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的药方会“医死”美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38:41
克鲁格曼更像一个X光室的医生,诊断出了美国的病因,却没有能力开出真正可以治病的药方

图为克鲁格曼2000年8月29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参加会议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不敢说狠话,不敢下判断,就不可能成为明星级的经济学家。明星级的经济学家和大师级经济学家的区别是———前者的成名要靠胆量更大,后者的成就来自于时间的考验。作为当代最具明星效应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格曼显然依旧延续着他敢于说狠话,敢于下判断的风格。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他通过《纽约时报》向中国喊话:如果中国不抛弃重商主义,美国可以不惜和中国打起全面的贸易战。对于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最大杀手锏———大量抛售所持美国国债,克鲁格曼认为,这有助于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和就业。够狠、够绝对,但这却是典型的克鲁格曼式表达风格。国内一些学者把克鲁格曼的喊话当成国会政治势力的代言,当做新一轮贸易大战的宣言书,我看大可不必。
半年多前,克鲁格曼第一次来到中国。从飞机场被直接送到了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演播现场。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再加上北京市内的堵车把克老的衣服搞得皱皱巴巴,但那掩藏在一脸胡子中的双眼显现出一份不迎合、不妥协的桀骜不驯。
显然,在此之前,克鲁格曼并没有认真地关注过中国,他带着道听途说的偏见而来。在奥巴马取代布什之后,好斗的克鲁格曼找不到战斗的对象。而依他的性格,这将是怎样无边的寂寞。在对中国有了更全面和感性的认识之后,他欣喜地发现,以前他并不太看重的中国,可以成为他新的假想对手。
在2006年2月13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克鲁格曼称,美国人花费的比他们挣的要多57%,更多借来的钱被用来买房子和并不十分需要的消费品,并最终带来经济危机。他说对了,这才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正原因。
因此,他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通过贸易战激怒中国抛售美国债券,而美元的贬值将使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恢复竞争力,有利于制造业的振兴,从而让更多的美国民众拥有重新就业的机会。让美国人民回到车间,去流水线上生产鞋袜、服装、电视机,让沃尔玛的货架上重新摆满美国制造的上万种轻工产品。听上去,这是一个解决就业问题的良方。问题是,美国人愿意进入这样的工厂当工人吗?美国的消费者愿意为美国制造埋单吗?美国的企业会把他们的工厂从中国、从亚洲搬回美国吗?
克鲁格曼在他的《美国怎么了?》一书的第一章里这样写道:“只是在后来的回想中,我才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国历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克鲁格曼所说的天堂是指战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那段时光。在那段时间里,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资水平大幅上涨、贫富差距大幅缩小。但这段时光所以存在的前提是,地球数十亿人口还没有加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中,美国经济和美国人已经被驾到了只动口不动手的云端。一般制造业已经不可能在美国有生存的土壤。在美国发现高技术、创新能力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能够保障充分就业的时候,想吃回头草已经不再可能。
克鲁格曼更像一个X光室的医生,诊断出了美国的病因,却没有能力开出真正可以治病的药方。他的这副药真的喝下去,搞不好是要医死人的。
克鲁格曼的药方不是中国人答应不答应的问题,而是美国人答应不答应或者能不能做到的问题。对于一贯以“乌鸦嘴”为自我定位的明星经济学家的武断用不着太较真。(刘戈 作者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