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媒体行动倡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50:58
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媒体行动倡议周四, 2009年 07月 23日 00:00 |作者:高崧 | | |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触目惊心: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个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谈判正在进入高速轨道,有192个成员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期望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达成新的协议。如果各国不能达成共识并采取更有效的行动,温室气体排放将急剧上升,加速气候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应对气候变化,是整个社会所有的人的责任,媒体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们向媒体同行们发出倡议:
关注国际气候谈判 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绩, 以及未来的目标和解决方案,传递给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将中国在国际谈判中的立场正确地阐释给公众;增进与国际媒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加强国际社会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舆论中发出中国的强音,宣传报道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的焦点和进展;建立与国际媒体的对话平台,纠正国外媒体的片面和误导宣传,消除民众间的疑虑和误解,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国际合作。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在气候变化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更全面、深入、迅速和准确地报道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政策制定;关注以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和低碳乡村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以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低碳金融等为特色的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向着生态产业、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的转型,将碳减排的压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引领低碳生活时尚 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也必须从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入手。中国应该避免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而实施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让适度空调、大众交通、小排量汽车、适宜户型住房等“低碳”行动成为更多的中国百姓的新生活时尚。
倡导传统生态伦理 反思不可持续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建天人合一、敬天惜物、乐道尚和的和谐文化,让古老的哲思和国学智慧,为解决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提供新视角和实践路径,这就是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而发掘作为快乐来源的精神诉求,以及作为健康来源的养生文化的意义,实现身心和谐、个群和谐和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
中华民族作为五千年一脉相承、繁衍至今的民族,积累了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中国人有理由为自己也为世界找到一条更为普适的发展之路。我们需要的是觉察灾难的洞见、应对灾难的行动和化解灾难的信心。
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中国的媒体责无旁贷。
截至目前,共有30位媒体社长总编共同发出该行动倡议,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字头排序): 包月阳 中国经济时报社长兼总编辑陈俊宏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超群 文化纵横杂志社执行主编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胡堪平 环境保护常务副总编辑黄成德 旅游休闲报社常务副总编姜 军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季晓磊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李大巍 财经杂志绿色改变项目负责人李 忠 国务院中国扶贫执行总编辑刘东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占绵 中国现代企业报社总编辑牛文文 中国创业家总编辑秦 朗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沈 军 三辰出版社社长宋举成 中国商界杂志社社长孙 凯 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唐 建 凤凰卫视国内事务副总裁王丽莉 科学决策杂志社社长王 太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王小伟 名牌时报总编辑王亚东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社长王 涌 绿公司总编辑魏 群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常务副总编辑杨明森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瑞春 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袁绪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编辑张弓惊 公益时报社副社长陈 勤 五洲传播中心策划人何 力 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 欢迎更多的媒体加入此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