量。至于中国的政改,当然要寄希望于“精英”层中的“改革派”。现在全世界恐怕只有美国,由于其制度的特点,可以让台上的执政人不是“精英”-像小布什;尽管直率和忠于自己的信仰,但他真算不上“精英”。
转贴回复支持(127)反对(17)
2010-01-20 13:10:27匿名 来自北京市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 ccshen2000 ] 的原贴:
我还以为FT官方关系搞得好,所以文章还没有被“和谐”掉过。今天终于看到有2篇文章被“和谐”掉了。其实,像本文这样的文章更能深刻揭示中国目前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远比公开指责中国“不民主”、“压制舆论”更有作用。在讨论中国的民主进程时,有人对FT上发表的《“中式民主”的启动》不满。实际上,民主是相对于“集权”的,所以民主也可以说成“分权”。那么,试想中国目前执政党就是要“分权”,分给谁?现存的“民主党派”?他们实际上已经是“政治僵尸”,根本没有政党的作用。没有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来接手,权利的“分”是办不到的。如果改革要继续,现实的出路就是通过执政党本身的分化,在执政党内部出现希望改革不停顿的力量。至于中国的政改,当然要寄希望于“精英”层中的“改革派”。现在全世界恐怕只有美国,由于其制度的特点,可以让台上的执政人不是“精英”-像小布什;尽管直率和忠于自己的信仰,但他真算不上“精英”。
我想在全球范围内希望自己政府是一个独裁政府的老百姓不会太多,中国老百姓也不应该是个例外。民主和分权是两个概念,但不管民主或分权,中国都需要从宪法上进行修改。如果宪法允许而共产党也真的想分权,我们不用担心它分不出去!置于执政者是否是精英,出来遛遛就知道了,不是精英的执政者下一届就没有你玩的份。呵呵,民主嘛!
转贴回复支持(74)反对(8)
2010-01-20 10:46:28buliaoren 来自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言之有物。受教。
转贴回复支持(57)反对(3)
2010-01-20 11:15:37ziw000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地方政府更能代表中国现实
转贴回复支持(55)反对(3)
2010-01-20 15:23:53wsxz_wsxz 来自广东省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 ccshen2000 ] 的原贴:
我还以为FT官方关系搞得好,所以文章还没有被“和谐”掉过。今天终于看到有2篇文章被“和谐”掉了。其实,像本文这样的文章更能深刻揭示中国目前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远比公开指责中国“不民主”、“压制舆论”更有作用。在讨论中国的民主进程时,有人对FT上发表的《“中式民主”的启动》不满。实际上,民主是相对于“集权”的,所以民主也可以说成“分权”。那么,试想中国目前执政党就是要“分权”,分给谁?现存的“民主党派”?他们实际上已经是“政治僵尸”,根本没有政党的作用。没有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来接手,权利的“分”是办不到的。如果改革要继续,现实的出路就是通过执政党本身的分化,在执政党内部出现希望改革不停顿的力量。至于中国的政改,当然要寄希望于“精英”层中的“改革派”。现在全世界恐怕只有美国,由于其制度的特点,可以让台上的执政人不是“精英”-像小布什;尽管直率和忠于自己的信仰,但他真算不上“精英”。
来自上海市普陀区 [ cao_erong ] 的原贴:
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你这样公然攻击我国宪法,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是要吃官司的。
一楼, 哪两篇被和谐掉了? 我去膜拜一下.
二楼, 说点有新意的话吧, 这种冷嘲热讽听麻木了.
