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学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8:09:34
主讲教师:翁朝红
Email:yjxie@jmu.edu.cn
URL:http://home.jmu.edu.cn/`xienwn/
参考网站:
http://www.beijingzoo.com 北京动物园
http://96135.y365.com/ 野生动物网
http://www.bwrrc.gov.cn/ 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http://www.nre.com.cn/中国自然保护区
http://www.kepu.org.cn云南动物馆,有各种珍惜动物介绍及动物影院
http://www.giantpanda.org/中国大熊猫网站
http://www.kepu.com.cn/gb/lives/panda/中国科普博物馆
http://www.dongwuyiyuan.com.cn/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http://www.kangzheng.com/lchh/jfdw/index.htm 比得.性格的《动物的解放》
http://www.csapa.org/register.php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
http://www.lca.org.tw/link/view.htm 台湾保护动物协会组织
http://www.shanghai-window/shanghai/zoo/cindex.html上海动物园
http://www.szzoo.net/深圳野生动物动物园
http://www.dwjy.com/china1.htm动物家园
http://www.green-web.org/绿网
http://www.aapn.org/gb/indexgb.html亚洲保护动物网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http://www.zoophilist.com/动物之家
教材:动物保护概论(第二版),陆承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参考书:
1.  保护人类之友—— 动物。张世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3 。
2.  保护生物学基础。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0 ,4 。
3.  人类的伙伴—— 动、植物的神力。拉纳埃著(德),曹乃云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 。
4.  陆承平。动物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5.  郑光美,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6、保护生物学。Andrew S. Pullin著,贾竞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7、生命的多样性。埃德华. 欧. 威尔逊著,王芷,唐佳青,王周等翻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8、动物福利。考林.斯伯丁著,崔卫国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5。
9、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宋延龄,杨亲二,黄永青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第一讲  动物保护的内容及意义(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保护的含义、动物保护的对象和内容以及动物保护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动物保护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特别是第二方面的内容少有人理解;动物保护的意义有多方面。
组织教学:
先播放一段有关黑猩猩的电影,使同学能够对野生动物濒危现状有深刻的直观地认识。讲解动物保护的含义和意义,结合课堂讨论,阐明动物保护的意义,以及同学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教学内容:
引言
1、我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刘海洋事件
我们的教育与动物保护
我们的社会对动物保护的关注
郭耕先生的启示
2、开这门课的目的:
实现我为动物保护尽微薄之力的愿望;提高大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唤起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发动更多的人为动物保护出力。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今日动物,明日人类!
一、动物保护的概念及范畴
“保护”(protection)实质`是“保存”(preservation)或“保育”(conservation)的意思,还包括对动物个体生命的保护(protection)之意。
保护的含义:
(一)、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生物的多样性。
各国颁布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具有特色的畜禽地方品种实施保种计划,以丰富可利用的遗传资源等。这层意义上的保护,是以物种资源 或种群 为对象的保护,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 等。
(二)、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
重视动物的健康(health) 和福利(welfare) 即动物的康乐 。Sambrans(1997) 认为,动物保护就是保护动物免受或者减轻痛苦、折磨及损伤。而Guither(1998) 认为,动物保护是指避免对动物的残忍行为,改善对动物的处置方式,减少动物的应激和紧张,并对动物的实验进行监督。这层含义上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家养动物,还包括关养的野生动物。
因此,动物保护这门学科的内容是研究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二、动物保护的对象
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
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畜家禽地方品种等。主要是野生动物。
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如家畜、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物。
三、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
四、动物保护的意义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共有的大家园。它是生态平衡的主力军,由于有了动物才能使人类有一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它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药等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做贡献,可称得上人类的朋友,人类失去这个朋友,就难以生存。
1、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军
什么是生态系统
是英国生态学家A. G. Tansley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的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一复杂的系统,成为生态系统。所以它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任何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由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越稳定。
什么是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圈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整个自然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稳定。也就是说,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好,生态系统越稳定。
动物是最大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影响着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军。
少了任何一种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人类离不开家养动物
3、野生动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1)保障农业生产和维持生态平衡
(2)肉食来源之一
(3)药用动物的来源
(4)工业的材料
(5)观赏动物
五、影响动物保护的因素
动物保护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宗教、文化习俗及心理因素等。
1. 传统观念
观念差异是影响动物保护的重要因素。
2. 宗教
3. 文化习俗
4. 心理因素
人与动物的和谐
思考题:
1.动物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2. 动物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3.请设计5条热爱动物的标语。
4.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测试人们动物保护意识。
第二讲  动物学的基本知识(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学的分类体系以及各动物门的主要特点。了解动物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和难点:
动物学的主要分类体系。
组织教学:
基本知识点讲述结合动物世界电影的展示。
教学内容:
一、动物学的含义和研究历史
动物学 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是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与选种、分布规律、历史发展、生命活动等的特征和规律的学问。
动物学历史悠久,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认识了一些与人类相处的动物习性,从而试养家畜、家禽等有益动物,防止有害动物。
1、我国古代的研究史
在4700年以前的我国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 ,后来象形文字的发展。
在3000多年以前的《夏小正》中即记载了“五月漂游出现,十二月蚂蚁进窝”等生态现象。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的诗经中述及动物达100余种。
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蠃(luo)5类,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尔雅》中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5类,每篇都写了近百种动物。
隋唐时期的《扁鹊难经》提到人体血液循环现象比英国学者W .哈维约早1000年。
北魏贾思勰(xie)的《齐民要术》总结许多渔、桑、农、牧的经验。
公元265~420年的晋代,中国已首先编撰了动物图谱。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描述了400多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药用价值,许多种还附有外形图,堪称动物学史上的伟大的典模。
2、西方动物学研究史
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系统描述了500种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他将动物以血的有无分2类,后再分8类,有血类包括胎生四足类,鸟类、卵生四足类,鱼类,共计有356种;无血类包括软体类(章鱼、乌贼)、软甲类(虾、蟹)、虫类、有介类(渔胆、蜗牛、蚌等),共计124种。
16世纪后,动物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著作也纷纷问世,特别是分类学和解剖学的进展更为突出,如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分类学的基础。现在我们仍采用林奈的双名法。
1859年英国科学家C.R.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理和生动具体实例,分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进展。20世纪进化学说的新成就又进一步证明,突变产生了新的遗传基础在进化中有重要意义,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动物学的飞跃,使动物学领域的研究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当今的动物学,已不是过去简单的描述阶段,而上升到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的高峰,探索生物王国的奥秘,揭示生命的新篇章。
二、动物的分支学科
动物学包括范围很广,以研究对象划分,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原生动物学、寄生虫学、软体动物学、昆虫学、甲壳动物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按研究重点和服务的范围,又划分为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仿生学等。传统的动物学分支学科主要有5类:
动物形态学:
细胞学和组织学:
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
动物生理学 :
动物分类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地理学:
三、动物的分类:(结合动物学课件,介绍动物学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
动物界的主要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苔藓动物门等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四、动物趣闻
动物:象征与禁忌
千姿百态的动物,绝大多数是人类的朋友,然而,世界各地由于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待动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动物在一些国家是宠物,而在另一些国家却被划入禁忌之列而受到贬斥。
孔雀在东南亚国家被视为美丽的象征,印度还把它定为国鸟。但在欧洲却被视为淫岛、祸鸟,甚至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自我吹嘘。
熊猫活泼可爱,是世界珍兽之一,许多国家都视为宠物。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却对其忌讳。因其形体近似肥猪。
大象在斯里兰卡被视为庄严的象征,印度把它视为吉祥物,美国共和党把它作为党徽。但在欧洲人的词汇里,大象却是笨拙的同义词。在英国忌用大象图案。
动物数据
各类动物的最长寿命记录(单位:年)
大象70    乌龟116     蓝鲸90    白鹦73    马62     河马52    猩猩57
山羊18    鸽子35     蝙蝠24    骆驼27    狗29     绵羊20    家蝇72天
犀牛47    猫34     家鼠6    虎50
[几种动物的体重]
犀牛重2吨以上      河马重3吨    欧洲野牛重800--1000千克
长颈鹿重500千克     北极熊重800千克    棕熊重400千克
狮子重200--250千克     东北虎重320千克    大羚羊重500千克
思考题:
1、动物界分为那些动物门?
2、你最喜欢那种动物?为什么?
