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10-3 点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14:01

做梦
作者:夕 影
丘吉尔对杜鲁门说:“幽默好像糖衣,它可以使所有的药丸变甜。”杜鲁门和丘吉尔两人微笑的走近斯大林,都声称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丘吉尔首先说:“昨晚我梦见自己成了世界的统治者。”杜鲁门紧接着说:“我梦见自己成了宇宙的统治者。”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头到脚的仔细打量着这两位调侃者,如同老师审视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样。接着,他吸了几口烟,一字一顿地说:“怎么是这样?昨晚我做梦的情况可不同,梦里我说,我没有批准你们担任新职务。”

前三名
作者:新 月
清早期,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水平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总共只有三人。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别的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关于科举考试的趣事轶闻很多,流传颇广,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无可稽考,其中有些可能是杜撰捏造的。不过科举考试历经一千多年,有趣事并不奇怪,若无趣事倒奇怪了,不是吗?

技术含量
作者:王国华
宋朝费衮所著《梁溪漫志》中讲了两个跟贼有关的故事。
其一,高邮有个叫尉九的贼,脚下功夫了得,一夜可行数百里,跑起来仿佛刹不住闸的摩托车,非得撞到树上才能停住。尉九晚上偷盗,白天开饭馆挣钱养家。这天,一个道人找到尉九的饭馆,对他说,楚州城里有个富户,家财万贯。我已经踩好了点儿,跟我一起做一票怎么样?尉九沉思片刻,点头答应了,并让道人先去楚州城等着。接下来,尉九找碴儿打了仆人一顿。仆人不服气,大哭大叫,招来了巡捕。巡捕把他们带进官府,准备第二天审问清楚再做处理。傍晚,尉九塞了个红包给巡捕,并说:这里住宿条件太差,晚上让我回家睡觉吧,反正我是本地人,也跑不了。巡捕见钱眼开,就偷偷把他放了出去。尉九一路狂奔,二更天便赶到楚州与道人会合。两人约定,道人放风,尉九在里面干活儿。尉九钻进屋子,先捡笨重的财物装了一包,扔出窗外。道人赶紧拣起来。尉九又把棉被弄成人形扔出去,道人以为是尉九跳出来了。心说,小子,你去死吧!一刀砍了过去!其实,尉九早拿着那些轻便而贵重的财物从后门跑出去,狂奔回高邮了。清晨,道人背着笨重的赃物在城门口被捉,审问时供出了同谋尉九。楚州官府马上到高邮官府来要人。高邮知县说,你们神经病吧?尉九因为和仆人争端,一直关在看守所呢!他怎么能参与偷盗!
最后,道人一个人伏法了。
其二,有位富豪宿于旅店,旅店正对着一个染坊。这天下午,富豪坐在窗前,美滋滋地喝着茶水欣赏街景,忽然发现几个人在窗外走过来走过去,且不断地偷眼打量对面染坊。富豪正在猜想这几个人的意图,一个人悄悄走到他跟前,伏在他耳边说,我们要把这家染坊晾在外面的布匹偷走,你安静点,别声张!富豪说:我是住店的,你们偷东西关我屁事。鬼才多嘴呢!那人拱拱手走了。富豪想,染坊的布就晾在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人来人往的,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偷!于是,富豪抿着茶水,饶有兴趣地等着看“现场直播”。那几个人时时经过,或左或右,时散时聚。傍晚时,都不见了。富豪想,嘿,果然是妄人,白忙活!回房内收拾行李时,才发现所有的财物都被人偷走了。
写到这里,我的手机震动起来,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还没汇款吧?请把款汇到这个账号XXX。收款人:XXX”。
这样的骗术,一点技术含量没有。

