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呼唤新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4:27:50
改革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中,曾有多种理论对改革实践发挥过重要影响作用,但这些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改革形势,改革呼唤新的理论。
如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比较体制理论和短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就都在不 同程度上对中国过去的改革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面对中国今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这些理论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局限:一是它们大多主要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难以同时满足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其中有的理论只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不能直接套用到改革实践中;三是这些理论过于零散,没有用统一的理论逻辑很好地整合起来,使人们在应用中有无所适从之感;四是这些理论大多过分强调企业的微观基础地位,相对忽视了个人的微观基础地位,这使得改革实践总是从企业或家庭权利入手,而不是从个人权利入手,因而难以将各种改革融入到统一的逻辑框架中去。
为了满足未来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整合和创新,重建新的改革理论。新的改革理论可称之为“人本改革理论”。
“人本改革理论”可以从笔者提出和倡导的“人本发展理论”延伸出来。“人本发展理论”以人为纽带,构建了一个包括“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在内的“五人模型”。其中,“满足人”是目的,“依靠人”是纽带或主体,(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是影响因素或手段。
借鉴“人本发展理论”框架,“人本改革理论”也可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革的目标——“满足人”;二是改革的主体——“依靠人”;三是改革的对象——(制度)“引导人”;四是改革的手段——(资源)“装备人”;五是改革的支撑——(分工)“安置人”。
其中,“满足人”是指通过改革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成长需求和权利需求等多种需求;“依靠人”是指依靠民众来推进改革;(制度)“引导人”是指通过改革形成能激励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约束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含市场组织、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和管理制度;(资源)“装备人”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为改革提供条件和手段,同时通过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升级;(分工)“安置人”是指利用市场分工(如商品化)、产业分工(如工业化)、区域分工(如城市化)、国际分工(如国际化)等为改革提供效率和发展支撑,同时通过改革促进分工深化,使每个人各得其所。
“人本改革理论”看似简单,但它提出了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它为解释和判断各种好制度和坏制度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解释和判断一个制度或一项改革举措是好是坏,可以通过是否满足了多数人、依靠了多数人、引导了多数人、装备了多数人、安置了多数人来分析和识别。
二是它为提出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各个层面主体的改革对策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框架思路。有了这一理论,我们就知道,改革对策无非要从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升级、分工深化等方面去考虑。
三是它为整合各种零散的改革理论提供了平台。有了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通过“人”这根纽带,将各种改革理论从逻辑上串起来,如所有制理论主要研究了其中法律制度中的所有权制度,比较体制理论主要研究了其中的组织制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了其中的资源配置等。
四是它建立了改革的个人微观基础。这一理论将个体人作为基本的微观单元,在个体人层面上建立了改革理论的最微观基础,从而为将各种改革理论融入到统一的逻辑框架中提供了可能。
五是它同时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等各种改革。因为不管是哪种改革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责权利关系安排这一主题。而且,这一理论中的制度包括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六是它在改革与发展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发展除了表现为总量增长外,更多地是表现为资源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提升)和分工深化(如商品化、工业化、城市化等)等,而这一理论已将发展的这些内容涵括进去了。(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