第三讲   生物多样性保护(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办法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所造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内容。
组织教学:
结合热带雨林这一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的影片,讲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多样性的意义、多样性目前的状况、以及如何保护等。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缩写为biodiversity):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由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部分组成。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有生命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他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简单说,物种多样性就是各种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迄今为止,地球上大约175万个物种被鉴定,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大约有300万到1亿个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频率。即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变化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和它们的无生命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交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恢复之间有着相关性。某些物种可能是关键种,其存在与否影响群落的组成,从而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些生态系统通常存在于另外一些生态系统之中。
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出现频率与多样性。 即指地球表面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约有500万种至3000万种。
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基因组的变异性。即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基因的总和。基因是遗传多样性的物质基础,他们可以是同种的显著不同的种群,也可以是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例如,人类有2000多种遗传疾病,即由于基因或染色体缺陷引起的。
亿万年的进化造就了今天的生命。随着这一进程人类文化出现了,并且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发现、利用、改变了那里的生物资源。许多现在看起来是自然的区域,实际上是数千年人类栖居、资源利用和栽培作物的结果。人类的活动不断的改变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减少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使一些物种消亡;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当地作物和畜牧品种的驯化和杂交。
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自然界中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1. 物种受威胁等级的划分:两级法和六级法
两级法: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的标准。
Ⅰ级:指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
Ⅱ级:指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
六级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在其著名的《红皮书》中对受危物种的分级方法。
• 灭绝种:一个物种在野外肯定有50 年没有被发现。
• 濒危种:随时可灭绝的种类,包括数量和栖息地面积  的减少都可引起灭绝。
• 易危种: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很快可成为濒危种的类群。
• 稀有种:指数量很少的物种,但现在还不属濒危种。
• 未定种:可能灭绝,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属于灭绝种、濒危种、易危种还是稀有种。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
近几百年中,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具体表现在:
• 生物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
• 大量物种遭受灭绝的威胁;
• 家养动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样性也在下降  ;
• 生态系统的大量退化和瓦解
四、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境的破坏
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如,当今热带雨林的大面积毁坏已成为一个极具灾难性的因素。森林覆盖率低(中国森林覆盖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沿江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下降现象严重;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
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掠夺式的利用生物资源
滥捕、滥猎、滥渔是典型的资源过度利用,森林、鱼类和野生动物资源由于过度开发而灭绝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表面看来,过度开采资源使许多人在短期间致富,但是像这样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再愚蠢不过的事!长远看来,它还会降低生态系保持养分、水分和表土的能力,从而破坏生态系为人类服务的能力。过度收或往往造成地方性的灭绝,引起一连串的生态灾难。
(3)环境污染
这与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化学农业的兴起密切相关。
如现代工业所排出的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高,导致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气温的升高往往使陆地沙漠化扩大,生态系统失调,自然环境恶化,从而使一些物种失去原有的生存条件而灭绝。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工厂的化学废物沉积土壤,使许多动植物、微生物死亡。殺蟲劑和工廠產生的化學廢物也會隨著河水流進海裡。這些有毒的物質會讓許多河海生物生病、發育不良、甚至喪生。工業和氣機車引擎排放的廢氣在危害人類之前,不知己消滅了多少對空氣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空氣污染物和雨水結合的酸雨改變了無數的湖泊和池塘,不僅使淡水生態系生機不再,更破壞了整個歐洲的森林,生物多樣性也隨之大幅衰退。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环境要素分)。
(4)物种的引入
人类任意引入物种以满足某种需求,已造成局部地区物种灭绝、农业、林业品种单一化等问题。
外来物种入侵
据有关专家初步调查,在IUCN不久前公布的世界上100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已入侵了中国。我国目前已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园蚧、美国白娥、松干蚧等森林入侵虫害和稻水象甲、美洲班潜蝇、马玲薯甲虫、非洲大蝎牛等农作物入侵害虫,每年发生灾害面积约300万公顷。入侵我国的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等,已大肆蔓延,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破坏、沿海红树林死亡、堵塞航道等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在我国云南、原产美洲的紫茎泽兰入侵成灾面积就约2470万公顷。据专家对部分入侵物种造成损失的初步估算,每年中国遭受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就达574亿人民币。
(5)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从17世纪的5亿倍增加到19世纪(1804 年)的10亿,历时约200年;再倍增到1927年的20亿,历时约100年;1960年达到30 亿,到1974年,又倍增到40亿,历时约50年。而到1999 年10 月12 日,世界人口满60亿。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才在1960 年累积到30 亿人,但达到第二个30亿却只约40 年的时间。这种人口增长的时间与数量的奇特比例关系,形成了“人口爆炸”,由此而产生了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从而构成了人类生存危机。预测到2022年,世界人口又将倍增到80亿,人类生存危机的阴影更加灰暗,迫使世界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农业的新出路。
当1987 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的时候,联合国人口基金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切的关注,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6)全球气候变化
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存在。
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6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5至9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联合国环境计划《我们的星球》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难正在日益增加,到2050年它每年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将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灾害损失包括更为频繁的热带龙卷风、海平面上升使得土地减少和农业、渔业的经常性减产。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的濒危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
1986年,美国有关单位主办了一次生物多样性论坛;此后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最早倡导者之一的E.O.Wilson(1988)将会议论文整理成里程碑式的巨著“Biodiversity”,从而在全球掀起了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又一个高潮。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必须保护自然生命系统所赖以存在的基础--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如受威胁状况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物多样性最早的概念实质上就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联系和枢纽作用。
有限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使得对所有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是不现实的。
为更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在现有条件下,必须首先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或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hotspots)地区被认为是本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或是特有物种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对人为干扰非常敏感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恢复性,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英国著名生态学家Norman Myers(1988)首先在热带林中确定了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后来,他进一步将其研究结果推广到全球,提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5个优先的热点地区,其中包括我国的西南地区。这25个热点地区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却包括了地球上44%的维管束植物和35%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在WWF主持的“全球200”计划中,打破了行政边界的限制,以生态区为基本单元,提出了全球200个优先保护的热点生态区。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在WWF所确定的全球200个热点地区中,中国有陆生生态区10个,海洋、海岸带、淡水生态区5个。
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陈昌笃(1998)先生主持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包括11个陆地关键区、3个湿地关键区和3个海洋关键区。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思想认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深刻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包括就地保护(in situ)、移地保护(ex situ)。 其中,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
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通过立法,以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天然栖息地保护起来,限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演化和繁衍,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就地保护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由于自然选择的择优汰劣作用,能保持野生状态下物种的活力,因此,就地保护是将物种作为生物圈中的一个有生存力的物种进行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s):通过立法以达到保护某种自然资源或具有特殊意义景观环境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保护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区域。区内允许适当的娱乐休闲或旅游活动,但是禁止狩猎等破坏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以保护对象为分类依据。
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
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如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如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如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江市,古海床植被)。
4) 国家公园类型自然保护区。
属于这一类的有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泰山自然保护区、天童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类型
核心区 (core zone)
被缓冲区所包围,区内主要为原生性生态系统,或者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或繁殖区。
缓冲区 (buffer zone)
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区内由一些可能恢复为原生性的植被地段所组成。
实验区 (experimental zone)
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可包括次生性植被以及荒山荒地等。
2.迁地保护:
是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不是在自然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由于缺乏自然选择的择优汰劣作用,不能完全保持物种的自然活力。 但是,当物种丧失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在野生状态下即将灭绝时,迁地保护无疑提供了最后一套保护方案。
目前,近3000种鸟兽类只有在迁地保护下才能生存。这些物种只有同时维持野生种群和人工保护的迁地种群,才能保证物种不会灭绝。如麋鹿、加州秃鹫、黑足鼬(Mastela nigripes,曾分布在美国与加拿大交接地带)等都是迁地保护成功的实例。
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的迁地保护:
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都是展示、保存、繁育动植物的场所。既是物种迁地保护的地方,又是对公众进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教育的基地。
基因资源库和种子库:
基因资源库(Genome resource bank):将生物组织和细胞、孢粉、动物的精液、卵子和胚胎以冷冻储存(-196℃的液氮环境中)或以培养液长期保存的场所。
基因资源库在保存野生生物遗传物质方面的意义:
①延长了个体的繁殖寿命,即使个体死亡了,仍可利用其低温保存的配子进行繁殖;
②利用一个个体的精液可以使多个雌体受孕,增加了珍稀物种的个体繁殖机会;能够减少了饲养个体数量;
③当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部分丧失时,基因资源库仍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保存了遗传多样性,因此基因资源库是野生生物保护战略的有机部分;
④野生生物基因资源库为改良家养动物品质和种间杂交提供了野生种源;
⑤野生生物基因资源库为地理隔离种群之间交流基因提供了途径。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结语:
人类无论是从个人或是从物种的角度考虑,都仅仅是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一员。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既是保护宝贵的资源,也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思考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讲   动物的痛苦和动物的福利及保健(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福利的含义、五项自由原则、动物保健的概念及其重点。了解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动物的日常保健内容等。
重点和难点:
动物康乐、动物福利、动物保健的含义,动物防疫、检疫的内容是难点。
组织教学:
结合国外爱护小动物的例子灌输动物福利的理念。
教学内容:
一、动物有没有感情?
依据教科书而言,感情是人类的专利,而动物的一切行为均靠本能和条件反射完成。然而生活中大量事实表明,偏偏动物也有感情,不但有喜怒哀乐,能憎能爱,于是动物的类人行为已不再是饭后谈资佐料了。活在一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互相帮助,绝不乱来,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其实人本来就是动物,只是各种动物传达感情的方式,别的动物不懂罢了。我们不了解动物的感情正像动物不了解人类的感情一样。
二、动物的痛苦
动物不会思考?
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为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前脑的一项功能——所有脊椎动物都具有的3项基本功能之一。从鱼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思考的能力在复杂程度上各不相同。人类的思考能力已经得到高度发展,但是与那些动物相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非本质的差异。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我们的行为形容为是思考的产物,却把动物的描述成本能驱使的结果。动物与人类感知痛苦的强度不同?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人们无视动物的情感和痛苦,随意迫害动物。
三、动物的福利(welfare)
康乐(well-being)
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 心里愉快” 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动物福利(welfare)
是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当外界条件无法满足动物的康乐时,就标志着动物福利的恶化。因此,动物福利反映了动物生活环境的客观条件,福利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康乐。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一词,不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大众话题已有多年。1986年英国剑桥大学兽医学院设立了动物福利学教授席位,1990年爱丁堡大学开设应用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福利的硕士课程,我国已有人学成回国。1991年学术期刊《动物福利》创刊,以及1995年英国为执业兽医师首次开设动物福利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研究生课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动物福利这个概念进入我国可能还不到十年,但也还只限于热心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中。只是最近,我国的一些报纸电视上才出现动物福利的说法。
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保证动物康乐是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讲,动物康乐的标准是对动物需求的满足。动物的需求分为三个方面:维持生命需要、维持健康需要及维持舒适需要。
“五项基本福利”(或称5个“F”或五大自由)
1 、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2 、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3 、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4 、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5 、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四、动物保健
动物保健是动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动物只有健康才能生存与繁衍,才能感受愉快与安逸。人类在动物保健事业中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消灭了牛瘟,目前已能基本控制牛肺疫、猪肺疫、炭疽、气肺疽、鼻疽、羊疽等恶性传染病。
1、动物保健的概念
动物保健就是保护动物的健康,指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
动物保健的重点是: 防病治病,以预防为主。
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
动物与人类休戚相关,许多传染病与寄生虫并为人畜共患病。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也可随食物进人体,损害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zoonosis):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如节肢动物、啮齿动物等)和污染病原的空气、水和食品。历史上人畜共患病的多次流行,曾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其中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0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2、动物保健的机构与法规
有关的国际机构包括国际兽疫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动物健康局(Animal Health Service)及所属的亚洲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动物生产和保健委员会(APHCA)、非洲动物资源局(IBAR)、泛美口蹄疫中心和泛美人畜共患病中心(PAFMDC/PAZC)等。
这些国际机构的任务,是从各成员国收集疫情资料并处理分析,定期出版公报和年报;在发生疫情流行时,向成员国发出警报,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那些可以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的疾病。
中国动物疾病的监控,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组织领导下进行,各省、市均设有政府兽医机构和诊断实验室,省以下的地方政府也设有兽医机构。动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进出口的动物疾病监测。兽药监察机构负责兽药的审批与质量监控。上述政府机构在农业院校与研究部门的配合下,已初步形成动物疾病监控的全国性网络。
此外;动物保健还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如卫生防疫部门(人畜共患病防治等)、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等)、商检部门(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与销售检验等)及技术监督部门等。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动物保健法规。1985年中国颁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1992年颁布《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颁布并于1998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防疫与检疫遵循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动物产品作为食品的,其卫生检验与监督依照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法现如《国际动物卫生法典》(1986年第五版)、《法国动物检疫法令》(1971年发布)、《墨西哥合众国动植物保护法》(1974年公布)。瑞典的《动物保护法规》(Animal Protection Act)与《动物保护条例》(Ariilnal Protection Ordinace, 1988年公布)等。
动物的日常保健
动物日常保健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及有效的防病治病。
管理方面,应考虑建立一个数量适中的动物群体,以防止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场应建立在无工业污染的地区,房舍的建设要注意采光、通风,给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排污处理系统应配套,环境要清洁卫生,饲养人员操作(如挤奶)应严格按规程进行等。
饲养方面,首先饲料营养要全面,防止营养不良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其次要因时因地调整日粮,根据动物的维持需要与生产需要,合理搭配日粮及确定日粮给喂量,以免出现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
饲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严禁饲喂腐败霉变饲料,防止食物中毒。饲料加工、贮存要符合程序与标准,防止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营养缺乏症(如维生素缺乏症),并应防止饲料被微生物及农药、鼠药等化学物质污染。有毒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等用前要进行脱毒处理,且饲喂量不宜过多,连续饲喂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地区的土壤、饮水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如硒和碘,动物应补喂所缺的营养物质。
畜禽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制定与执行综合性畜群保健计划。动物可能发生多种不同疾病。但是,疾病对动物影响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如传染病是鸡饲养中的防制重点,而乳腺炎与繁殖疾病则是奶牛饲养中的疾病防制重点。制定计划时首先要按技术和经济指标,确定各种疾病的重要性次序,规定合适的控制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或措施按计划分解落实到全年的生产中,如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性驱虫、传染病检疫等。兽医工作者的任务是参与制定动物保健计划,监督与执行保健计划,诊断与防治发生的各种疾病,对疾病的处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野生动物的保健
与家畜保健不同的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疾病了解甚少。对这方面的情况主要来自捕获与驯养的野生动物。其传染病的防制主要借用家畜用生物制剂。但由于种属不同,结果往往出现差异。野外野生动物的疾病预防尚无有效方法。利用诱饵投放疫苗的方法收效不大,虽然有关研究已取得进展,但实际应用还有待将来。
3、动物的防疫与检疫
动物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是制约动物健康的主要因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检疫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各国均有负责预防与检疫的专门领导机构与专业网络,有相应的兽医防疫法规和系统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兽医卫生法规,为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与实施准则。
《动物防疫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动物防疫法》所针对的动物除家畜家禽外,还包括实验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家养野生动物等。按疾病的重要性,在《动物防疫法》附件中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一类病有15种,二类病有61种,三类病有41种。国际兽疫局(OIE)公布的重要动物疫病名单分为A、B两类,其中A类有16种,B类有92种。上述两种分类中,一类病或A类病中大部分相同,二类病或B类病中某些相差很大,如绵羊和山羊病,前者仅2种,后者有12种。另外,国际兽疫局在B类疾病中列有软体动物的重要疾病。
动物传染病的预防
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包括平时的预防措施与传染病流行时的紧急扑灭措施。
平时预防措施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是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通过清洁消毒去除传染源,搞好饲养管理,使动物获得平衡日粮,减少应激因素等,以增加动物的非特异性抗病能力等。
扑灭传染病是指使所暴发的传染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并加以消灭,防止传染病扩散,保护健康动物。各项措施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法律规程,有纪律、按程序地进行。
平时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发生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敏感动物(宿主)。
传染源 指能使病原体生长、繁殖并持续排出体外的动物个体,包括患病动物与隐性感染的带菌(毒)动物。动物尸体、粪尿及唾液、眼泪等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大量病原体。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经一定方式侵人其他易感动物的方式,一般可分为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前者是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的横向传播。后者是从母体传播到后代。
易感动物 指对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主要由动物的遗传特征与特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
一切防疫措施都是为了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上述三个基本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但传染病不同,防疫的侧重点也不同。
消毒、杀虫与灭鼠旨在消灭病原因子与传播媒介,对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
免疫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激发动物机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使其对某种疾病由易感变成不易感,是预防与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球虫病等寄生虫病用疫苗也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免疫接种需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选用合适的疫苗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预防性驱虫指不论动物发病与否,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定时投药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的积极杀虫措施。比如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定期给犬服用伊维菌素以防止犬感染犬恶丝虫病。药物预防是群体防疫的一个新途径,如牛群药浴灭蝉和羊群药浴灭疥。
畜禽传染病的扑灭
畜禽传染病的扑灭包括疫情报告与诊断、隔离和封锁、消毒、紧急接种等步骤。
任何单位及个人,一旦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都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防疫检疫机构,并认真执行有关措施。兽医防疫检疫机构应按规定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疫情,并及时派人到现场协助诊断和紧急处理。在尚未作出诊断之前,不得擅自剖检病畜尸体,不得擅自急宰病畜。未经兽医检验,病畜不得食用。
隔离 是根据诊断结果,将患病动物、可疑动物与假定健康动物区分开并分别饲养,以控制疫病进一步传播,使疫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扑灭。
在暴发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通报毗邻地区及有关部门。封锁疫点出人口必须有消毒设施,一般情况下严禁人、畜禽及其他饲养动物及其产品出入,可能污染的物品严禁运出。对病、死畜禽及其同群畜禽,采取捕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疫区内的集市贸易和畜禽及其产品的交易应当停止。
对易感动物,必须进行检疫或预防注射,并在指定地点放养。受威胁区(疫区周围区域)的动物必须实行紧急接种。
当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扑杀或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监测未再出现病畜时,在经彻底清扫消毒及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检疫是由法定检疫机构与人员,以兽医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为依据,根据法定的检验技术标准,对饲养、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的检查,旨在及时发现疫病,防止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检疫分类
依检疫对象可分为活畜禽检疫与畜禽产品检疫;
以检疫方法可分为临床检疫和实验室检疫;
以所检对象的流通情况可分为国内检疫与国境口岸检疫。
国内检疫(内检)又可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与净化检疫等。
产地检疫 是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地或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检疫工作。产地检疫包括畜禽的定期检疫、引种检疫、畜禽及其产品出售前进行的售前检疫(集市检疫与收购检疫)、调运前的运前检疫及发生疫情时的确诊检疫等。
屠宰检疫 是肉用商品畜禽在屠宰加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包括宰前检疫与宰后检疫。
市场检疫是畜禽及其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进行的检疫。通过对交易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抽检、补检、补防疫注射、重检等,进行市场监督检查,以防止畜禽疫病随市场扩散。
运输检疫指畜禽及其产品在运出县境过程中所进行的检疫。通过对运输的畜禽及其产品验证、查物、对运载工具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实施抽检。补检、重检,以防止畜禽疫病远距离传播。
