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迈入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1:59:05
2008年09月19日10:4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吴伟
90后的先锋们今年18岁,彻底告别童年,有的已叩开了大学之门,开始了新的阶段
“宝贝欢迎你”、“万元入学装备”、装病逃军训?近来,90后大学生一不留神成了被媒体放大的“特殊群体”。
大人们带着怀疑的眼光,试图了解这个全面享受到经济改革成果,并伴随CPU主频一道成长起来的群体,但所有尝试对90后群体特征的归纳,毫无例外将陷入“丛林”困境。
这片“浇灌”了海量互联网信息、东西方文明、传统与现代甚至后现代“肥料”的90后“丛林”即便稚嫩,却也处处体现着复杂精妙,让习惯莽撞行事的穿越者或观察者难得其解。
与被刻意培育为“防风林”、“固沙林”、“用材林”的前辈们不同,这片“丛林”倾向于自我的存在,而不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目标被批量生产出来。
与网络更近
1992年生的刘静留着短发,举止文静。父母送她上学离开后,刘静拽着一个新认识的河南老乡的衣角不停地念“我好想家”,其实她也是在想她的电脑。
这位成都理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电脑存在情感依赖。
“我把它当心灵深处的朋友,上网时我感觉很自在。在QQ上我跟朋友说话特多,都是真心话,不过写在QQ空间里的生活感受都不是真实的。”
刘静很少上网,但只要回家,就一定开电脑,一直开着,这样才舒服。“我视电脑如自己的朋友,甚至生命,我们这一代的心灵都被电脑控制了,虽说我不痴迷。现在上了大学,一时把电脑忘了,但很难想象如果以后没有了电脑,我们会怎么办。”
刘静还有一个哥哥,90年生的,现在上高三。上初中时,他把刘静带锁的日记本打开,让爸爸看了日记,从此她就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再在日记本上记东西了。
“我有博客,那里才是最真实的我,记了日常的苦闷。我没有把博客地址告诉家人,还有朋友。那是我的寄托,是我的秘密,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因为有它,我才觉得有安全感。”
她默默听着学姐对着几个90后大学生介绍,学广告的就要训练自己厚脸皮,她插了一句:“我就是不想跟人接触才学的广告”,而后脸上写满了失落。
通常,刘静喜爱使用的“火星文”被90后视为一种经过简单加密的内部交流文字,用于隔离父母的偷窥,甚至被一些90后女生用于躲避网上的老色狼。
不是所有人都像刘静这样依赖网络,毕竟,要考入大学,就必须先经历一段紧张的高中生活。这使得这批90后的大学生与网络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同是成都理工大学的新生曹熙、李兰,对她们而言,逛街比网络更容易使她们激动。“你们是不是认为我们很多90后对网络很依赖,性格很孤僻?那都是误解。”
很多90后并没有沉溺于网络,但相比于70后和80后来说,网络对他们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结束后,我就在网上搜集学校的相关信息,在BBS里认识了不少本专业的师哥师姐,告诉了我很多有用的信息,我现在连教哪科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都知道。”哈尔滨一所高校的新生说。
网络也使得90后们成为更“娱乐化”的一代,在接触的多名90后大学生里,他们对娱乐和体育类新闻更有兴趣,而对时事和政治却比较隔膜。在刘静的描述里,她基本与时政新闻绝缘,而在这方面,男生比女生也强不了多少。
对叛逆的解读
“我觉得你们80后大部分都还是好的,就是绝对比不上我们90后这样上进,太堕落了。不过若论吃苦耐劳我还是佩服70后,70后第一,90后第二,80后最次吧。” 于天雨会突然如同老朋友一般拍着大四师兄的肩膀说,这位成都理工大学的大一男生喜欢向别人表明他的看法。
“我什么都爱去学一点。我记得好像是马克思说过‘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都只能是半通’,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话听着就不上进。”
这话是恩格斯说的。
网络让90后们在获取信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让他们变得早熟,变得张扬,但有时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省能力。
“我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内心很狂热,很想释放,但在外人面前,我却不愿意说太多话,不愿意多与别人接触。我很矛盾。”刘静说,这个外表文静的女孩试图分析自己性格的另一面。
90后姜志远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新生,沉思时他喜欢将头埋在搭在桌上的双手之间:“虽然很多事情明明知道自己不对,但当时那股牛劲上来后,还是顾不了那么多,就跟你斗。”姜志远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他觉得朋友会真心帮你分析哪儿做的不对,“冷静下来后,我还是很认理的一个人。”
“我们现在就是自大,感觉自己会的很多,一叶障目。但我也知道,人往后学的东西越多,未知的就越多,人就越谦逊。”
在有些人眼里,90后经常和叛逆、“非主流”联系在一起,但90后自己却否认这一点。“你在大街上看到那么多‘非主流’了吗。我们原来班上也就那么四五个最‘腐败’女生算非主流吧。不过现在初中生好像挺多的,很多初中小女孩都是‘烟熏妆’,抽烟的也多。你看我就不是非主流,我连烟都不抽。” 于天雨急切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保守的一面
“我认为我在有些地方和你们认为的90后不大一样”,戴着白色框架眼镜的于天雨说话时身体习惯性前倾,脸上一副认真的表情,“我应该属于比较‘封建’的那种。”
传说中90后的爱情观是:见面不问是否谈过恋爱,而问有没有玩过同性恋。
这种传说其实离一些90后很远,“我女朋友是由朋友慢慢过渡过来的,她很善良,会善良地对待我、我的家人。当然,我也会善待她和她的家人。我不喜欢很‘特’的那种女孩。”姜志远说。
北京林业大学的王一鸣则开玩笑说,打算把自己的初恋留到哈佛进行。
在汶川地震中,80后因为他们的“志愿行为”引起人们关注,他们摆脱了人们眼里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志愿行为”也被视为80后的“成人礼”。事实上,这次地震受到触动的还有90后。他们会自发地,没有任何人组织地拿起手机去给红十字会捐款,捐款号码满班传。有90后说,那些天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哎,你捐钱了吗?捐了多少?”换作原来,他们都会嘟囔“哎,怎么又捐款呢,都不给我捐,我还困难呢。”
北京林业大学的王锐龙来自陕西宝鸡,他亲身感受了大地震带给宝鸡市的恐怖:“教室在三层,我能清楚地看到房子在摇摆。我们跑到操场上去后,互相看到脸上有笑容,那时就感叹,活着最重要。”
王一鸣说:“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些临死前还在保护学生的老师。以前以为这些在书上出现的东西都是假的,结果真的发生了。”
90后正在登上历史舞台。像80后曾经被人们关注一样,90后的成长也不会脱离人们的视野。他们身上会被寄予社会的期待,同时也会留下这个特殊时代的各种印记。
(寇志鹏、郭莎莎对本文有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