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才、怪才仍难获入场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07:32

偏才、怪才仍难获入场券,让人感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过是——

 

打改革旗号的提前“抢人”战

 

    一场全国顶级名牌中学间的尖子生“斗秀”,眼下正在众目睽睽下上演——继本月中旬北京大学招办公布全国39所学校获得2010年“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后,最近几天,这些学校纷纷将有意推荐给北大的优秀生列入公示。借助各地新闻媒体的聚光灯,公众亦有机会猎奇:顶级名校的拔尖学生到底“牛”到何种程度。

    然而,作为主导这场尖子生“大秀”的幕后导演,北大的处境却随着校长推荐生名单的公开而日益尴尬:中学校长给北大举荐的优秀生仍为考试排名最靠前的学生,这让北大难以给公众一个交代——被寄望给怪才、偏才提供“绿色通道”的“校长推荐制”,怎么又被玩成了专挑拔尖生的“抢人”游戏?这样做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被校长推荐的都是年级状元

    假如没有北大“校长推荐制”的出台,如今就读于江苏省南师附中高三(1)班的匡超同学,即便学习成绩再好,其知名度的边界大概也只限于这所名牌中学内。但如今,匡超一夜成名。作为江苏省第一位获得校长推荐的学生,其标志性意义不言而喻。

    北大投放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全国39所学校,仅江苏一省就占了10个席位。而在江苏首获推荐的匡超,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近乎完美——“一般而言,好学生有三种:一是平时学习成绩好;二是学科竞赛考得好;三是活动能力强。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很不容易了,匡超三样都很厉害。”

    多位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均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把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排名,然后将全年级排名最靠前的学生推荐给北大:天津南开中学和重庆巴蜀中学日前相继公布了获校长实名推荐的推荐生,皆为全年级考试成绩的第一、第二名。武汉二中向北大推荐的一名叫宋轶凡的女生,其过人之处同样是实打实的考试成绩,“经常考年级第一”。而在浙江省,杭州二中、学军中学和镇海中学的校长也无一例外地表示,推荐学生时,文化成绩是个硬指标。随着“校长推荐制”落入实际操作流程,它着实演变成了给优秀生降分、而怪才偏才依旧无缘拿到入场券的一出“掐尖”游戏。

    不得不说,如果北大在推出“校长推荐制”这一自主招生“新政”时还表现出一丝勇气的话,那么中学校长在具体推荐学生时,表现出的则是彻头彻尾的审慎和保守。

   

“非不能也,是不敢也”

    为何不推荐偏才和怪才上北大?随着推荐生名单进入公示阶段,中学校长们也给出了各自的理由。南开中学校长宋璞公开表示,现在“非不能也,是不敢也”。校长们“求稳”的心态昭然若揭。

    很多中学校长承认,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只有成绩排名这一标准最硬,也最具公平性。按照这一标准推荐,学生、家长、老师都没话说,校长也免于“难做人”。

    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表示,在推荐之初确实倾向于选具有某些特长的优秀生,但当学生排名确定后,他又不得不以学业成绩作为标准。因为偏才怪才并非年年有,而在没有偏才、怪才出现的前提下,白白放弃名额又不符合学生的利益。

    在南师附中,被推荐上北大的匡超确实是一等一的优秀生,但这一看似“无可争议”的决定,却让校长王占宝仍然受到很大的争议。据悉,匡超在被校长推荐之前,已经获得了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的保送资格。换言之,匡超进名校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只是被校长推荐后,他提前锁定了北大而已。质疑声也由此而来:像这样的学生凭自己能力就可任选名校,何须校长大费周折推荐?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或许是目前校长中少有的“激进派”。刘长铭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要推荐的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别超常的才华,而在其他方面暂时略有不足的学生。“因为他们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不能生存,但却具备可贵的培养价值。”

    记者注意到,39所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手里,推荐名额从1-5个不等。目前,不少中学校长都表示将出于学生利益的考虑用足推荐名额,只有怀揣5个推荐生名额的刘长铭抛出惊人之语:“宁缺毋滥。很可能不到5个甚至只有1个。”他的理由是,“不可能一个学校每年都能出5个极具特殊才能的学生啊,这太荒唐了!”

   

“上游”忙掐尖,“下游”忙择校

    随着各路出身“名校”的状元、榜眼们进入公示环节,诸多教育界资深人士看出了潜伏在“校长推荐制”背后的门道:在北大和全国39所顶级名牌中学间共同把玩的“精英主义”游戏里,招生改革已落入虚妄,抢生源才是实打实的目标。

    “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如今看来就是在中学掐尖;顶级名牌中学纷纷公示推荐生,看上去都像是在做大广告。”沪上一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执教高三的老师告诉记者,从已经公布的消息看,被校长推荐的学生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而且均有“竞赛”特长,即多数学生都有“个人在各类省级竞赛中多次获奖的记录”。相比之下,学校对于推荐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介绍则很少。“此举无非是在显摆学校的办学实力!”

    申请北京大学2010年“校长推荐制”的全国各地中学,有400所之多。但最终确定入围的只有39所,授予推荐资格的比例不到10%。由此引发的名校之争,在各地纷纷上演。作为教育大省,山东省没有一所学校入围,该省教育界不少人对北大此举感到不解。有人开始紧张,认为“山东考生素质受到考验”;更有人士注重策略分析,认为山东吃亏在于“每年为北大输送人才的高中数量非常多,实力较为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学校。”而扬州中学的一名教师更是写公开信请教北大:“能否请北大给参与的学校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好为今后的申请奠定基础。”

    尽管上海不在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的试点之列,而上海多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都有多年向名校推荐保送生的经验,但一些中学教师仍然担心,像北大之类学校在教育的“上游”如此玩精英游戏,这无疑将助长位于“下游”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风气。“北大到名牌高中抢优质生源,名牌高中势必要到初中去抢生源。如此恶性循环,择校风怎能不愈演愈烈?!”

    更有教育专家直言,今年北大开了这个用推荐制抢尖子的头,难保明年其他各所大学不会更早使出降分录取、提高奖学金之类的招数锁定生源,这样下去,高中教学秩序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