净化检疫指流行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时所进行的检疫。主要工作包括及时确诊、报告疫情、追查疫源并采取控制措施等,是控制与扑灭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境口岸检疫指为防止传染病出入国境,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由口岸检疫机构开展的动物检疫。分进出境检疫、旅客携带动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与过境检疫等。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动物康乐、动物福利、动物保健
2、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和五项基本福利是什么?
3、你认为如何保障动物福利?
4、动物保健的重点是什么?
5、动物的日常保健包括哪些内容?
6、如何进行动物的防疫和检疫?
第五讲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我国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哪些,各自的分布、生活习性、以及濒危程度等,使同学们对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个概要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
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组织教学:
通过图片、文字和电影的结合,讲述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的各方面特性。
教学内容:(每种动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濒危程度的详细介绍见课件)
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哺乳动物)
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
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哺乳动物)
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
七、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无脊椎动物)
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一类动物名录
兽类
蜂猴所有种 熊猴 台湾猴 豚尾猴 叶猴所有种 金丝猴所有种 长臂猿所有种 大熊猫 紫貂 貂熊 熊狸 云豹 豹 虎 雪豹 儒艮 白暨豚 中华白海豚 亚洲象 黑麂 蒙古野驴 西藏野驴 野马 野骆驼 鼷鹿 白唇鹿 坡鹿 梅花鹿 豚鹿 麋鹿 野牛 野牦牛 普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扭角羚 台湾鬣羚  赤斑羚 塔尔羊 北山羊 河狸 马来熊
两栖爬行动物
四爪陆龟 鼋 鳄蜥 巨蜥 蟒 扬子鳄
鸟类
短尾信天翁 白腹军舰鸟 白鹳 黑鹳 朱鹮 中华秋沙鸭 金雕 白肩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拟兀鹫 胡兀鹫 细嘴松鸡 斑尾榛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虹雉所有种 褐马鸡 蓝鹇 黑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孔雀雉 绿孔雀 黑颈鹤 白头鹤 丹顶鹤 白鹤 赤颈鹤 鸨所有种 遗鸥
二类保护动物
兽类
短尾猴 猕猴 藏酋猴 穿山甲 豺 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 石貂 黄喉貂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斑猫  荒漠猫 丛林猫 猞猁 兔狲 金猫 渔猫 麝所有种 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驼鹿 黄羊 藏原羚 鹅喉羚 鬣羚 斑羚 岩羊 盘羊 海南兔 雪兔 塔里木兔    巨松鼠 鳍足目所有种 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
两栖爬行动物
地龟 三线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 凹甲陆龟 绿海龟 玳瑁 太平洋丽龟 山瑞鳖 大壁虎 大鲵 细痣疣螈 镇海疣螈 贵州疣螈 大凉疣螈 虎纹蛙 棱皮龟 细瘰疣螈
鸟类
角赤颈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黑颈鸬鹚 岩鹭 海南虎斑 小苇 彩鹳 白鹮 黑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鸳鸯 隼科所有种 鹰科其它鹰类 黑琴鸡 柳雷鸟 岩雷鸟 镰翅鸟 雪鸡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 蓝马鸡 黑鹇 原鸡 勺鸡 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 沙秋鹤 蓑羽鹤 长脚秧鸡 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铜翅水雉 小青脚鹬 灰燕 小鸥 黑浮鸥 黄嘴河燕鸥 黑嘴瑞凤头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 鹃鸠所有种 鸦鹃所有种 鸮形目 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 蓝耳翠鸟 黑胸蜂虎 绿喉蜂虎 犀鸟科 白腹黑啄木鸟 阔嘴鸟 八色鸫科所有种  鹤嘴翠鸟 鹦鹉科科所有种 小杓鹬 白枕鹤 白鹇 花尾榛鸡 黄嘴白鹭 彩鹮
一类保护动物
鱼纲
新疆大头鱼 Aspiorhymchus laticeps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达氏鲟 Acipenser dabryanus  白鲟 Psephurus gladius
珊瑚纲 红珊瑚  Corallium spp
库氏砗╳ Tridacna cookiana
头足纲  鹦鹉螺 Nautilus pompilius
昆虫纲  中华╳╳ Galloisuna  sinensis
鳞翅目  金斑啄凤蝶 Teinopalpus aureus
肠鳃纲
多鳃孔舌形虫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黄岛长吻虫 Saccoglossus huangtauensis
二类
鱼纲
黄唇鱼 Bahaba flavolabiata  松江鲈鱼 Trachidermus fasciatus  克氏海马鱼 Hippocampus kelloggi  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大头鲤 Cyprinus pellegrini  金线╳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 taliensis  花鳗鲡 Anguilla marmorata  川陕哲罗鲑 Hucho bleekeri  秦岭细鳞鲑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文昌鱼纲 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腹足纲 虎斑宝贝 Cypraea tigris   冠螺 Cassis cornuta
瓣鳃纲
大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佛耳丽蚌 Lamprotula mansuyi
昆虫纲
伟铗╳ Atlas japyx atlas  尖板曦箭蜓 Heliogomphus retroflexus  宽纹北箭蜓 Ophiohomphus spinicorne  中华缺翅虫  Zorotypus sinensis   墨脱缺翅虫 Zorotypus medoensis   拉步甲 Carabus(Coptolabrus) lafassei   硕步甲 Carabus(Apotopterus) advidi 彩臂金龟 (所有种) Cheirotomus spp  叉犀金龟 Allomyrina davidis  双尾褐凤蝶 Bhutanitis mansfieldi   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中华虎尾凤 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   阿波罗绢蝶 Parnassius apollo
第六章   拯救老虎(2学时)
目的要求:
以世界性濒危动物、也是我们亚洲的特色动物-----老虎为例,了解一种动物是如何由盛到衰、到濒危的过程,警示同学应该如何去对待野生动物、如何拯救病危动物。
重点和难点:
老虎的8个亚类,老虎濒危的原因,以及如何拯救老虎。
组织教学:
通过图片、文字和电影的结合,讲述并讨论老虎的兴衰,如何拯救老虎。
教学内容:
一、亚洲的骄傲
1、人类对虎的态度
长久以来,虎是神圣而威武的代表。在亚洲地的文化及宗教传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在现 今巴基斯坦一带地区的印度河谷文化中,已有虎的形象雕刻 于图章上。虎一直被形容为美丽、力量和勇猛的象征。
泰国一所庙宇中的壁画:描叙汉努曼骑着虎出发,从恶毒的兰卡王手上营救拉马王子的妻 子思塔。
酒神和虎:英国公元一--二世纪,酒神巴克斯毫不畏惧地骑坐在虎背上。
虎帽:一个头戴虎帽子的中国女孩,希望能像虎一般强壮和活泼。
每到中国农历虎年来临之际,人们总喜欢用印有老虎的贺年片来表示新春问候。
殷商时代铜器中的虎神食鬼:将虎看成虎神,能逐镇鬼怪,捉而食之。
虎纹嵌松石铜牌:夏朝时,作为中国镶嵌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最早代表,是放于胸前的护身符。
虎符:中国古代时期,是军队传递情报的专用信物。战国时,有“窃符救赵”的典故。
中国国画显示老虎的威武。
王者风范:虎头上的“王”斑纹代表。
十二生肖(在中国农历中有十二生肖,这些饰品是虎年出生的护身符)
虎图案的鞋子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吉祥物虎
但是,由于历史的缘故和虎吃人及捕食家禽、家畜等事例的发生,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也有对虎憎恶的一面,虎被描述成一种危险的动物,甚至是魔王。
长在后脑勺的眼睛:虎几乎总是由背后攻击人类,人们会在头后方戴上脸谱面具以防被虎攻击。
印度乡下的虎神庙:因为虎吃人,使人相信虎身上附有冤鬼 。
二、虎的基础知识
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虎种,全世界仅有一种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俗称:老虎、大虫、白颚虎等,为亚洲特产。
老虎有白色、黑色及黄色变种,都极其希罕。
虎多生活在疏林丛草的环境。不会攀爬。性喜水,善游泳,尤其夏季,常去溪水浸泡消暑,贪图凉爽。因为虎缺乏汗腺,在荫影中乘凉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虎从不远离水源。平时多单独活动,没有固定巢穴,雌、雄各有自己领地,发情期间结合在一起,交配后再分开。
1、虎的种类以及分布
虎在全世界共有八个亚种:
1、巴里虎( Balinese Tiger ),分布于印尼巴里岛,于1930年代灭绝。
2、爪哇虎(Javan Tiger) ,分布于印尼爪哇岛,于 1980年代灭绝。
3、里海虎(Caspian Tiger) ,分布于土耳其至亚洲中部以及西部,于1970年代灭绝。
以上三种虎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
4、孟加拉虎(Bengal Tiger),体长158~211cm,雄性体重180~ 260kg,雌性体重100~160kg。身体上的条纹比较狭窄而且颜色较黑,体色呈红黄色,腹部白色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印度和孟加拉等 国。
5、印支虎( Indo-chinese Tiger),体型较孟加拉虎小,雄性体重145~ 200kg,雌性体重80~ 120kg,体毛较华南虎短,身体颜色较华南虎浅,较孟加拉虎深,黑色条纹狭窄且黑。分布于东南亚大陆东部、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和缅甸等 。
6、华南虎(South China Tiger),体型较东北虎小,体长约145 ~ 180cm,雄性体重达150~225kg,雌性体重90 ~ 120kg。体毛较东北虎短,约40~50mm,色桔黄略近赤,背部较深,全身具黑色纵纹,色深而宽且较密。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西南、华南各省。据估计其野外数量现不足20头,种群数量极度稀少。
7、苏门答腊虎( Sumatran Tiger),体型最小,雄性体重100 ~ 150kg,雌性体重75 ~ 100kg,脸部周围的颊毛较长,胡须也长,全身赭黄色,黑色条纹显著,狭窄且较密。只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8、东北虎(Siberian Tiger),虎中体型最大者。体长约 158 ~ 225cm,雄性体重达180 ~ 306kg,雌性体重100 ~ 167kg。体毛较长而密,体色较淡,身体上黑色斑纹较疏。腹部的白色延伸到身体两肋部。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
说 明 : 看一看十九世纪末虎的分布区,向北、东部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向西至土耳其,纵穿整个亚洲向南到印度尼西亚,虎的分布区不但面积很大而且连成一片。但是,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再看一看二十世纪末虎的分布区,虎仅分布于少数地区,并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呈孤岛分布。老虎的数量也急剧减少,从十万头下降到五千头左右。孟加拉虎数量最多,占虎现存野外数量的一半。华南虎数量最少,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巴里虎、波斯虎和爪哇虎已分别于1930年代 、1970年代 和 1980年代灭绝。
2、虎的捕食和食物
虎是肉食性动物,在野外最喜欢的食物是草食性动物如鹿、麝、野兔、狼、熊、羚羊和野猪等,有时也捕食青蛙、小鸟等一类动物。在动物园一般投喂牛、羊和鸡肉,辅助地添加鸡蛋、牛奶和其它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虎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躺在草丛中睡觉。虎行走时,象猫一样轻手轻脚不露一点声响。一旦发现猎物,先伏下身体,在草丛中尽量趴着行进,一直潜行到只有几米远时,突然猛扑过去,用它的尖齿和锐利的前爪将猎物置于死地。偷袭和爆发力是虎在野外善用的狩猎手段,因为虎短距离奔跑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这种速度无法维持持久。在野外,虎捕食成功的机率很低,通常 15次到20次才能成功一次。
3、虎的繁殖与寿命
虎一年四季几乎每月都能发情,但是尤其集中于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两个时期内。经过三个多月约105 天的怀孕,每胎有2--4仔,幼虎出生时正逢既不太冷又不太热的季节,确保了幼虎的成活。雌虎成熟后,大约每20天发情一次,这时雌虎不断发出求偶呼叫声,吸引雄虎。
虎的交配时间最短的只有10秒钟,多数在1--2分钟 ;每天的交配次数多在10次左右,而且集中在早晨和午后进行。雄虎一般跳上雌虎的背部 ,用嘴咬住雌虎颈部的皮毛,进行交配。完成后雄虎快速离开,雌虎则在地上翻身打滚。
老虎的生长发育过程:
4、野生虎的现存数量
本世纪初,世界虎的数量近10万只左右,并且栖息于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但今天全世界的虎只有5000只左右,而且分散隔绝于几个零散地区。
5、虎数量减少的原因
(1)、偷猎活动
偷猎是造成虎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虎从头到尾,每一部分都被认为能治病和防病,对虎皮、虎骨以及其它器官的追求导致虎偷猎势头的迅速上升。在亚洲,老虎一直是力量和阳刚气的绝对象征。数千年来,传统亚洲医学用虎骨治疗风湿及相关病症,虎鞭被用作壮阳药并治疗阳痿。就连老虎的胡须也没有白白浪费,虎脑可治疗昏睡和粉刺,虎尾可治疗皮肤病,虎目可治疗癫痫症,虎须可治疗牙痛。
尽管老虎器官贸易早在1975年就已禁止,但老虎制品在亚洲的需求始终旺盛不衰。如今的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全年的交易额估计高达六十亿美元,仅次于军火和毒品交易。一只完整的成年老虎在黑市上的零售价格约为七万美元。非法贸易商在较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和香港销售老虎器官以牟取暴利。
(2)、生态环境的破坏
虎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它需要有浓密的植被作为掩护,因为它们必须悄悄地潜近猎物并伏击比它们自身大几倍的猎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森林的砍伐,不仅破坏了虎的栖息生境,也破坏了虎食物的栖息生境。同时,也使虎的生境处于零星分散状态,生境的割裂使虎种群不容易联系,容易被偷猎,且产生近亲交配,基因恶化,使种群衰退。
(3)、老虎野外食物的巨减
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肉食性。老虎的食量较大,在自然界中老虎一口气就能吃下30--35千克的猎物,之后,在较长的时间内除了稍微吃一点外,不再吃很多东西。在动物园中平均一头老虎每天要提供约4--6千克的肉。在自然界中一只老虎的活动范围可达三四百平方公里,而老虎的食物 -----食草动物也要十倍于老虎的数量。有了森林还不够,老虎还需要食物,鹿、狍、野猪等都需要一定的数量。我们人类不能再从老虎嘴中将其食物夺走。
三、世界野生动物组织对虎的拯救工作
1、立法
六十年代,对虎以及亚洲其它野生动物的研究调查,虎的危急状况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1969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 )号召保护虎。
1972年,印度政府立法禁止捕杀虎,并且进行一项调查,全世界虎数量不到2000只,令人担忧。
1972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发起了“拯救虎”的行动,至今已筹集1100万美元用于虎保护。
1973年,印度政府推进虎保护计划,建立九个虎的自然保护区。
七十年代早期,印度尼西亚、不丹、印度、尼泊尔、孟加拉 、 马来西亚、泰国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猎杀虎 。
1975年,虎被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一,禁止进行贸易活动。
八十年代末,十四个虎原产国中有8个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成员国。
1993年9月,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发布关于虎标本贸易的几个决议,禁止进行虎制品的非法贸易。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犀牛和虎保护法令”,以期进一步保护犀牛和虎,维持其种群数量。美国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基金会募捐资金以期推动全球虎的保护。
印度至今已成立保护虎的自然保护区23个,并把虎列为国家标志。
孟加拉设立了三个虎自然保护区,也把虎作为国家标志。
尼泊尔也设立了三个虎自然保护区。
2、科研及宣传
1986年4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召开的“虎的世界保护战略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上,将华南虎列为世界虎类的首位保护对象。
1987年,“全球老虎保护计划”认为全球老虎仍然处于危险状态。
从1988年起,WCS科学家乌拉斯•卡然博士在印度那加拉乎里国家公园进行为期十年的监控虎种群的研究。
从1991年起,WCS与汉那克野生动物研究所在俄罗斯对西伯利亚虎进行研 究。
1993年2月,在新德里召开的“虎的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强调虎存在的危机。
1995年,WCS发起活动以期推动全球老虎保护,拯救老虎。
二、中国对虎的保护工作
三、动物园对虎的保护工作
1、国外动物园
2、中国动物园
3、上海动物园
四、老虎的大事年表
中国正积极地发展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有七个国际保护区和十四个地方保护区,总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特殊的保护措施如巡逻队以及巡逻站已经落实,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还会接受定期举行的常规训练。
(i) 江西省宜黄 自然保护区(ii) 浙江省风阳山及百山祖 自然保护区(iii) 罗霄山
复习思考题
讨论如何拯救老虎?