健康的挑战
作者:周泳杉
在人们的存折里,不管有多少个0,健康永远是前面那个1,没有那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北美洲,每4个人(更准确地说每3.8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死于癌症。
在美国,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死于心脏病,每4个人当中有1个死于癌症,每一天有600人因为医疗事故而死亡,每24小时有3000人心脏病发作。
在中国,一个人晚年的医疗费要花掉一生医疗费的40%,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临终前28天花掉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药物滥用。2000年,全球死于营养过剩的人数首次超过营养不良的人数。
在中国,据卫生部统计,每年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高达250万人,而在这250万人当中,又有20万人死亡。20万这个数字比任何一种重大传染病的死亡数都高出10倍。
1973年,以色列医生罢工1个月,那个月全国的死亡率降低了50%。不只是以色列,在哥伦比亚,医生罢工的两个月中,全国死亡率降低了35%。而在洛杉矶,医生因为抗议医疗保险额下降而延误治疗,结果死亡率降低了18%。

最后一次温暖的定格
作者:积雪草
我所在的城市里有了轻轨,速度快而且,还很舒适、干净,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坐着电车慢悠悠地在城市里穿行,将脸转向车窗外,看那些千篇一律的风景。
城市的一隅,有个修鞋摊子,那对乡下小夫妻虽日日忙碌,脸上却永远挂着开心的笑容。电车旁边的人行道上有一对牵着手的小情侣,不知男孩说了一句什么,女孩脸上带着似嗔似喜的表情。慢得像牛车的私家车,驾驶员努力忍着不按响喇叭……
一个画面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年轻的女子牵着一个老太太的手过马路,老太太的脸上绽放出孩童一样纯真欣喜的笑容。我看得呆了,心里有些感动慢慢滋生出来。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过马路,是哪一年的事儿?我在模糊的记忆里反复搜寻:那时候还小,怕被妈妈丢了,所以寸步不离的牵着她的手,母亲的脸上写满关爱与呵护,幸福就像那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飞越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放开了母亲的手?母亲老了,去超市,去菜市场,总是一个人等到马路上没车的时候,一溜小跑地穿过去。其实我们应该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像母亲关爱和呵护小时候的我们那样。
我想起了很多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在父亲膝下撒骄是什么时候?是为要新裙子还是奶油面包?我哭得死去活来,父样摇头叹气,最后从伙食费里拿出钱买了那条昂贵的白裙子。倒是记得长大后,老是板着脸训父样:这做得不对,那也做得也不对;观念落伍,思想老土。其实偶尔在父亲面前撒撒娇,哪怕我们长大了、独立了,让父亲觉得他仍然被需要,让父亲觉得他的臂膀仍然坚实有力,我们需要他的支撑,有什么不好?
最后一次跟爱人说“谢谢”是什么时候?那时候,两个人如胶似漆,爱人说了一句赞美的话,都会回一句“谢谢。多年之后,恋人变成了爱人,朝夕相对,耳鬓厮磨,爱人在厨房里忙碌,为你洗衣,为你烧饭,为你的冷暖安危挂怀,可是这一切都变得天经地义,连一句”谢谢“都不肯轻易出口。
最后一次跟孩子玩耍嬉戏是在什么时候?打沙包,跳格子,下跳棋,抢电脑,争电视频道,喧哗声能掀翻屋顶,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日子过着过着,就变成了一个面孔严肃的老夫子,只剩下指责与批评:说,为什么没完成作业?老师都打电话来了;星期天不好好学习,玩电脑游戏,谁给你的权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的关系,面部表情僵硬,很久不会笑了。
是琐碎的生活磨钝了我们的心吗?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说一句”我爱你“,说一句”谢谢“,真的很难吗?答案当然不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把这些细节融入生活,生活肯定会是一个全新的样子,不信你试试。

爱生活
作者:[美]享利·戴维·梭罗
无论你的生活多么艰难,去迎接它、经营它,不要屈从于它并给它起难听的名字,它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坏。你最富有的时候它看上去可能最贫穷。挑剔的人总是这样,即使在天堂里也会找到暇疵。爱你的生活,即使它很贫穷。你可能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经历一些愉快且奇妙的美好事情:落日从房屋的窗子反射回光线,它和从富人的宅院反射回的一样明亮;早春的时候积雪在门前融化,我只看见一个拥有宁静心灵的人心安理得地住在那里并且拥有令人鼓舞的思想,如同在宫殿里一样。城镇里那些贫穷的人在我看来似乎比任何人都独立的生活。也许因为他们足够伟大,能够没有疑虑地接纳所有东西。大多数人认为他们超越了支撑他们生活的物质,但通常的情况是,他们并没有超越那些他们通过不诚实手段获得的东西,那些更加有损荣誉的事物。培养你的贫穷,就像种植一棵药草,就像种植一棵鼠尾草。不要劳神去获得那些新的东西,无论是衣服还是朋友。回到那些旧的中去,返回它们中间。事物并没有改变,是我们自己在变。请卖掉你的衣物并保留你的思想。

