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国人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20:17:36
凤凰网

常有读者问,我们那么多驻外记者,每天报回那么多外国的消息,何以我们还是对外边的世界懵懵懂懂?一些人笔下外国鶑歌燕舞、遍地黄金,且民主、发达、自由;不是天堂、胜似天堂……另一些则说外国也有腐败、也有不公、也侵犯人权……何真何伪,令人无所适从!同行们也常报怨,没法做驻外记者了:正面报道被批“崇洋媚外”;负面报道被骂“替专制张目”。一些读者直接质疑驻巴黎记者:不是说中法关系最好时期吗?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反华事件?另一些读者则批评:总是负面报道法国,是否想说明,法国与中国一样不好?

出现这种令啼笑皆非的现象,是正常的,说明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的需求,已经从“What”向“Why”的深度转进了。当年胡适曾有过“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呼吁。不管当时情景如何,今天这句话用到驻外记者的报道方针时,倒是非常确切的:我们应“多报道点问题”,少谈些主义。事实上,我们美化西方已经太久,至少二十年了。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报道、全面理解西方了。

以上周法国发生的事情为例:法国仅六千万人口,且是一个发达国家,但自甲型流感以来却已经至少30人死亡。要知道,中国人口超过法国20倍以上。也就是说,法国30人,相当于中国的600人!(还记提非典时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中国的吗?)而本来应该从本周一开始打的预防针,到本刊截稿时为止仍然是在纸面上。显然,法国在这个领域远不如中国。为什么?法国媒体普遍认为,卫生部长巴舍罗不称职。她在回答记者问到H1N1中的“H”是什么意思时居然说:“大概是Hongkong吧……”法国一些部长经常会闹些不称职的笑话:如前司法部长达蒂不知道利比亚如何拼写、体育国务秘书亚德不知道橄榄球队由多少人组成、外交部长库什内把“维族”(Ouïgours)说成是“酸奶”(yoghourts)……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一般很少报道,因为担心被批为挑法国“刺”。

法国国家审计法院披露,法国在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的开支大大超出合理范畴。如今年7月13日法国召开地中海联盟首脑会议,宴请200名应邀来访国家元首及其随从人员,共支出1072437欧元,人均5362欧元!这对于最低平均工资仅1000欧元的法国普通老百姓来说,一顿饭相当于其五个多月的工资!另外还有一项开支也令法国人瞠目结舌:为了方便各国家元首在用餐前沐浴,法国特意安置了相关设备,开支:245.572欧元。结果没有任何人使用。“24万欧元的水龙头”于是便成为此间媒体反复讥评的对象。前几天还披露,爱丽舍宫两年来支出高达300万欧元来进行民意测验,还将部分结果公布在报刊上。反对派认为,这是明显地操纵民意、影响舆论……这些新闻,驻外记者是应该报道,还是“为民主国家讳”?我们是否应该按法国政府口径写道:“支出没有超出预算”?还是按反对派的批评说,“这是一个丑闻?”

再如法国司法不公:去年11月发生破坏铁轨事件。在压力下,司法部门立即逮捕了长年监视的一个极左翼组织头领古帕。然而长达半年的调查,警方始终未能提出任何确凿的证据,最后不得不在五月份将其交保释放。今天此案已成为法国著名人权问题。再如政权腐败:法国前内政部长巴斯瓜在“安哥拉售武案”中被判3年徒刑、2年缓刑。巴斯瓜立即宣布,别想我一个人坐牢,我要求解除法国所有武器销售案的“国防机密”司法限制,“只要一解密,人们立即就可以知道法国出售武器的所有秘密”,其中显然包括售台武器案中倒流回法国的5亿美元。到底谁拿了这笔巨款?

所以,西方非天堂、中国非地狱。中国面临的问题,西方几乎同样存在。问题是我们过去几乎不报道西方的问题。今天,全面报道西方,不仅是公正媒体应尽的责任,而且也是读者的需求。当我告诉一位朋友,在德国居然有两种甲型流感的预防针:一种负作用大,是给普通百姓用的;另一种则负作用小,给官员和军队用的。朋友瞪大眼睛:真的吗?最令我吃惊的,是读者两极反应:要么是“瞧,一顿饭5362欧元,吃金子都够了,这还算是民主国家吗”,要么是“我们还不如人家,你知道我们召开首脑会议的预算么?”看来,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同样也适用于读者。如果总是以“人家坏、我们更坏”或“我们不好、他们也不好”的方式来理解国际新闻的话,那将永远会对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