参考网站
http://www.china-tiger.org中国虎网
http://www.animalplanet.com.cn/asiauncovered/动物星球
http://ybzx.nhedu.net/stu/02dn2/28/2.htm
第七讲   保护大熊猫(2学时)
目的要求:
以我国特有动物且极濒危的动物——大熊猫为例,了解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作的工作。
重点和难点: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和现代分布,大熊猫的保育工作。
组织教学:
通过讲述和讨论,共同了解大熊猫的方方面面,通过电影,使同学深刻体会大熊猫保护和研究者如何艰苦深入深山研究保护大熊猫。
教学内容:
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缘一带的高山深谷之中,生活着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今,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
大熊猫古今分布
化石分布区
大约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约8-9百万年时,始熊猫开始在地球上出现。随后,在更新世早期,开始出现大熊猫小种,其化石发现于广西柳城、广东罗定、四川巫山县、陕西洋县和云南元谋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京周口店、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国外越南和缅甸                                            北部。
历史分布区
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在近2000年前,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西、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均有大熊猫分布。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半径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逐渐减少,现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和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山深谷地区
大熊猫现代分布区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熊猫的生活奥秘
独特的秉性
1)竹林隐士
2)善于爬树
3)嗜好饮水
特化的食物
特殊的生活和作息
大熊猫的婚配
大熊猫的生育
大熊猫的疾病、天敌
天敌:
大熊猫的生态、友邻
人对大熊猫的认识
近代西方对大熊猫的命名
大熊猫的饲养繁育
古今中外大熊猫饲养概况
人工繁殖、繁育成果
人工繁育奇迹“美美”
关于大熊猫的科研成果
大熊猫成长过程
拯救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保护工程简介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
大熊猫移地保护工程
全世界救助大熊猫
复习思考题
1、大熊猫在我国历史上的分布状况如何?
2、目前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3、如何拯救大熊猫?
4、目前我国在大熊猫的保护方面取得哪些成果?
第八讲  自然保护区(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类型,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重点和难点:
自然保护区的条例细则。
组织教学:
通过图片、文字和电影的结合,讲述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区以及如何进行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教学内容: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四五十年的努力,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使我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高。
到2003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999个,占国土面积的14.4%,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
有21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1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3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进行特别管理和保护的手段和形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对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减缓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和损害,保存国家珍贵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日益 显示出其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属于这一类的有扎龙自然保护区、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朱鹮自然保护区、鸟岛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大田自然保护区。
自然历史遗产类型自然保护区。
属于这一类的有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山旺“万卷岩”自然保护区、托尔木峰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类型自然保护区。
属于这一类的有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泰山自然保护区、天童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属于这一类的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东 北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www.changbainet.com/,http://www.cbsly.com.cn/,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牡丹峰自然保护区,丰林自然保护区,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向海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
华 北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历山保护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
华 东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长岛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http://xxzyk.longyan.gov.cn/zlbhq/index.htm,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http://www.nanjidao.com/,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ww.wuyiguid.com,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http://www.wetland.gov.cn/tour/ziranbaohuqu/yangzihe.htm
中 南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大田自然保护区,大洲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寨港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莽山自然保护区,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 弄岗自然保护区,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花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http://www.jiuzhaigouvalley.com/web/index.htm
张家界自然保护区http://www.china-zjj.com/  庐山http://www.china-lushan.com/
西 南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http://www.tourernet.com/jmlxs/lyjd/lyjd328.htm,http://www.gog.com.cn/gzsb/s0111/ca74503.htm)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http://www.yunnan-travel.com/tengchong/attract/attract09.htm
茂兰自然保护区,墨脱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http://www.xsbnly.com/,周至自然保护区
西 北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佛坪自然保护区(http://www.fpnr.com/),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隆宝自然保护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周至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黑龙江五大连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面积10.08万公顷,1980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火山遗迹。
本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的接壤地带,保护区的主体-五大连池火山是我国著名的年轻火山群之一,距今仅有200年历史。区内分布有14座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锥体和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和5个串珠状火山堰塞湖。在火山喷溢而形成的玄武岩地上,遗留极其丰富的微地貌景观,如熔岩洞穴、造型各异的熔岩流、喷气锥及火山喷发物火山灰、火山弹等。
五大连池保护区火山资源丰富、完整、集中、典型,火山地质现象齐全,地质景观多样,地貌类型奇特,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此外,保护区内蕴藏有丰富的矿泉水,其类型多,成份复杂,可与国外一些名牌矿泉水相媲美,并对许多疾病有医疗作用。同时保护区内景观奇特,风景优美,因而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面积14285公顷,199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鲵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以山地为主,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890.4米,是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发源地。由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受到武陵山脉的阻挡,形成当地的季雨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发送的水系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使保护区成为我国大鲵的集中分布区之一。除大鲵外,本区的其它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已知高等植物达3000余种,其中珙桐、水杉、鹅掌楸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还有云豹、大灵猫、红腹角雉、穿山甲、水獭等,均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大丰、滨海、响水、东台五县(市)的沿海地区,面积45.3万公顷,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以丹顶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禽。
该区面对黄海,由古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所存泥沙在黄海和东海波浪冲撞作用及潮汐作用下形成,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发育,生物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鸟类有3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9种,二级保护的33种。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只左右,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也是国际濒危物种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区内还分布着众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鹿,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盐城保护区的建立对丹顶鹤等迁徒性珍禽的保护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西藏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面积62620公顷,1985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森林垂直景观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峡谷之中,海拔750-4800米,区内河流深切,峡谷深邃,山高入云,瀑布众多,形成我国罕见的地貌反差。本区虽处于亚热带纬度地区,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育着热带到寒温带的不同山地森林植被类型,保存着丰富的物种资源。高等植物有3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1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以墨脱命名的特有植物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羚牛、长尾中猴、熊猴、虎、墨脱缺翅虫等42种。被誉为西藏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是研究不同气候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面积450万公顷,1983年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5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状态的高原生态系统及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
本区地处东昆仑中段北坡大型凹陷盆地中,东邻柴达木盆地,南倚昆仑山与藏北高原相接,北部受干旱贫瘠的阿尔山所屏蔽。区内地形复杂多样,构成了保护区的奇特景观。植物从其种类及分布上充分显示着由中亚荒漠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特征,高等植物种类达300余种。并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高寒草原,加之人迹罕见,使这里成为许多高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区内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高等动物有6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雪豹、黑颈鹤、藏雪鸡等,且种群数量较大,密度较高,被誉为“天然动物园”和“有蹄类动物世界”。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典型高原生态系统和开展生物地理、地质、气象等学科的研究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腾冲、保山、泸水三县交界处,面积12.39万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林及珍稀动物。
本区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亚热带气候。区内植物区系南北混杂、新老兼有,从怒江河谷到山顶分布有6个植物带。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秃杉、大树杜鹃等20多种;高等动物约有4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羚牛、白眉长臂猿、蜂猴等30多种,有“天然动物园”之称。该保护区的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面积241776公顷(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搞五大片组成),1958年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建立,198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区划调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
本区属热带湿润气候,全区低山连绵、河流纵横、四季长青,是中国热带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以“动植物王国”闻名之处。已鉴定的高等植物约38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望天树、桫椤、野生稻等53种;脊椎动物有7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亚洲象等36种。本区的特有植物有细蕊木莲等30种,特有动物有双带鱼螈等7种。西双版纳不仅是物种的天然基因库,而且其神奇的热带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孓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北部,跨石嘴山、平罗、贺兰、银川、永宁等市县,面积15.7公顷,1982年经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风沙区森林生态系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兰马鸡等16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境内,面积858公顷,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鸟类和红树林。
本区由内伶仃岛和福田两个部分组成。内伶仃岛位于深圳蛇口区南面约10公里的海面上,陆地面积仅50公顷,岛民上植被茂盛,高等植物有400多种,高等动物有猕猴等70多种,猕猴种群有数百只,在如此弹丸小岛上分布大群猕猴实属非常难得,在全世界也不多见。福田位于深圳市沿海地带,东西长约11公里,面积800多公顷,红树林和鸟类资源丰富,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只一水之隔。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面积1133公顷,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地处热带北缘,是中国南亚带季风常绿季雨林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区内的天然森林为世界上特殊的森林类型之一,林中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高等植物有24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苏铁、格木、野荔枝、鸡毛松等数十种。本区特有植物种类亦较多,单以鼎湖山命名为“模式标本”产于此地的植物就有20多种。保护区内复杂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食源,为各种动物栖息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高等动物有10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豹、苏门羚、蟒等。该保护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开展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理想场所。
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南省三亚市境内,面积4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本区是明显的热带海区,区内水质良好,海水透明度高,水下分布着100余种造礁珊瑚,礁群发育良好,并栖息着多种鱼、虾、贝、藻和其它门类的海洋生物,属典型的岸礁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同时,由珊瑚礁造就的千姿百态的海底景观,又具有高质量的旅游价值,是开展海洋生态旅游的很好场所。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房县、兴山、巴东三县交界处,面积70467公顷,197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特有、珍稀物种。
本区地处大巴山系与武当山系之间,主峰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素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植被以亚热带成分为主,兼有温带和热带成分,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本区是国内各动植物区系汇集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特有属的分布中心之一。,高等植物有191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等32种。药用植物有12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等43种;神农架特有物种有神农香菊等10多种。近年来,神农架多次发现有“白熊”、“白金丝猴”等白化动物,引起中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此外,神农架奇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浓厚的神秘色彩,是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的胜地。
福建自然保护区概况
福建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2 个。
全省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的面积达80. 26 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 55 %。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接合部,面积56530公顷,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8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
本区是武夷山脉的主体部分,最高峰黄冈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地区最高峰。区内原始林和原始次生林面貌整齐,生态系统完整,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并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区是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物种达2000多种,其中有高等植物18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福建柏等十多种。本区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各种野生动物有400多种,已定名的昆虫有5000多种,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斑喙凤蝶等10多种。武夷山不仅是我国珍贵的生物资源区,还是我国东南名山之一,巍峨秀丽的景色赢得了“奇秀甲于东南”的美名,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福建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
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域,总面积33088公顷。保护区由福建省人民政府1995年批建的厦门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批建的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厦门市人民政府1991年批建的厦门文昌鱼市级保护区合并而成,是一个以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海洋生物及黄嘴白鹭等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两个主要分布区之一(另一个主要分布为珠江口海域),现有种群数量约40头左右,但种群结构尚能保证其繁衍后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本区还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生动物文昌鱼的主要产地之一,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间的代表类群,在动物进化研究和动物学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区内大屿岛,鸡屿等岛屿上还分布有黄嘴白鹭、岩鹭、白鹭等10种滨海鸟类,种群数量近3万只,并为黄嘴白鹭的模式种产地。由于保护区位于沿海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建设和管理好该保护区,不仅对珍稀物种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保护厦门市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厦门市的经济发展。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武夷山脉南端与博平岭间的玳昌山麓,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的毗连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这里山峦耸峙,绿海无边,层林叠翠,荟萃了了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与物种,有“神奇的宝山”之称。该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秀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名录。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核心保护区为89208亩,人迹罕至,是华南虎、梅花鹿、蟒蛇的重要栖息繁衍地。保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天然杉木林。福建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就有六株。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管束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凤光木、长苍铁杉、穗花杉、半枫荷、沉水樟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萼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以及大量珍贵药材和珍稀野花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蜉游动物近百种。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尾雉和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福建将乐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闽西北山区,属武夷山脉延伸的支脉,最高峰海拔1620.4米。由于本区位于泛北与热带植物的过渡地段,生物资源具有古老性、过渡性、多样性等特点,森林植被保存较为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达97%,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布明显,初步统计本区有高等植物252科、868属、1763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杜仲 、观光木、黄山木兰等16种,并分布有我国极为罕见的南方红豆杉林和柳杉林。区内脊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129种,隶属于58目 ,289科、1452属,其中哺乳类46种,鸟类8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11种,鱼类31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蟒、白颈长尾雉等19种。近年来,保护区内发现有华南虎活动的足迹,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我国东南部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植物均有重要的价值。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晋江、石狮两市沿海,面积3400公顷,1991年经晋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底古森林和牡蛎礁遗迹。
深洲湾处于深沪---金井地堑断陷带,濒临台湾海峡,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埋藏着距今7000 – 8000年的古油杉林,分布区长约400米,宽约50米,出露株数达20余株,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海底古森林遗迹,并且与大片9000多年前形成的牡蛎礁在同一滩面上,在国际上也极为罕见。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台湾海峡两岸古气候、古地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国家采取有利于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 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 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第十条 凡具有下列条例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二)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五)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第十一条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除列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县、自治县、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提出申请,并按照前两款规定的程序审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三条 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
第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十五条 自然保护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调整或者改变,应当经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自然保护区的界标。
第十六条 自然保护区按照下列方法命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有特殊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在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后的加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
第十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拟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字批准实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国家的、地方的或者部门的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八条 自然保护区可以人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第三章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十九条 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主管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 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
(三) 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
(四) 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 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六) 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 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第二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治安秩序。
第二十五条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学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二十九条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第三十条 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第三十一条 外国人进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十二条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决定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作出,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三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 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的;
(二) 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
(三) 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给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自然保护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 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二) 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的;
(三) 不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
第三十九条 妨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自然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林业科学数据http://www.cfsdc.org
中国自然保护区 http://www.nre.cn/
复习思考题
•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哪些?