出卖自己的细节
作者:竺柏岳
手敲桌面露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在前线苏军某司令部,突然来了由数名上级军官组成的检查组,他们要求该司令部主管汇报作战准备情况。在接待中,该司令部一位参谋发现,检查组一名军官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地敲击桌面,显示出轻松自在的状态,从其手指动作的规律和发出的声响中,他判断这名军官敲的是一支德国名曲。他顿生疑心,立即向上级报告。经上级迅速核实,确认并没派出检查组,所谓的“检查组”,实系德国间谍。于是,苏军司令部马上将其全部抓获,从而避免一次泄密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失。
丢弃的小纸片
1942年夏季,我抗日军民奋起反扫荡。
有一次,某旅侦查员在野外的厕所里拾到日军丢弃的一片纸,上面写着几个地名,而且画了一个大圈,还写了“29”这个数字。
这片纸引起了刘伯承的重视,他仔细分析这几个地名,发现都在我方根据地一边,画一个大圈是什么意思呢?敌人可能要对这些地方进行合围,“29”可能是合围的日期。刘伯承综合其他情况全面判断后,立即命令在上述地区的我军在29日以前全部悄悄撤出来。
不出所料,敌人果然在29日对该地区形成包围圈,但因我方事先已有准备,敌人一无所获,反而被我方围歼500多人。刘伯承身边的工作人员通过这件事,又学到了刘伯承机智、果断的指挥艺术。
借火识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立国瑞士南部一个边境小镇火车站的站台上,一名衣着考究,但皮靴上沾有泥土的壮年旅客在等车。
这时,另一名旅客手持香烟向他借火。壮年旅客信手从上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给了对方。借火人用完火后,客气地说:“对不起,请拿出证件看一下!”结果,壮年旅客在身上掏了一阵,无可奈何地说:“对不起,忘带了!“
借火人立即亮出瑞士秘密警察的证件,要求此人跟他走一趟。最后,此人以间谍罪被瑞士当局逮捕。
这名瑞士秘密警察认为对方可疑的依据:一是瑞士人出门旅行衣着都很整洁,而此人皮靴上沾有泥土,说明此人刚刚经过长途跋涉;二是瑞士人都用瑞士产的火柴,此人身上却带着意大利火柴,而且身上没有证件,说明他是刚刚翻阅阿尔卑斯山偷渡进瑞士的。
经审问,才知此人是受意大利法西斯当局的派遣来瑞士探听军事秘密的。

鱼在哪儿,熊掌在哪儿
作者:叶兆言
有个笑话,说一位绅士出门,来到一个很有名气的风景区。根据旅游手册,他知道此地有两家旅馆,便问别人哪家旅馆更好一些。
被问的那位严肃地告诉他:“真不好说,反正无论去那一家,你都会十分后悔,后悔没有去另一家。”
这位绅士很为难,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一位成功人士步入中年,身体开始发胖,血压开始升高,前列腺开始发炎。参加例行体检,医生说了种种注意事项,要吃什么补药,要进行什么保健。结果,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对家人大发感慨,说想想人生真没意思,按照自己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前半生用功读书、拼命挣钱,后半身保健养生、花钱买命。命跟钱成了一对冤家,成了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选择从来就很困难。现实生活中,有人根本不选择——鱼也要,熊掌也要。
一个同事始终在关注房价和股票的走势,他坚持认为,老百姓手上的钱就这么多,房价上去,股票必定下来,鱼和熊掌,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论颠扑不破。前些年,股票吃错药似的往下跌,房价便发了疯地往上涨。检验2009年的行情,却让智者大跌眼镜,无论买股票,还是买房子,只要你贼胆大,有银子敢往里扔,十有八九都有赚。
凡事都得有个过程,“风物长宜放眼量”,出水才能看到两腿泥。好事不可能总让一个人得到,左右逢源,黑白通吃,未必就能长久。总有一天,我们或许会扪心自问:鱼在哪儿,熊掌又在哪儿?

