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演讲: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44:27
作者:杨 鹏
来源:杨鹏的BLOG 日期:2007-1-9 12:38:20 访问次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网保留原创文章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杨鹏演讲: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之一)
(法律记者沙龙活动第四期)
时间: 2006年10月27日
地点:清华大学学研大厦12层多功能厅
主题: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
很高兴能有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下道家思想和中国宪政可能产生的一些思想渊源上的联系。 近代百年,中国开始跟西方有接触,西方的很多思想进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西方的思想,与中国原有的思想观念、思想传统发生碰撞、融合。这样就出现两种情况:其一、西方很多思想因素进入之后,在中国的运行实际和在西方社会的运行实际完全不一样,会有很多的变节。也就是说,它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观念和现实的影响,使它不能够原汁原味在中国运行起来。其二、有一些西方思想要素进入中国之后,很迅速生根发芽。原因之一是与中国原有的思想土壤、要素产生了一些接合。
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但如果民主法制的理念和追求,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不能产生有机的衔接,那么民主法制这些观念,往往只是知识分子圈子理论讨论的东西,不能化为真实的制度基础,也不能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真实的民主法制,应当是一种生活习惯。凡不能转化为生活习惯的理念,就仍然只是理论家的东西,是书本的东西,不构成一种重要的现实力量。
我、军宁、秋风,我们近年来老在研究西方自由主义宪政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能否寻找到它们的契合之处。一方面,是西方思想要素要本土化,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思想流中的一些思想要素要创造性地转化或复兴。我自己研究道家思想多一点,我更关注道家层面的一些东西。
近代以来,可能最成功在中国落根的西方思想,是马列主义。改革前几十年,尤其是共产党革命,马列主义迅速在中国取得优势地位。我在97年的时候,出过一本叫《东亚新文化的兴起——东亚经济发展论》的书,其中有章节专门分析过马列主义的思想结构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构的契合。研究文化基因杂交,研究这杂交后的基因型是什么。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还是简单讲一下。
我认为,在共产革命阶段,也就是夺权阶段,马列主义的结构跟中国的传统的“禅法”结构相合。所谓禅法结构,指的是内禅外法。这在毛泽东身上表现得非常清晰。建国以后,这种结合有一个结构转向,马列主义又跟儒法结构结合了。这是一个视角,也有人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因素,把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伦理化过程归于儒家传统的影响,这也是有道理的。原创基因的生命力很强,在新的形势下会以新的形态出现。
“禅”就是“禅宗”,“法”就是法家。大家都知道,法家追求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全力农战,一统天下。法家很讲赏罚严明,杀伐决断,非常功利和残暴。禅宗兴起于唐朝,是佛教的一支,它怎么会与法家结合呢?禅宗的最大特点,就是相信佛在心中,自己即佛,它十分自我圣化,自我放大,自我神化,目空一切,超越生死。有一个对子,“世外人法无定法方知非法法也”。这是说,修道的人,世俗礼法管不着的人,他以那个不可能被定义和规定的“法”作为取法对象,以超越性的“佛法”或“道法”作为自己的法,最后他知道,不讲人间之法,才符合天道的大法。狂禅是禅宗中的极端派,不仅蔑视世俗之法,也蔑视自然之法,人定胜天,将自己的心视为宇宙的本原,万化的根基,不生不灭。毛主席说自己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否定和蔑视一切人间之法。要砸烂一个旧世界,摧毁一个旧世界,精神基础首先是蔑视世俗之法,不畏强暴和生死。这种狂放精神的东西,在中国文化里面,在禅宗尤其是狂禅里面表现得非常清楚。什么是狂禅?我们来看一个对子。
“两手把山河大地揉扁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入肚中放出光明”
先天祖先,指宇宙创生之初的本原之气,原气。修道人进入这种状况,心态上可以把山河大地揉扁搓碎了,心态是与创造宇宙的力量全然后一。毛泽东受杨昌济影响很大,杨昌济受阳明心学影响很大,阳明心学受狂禅影响很大。杨昌济教导学生说:“我心即宇宙之心。”你们看,我心是宇宙之心,一切规则要从我心里发生出来,控制宇宙,没有一丝一毫的敬畏,自我放大到极点!狂吧!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禅宗的自我圣化、蔑视生命、自我立法及法家的严明赏罚,务实功利,以战止战,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战争狂禅”心态。这种“战争狂禅”,也有一种道德优越感,这就是平等。佛教都讲众生平等,禅宗则说人人皆佛,是以平等。“六亿神州更舜尧”,不过是“人人皆佛”的翻版。毛泽东说佛教有助于主观能性。极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极强大的内心动力,大无畏精神,加上法家的战争手段,这就是“禅法结构”。从谭嗣同到毛泽东,都有这种文化心理结构。
“内禅外法”这种心理结构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平等而暴力)的结合,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本土的文化力量的支撑。毛泽东反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合东西方为一炉,这是杨济昌教导毛泽东的。自由主义要成功,也一样要合东西方为一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理论是什么,理论是心灵的表现。中国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思想,说明中国人的心灵就有这些类型。心灵类型,不会因文字形态的消失而消失,因为心灵是本,而理论表达是末。心灵结构在,理论表达总会出来。
在西方思想进入的时候,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会发现它们在不断的寻求跟中国原有的思想要素或思想结构的衔接。例如基督教进入中国,在翻译Lord 或 God 这个概念时,有三种译法,一是“主”、二是“神”,三是“上帝”,那个译法最成功呢?是“上帝”。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是中国宗教文化固有的东西,代表最高的神,所以“上帝”就成功了。杂交有优势,一旦找到某一种衔接模式以后,来自西方的要素就激活了本土要素,它就能释放出非常大的力量。
中国先秦,没有特别专门的法律思想著作留下来,中国的法律思想要素,主要是内含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的政治学著作中。在这些与法律相关的政治思想中,我觉得有两个模型演化成中国主流的政治思想模型,主流的法律思想模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网保留原创文章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