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悖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20:28

多年以来,中国的“假”真是无所不有!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市场上的作假行为十分猖獗:从猪肉注水到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从"毒"油染大米,到红薯粉丝掺工业用漂白剂,后来又出现了奶粉中掺进有毒的三聚氰氨…,不仅有假商品,还有假广告、假新闻、假材料、假文凭、假身份、假履历、假论文、假数据、假婚姻、假演出、假公证,;假立案、假判决;假执法、假招聘;假账、假钞、假药、假话……等等弄虚作假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还出现所谓“被就业”的丑闻。有人说,除了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可相互确认之外,其它的都可怀疑是假的。特别令人痛心的是,被视为“象牙之塔”的学术机构、教育圣地竟也假案屡屡,有许多许多学生考试舞弊、弄虚作假,还有一些道貌岸然的“教授”,居然也是靠造假发迹的!例如,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被识破并被解聘;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杰“教授”涉嫌履历造假也被免职!2009年4月法国土伦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向当地司法部门告发有数十名中国学生,以交钱为条件获得了学士和硕士文凭,企业管理学院的院长也表示,就在今年年初,有一名中国学生企图向他行贿10万欧元,换取60名同学的毕业。看来,某些中国人把弄虚作假搞到国外去了。………自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占领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专心做学问的学者、认真治病救人的大夫以及称得上“灵魂工程师”的老教授、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按主观愿望随便修改数据,论文剽窃和造假的真是太多!!所谓“天下文章一把抄”的流行语就是证明。还有,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XX牵头的课题组,前几年发表的多篇论文由于涉嫌学术造假,已经被国际期刊撤销。据统计,该课题组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被发现了14篇。 论文到了被国际期刊撤销的程度,造假的证据确凿无疑。然而,就此事件,涉嫌者拒绝诚恳表态,不是虚伪的“说明”就是大耍滑头而后逃之夭夭。现在,有些造假者已经得到好处,有的已当上大官,还有某些造假者当上了教授、专家、院士,或成为权威学者。有的正享受其既得利益。当有人揭露他们的真面目时,他们无不想方设法辩解,甚至斯文扫地的破口大骂。更有甚者是暗中报复“举报者”,而这就是当前中国学术界的阴暗面素描!!这是我们为之痛心的所在。产生造假泛滥的原因是不难找到的,这就是“有什麽样的体制和价值观,就必然産生什麽样的潮流和社会弊端”。市场支配的“分配”体制和由它产生的“唯利是图”“唯钱是举”“只重形式”,“不究实质”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社会风尚,就是产生造假泛滥的主要原因。大家不是特别重视形式吗?重视商品的外表,重视社会对一个人的身份的形式确认。当人们喜欢白面馒头时,餐馆中就会出现掺有漂白粉的白馒头。当社会特别重视一个人的身份证据如家庭出身(成分)、文凭、履历表、所获得的奖状和评审证书以及学术称号等等“证件”的东西时,社会上就会出现假成分证明、假文凭、假履历、假奖状、……等等,因为这一些都与他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当他对那些利益志在必得而又缺少必要的证明时,他很可能选择造假。再请看那些大型 “国营”企业的高层老总们,他们可以通过造假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巧妙”地将国有资产变为个人或少数人的财富;可以通过走私、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偷逃国家税款;甚至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商业欺诈;恶意炒作资本、拖欠逃避债权人。据有关方面估计由于造假引起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这当然只是真实情况的“冰山一角”。只要您看一看街上那么多的“办证”广告,您想过没有?这类广告为何经久不灭?当然是它有很多顾客,有市场。办甚么证?当然是伪证!办伪证这种非法勾当,居然堂而皇之地叫卖,您不认为这个社会真的存在大问题吗?它说明已有大量的伪证在社会上产生了效用,持假证者已经得到好处!否则的话,没有人会去办什么伪证.也就是说,有很多很多的人是用假证件在那里钻营、欺骗和犯罪。而且他们成功了。这是比一时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得多的问题啊!

   市场化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市场的“唯利是图”铁律,却又是造成腐败、造假的根源。这就是市场的悖论,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