转贴回复支持(49)反对(5)
2010-01-26 13:37:07newlotus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
我是小民,我怕被和谐,呵呵,还是举手和摇头来表示吧!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1-25 23:19:18iigoawip888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千年制度似基因,不从基因上动手术,一切都无从谈起。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0)
2010-01-25 09:50:39ljp741015 来自广东省中山市
来自四川省 [ xuyin66 ] 的原贴:
从思想解放、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刘亚洲、汪洋、仇和等改革者受到胡总器重重用,就可以看出胡总极爱惜人才、尊重个性、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让改革创新、德才兼备者上,让贪官庸才下,不拘一格,开明务实的用才思路,积极兑现其不折腾、不懈怠的改革诺言,胡总在积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只有改革者巩固政政基础、树立权威、保持社会相对稳定,加之改革的胆识、决心和因势利导的民间推动,方能推动改革。李鸿章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就算胡总非常英明,但有什么能保证下任还会这么英明?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君上吧。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1-23 10:42:12农民工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
中国的地方权力依然在忙着捞钱,顾不上别的,只是对百姓的残忍程度有差异,有的为了减少普通百姓反抗,是给权力自己带来多些平安。往往越贫穷的地方,官员的手段越残忍。珠三角比长三角残忍,不是珠三角比长三角穷,而是珠三角的权力黑化更甚,开放比长三角早,黑化进程时间长。所以目前暂时珠三角招工比长三角困难些。
转贴回复支持(2)反对(0)
2010-01-22 17:19:44wuguojiecn 来自上海市卢湾区
来自江苏省无锡市 [ maozhuyi ] 的原贴:
中国的改革只会是自下而上,依靠基层,要指望自上而下,估计不大现实。
改革开放都是自下而上的哦,农村的承包制是小岗村的村民,最早的市场经济体是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企业家,以后改革还是要看人民的。关键是当局要保护好这种改革的力量,最早的改革能成功,与邓公的支持的分布开的,现在社会的矛盾是旧政治体制与新经济形态的矛盾,政治的改革就要来临,但情况会更复杂
转贴回复支持(2)反对(1)
2010-01-22 17:14:52wuguojiecn 来自上海市卢湾区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 ccshen2000 ] 的原贴:
我还以为FT官方关系搞得好,所以文章还没有被“和谐”掉过。今天终于看到有2篇文章被“和谐”掉了。其实,像本文这样的文章更能深刻揭示中国目前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远比公开指责中国“不民主”、“压制舆论”更有作用。在讨论中国的民主进程时,有人对FT上发表的《“中式民主”的启动》不满。实际上,民主是相对于“集权”的,所以民主也可以说成“分权”。那么,试想中国目前执政党就是要“分权”,分给谁?现存的“民主党派”?他们实际上已经是“政治僵尸”,根本没有政党的作用。没有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来接手,权利的“分”是办不到的。如果改革要继续,现实的出路就是通过执政党本身的分化,在执政党内部出现希望改革不停顿的力量。至于中国的政改,当然要寄希望于“精英”层中的“改革派”。现在全世界恐怕只有美国,由于其制度的特点,可以让台上的执政人不是“精英”-像小布什;尽管直率和忠于自己的信仰,但他真算不上“精英”。
来自北京市 [ 匿名 ] 的原贴:
我想在全球范围内希望自己政府是一个独裁政府的老百姓不会太多,中国老百姓也不应该是个例外。民主和分权是两个概念,但不管民主或分权,中国都需要从宪法上进行修改。如果宪法允许而共产党也真的想分权,我们不用担心它分不出去!置于执政者是否是精英,出来遛遛就知道了,不是精英的执政者下一届就没有你玩的份。呵呵,民主嘛!
