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赤字岂能犯愁如何花钱? [马红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5 20:33:49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马红漫 原创 发布时间:2009-12-23 摘要:以投资为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或将延续。近日,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规模绝对额将超越去年,可能突破1万亿元,从而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纪录。

    ■经济人 之马红漫专栏

    以投资为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或将延续。近日,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规模绝对额将超越去年,可能突破1万亿元,从而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纪录。但与此同时有媒体披露,发改委原定于2009年第四季度下发的第五批中央投资至今仍未下达。这笔总计高达2000亿元的资金,有可能会拖延并结转到下一年执行。

    这两条消息不乏矛盾之处,其间充分暴露出未来调控政策的纠结所在。财政投资规模在未来一年仍将有所扩容,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总体上仍将持续。但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优质的投资项目愈加稀缺,高赤字预算或将面临“投资无门”的困惑,不得不为如何花钱而犯愁。以此看来,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方向必须要适时做出调整,从基建投资项目向民生领域全面过渡,赤字财政只有弥补经济运行短板,才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政策绩效。

    为抵御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央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作为提振经济的引擎。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赤字财政的绩效虽然明显,但却顶到了“天花板”。自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宣布实施该投资计划以来,国家发改委已下达四批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共计3840万亿。根据发改委的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前四批中央投资项目要实现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发现问题按期100%整改到位。然而检查结果却显示,这三个“100%”至今仍然没能完成,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以及中央投资被挪用成为阻碍投资项目如期实施的主要掣肘因素。

    其实,地方财政吃紧问题早已有之。在现行财政分配体制下,地方政府要以较少的财权去承担更多的公共事务,财政缺口日渐加大,难以在短期内改观。按照测算,为了配合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地方政府需提供的配套投资资金大约需要10万亿元,这显然让地方财政的压力陡增,即便今年全国有总计不过2000亿元的地方债券融资规模,也难解其燃眉之急。就此而言,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建立包括市政债券在内的全方位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此外,虽然在投资计划推出伊始,中央纪委、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就曾联合发出通知,强调加强对中央投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但事实却表明,鉴于“保增长”政策效果的急迫性,相应的监管措施力度仍显不足。不仅中央投资资金在地方上被挪用现象难以避免,而且调查显示,至少有40%的项目没有论证便匆忙上马了(《经济观察报》12月20日)。客观地讲,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天量投资资金短期集中注入,难以避免各种违规问题的出现。尝试建立诸如地方官员惩戒制度,或许能够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但这些补漏性措施的效果总归会迟后一步。

    财政政策改进的真正关键,是对现行财政投资方向的全面优化。到目前为止,刺激计划的投资项目集中于“铁公基”领域,其特征是资金需求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这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然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却难言优化。在消费需求无法同步跟进的格局下,未来这些投资项目极有可能面临没有需求承接的尴尬。随着前期投资项目的渐次落实,后续资金甚至找不到落脚之处,第五批中央投资不得不结转到下一年执行。为此,国家发改委已做出安排,“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节能环保和新兴产业将会更多地收到财政资金投向的垂青。这表明,在遇到现实投资项目选择瓶颈后,资金投放被倒逼向民生倾斜。

    需要强调的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其中的短板。虽然通过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举措,有关部门提振内需的指向明确,但刺激消费的力度仍有待加强。如若未来财政投资由基建向医保、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大幅度倾斜,国内的高储蓄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为消费,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得到极大夯实。届时,高达万亿元的赤字将不再会因项目无从挑选而“犯愁”。更重要的一点,保障性资金投入的缺口巨大,不会出现类似投资项目短缺所导致的资金滥用问题,有利于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最终能够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赤字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并不可怕,只要能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就能够在未来得到市场经济体的积极回报。问题的核心在于,财政赤字的使用更应该以长期社会效益为首要原则,否则来自市场的回报难以具有持续性,重点就是要对投资方向重新进行认真地甄别。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