那个重燃我们内心火焰的人
邓 笛/编译
在一次演讲中,我引用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伯特·史怀哲(因在西非加蓬创立兰巴雷内医院,艾伯特·史怀哲获得195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说过的一段话:
“有时候, 我们心中的火焰熄灭了。但是,当我们遇到某个人时,它又会再次燃烧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这个重燃我们内心火焰的人心怀最深的感激。”
然后,我请听众闭上眼睛,回想在生命旅程中曾经重燃他们内心火焰的那个人。我留给听众几分钟时间静心思考。我相信,当他们回忆起自己在最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支持或欣赏时而如愿以偿的那一刻,心情一定会无比的快乐。我曾有过这样的体验,那种感觉十分美好。
接着,我让听众写下他们心中想到的那个人的名字,并且说服他们在未来的72小时内行动起来,亲自向这个人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我建议他们打电话或写信。如果这个人已经辞世,哪怕做一次小小的祷告也行。
两个半月后,我接到了那次听我演讲的一位听众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他声音哽咽,几乎不能把话讲下去。他说自己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他想感激的那个人——他的小学老师的通讯地址。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并且很快收到了回信。
亲爱的约翰:
你可能不会想到你的来信对我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我已经83岁了,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屋子里。我的朋友都离开了人世,我的家人也已经不在了。我教了50年的书,这是第一次收到学生的感谢信。我曾经对我一生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感到怀疑。我将反复阅读你的来信,直到生命的尽头。
约翰在电话里不停地抽泣。他说:“每一次同学聚会,我们总会说起她。她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我们爱她!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过她……直到她收到我的信。”
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馈赠礼品表达感激,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然而,巧克力很快就会被吃掉,连珠宝首饰也可能被弄丢或摔坏,唯有感激的话语是永恒不变的。把感激的话语当着礼物送给那个曾经触动过你生命的人吧,就在今天!

你敢学习安徒生吗
作者:谁谁谁
我买了一本《安徒生自传》,想研究一下人家是如何到老都能保持一颗心的。没想到在前一百页,读到的却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成功捷径。
一、坚决远离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这个穷鞋匠的儿子从来就不认为自己跟工厂里那些喜欢讲下流话的人属于一类,尽管他和他们一样穷。他的做法是逃离工厂、靠母亲养活。当然,他很幸运,获得了母亲的支持。
二、他从不在意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从小到大,安徒生一直是别人的笑料。他读诗的时候被邻居笑话,他写诗的时候被同学笑话,他把当地的一个神话改编成《海的女儿》时,又被同行和媒体笑话。很显然,安徒生注意到了这些不太友善的反馈。尽管他也痛苦过,但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主动接近声名显赫的大人物。这一条简直就是安徒生的杀手锏,那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做得出的。当他从报纸上得知某位大人物的行踪时,他会冲过去,把自己介绍给他,并准确地表达这样的意思:我现在的情况很窘迫,我很希望得到您的援助。用这种方法,他敲开过当时丹麦歌剧皇后的门,敲开过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主任院长的门。就这样,在被拒绝过无数次之后,他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在皇家歌剧院伴唱的差事。并在不久后获得了一位大学校长的全额高等教育资助。
本来注定要进工厂做学徒的穷孩子,就这样一步步向上流社会迈进。
我和一个朋友探讨过安徒生的“撒手锏”。我们都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最难克服的是自己的尊严和想象力。第一,生活常识所带来的无形束缚,使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可以这样做。你想过拜访罗琳并跟她说:“我想出一本书,能资助我100万吗”这样的办法吗?第二,就算你意识到了,但是还有一种叫做尊严或者脸面的东西在耳边大喊:这样会不会太丢人现眼?这种耻辱感所带来的痛苦似乎比成功的带来的欢乐更大。所以我们至今仍在研究安徒生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安徒生早已走进了历史的圣殿。

《读者》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