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外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6:18:55
2009-06-28 10:56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快不发。单纯靠工资奖金的收入而又能满足自己发家致富的希望,对于刚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当然,如果若干年后成为打工皇帝,年收入能数千万则另当别论。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就必须靠外快来弥补工资的不足。
但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外快的定义。下面几种情形,算不算外快呢:
1、一位老板的得力手下,负责帮助老板采购一套新的办公楼房,老板定下的标准是1000万元以内。此人向开发商询价是950万,于是他要求定价980万元,自己可以一次性获得“外快”30万元。
2、一位办公室主任负责公司物品采购,他寻找到合适的商家供货,每个月采购可以节省下1万元作为自己的外快收入。
3、一位软件工程师接到朋友的求援,要编写一套软件,于是,他利用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开发完成,获得朋友的酬金1万元。
4、一位厨师负责酒店燕鲍翅的制作,他“发明”了一种替代鱼翅的做法,把饭店里真正的鱼翅带回去给自己兄弟开的饭店,每个月能得到1万元的好处费。
上面四种情形,都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获得的又都是工资之外的收入,看起来是外快,其实不能算。第一种情形是吃里扒外坑自己的雇主,不只是与道德相关,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第二种情形是最常见的模式,靠吃窝边草而肥,但如果在香港和其它一些地区,这也构成犯罪,有可能以受贿罪被起诉;第三种是利用自己的才能,但占用了上班时间,某种意义上说,有部分成果属于职务性的,有道德缺陷;第四种则是明显的偷窃行为了。
所以,入道之初,弄清楚“外快”的性质是必要的。我们定义的“外快”,就是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来自职务之外的“快钱”。与职业相关,就是与自己的工作有一定关联,自己要付出与职业相关的劳动,从而获得与之对应的报酬。但要与自己的职务无关,以免陷入道德和法律风险中,也能保住自己的饭碗。所谓“快钱”,就是要来得快,最起码比工作收入要快,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在上述四个例子中,我们如果变通一下方式,就可以将其变成外快。
第一例,老板的采购底价是1000万元,开发商的报价是950万元,如果能与老板达成默契或者协议,将价格降低的部分的10%作为自己的奖金,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谈判技巧将价格降低到900万元,那么,获得的5万元或者更多的老板奖励,属于外快。自己的付出是谈判的过程与技巧。
第二例,办公室主任本来的采购价格是1万元,通过自己的努力降低到9000元,如果老板能给予10%的奖励,则100元属于奖金性质,还不能算外快。如果他能在此基础上,联络周边几家公司,使得采购量提高数倍,然后与供货方谈判优惠的幅度,那么,谈下来的优惠金额扣除本公司的应得优惠部分,就属于外快了。在这里,自己付出的是跑跑腿,动动嘴,帮助别的公司也剩下一块成本,帮助供货商扩大了销售额,自己获得的报酬就是理所应当的。
第三例,自己的职务是软件编程,利用这个优势,接一些外面的活,在业余时间做完,获得报酬,就属于典型的外快了。但切记开发工作不能在上班时间做完,而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第四例,厨师可以将自己发明的菜肴在实践中应用,并与饭店老板达成分成约定。这种持续的分成,也属于外快的一部分。如果老板不愿意分成,自己就有独立创业的机会。当然,这是我们以后要提到的。
由上可见,所谓“外快”,来自于自己的动脑、动腿、动手、动嘴,是自己在职业相关领域“业余加班”的报酬。这种报酬,有时候会远远超出工资所得。
所以,要想发家致富,就别想着享受安逸的生活,你必须比别人更勤奋,更刻苦,更投入。别人蹦迪的时候,你可能正在挥汗如雨;别人泡吧的时候,你可能沉浸在思索中;别人玩游戏的时候,你可能在与人沟通交往磨嘴皮子。没有这些付出,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来的。
从这个所谓的“外快”获取过程,也许你就能理解我们在上一节谈到的择业的原则了。选择一份工作,如果没有一点点外快的空间,就是失败的。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获取外快的想法,而是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这里,我们也谈几个基本原则:
1、用心想。沿着自己的职业范围,逐渐向外拓展,看每一个环节是否存在着潜在的机会。不动脑子,当然想不到。如果用心想一下,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捞外快的机会。比如,医生在周末时间去外地会诊、手术;教师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组织培训或者到培训机构兼职;厨师到别的单位临时帮忙;销售人员利用在公司建立的渠道销售与公司产品无关的商品;等等。
2、用心做。最容易赚取的外快毫无疑问是自己有“独家秘方”的,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自己尽量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而且,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只有这样,人家以后才会继续找你,外快才会源源不断。
3、要做好。既然是外快,就必须保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质量的保证,来自于自己的智慧。做的好,不只是外快会持续来,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未来创业奠定基础。
扬韬认识的一位女孩子,本身是区儿童文化中心的一位老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每逢周末,她会先后去辅导几位幼儿的钢琴,每天下班后,她要去酒店里弹奏钢琴,因此而有了两份“外快”的收入。对她而言,一个职业,三份收入,财富的积累当然就比别人要快得多。
没错,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个所谓的“外快”,有点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二职业”,或者说叫“兼职”,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们的另一份收入。
