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鹰 : 孔子只是个传说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52:17

孔子只是个传说 / 自由之鹰

2010-01-26 11:12 | 阅读(105) | 标签: 生活, 文化, 哲学, 政治, 老子, 传统, 民主, 孔子, 西学, 儒学 | 字号:大 中 小

我觉得我们的政府有些时候其实也挺好玩的,不隔三差五干点讨骂的勾当就皮痒痒不痛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贱骨头一样。这不,电影《孔子》一出来,就喝令《阿凡达》为其让道,大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一般的豪气和霸气。本来么,不过一部电影而已,俺有点钱也有点闲,倒也不介意上电影院蹓跶一圈也瞄上几眼,看完了,觉得好就吆喝一声,觉得不好也吆喝两声,然后回家睡觉,第二天该干嘛干嘛,只要不是为非作歹钓谁的鱼,或者杀人放火爆谁的头,我爱干嘛就干嘛,爱上哪就上哪。背地里俺绝不冲谁说三道四,当着面俺也懒得指手画脚,反正个人顾个人,个人管好个人,各取所需也皆大欢喜,不是很好吗?可偏偏就有人不想让俺们自在,总要时不时地盯着俺们,不是盯着俺们的脑袋,就是盯着俺们的裤裆,生怕俺们干出点什么“非礼”的事儿来,好像俺们天生就不是啥好人,一定得让他们用链子捆着鞭子抽着,这个世界才能太平。可他们抓来抓去结果又咋样呢?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原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是不抓不乱、一抓就乱、越抓越乱。具体《孔子》这出戏,政府如果没有动用公权力强制影迷观看,怎么可能惹来这些聒噪?现在好了,政府一出手,就知道自己丑不丑。愤愤们开始抵制了,你越让他看他越不看,白请他都不看,热脸贴上冷屁股,自己给自己掌嘴,不是自取其辱吗?看不看《阿凡达》,看不看《孔子》,那都是我的自由,关政府啥事儿?看场电影不过是图点乐子,娱乐就是目的。可在这件事情上,政府究竟是何居心?鲁迅先生说得好,“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搬是招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难道政府还想让这部电影复制《建国大业》狂扫四亿多票房的“成就”吗?不可能了,想包场吗?学校都放假了。

 

 

其实啊,孔子只是个久远的传说,呆在故纸堆里就行了,没必要挖出来糊弄人。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都是后来的统治者瞎编的,针对诸如此类的说法,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就提醒过我们,那就是——“大道废,有仁义”。如果不是因为“礼崩乐坏”,也就不需要孔老夫子穷毕生之力,整理、编撰、传播那些自周公以来为人们所认可、而到孔子那个时代却已被人摒弃的价值了。后来,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迎合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需要,由此才奠定了儒学在汉、唐的辉煌,但这不过是儒学的中兴而已。至宋代的时候,儒学已无法笼络人心,所谓的“程朱理学”,其实就是儒学的垂死挣扎;而后来的“陆王心学”则试图寻求儒学的自救,只可惜先天不足又兼大势已去。宋以后,中国社会只有两种状态,一是蛮族当政(蒙、满),一是土匪当权(朱明王朝、我朝),船山先生(明朝,王阳明,心学)提出的“良知”没有任何作用,但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对船山先生高看一眼,至于其他人,我没什么兴趣。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献之后,再反过头来看儒学,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儒学不过是一个很简单、很幼稚也很粗糙的玩意儿,根本无助于我们认识自身,而“认识你自己”才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人,应该为自己活着,而不是在一个庞大的有机体中很憋屈地、懵懵懂懂地充当一个功能性的存在。中国人总是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干什么都畏手畏脚,所以这个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因此,还是让儒学仅仅存留在个人的记忆中吧,作为一种传统,我并不介意让它呆在私人空间里,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属于精神领域的活动,敬请政府不要干涉。我们也没必要一味地反孔,因为撕裂传统只会让我们无所适从,这是早已被现实证明了的,如此的狂妄只会让我们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像日本、台湾、香港,乃至新加坡,他们都没有刻意地反孔,但不反孔绝不是他们进步的理由,他们之所以远远地走在前面,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一己之狭隘,不断地去尝试、接纳新的东西,也就是西方政治文明。至于那些久远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慢慢地,也就模糊了,直至无声地消逝,所谓沧海就是这样变成桑田的。

自由之鹰http://yinjunzi1975.yc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