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奢侈的一日一浴(新京报 2006-10-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1:15
奢侈的一日一浴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14 7:26:39 · 来源: 新京报

只有价格才会让每个人真切地感知该物的贵贱。而价格日复一日地告诉我们,北京的水物美价廉。
郑也夫
常常和朋友聊起节约,进一步就说到了节水,乃至洗澡。李培林的段子最生动。他曾因故住在一个日本挺有地位的人的家中。晚上人家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在浴缸中注满了热水请他洗澡。他洗完澡,放掉水,将浴缸冲洗干净,走出了。人家惊呼:“你怎么把水放了?”因为人家还准备用那缸水接着洗澡呢。好像是谭深告诉我,一个中国女孩住在澳大利亚人的家里,主人严厉批评她:我们洗澡五到十分钟就完了,你怎么总要将近一小时,那要用多少水啊。女孩电话里和家人哭诉这件事情,说人家虐待她。我的段子来自美国。我1985—86年留学时住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她家的女孩是中学教师,在德国留过学。她告诉我,德国的房东不止一次问她:你们美国人为什么要一天一淋浴,有这个必要吗?那时候北京人一天一淋浴的很少,我听后自然是认同德国人。
不料,世界才数日,中国已千年。现在的多数北京人(外地人我有所不知,不敢放言)也是一天一淋浴了。做超时淋浴的大约也不在少数。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新的习惯竟然在一个水源奇缺的都市中,如此神速地形成。北京的水价一直是极其便宜的。过去虽然收入低,但一天冲一次澡的水钱说不定还付得出来,没有染上一日一浴的富贵病,是因为家里没有淋浴设备,更没有地方。以后有了地方和设备,便迅速和世界,不,是和美国接轨。我猜想,超时淋浴者一定不是有洁癖,求干净,而是在享受淋浴过程中的快感。他全然不觉昂贵,因为真的不贵,那水便宜极了。
北京缺水。但是本市的公民们只是偶尔在媒体上获悉这一传闻,转瞬遗忘。只有价格才会让每个人真切地感知该物的贵贱。而价格日复一日地告诉我们,北京的水物美价廉。价格甚至使媒体上“狼来了”———即缺水了———的说法变得轻薄、滑稽。
我们耗资千亿的南水北调工程据说已经启动。我想说,如果继续“快乐之浴”等习惯,南水来了还是不够。因为水源有限,人欲无穷。
古人云:依山傍水,安营扎寨。不知何故,五朝中国人,前赴后继,在一个缺水的地区,扎下了最大的“寨子”。我们必须约束这个寨子,它不可以成为工业中心、商业中心,皆因为缺水。收缩战线的同时,还要节水。
节水非常容易。没有什么十条八条的措施,就是一条。凡北京居民和在北京工作的人及其家属,每月享有免费水1—2吨(具体额度可以讨论),此额度以上的用水,一概每吨100元。你看吧,中国人节水的智慧就都来了。
(建设节约型社会论五)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6/10-14/014@072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