当然,有一种外快是要杜绝的,那就是职务相关的灰色收入。其实不只是公务员,各种职业都存在着收受好处费的机会。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心去防范,稍有不慎就容易走到违法犯罪的边缘。比如,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过节费,医生收受病人家属的红包,采购销售人员收受客户的回扣,等等。与职务相关的“外快”,就是受贿,不只是让自己良心和道德上感到不安,也容易让自己陷入犯罪的边缘。这样的钱得来的容易,去的也快。要让自己安心享受财富的带来的幸福,就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来得光明正大,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当然,如果经过一定的程序“漂洗”,公职人员也能保证自己的“外快收入”是合法的。比如,某房地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如果收受自己辖区内企业的红包,就是受贿。但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知识,为外地的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回避风险、获得收益,并因此而收取报酬,就是合理合法的外快。这种外快,就是与职业相关,但与职务无关。
“与职业相关而与职务无关的快钱”。这就是我们对于外快的定义。外快可以迅速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财富结构和生活方式。外快拿得多了,很容易就将我们导向创业之途。
对于外快,我们期望的是:就业第一年和第二年,没有任何实质性收入。第三年和第四年,每年要有1万元的外快。第五年,要有2万元的外快。在第六到第十年,累计要有20万元的外快。并且,这些外快应该完全转入自己的积蓄中。
如果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会发现,20岁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到第五年的时候,积蓄应该达到9万元了。到30岁的时候,积蓄应该达到29万元了。而发扬韬略系列的设计仍然是:25岁,3万元,30岁,1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实现我们设计的目标,其实很容易。
这样的标准,或许也能多少回答一些朋友的疑问:你说的工资标准,在沿海地区还可以,但我们内陆地区的收入很低啊。是的,也许你的工资达不到我们设计的目标,但你可以通过外快弥补。也许你的外快不多,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水平,但25岁的时候有3万元积蓄、30岁的时候有10万元积蓄,你是完全做得到的。
关于外快,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外快不需要自己有金钱或物质上的投入,而只需要投入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自己赚的的,是智慧和劳动带来的“初级收入”。如果要投入一定金钱和物质,那就不是“外快”,而是“创业”了。
本期互动:
扬韬老师:
我本科金融毕业生,08年毕业后至09年4月冲动的辞职,如今,在家已经闲了2个月,期间在学习CPA准备9月的考试。但对于之后,到底是工作还是申请读书,遇到了难题。
申请读书,自己想去香港,一方面,是否能申请上是一个风险;另一方面,去那边读书也不便宜,学费和生活费得算是借家里的钱(自己工作9个月大约只有6万的存款),毕业之后的工薪究竟如何也不知道。工作的话,现在因为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想要再进入金融行业只有在家乡托人找关系,进入银行,从此可能过上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
由于各样的原因,自己并不希望留在贵阳,自己觉得仿佛,进入银行,就知道自己几年后在怎样的位置和怎样的人打交道。还是希望回到深圳,所以,去香港读书,希望进一步扩充自己的金融知识的同时,打开自己的视野,似乎再次拿到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对于在那边找一份较大平台的工作也比较有利。自己就只能想到这么多,却不知道如何权衡其中的风险和回报。
父母希望,作为一个女孩子,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留在身边,进入银行,从此进入稳妥的生活。
陷入矛盾之中,不知道如何权衡。希望听到一些您的建议和指教。另外,能否对于2年之后的就业形势给出一些您的看法?
真诚的感谢您。在家中闲着的日子真是闷得发慌。
回复与点评:
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朋友们也许能理解扬韬关于投资的基本准则: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亏损,然后才谈如何盈利。“安全性第一”,“收益性第二”。选择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眼下有一份工作可以立即取得,就达到了“时间上的止损”。也就是说,不再浪费时间和青春了,可以立即开启财富积累之路。在扬韬看来,除了科技型专业(如物理化学天文等)需要时间来积累知识,本科硕士博士连读也许有好处,人文社科型专业是不需要读太多书的,大学本科毕业足以应付所面对的一切。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去读书深造,会更有利于职业的拓展,也更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本例中的这位女生,在家闲着的日子闷得慌,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日子不带来收益。过一天,就是浪费一天的青春啊。既然这样,何不先找点活干起来,以后再继续深造呢——工作之后再读书的时候,才会发现读书的价值,而且,工作之后再读书,往往在读书期间并不影响赚钱。但是,如果本科之后读硕士,读书就是净投入的过程,要收回投入的本金并赚钱,需要假以时日了。
顺便提一下,上一节我们谈到了要防止频繁跳槽。年轻人动辄辞职,对自己也是一个损失,不符合投资理论的。本例的女生工作了近一年而辞职,已经浪费了一次升职的机会了。
(《发扬韬略》是一个专栏,扬韬将在这个专栏中提出小散户在生活和投资中实现财富增值到千万元乃至10亿元的理论,以期望对普通投资者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所帮助。您有任何想法、疑问和建议,都欢迎来电子邮件交流,地址:touzijia1968@gmail.com。因精力所限,来信一般不复,但扬韬会在专栏的系列文章中将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