• 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如何?
• 4、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法律细则。
第九讲  动物保护立法(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掌握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律和我国的保护动物法规,几个重要的国际和国家级的动物保护组织。
重点和难点:
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律和我国的保护动物法规,几个重要的国际和国家级的动物保护组织。
组织教学:
通过图片、文字和电影的结合,讲述并讨论老虎的兴衰,如何拯救老虎。
教学内容:
一、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
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对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影响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类的开发对动物的破坏是巨大的,自然保护中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控制人类的开发行为。
野生动物是不分国界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野生动物法有国际和国家两种制定和认可的方式。
国际法 是由参加国保证实施的,对各参加国具有约束力。
国家法 是由各国政府制定并强制实施的,对制定国国内的人民有普遍的约束力。
动物保护法可以有效地制约人们对动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动物免遭人类的伤害。
二、动物保护的国际法
动物保护的国际条约和公约是各个国家和组织之间的协议,主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国际组织。
制定条约的目的是确立一定的国际权利、义务和关系,一般都有书面协议,缔约国家和组织要受到条约的约束。
目前,国际上已经产生了近百个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公约,如
在鸟类方面比较著名的《农业益鸟保护公约》(1902,欧洲12国)、《鸟类保护国际公约》(1950,欧洲16国)、《比荷卢鸟类狩猎与保护公约》(1970,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欧洲经济共同体野鸟保护指令》(1979,10个成员国)、《美墨候鸟及猎兽保护公约》(1936,美国和墨西哥)。《美日候鸟、濒危灭绝鸟及生境保护公约》 (1972,美国和日本)、《苏日候鸟及受灭绝威胁鸟保护与保护方法公约》(1973,苏联和日本)、《澳日候鸟、濒临灭绝鸟及生境保护协议》(1974,澳大利亚和日本)、《美苏候鸟及生境保护公约》(1976,美国和苏联)、《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1981,中国和日本)等,
在动物及生境保护方面比较著名的有《西半球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存公约》(1938,美洲国家组织21个成员国)、《非洲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约》(1968,非洲统一组织28个成员国)、《欧洲野生动物和自然生境保护公约》(1976,欧洲经济共同体13个成员国)、《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世界80多个国家),
另外还有《北极地区和南太平洋区域保护协定》和《北极熊保护协定》等。
1、《国际捕鲸规则公约》
《国际捕鲸规则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以下称《捕鲸公约》)是国际上比较重要的动物保护公约之一,于1948年11月10日开始生效。
《捕鲸公约》的宗旨有两个:一是保护地球的鲸鱼,防止人类的过捕;二是合理利用现有的鲸鱼资源。签约国由最初的15个发展到1984年的39个,现有51个成员国(2004年)。为了更好地履行公约,各成员国还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了国际捕鲸委员会(简称IWC),并定期召开年会,每年的活动经费超过了42万英镑。
《捕鲸公约》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常常遭到主要捕鲸国的异议和反对。
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1998年的报道,日本和挪威现在仍然在捕杀缟鰛鲸,还有数量不明的其他一些鲸。1997年一年就有1000多头鲸被捕杀,比1992年增加了3倍。在韩国和日本的市场上,现在仍然摆放着色泽艳丽的鲸和海豚肉。这些肉得以在日本和韩国出售,据说有三个“合法”的原因:一是这些肉是在临时禁令之前捕捞和储存的冻鲸肉;二是这些肉来自捕鱼时网具偶然捕到的鲸(捕鱼副产品);三是用于科学研究而捕杀的鲸(钻IWC捕鲸公约)的空子)。
我国鲸豚保护情况
1955年至1978年我国有近海小型捕鲸业,1979年以后停止捕鲸
资源分布情况
据调查统计,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长江分布的鲸豚类共有36种。从分布水域看,共有4种不同类型:蓝鲸、长须鲸、座头鲸等均为外洋性种类;沿岸型的有灰鲸、中华白海豚等物种;既能生活在海洋、河口,又能深入江河、湖泊的仅有江豚1种;仅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淡水豚只有白鳍豚1种。从分布地理看,有5种不同性质的生态类型:冷水种有鼠海豚1种;温水种有小抹香鲸、真海豚、宽吻海豚、江豚等15种;暖水种有中华白海豚、长吻原海豚、矮虎鲸等8种;广温性种有灰鲸、蓝鲸、虎鲸等11种;中国特有种白鳍豚1种。从鲸豚类在中国海域分布数量看,渤海鲸豚类分布最少,南海最多,并呈自北往南逐渐增多的趋势,黄海和渤海分布的鲸豚类约18种,东海有25种,南海有31种(包括中国台湾省南部水域)。
救护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部渔业局(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会同沿海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开展了大量的鲸豚类救护工作。
据从1998年至2003年4月对大型海洋动物救护统计数据看,在此时间段内累计救护鲸豚类、中华鲟、海龟、海豹等物种约2200多头(尾),用于救护支出的各项费用共计约400多万元,其中鲸豚类约230头,救护经费支出共约140万元,占救护经费总支出的35%。
从救护物种的组成看,主要以江豚、中华白海豚、宽吻海豚、白鳍豚、抹香鲸等为主,其中:江豚78头,占总救护量的34%;宽吻海豚33头,占救护量的13%;中华白海豚20头,占总救护量的9%;其它鲸类(主要指大型鲸类)47头,占总救护量的20%;其它豚类(主要指小型鲸类)56头,占总救护量的24%。
从救护物种所处的状况来看,主要以鲸豚类集体冲滩、搁浅为主,并有一部分是从外海漂到中国近海,已腐烂,不能确定死亡原因。
2、《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以下称《南极公约》)于1980年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产生,1982年4月7日开始生效。
《南极公约》的目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要求在南极地区的任何捕捞及有关活动都必须按公约条款进行。公约提出,南极地区的捕捞应不能使生物资源下降到无法稳定恢复的水平,要尽量维持南极地区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防止生态系统出现变化,或使变化降低到最低水平。
《南极公约》在最初签署时只有15个国家,到1984年底增加到18个。《南极公约》的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霍巴特市(Hobart),并成立了公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和秘书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南极公约》的适用范围为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生物资源包括海洋兽类(如鲸、海豹等)、鸟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尤其是鳞虾,是公约强调的主要物种。鳞虾是南极动物食物链的主干,每年的种群生物量在几亿至几十亿吨,最适产量每年约为1.5×108t,为世界捕鱼量的三倍。自20世纪 60年代开始捕捞以来,每年的产量都很大,  70年代中期达到年捕捞量20×104t,这虽然尚未达到最适产量,但公约国仍然担心鳞虾的过捕,因为它将直接威胁到南极其他动物的生存,尤其是鲸类。
3、《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又称《拉姆萨尔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Ramsar)诞生,并于1975年12月21日开始生效。
《拉姆萨尔公约》的宗旨是:“现在和将来,阻止对湿地的不断侵占和湿地的丧失”。公约中所指的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泥炭地和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水域,其中海洋水域规定为低潮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公约提出,地球湿地及生物资源的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要求各成员国都要制定和实施本国的具体计划,设立保护区,培训人员,增加物种特别是水禽的数量。
1984年,公约成员国已达36个,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各地。公约“名录”列出的湿地数量为294处。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并在世界各大洲设有分支机构,很多国家还成立了相应的专门常设机构来履行公约,并定期举行成员国国际会议。
目前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全世界登记湿地总数为648个,总面积43.43万平方公里。中国也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中国有约25万平方公里湿地,其中7处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青海湖鸟岛、江西部阳湖、吉林向海、黑龙江北龙、海南岛东寨港、香港米浦及后海湾内湾。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占全球自然资源总值的45%。湿地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
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公约》,于1973年3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制定并签署,并于1975年7月1日开始生效。
《CITES公约》直接涉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公约列有三个附录:
“附录Ⅰ”列入的是正受灭绝威胁的物种,严格禁止国际贸易;
“附录Ⅱ”列入的是虽然还没有灭绝的危险,但已经是受危的物种,因而要控制贸易,其进出口要限制在对其生存没有威胁的水平;
“附录Ⅲ”列入的是成员国本国立法控制但不在“附录Ⅰ、Ⅱ”中的那些物种。
《CITES公约》在最初签署的时候只有21个国家,到1984年增加到87个,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此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每两年定期召开一次成员国大会。中国于1981年正式加人该公约。在公约的履行方式上,《CITES公约》也有很多独到之处。首先,它要求各成员国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科学机构来保证公约的执行,并使用严格的贸易许可方式,没有公约授权签发的许可证,任何限制贸易的动植物都无法进出公约成员国。其次,公约限制贸易的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活的动植物个体,也包括各种动植物产品如牙齿、皮张和角等。第三,公约在限制贸易的对象上比较灵活,
有的物种虽然作为种已被列入“附录Ⅰ”,但某个地区的某个种群却可能被列人“附录Ⅱ”或“附录Ⅲ”,即对尚未濒危的某些地方种群可以适当贸易。有些相类似生物种的整个属可能被列入附录,减少了由于信息不足而无法明确的物种被遗漏的可能,也杜绝了“蒙混过关”的机会。
5、《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简称《波恩公约》,于1979年6月23日在联邦德国波恩签署,并于1983年11月1日开始生效。
《波恩公约》保护的迁徙物种是指周期性或可能会穿越一国或几国的野生动物,分为两个附录。“附录Ⅰ”中列入的是在全部或部分分布范围内有灭绝危险的濒危迁徙种,分布迁徙区域国家有义务对其严格加强保护;“附录Ⅱ”列入的是需要国际间开展合作进行保护和管理的迁徙物种,不一定是受危种。该公约在签署的最初有28个国家,但得到本国批准的并不多。至1996年5月,已有成员49个。但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至今尚未加入。公约的受托国为德国,并设有专门的秘书处和定期召开成员国大会。《波恩公约》收人到“附录Ⅰ”的物种有40多种,包括15种兽类、20种鸟类、4种爬行类和1种淡水鱼类。列入的种类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危的因素除了生境丧失,还包括妨碍物种迁徙的各种人类活动和障碍物,也包括外来物种等潜在危险。按公约的规定,成员国不得捕捉“附录Ⅰ”的迁徙物种,包括狩猎、捕捞、捕获、干扰、蓄意杀害或类似的活动。“附录Ⅱ”由于和“附录Ⅰ”的意义不同,因此一个物种可能同时被列人两个附录。公约对“附录Ⅱ”物种并不要求成员国承担保护义务,但敦促成员国对其进行合作和进一步签定有关协议,并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6、《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0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有15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这一公约把地球生物的保护问题推向了世界,也使世界各国就地球生物的保护达成了共识。与这一公约相应,世界各国都已经采取了行动。199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有关部门还计划出版系列生物多样性丛书,以推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三、动物保护的国家法
国家动物保护法是指由各国政府制定的,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本国动物,并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颁布了各国自己的动物保护法,比较有名的如日本的《关于鸟兽保护和狩猎法规》;苏联的《动物保护与利用法》(1980);联邦德国的《狩猎法》(1952);英国的《鸟类保护法案》(1954、1967)、《獾法案》(1973)和《海豹法案》(1970);蒙古的《狩猎法》(1972);泰国的《野生动物保存保护法》(1960)和《国家公园法》;罗马尼亚的《狩猎法》(1976);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以及美国的《鸟类迁徙保护法》和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法》等。
四、中国的动物保护法制体系
在中国,整个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可分成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国家法律,由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二是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和发布,包括各种决议、决定、条例、章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等多种形式。三是地方性法规,由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或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具体情况与实际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颁布,并只在本辖区内生效。早在1950年,中国就通过行政手段发布了有关动物保护的行政法规,比较重要的如《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1950)、《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1962,国务院)、《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1973,农林部)。《自然保护区暂行条例(草案)》(1973,农林部)、《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国务院)、《中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1982,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林业部)、《关于坚决制止乱捕滥猎和倒卖、走私珍稀野生动物的紧急通知》(1987,国务院)等。