所说观点乃是空谈,当下社会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土壤。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1-22 15:42:37maozhuyi 来自江苏省无锡市
中国的改革只会是自下而上,依靠基层,要指望自上而下,估计不大现实。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2)
2010-01-22 12:30:44gujiexue 来自山东省泰安市
水平太高,高的平民看不出关键问题的原因。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0)
2010-01-22 08:18:18yzj0426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一个只认钱,不讲道德没有信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转贴回复支持(19)反对(0)
2010-01-21 22:56:11xss868 来自山东省淄博市
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能力从发展经济的正道上取得财税的提高,却有本事搞一些好花大钱的高鹜远的形象工程,还要上报一年比一年好的“财政收入”,为自己的官升一级作好铺垫。还要让自己的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年年大幅增长,有的还要为贪污巨款营造机会。这个沉重的“任务”就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作文章了。如为了实现更多的财政收入,不惜把还能赚钱的企业逼垮(不允许外地上市同行大企业重组),让职工以极低的代价——比如一年工龄只有600元到1000元就可“买断”,让他们成了无业游民,把腾出的“国有”的土地高价卖掉(原企业的帐上没有一分钱的记录,职工纵然有股份也分不到一分钱)……在同一城市就有几十家企业遭此噩运。这就是中国近一段时间通行的最让广大人民群众头痛和痛恨的政策。
转贴回复支持(17)反对(0)
[查看所有评论 ( 58 ) ]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但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匿名 昵称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输入评论
用户名:     密码:免费注册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3)">

1/4十大热门文章
一天
一周
一月
视频
中国,仍需逼近现代典范
谷歌与百度之别
中国经济险在房地产
京城买房记
抓到大鱼
中国增长动力向内地转移
“金砖四国”的来龙去脉(上)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暧昧的驻京办
分析:雅虎是如何被超越的
中国基层权力运作新动向
谷歌与百度之别
“中式民主”的启动
中国经济再现通胀
吴敬琏传:为“商品经济”翻案
“月光族”女性与中国消费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九大生活感受
以国家的名义
IMAX版的《阿凡达》
分析:香港“反高铁”运动升级
与李泽厚对话:“中国要过封建资本主义这一关”
聊天的技巧(一)
谷歌中国称将停止内容审查
中国处决英国公民 英中陷入外交争执
“中式民主”的启动
FT社评:谷歌的选择
《蜗居》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国进民退将恶化中国收入分配
处长“政治经济学”
农民工:中国城市化的另一张面孔
张欣访谈(上):中国房地产泡沫将愈趋严重
旧金山新“淘金”热:iPhone应用程序开发潮
乔治·索罗斯演讲: 未来的路(1/3)
葛艺豪:通胀是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
后危机时代前瞻之二:我们将比想象中更穷
金奇访谈(上):中国楼市的“局部”泡沫
张欣访谈(下):“国进民退”与地产商屯地之忧
金奇访谈(下):2010年中国经济前瞻
后危机时代前瞻之一:不能指望经济危机“劫富济贫”
更多排行榜
评论最多文章
“中式民主”的启动
谷歌与百度之别
中国官方媒体把谷歌称为美对外政策工具
不义之财
从谷歌事件看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分析:香港“反高铁”运动升级
以国家的名义
谷歌在拷问中国政府的良心
“谷歌退出”中的人心向背
谷歌“推迟”在中国发布手机
更多排行榜
',4)">

FT中文网专栏
《第一时间解读》
《朝九晚五》
《2010:中国纪事》
《中国公司观察》
《生活经济学》
《媒体札记》
《钱体育》
《第三眼》
《中间论坛》
《职言不讳》
《剃刀边缘》
《远观中国》
《琐碎的冲突》
《智库》
《网络江湖》
会员服务
社区
会员信息中心
金融速读训练
RSS
Twitter官方帐户
手机站
邮件服务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FT专栏作家
马丁·沃尔夫
露西•凯拉韦
约翰•奥瑟兹
戴维•皮林
卧底经济学家
吉莲•邰蒂
吉迪恩•拉赫曼
约翰•加普
菲利普•斯蒂芬斯
斯特凡•斯特恩
约翰•凯
克莱夫•克鲁克
塞缪尔•布里坦
约翰•普伦德
亲爱的经济学家
卢克•约翰逊
钱眼太太
相关链接
培生集团
金融时报英文版
DK中国
纽约金融学院
Edexcel
培生教育
Pearson VUE
Pearson PTE
企鹅中国
订阅FT睿杂志
关于我们
问题回馈
联系方式
合作伙伴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版权声明
© The Financial Times Ltd 2010FT and 'Financial Times' are trademarks of The Financial Tim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