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让美中更靠近 美国暗示陈水扁勿做金正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7:02:22
金正日一意孤行,结果促成了美、中两个大国积极合作,硬是逼着平壤承诺“没有下一次核试”。当然很少人相信金正日说话算话,不过在中国和美国连手下,总算局面不致更糟。中国特使唐家璇在前往平壤之前,先有华盛顿之行,华盛顿盛传,根本是美国主动邀请中方“速派人来谈”。
美国政府对此以“史无前例的密切”一词形容中美间的合作关系;本月13日,针对朝鲜的核试,美国东亚助理国务卿希尔在华盛顿“全国新闻俱乐部”的演说中,一连几次使用“史无前例”加以形容美国与中国间“合作关系”。
一周后,《华盛顿邮报》分析说,美国国务卿赖斯认为,美国的国际麻烦不可胜数,然中国不但可助一臂之力,且“角色日趋重要”,美国认为这一发展是“重大成就”。报道说,这种情势与六年前布什刚刚入主白宫,对中国深怀疑虑,没想到今天“从中国的角色中,看到了解决朝鲜核试议题的曙光”(邮报标题)。
陈水扁若执意台独将强化中美合作
据了解,近日美方在与台北沟通时,曾再三主动提醒台北当局注意此一趋势。简单来说,就是在警诫“陈水扁勿做金正日”。
面对金正日,是“美国没辄,只好请中方勉力为之”。相对的,面对陈水扁,北京没辄,只好请美国勉力为之。
金正日搞核武,破坏区域安定,结果强化了中美在这一议题上的合作。同样的,陈水扁如果执意推动台独,冲击区域安定,同样会强化中美在这一议题上的合作。
当然,陈水扁是台湾的民选领导人,金正日是独裁世袭,不应把两人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美国学术界已经有人把陈水扁与柬埔寨的波布、古巴的卡斯特罗的若干行径相比拟,因为,他们都是“不顾民意、冒险躁进”的政治人物。
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陆伯彬(Robert S.Ross)在最新一期《当代中国》(Journal ofContemporary China)期刊撰写专文,题为“解读台湾的修正外交”。
文章指出,民意显示台湾独立并不是主流思潮,民调如此,选举结果亦然。外在环境方面,美国不支持台独,中国大陆更是不惜以战争阻止台独,整个国际气氛也不支持台独。在这种情势下,为什么陈水扁还要推动台独?民进党前年立委选举失利,去年县市长选举失利,都说明陈水扁的大陆政策不受欢迎,为什么扁仍在今年推出“废统”?
陆伯彬的答案是:“个人因素”。他分析说,比起大多数领导人,某些领导人宁愿置国家于高风险、高成本之中。美国总统布什在2003年选择入侵伊拉克就属此类。这种行为往往也反映了个人的政治野心,“其内政与外交就是一长串高风险动作的总合”。
学者指陈水扁具高风险领导特质
陆伯彬表示,陈水扁的作为显示他具有这种领导人的“一切特质”:不顾台湾可能陷入危险,不顾美国与台湾的合作关系可能受损,不顾选举所透露的民意,不顾各种政治成本,只一昧坚持走向法理台独,挑衅大陆。
陆伯彬指出,1975至19778年,柬埔寨的波布处处挑衅越南,是典型的这种领导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古巴的卡斯特罗,也都显露了这种特质。这些领导人把国家带到战争边缘,甚至酿成战争,而且战争对象是个强大得多的国家,原因往往只是基于个人的意识型态或(与)民族主义者的目标。这几个人试图冲撞现状,可是他们的对手国并不愿改变现状,他们的本国人民也大都不愿改变现状,故可谓一意孤行。
金正日统治下,朝鲜人民只能认命。可是陈水扁治理下,台湾人民不会如此悲哀。陆伯彬说,因为最重要的,台湾是民主政体,选民可以藉选票表达异议,更可以藉定期选举以更换领导人,“所以,高风险的领导人可以由比较‘正常’、比较不走风险路线的领导人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