1979年,中国首次颁布了《环境保护法》(http://www.cin.gov.cn/law/other/2000111503-00.htm)。此后,1983年国家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http://www.coi.gov.cn/hyfg/hbf/hyhbf.htm),1984年颁布了《森林法》,1985年颁布了《草原法》,1986年颁布了《渔业法》,1989年正式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动物依法保护逐渐完善和成熟。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家公布了《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计257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97种,二级保护动物238种。
围绕国家保护法,从中央到地方,10年间相继制定了30余个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比较重要的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1991)、《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猎枪弹具管理办法》(1993)、《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收费办法》(1993)、《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1993)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制定了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及地方的《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多条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条款,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五、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
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在动物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节将介绍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三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1、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于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建立,是由各国政府、非官方机构、科学工作者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下设有六个工作委员会。物种保护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研究和确定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出版《红皮书》和《受危动植物名录》等。列入《红皮书》中的物种都是国际关注的物种。该委员会还成立猫科动物专家组、犬科动物专家组等,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地球上受危动物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目前,我国有数名学者是各专家组的成员。
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区划和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保护区网,制定保护区建立的原则和标准,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名录及档案等,对世界各国的保护区事业发展起到了组织、督促和指导作用。列入名录的各国保护区,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了国际自然保护区网。
生态学委员会主要职能是评价世界生态系统的现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
环境规划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促进世界环境的规划和建设。环境教育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通过世界范围的教育,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重要性的认识。环境政策法律和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研究人类影响环境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实质,建立环境立法等。
IUCN自成立以来,主持过很多地区的自然保护项目计划,促进了多项国际条约的签署,主办过多次国际会议,出版了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和植物等的《红皮书》分册,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基本概念,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则、标准和世界保护区网的规划,推进了自然保护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扩大了自然保护的宣传和教育面。1979年,我国以国务院环保办公室的名义加人了IUCN。
2、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
http://www.wwf.org/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在瑞士,成员国和成员组织遍布五大洲。设在香港的分支称“WWF—Hong Kong”,建于1981年3月。目前,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已有上百万个固定捐款者。
WWF把自然资源开发及人口对自然的压力视为影响人类利益的最迫切问题,并寻求世界范围的资金筹集,用来资助各种保护项目。40年来,WWF已向130多个国家数千个自然保护项目进行了捐款。
WWF的早期课题只是单纯保护濒危物种,但目前则多开展以濒危种为轴心的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1972年发动“世界老虎保护行动计划”,1979年又发动“世界犀牛保护行动计划”,1981年开始实施“大熊猫保护研究计划”。WWF现已成长为影响地球各种野生生物保护的、最大的全球性保护组织,其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3、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于1969年由布赖恩•戴维斯(Brian Davies)创立,目前已在五大洲设有办事处。IFAW以“促进公平仁慈地对待一切动物”为宗旨,以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免遭灭绝、防止和杜绝对动物的残暴虐待、倡导尊重和动物为使命。
琴海豹和冠海豹是栖息在加拿大东海岸的珍贵海豹亚种,多少年来一直被猎杀。杀戮海豹之残酷令人发指,活着的小海豹被钢钩钩捕,带伤的海豹逃走后饱受痛苦,直至死亡。为此,布赖恩•戴维斯自1965年开始,奔走了四年,疾呼反对虐待动物,最终建立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并成功地说服了欧洲共同体禁止白皮和蓝背海豹皮的进口,加拿大政府曾一度禁止了对这两个海豹亚种的商业猎捕,有的猎人还因活剥海豹皮而被判刑。
IFAW积极参与履行《CITES公约》。1993年以来,成功地劝说菲律宾政府禁止出售野生猴子。1996年,在基金会的倡导下,中国有关部门撤走了国际机场货物架上的所有熊胆制品。1998年,基金会与德国海兽保护学会一道,资助德国电视台在德国、荷兰、丹麦及挪威等地拍摄了26分钟的电视片,介绍生活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港海豹的受危现状。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orl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WSPA)
总部设于伦敦,成立时间最早可追溯到50多年前。世界动物保护会是由成立于1953年的动物保护联盟(WFPA)与成立于1959年的动物保护国际联合会在1981年合并而成的。取得最显著的成就:促使欧盟议会通过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现今有13个办公室分布在世界各地,440多位动物保护专家分布在101个国家。
主要任务:在全球提高动物的福利标准。
主要致力于:在全球通过法律程序,确保动物享有的福利,让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尊重和保护动物的福利。
主要运动:关注世界畜牧业运动、世界宣言运动、远离残忍文化的运动、反对饲养黑熊运动。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WCS)
前身是纽约动物学会 (The 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成立于1895年,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市,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野生生物及其所栖息生境的非盈利性的国际性组织。WCS在全球范围同许多政府机构和当地自然保护组织建立许多的关系。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策略是支持综合的野外研究课题,培训当地的自然保护专业人员,为保护和管理野生生物种群。
开展的主要活动:
1.设立野外研究课题,建立野外工作计划;
2.派遣专家赴世界各地医治野生动物和培训当地兽医;
3.WCS的教育部编写以强化自然保护内容中小学教材并在世界各地举办教师培训班。
野生救援组织(Wild Aid)
野生救援组织是环保自愿者组建的非赢利组织,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主要目标是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具体目标是:大规模削减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把保护野生动物事宜提高到最高国际议程;保护荒漠地带;确保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的恢复;确保人类与野生动物长期和平相处。创新性地找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该方法可信而有效,并能直接量化保护成果。联络政府、地方团体和消费者一起参与保护。并尽力改变社会对野生动物消费的观念。各个项目及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保护野生动物; 2.停止非法贸易; 3.削减社会对野生动物的需求。
国际素食协会(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  IVU)
自19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素食主义。国际素食协会是一个非赢利的组织,它接受任何主要宗旨为倡导素食主义,且授权负责人是素食者的非赢利的组织。IVU 的成员资格,素食主义包括严格素食主义被定义为一种戒食肉,家禽或鱼及其副产品的行为。IVU 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素食主义。为了实现这一宗旨,其主要目标是:
鼓励建立地区,国家和区域的素食团体,以及促进这些团体之间的合作;促使召开世界和区域的素食者大会,以增进人们对素食事业的关心,并为素食者们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尽可能地增加基金以支持成员社团;鼓励 IVU 自身及其成员组织在所有领域内开展有关素食主义的研究,及收集和出版有关素食主义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种媒体形式,协会会员通过参加历届的世界素食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来领导IVU的活动。
生而自由基金会(Born Free Foundation, BFF)
成立于1964年,总部设在英国。
主要目的是保护动物生活在其栖息地内,反对动物园、马戏团饲养动物,反对家庭饲养宠物。生而自由基金会是同情动物组织的代表,鼓励更多人或社团来关爱动物生存权力。
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废除动物园运动、保护人类亲密朋友大象运动、保护大型猫科动物运动、保护埃塞阿比亚野狼运动、保护海豚运动、保护灵长目运动、以及保护黑熊运动。
美国反动物实验协会(American Anti-Vivisection Society, AAVS)
成立于1883年,总部设在纽约,是美国最早的动物保护协会。协会目的:在科研、教育和药物试验中废除用动物作实验。协会还反对其它方式虐待动物。主要进展:
1.采取有效措施恳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改变它的医疗政策,希望政府建立替代动物实验方法研究基金;
2.推动禁止使用动物作实验的立法,建立黑猩猩避难所;
3.向医学学生宣传,使他们别解剖动物作实验;
4.与美国农业部一起推动制订了联邦福利法案,自1970年颁布以来,最大限度保护了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鸟类、耗子、猴子等动物。
主要活动:
1.开展替代动物实验研究;    2.禁止买卖猫和狗作为实验动物; 3.实验室里的动物福利运动; 4.替代动物实验的教育运动; 5.提倡素食运动; 6.制定动物福利法案。
国际野生动物关怀组织(Care for the Wild International , CWI)
成立于1984年,总部设在英国。目标是为世界上任何地方处于危难的动物提供援助。与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一道来减轻野生动物的苦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资助英国政府建立动物营救和保护中心,保护和营救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比如獾、水獭、狐狸、海鸟、捕食海鸟动物、海豹以及海豚等;
2.在保护非洲和亚洲的老虎、大象、大猩猩、乌龟、犀牛、黑猩猩、长臂猿和河马项目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关爱动物的意识;
4.支助对重大生态系统和动物福利的调查。
重大活动有:反对捕鲸运动、拯救毛衣岛海豚运动、禁止盗猎雪豹运动、禁止走私藏羚羊运动、取消麻醉盗猎大型动物运动、拯救鲸鱼运动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
http://www.cwca.org.cn/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成立于1983年2月,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挂靠在国家林业局。目前,该协会已有31个省级和260个地县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拥有会员3万多人,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该协会设有基金管理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并先后成立了野生动物养殖委员会和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
协会的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拯救中国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协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贯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方针和法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经营管理野生动物资源的技术业务咨询,筹集保护野生动物的资金,同各国自然保护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参与有关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科技交流活动,在普遍提高全民自然保护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及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协会通过组织珍稀动物展览等形式,开展捐款活动,为保护大熊猫、拯救朱鹮及东北虎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广泛地筹集资金,并先后同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保护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了动物跨国展览,使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先后到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国展出。1984年,该协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接纳为会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IUCN ,CWCA ,WWF, IFAW ,捕鲸公约、南极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CITES 公约、波恩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2、论述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
3、重要的动物保护的国际法是什么?
