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难易 - [胡思乱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15:07
 问题的烦恼   - [胡思乱想]Tag: [思想 问题 ]
 

选择是一种烦恼;选择举重若轻,抑或举轻若重更是大大的烦恼。

举重若轻的效果是很显见的,而举轻若重的效果是很隐秘的。举重若轻带给人外在的愉悦,举轻若重带给人内在的旷怡。能内外兼修当然是很求之不得的,但世上求之不得的东西都是求之难得的,而且非常之难得,重内还是重外是个很艰难的抉择。

外在的愉悦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到的,但其维持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当一次次的很轻松的“解决”完一个个的问题的时候,刚开始的确是感到非常之兴奋的,但这种短暂的刺激时时的降临之后,久而久之人渐渐地就变得麻木了。似曾相识的场景,似曾相识的问题,似曾相识的手段,似曾相识的过程,似曾相识的结果,面对这一切你还能保有激情吗?

内在的旷怡的是不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虽然得到后其可以保有较长的时间。夜以继日地,长年累月地所思无所得是很平常的事情,此种状态是很孤苦的,但不经意间的那一霎灵光所带来的厚积薄发给予人的快乐绝对是轻松“解决”十个、一百个问题所不能比的。漫漫长路的孤寂是自己体会的,长路尽头的慰藉是甚少人分享的。面对身外之物的抛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十年,你还会怀有那一丝丝地追求吗?

举重若轻是很容易被大家所认同的。用一些看起来很美的工具,很漂亮地短时间内解决掉一些看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总是能得到青眯的,几乎很少有人去关心问题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到哪儿去了。手里的工具越多、越新、越美,解决问题越多越快,得到的就越多。

而举轻若重是不太容易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在时间的压力下,现如今很少有人可静下心来等待,更何况最终的答案可能依旧是原来的那一个(因为举轻若重更多时候是无所得的)。问题解决得越慢越少,得到的就越少,很少会有人去探究为什么那么慢为什么那么少。

 

虽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的问题看来不用费心机的去选择。但在现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境况下,一万年似乎也是过得比以前要快,现在问题的涌现的速度与难度跟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代西方科技是问题解决的增效器,但同时也是问题制造的放大器。一些“举重若轻”理念的公司(Microsoft),层出不穷的推出一些让人可以“举重若轻”的、看起来很美的工具,但问题解决得越多,问题出现得也越多,然后工具出得也越多,往而循环。人们就这样陷入了西方科技的陷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举重若轻”来满足心中那一点点的虚荣心。“举重若轻”本身来讲比“举轻若重”化的精力要少,但“举重若轻”是一个无底洞,如果你没意识到它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境界的话,问题本身会一直让你在那“举”,虽然已经“若轻”了,但久而久之所化费的精力比“举轻若重”的反而可能要多。

十年、二十年当“举重若轻”榨干我们的精力的时候,那时又该何去何从呢?但现如今何时何地又可以让你有“举轻若重”的余地呢?

 

PS:最后写到“现代西方科技”的时候,想到了文明的取向这么一个问题。似乎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跟文明取向有关,很明显西医与中医就是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典型。这个地方要深入写的话可以写许多,到时明显会控制不住,所以这里只提一下,收住了事,以后有机会论述了。

  问题的难易   - [胡思乱想]

Tag: [思想 ]
 

过完一个年,封存了很多“思想”,现在重新开启它。继续有于“问题”的问题,这是这个写作计划里的倒数第二篇,写完这篇预计还要写一篇,不出意外的话。

 

问题有层次,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有层次,理所当然衡量解决问题的人也会有层次。

第一层叫“举重若重”,这是还没入门的情况,这时面对问题总觉得是很难的,即便这个问题是处于低层次的。“隔行如隔山”说的也就是这种情况,这时领域里的每一个问题对于你来说都是很难的。

第二层叫“举重若轻”,这时你已经窥到门径并有所作为了,这时面对问题时有点那么个游刃有余了,领域里的大多数问题对于你来说已经不甚难,甚至觉得很容易了。即便有那么几只拦路虎,你也会觉得解决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一般处于这种层次的人都有点那么志高气昴,有点那么舍我其谁,有时甚至有点飘飘然。世界就在脚下,世界就在手中,一切的问题迟早都会在体系内被解决,美好的结果、光明的前程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在人们不远处出现。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当你觉得解决问题的速度比之以前大大提高时,那个迟早,那个不久的将来甚至都可以被忽略。

上述状态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出现,常会感觉到,常会感受到。无论是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平凡地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非平凡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很不幸,而且是非常地不幸,“举重若轻”还只是第二层次而已,我这里要讲四个层次。

当你进到“举重若轻”这个层次以后,当你在一个领域里时间足够长,常常作思考、反思、驻足、探寻,你会发现其实真正的世界并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这里处处有陷阱,处处有荆棘。只不过当你还处于第二层次的时候,在陷阱里时也不知自己在陷阱里,你每次只是如何从容的消耗掉突然从势能转化而来的动能,如何有效的从化学能转化为势能,当然有时还要解决一下走刀山的难题,即使你能很好的解决这些“能量转化的问题”,你难道就能认为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了吗?由此可见停留在“举重若轻”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一个人如果有追求当然要进入到第三层次。

第三层叫“举轻若重”,这时你面对问题时好象又觉得并不容易了,同样是“若重”,不过要注意其与第一层次的区别。前次是没入门时的“重”,那是真“重”,现在是经过一次“轻”的历练后的“重”,轻重之别有时根本就在你自己的追求,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只是着眼于目前的问题,只是孤立的看待面前的问题,只是从技巧、技术层面来解决问题那就无所谓轻重了;但如果你开始从一个整体来看待问题,从一个系统来考虑问题,试图从智慧层面来解决问题,那这时即便在你手上的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问题,都可能要化去你不少的精力,这就是所谓的“举轻若重”。

这第三层次是很困难的一个层次,当你经历过了“举重若轻”那种很有成就感的阶段以后,然后要象面对世界末日一般,抱着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来解决摆在你面前的问题时,这绝对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恒心毅力,没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支撑是很容易滑回到第二层次的。而与此同时,要从第三层次进入到第四层次又是非常艰辛的,所谓的“百尺竿头”是难之又难。这就注定了处于第三层次是一件很孤独与痛苦的事情,在这里很多时候自甘堕落比向上诉求会得到更多。

很难到达的第四层叫“举轻若轻”,这是一个绝顶的层次,这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表示其在一个领域内已经具相当高的、极高的造诣。这里已经看不到“举重若轻”的那种狂傲,已经见不到“举轻若重”的那种深沉,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的自如,非常的浑然,这时对于问题已经无所谓难易了。这是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的一个层次,到达这一层次的人我们一般可称之为“大师”。

 

人群在很多视角下一般是呈正态分布的,即两头小,中间大。只要你智商没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用心,一般可以跨过第一层次;而除非你天赋异禀,又付出了倍于常人的艰辛,否则你很难可以到达第四层次。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处于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之间,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问题的难与易,就取决于是你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所以不要轻言“容易”二字,否则只会显得自己的浅薄、轻狂与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