4、国际上重要的地位保护的组织有哪些?
第十讲 园养动物的保护(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国内外动物园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动物园、迁地保护的概念、三大职能以及动物园动物的日常管理。
重点和难点:
迁地保护的作用,动物园动物日常管理应注意事项。
组织教学:
最好能进行实地的考察。
教学内容:
古代中国、古埃及以及世界各地的帝王和贵族,都有收集和饲养野生动物的历史,并建有各种皇家“灵囿”或“苑囿”。现代动物园的历史开始于欧洲,早期为笼养动物园,目前各国多为拥有一定生境的动物园,今后动物园将发展为自然保护中心。
一、动物园的概念和使命:
动物园的广义概念是向公众展出野生的或非家养的动物的场所。据此推算,全世界的动物园远远超过1万座。已经参加各种国家、地区和世界动物园组织的动物园数量为1200多个。
现代动物园的使命主要有以下三项:野生动物迁地保护、从事与动物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向公众进行保护动物等宣传教育。
二、动物园的现状
目前,国际上有世界动物园组织(IUDZG,亦称国际动物园园长联合会),还建有大区的动物园协会,如美洲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AAZPA,会员有175个动物园)、中美洲动物园协会(会员有125个动物园)、欧洲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会员有300个动物园)、泛非洲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协会(PAAZAB,会员有25个动物园)、东南亚动物园协会(SEAZ,会员有545个动物园)及澳洲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ARAZA,会员有30个动物园)。此外,国际上还建有国际物种信息网(ISIS,为全球提供饲养动物数据库)、国际动物园教育工作者联盟(IZE,开展动物园教育的国际合作)等与动物园有关的组织。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到 1200个国际核心动物园游览参观的总人数大约为6亿多人,展出的动物有3000多种,总存栏数超过100万只。全世界参观动物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1/10,是任何其他公共设施和保护机构所望尘莫及的。在北美,几乎全部人口的一半每年都要光顾动物园。中国是世界上动物园年游人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可达1.4亿人。
中国目前建有各类动物园  180余座,其中纯动物园有 40多个,饲养着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等600余种约10万只动物。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动物园饲养的动物种类都超过了400种。中国成立了中国动物园协会、全国动物园科技情报网等机构,建立了4个大型濒危动物繁育基地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广西黑叶猴繁殖研究基地、青海扭角羚繁育研究基地和沈阳珍稀鹤类繁育研究基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动物园的现有水平有待提高。
三、野生动物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在动物原产地以外对动物进行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它能使濒临灭绝的动物在异地繁殖而不至于马上灭绝,并通过向原产地引种来建立和扩大野外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动物园和水族馆是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是很多离开自然生活环境的濒危动物个体的保育基地。
由于历史原因,动物园拥有很多野外已经绝迹的物种,这些保存在动物园的“活标本”,犹如一个保存下来的巨大基因库。园内动物科学研究的结果对物种保护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和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种群相比,园养动物的种群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种群数量过小,容易出现遗传漂变和丧失;第二,种群隔离严重,存在小种群近亲繁殖的危险;第三,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容易使动物受到来自非自然的选择压力,使野生动物被“驯化”。其后果是不能再为自然种群输送和补充个体,或根本无法实现物种的长期生存。
需要以迁地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四条标准:第一,极度濒危的物种;第二,在自然群落中起关键作用的物种;第三,在分类和分布上独特性强的特有物种;第四,对生境保护有领袖作用的“旗舰物种  ”。通常,“旗舰物种”是指那些对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大型高等动物,如虎、大象等。在自然生境中,只要保护了这些物种的生存环境,其他物种也相应受益。
四动物园动物的饲养和日常管理
在动物饲料的日粮配备中,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尽可能多样并与天然食物相接近。这就需要首
先搞清动物的食性,一般是通过生态学研究获得。人工提供的饲料;往往缺乏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钙,饲料配方中通常要考虑添加这类物质。对大型哺乳动物,饲喂犊牛的内效果比较好。很多动物园现在试用各种颗粒饲料来饲喂动物。颗粒饲料的优点是体积小,运输储藏都比较方便;适口性强,还能配成全价饲料;缺点是储藏过久容易变味。
野生动物在白然环境中的取食条件是比较差的,尤其是食肉兽类,找到食物时饱餐一顿,找不到食物时可能会俄上几天。人工饲喂是定食定量的,加上饲料的营养成分中脂肪含量较大,这就使动物在动物园中会很快地变得肥胖;对正常的生理功能发挥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动物园的动物必须注意减肥问题。减肥的方法有很多,如控制日粮标准、去除饲料中的脂肪、每周为动物绝食一天、设法增大动物的活动量等。食肉动物按原有的习性一般是捕捉“活食”为生的,还有很多食肉动物在野外生活中常常有意取食一些植物,其功能可能是促进肠道的消化能力也可能打囱疗疾病的作用,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满足。
对需要直接饮水的动物,保证供水是非常重要的。每种动物对水的需求量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动物制定不同的计划。对功物的饮用水,卫生是第一要求有时还可以加入少量的葡萄糖和食盐以补充食物中微量元素的不足。
对动物园动物的日饲喂次数各种动物有不同的要求,同种功物在不同季节也有差异成体一般是每天l~2次;幼仔则要根据生理需求适当加倍但基本原则是饲喂有规律。非原产地动物会百临气温和湿度不适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引发疾病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尽量为动物提供可躲避高温或保暖的地方和设施如通风走廊、水泥或铺垫地板、暖室、空调设施等。炎热的地区可以用人工降雨、喷洒自来水、投放冰块等方法降温。
饲料卫生是动物园动物饲养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水槽和食槽也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动物园还要注意防治虫害和鼠害。不少兽类有保持皮肤健康的需求,按不同饲养对象采取人工梳子梳理、淋浴、沙浴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五、人工环境下的繁殖
在人工环境下让野生动物自然繁殖,是保护物种、扩大动物个体数量、实现动物园自我维持的重要工作,也可以减轻捕捉动物对野外种群所造成的压力。人工繁殖是园养野生动物保护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与动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列。
野生动物在人工环境下的繁殖潜力是巨大的,因为动物园消除了野外天敌因素,动物幼仔的成活率因此大大提高。所以,一巳突破了人工繁殖和饲养的技术难关,迅速扩大饲养动物的种群就不难实现,有时甚至还会因种群数量过多而控制生育。
野生动物在动物园繁殖的最大问题是经常出现的近亲交配生育,近亲繁殖往往造成不孕、怪胎、或后代生活力低等问题,繁殖出的后代普遍遗传多样性差,种群退化或数量下降。克服近亲繁殖的办法,一是经常从野外补充新个体,更新血缘;二是在动物园之间或国家之间进行动物交换,以增加基因的变化。但动物园在引种时应该注意谱系的登记问题,不能出现血缘的混乱,尤其是从国外引种时,没有谱系的动物容易造成本地纯种的消失。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动物园,迁地保护
2、动物园有哪三大职能?
3、动物园作为迁地保护场所对物种保护有什么作用?
4、动物园对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一讲  保护动物从我做起(2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讨论,使同学能反省自己,动物保护能否从我做起?如何做?
组织教学:
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以学生为主导,围绕“动物保护能否从我做起?我应该怎么做”这两方面,来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
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人类越来越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保护珍稀动物不仅限于增加它的数量,其意义在于保护它所代表的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护下来,水土资源也就保护下来,我们的未来也就得到了保护。
保护动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是一件于人类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不管是宠物,一般的小动物还是那些野生动物,都值得我们去关心,爱护。
善待动物,成了时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我是谁?
动物保护行为指南
北京麋鹿苑 郭耕   sbxgg@263.net
1 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2 野生动物不是商品,生命无价.不要图财害命。
3 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否则,你就是间接屠杀者。
4 不穿野兽皮毛服装,每张皮的背后都有一桩谋杀案。
5 不把野生动物圈为宠物饲养。
6 不笼养野鸟,彼在牢笼,尔图愉悦,何乐之有。
7 不吃野味,莫为口腹之欲,去做饕餮之徒。
8 不在食用野生动物的餐厅用餐。
9 不虐待,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严
10 不恫吓,不投喂,不追逐野生动物,“爱我就别理我。”
11 张网捉鸟,下套捕兽,是滥杀无辜,是造子孙孽。
12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13 不买珍稀木材,保护动物家园。
14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善心可能导致恶果。
15 见蛇就打三分罪。
16 开车莫压过路动物,可能有一窝待哺的小兽等她回家。
17 尽量少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
18 尽量用无磷洗衣粉,减轻水质污染。
19 莫去江河钓鱼,不与水鸟争食。
20 见到街头耍猴的违法现象应予制止或举报。
21 尽量不看驯兽,马戏等违反野兽天性的表演。
22 对动物不要过于亲密,以防把你的病传给它或它的病传给你。
23 不要热衷于把野兽驯养成家畜,应尊重其他物种的异质性。
24 不应以救护之名把自然中的动物幼仔抓来饲养,夺人之子。
25 若不具备条件,切勿饲养动物。
26 请勿轻率地将动物拿回家,若养不活既摧残生命又伤害童心。
27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28 如果爱鸟,请去观鸟,不要关鸟。
29 到自然界时,不要擅入保护核心区,不肆意采集,索取。
30 做保护志愿者,积极举报违法者。
31 不参与残害生灵的活动,如射猎动物。
32 不鼓励采集,购买,制作动物标本,莫以科学名义伤天害理。
33 莫以人的智能去诱骗,迫使动物做勉为其难之事。
3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笼网,夹子等应果断拆毁。
35 积极向媒介通告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
36 动物也需休息,请勿肆意打扰,大呼小叫。
37 劝君莫捡野禽蛋,强取豪夺断后源。
38 宁可食少肉,不可居无书。
39 对所利用动物应怀感恩之意,对所饲养动物应怀体怜之情。
40 人类为自己可有可无的边际需求额外贪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身家性命根本利益,是种族歧视、暴殄天物。
我们能做到:
1、拒绝校园使用一次性餐具;
2、参与监督执法、参与调查捕杀野生动物案;
3、参与救助迷途受伤的野生动物;
4、环保宣传、环境调查;
5、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吃饭都要自带 一个小钢勺。
6、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
7、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
8、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
9、帮助野猫到兽医站做节育手术
10、自觉清理垃圾…..
11、拒绝吃野味。。。
12、
赶快行动!。。。。。。。
思考:
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能为“动物保护”做些什么?
小辩论:动物保护有无必要从小事做起。
立即行动,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