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37:59

 

内容简介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是许倬云毕生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创新诠释!本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後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最后,全书以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压力下的“百年蹒跚”为结束。《万古江河》近27万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自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先后执教于我国台湾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教授,1986年,他荣任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许倬云著述等身,不但在中国文化史、社会史和中国上古史等领域有精深造诣,同时也娴熟西方历史,更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著有《求古编》、《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汉代农业》、《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近40部专书。

媒体推荐

书评
作者受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启示,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的宏阔视野、纯熟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对于一般读者阅读习惯的照顾,使得这本摆脱帝王将相的中国通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中华读书报

编辑推荐

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等。更重要的是,《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其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宽广,实为相关著作中所仅见。

目录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第1节 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
第2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第3节 农业与聚落
第4节 新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及聚合过程
第5节 古代传说与族群分合
……[看更多目录]

序言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我所看到的十分有限,正如渚岸望江,有时看到波涛汹涌,有时看到平川缓流,终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假如用河流为比喻,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如黄河、长江。黄河、长江,源头相距不远,都在巴颜喀喇山区,一向北流,一向南流。这两条大河的水系,笼罩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域,然后殊途同归,倾泻于太平洋的黄海与东海。两个水域分别在中国的北部和中南部,界定了两个地理环境,呈现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先是昂首北上,接着俯冲南下,然后迤逦向东,倾注大海,带走了万仞黄土,铺散在千里平原,天玄地黄常为中国宇宙的本色。黄河带给中国肥沃的土壤,也挟来一次又一次的洪患劫难。中国人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也积聚了文化的创造力。因此,本书封面以黄河为象征。
只是长江水系,支流复杂,多姿多采,也许更近似文化长河的变化景象。长江源自巴颜喀喇山下的涓涓细流,先流向西南的深谷,袭夺金沙江,再流入四川接纳沱江、岷江、嘉陵江,汇集了藏边甘青的灵水,始成洪流。从此,大江东流,在冲破大巴山的拦阻时,奔腾叫啸,两岸峰高及天,神女雾掩,巫峡云遮,藤萝垂碧,滩险水急。江水又东,出峡之势,直泻千里,奔入湖广丘陵湖泊,于是浩荡奔放,始成大器。江水又东,一路收容湘资沅澧,以及赣江、清江带来的南方雨流和汉水带来的中原黄土,更有雍容广大的气象:星沉平野,月上东山,远树近山,江渚沙洲,美不胜收。自此东下,江水浩瀚,日月出入其中,隔岸但见山影。过了南京,遂与海通,广陵夜潮,石城汐止。江海相拒相迎,进退之间,或则江水积淀成洲,拦江截流;或则江流冲刷,裂岸崩石。终于大江倾泻入海,一时还不能与海水融合,俨然是蓝色大海中的一条绿色潮流。有大江带来的水流,挟来的数千里泥沙,海洋始能成其大。百川朝宗,天下众流都在五洋七海中泯合,无所区别!
中国文化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 ─这一大海即是世界各处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本书是为这一代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及对于这一过程的解释。在这一故事中,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都不断变化:由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 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这一“自己”与“他者”之间的互动,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历了数千年,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
本书叙述的故事,因此是一个主角与场景经常转变的曲折历程。正如广场上的活动,可能只是几个人之间的谈话,逐渐吸引了附近别人的参与,经过几度转折,竟聚集为不少的群众,讨论的主题也可能远离了原来的谈话。当然,这样的譬喻,究竟还是太简单,不足以形容文化史的复杂性。
本书各章的标题,得益于梁任公先生《中国史叙论》中所述的观念,将中国文化圈当作不断扩张的过程,由中原的中国,扩大为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至世界的中国。凡此阶段,因为我们的时代已与任公的时代不同,举凡中国文化史的史料、中国历史的知识,以及其他文化历史的研究,于最近百年来均有长足进展,是以本书不仅有自己设定的断代,于各个段落的界说也有自己的认知,而毋须受任公历史观念的约束。
既然本书是以中国文化圈的发展为主要着眼点,其不同于一般中国通史的内容在于不以政治体为界定中国文化圈的断代标杆。因此,本书完全与中国传统正朔纪年的理念脱钩,是以公元纪年划分为几个大段落。公元纪年,只是为了约定俗成的方便。这些大段落的起讫,也只是取其年代的整数。文化演变是逐渐的,不能刀切豆腐,干净利落地切断演变线索,是以,本书于叙述历史事件的变化时,稍有超前落后若干年,逸离断代的情形。
为此,本书的前半(第一章至第五章),以公元1500年为断代下限,此时正是全球经济体系成形的前夕。后面三章,叙述的则是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五百年。这五百年间,中国体验了没顶的惊险,也学习着弄潮儿冲浪的功夫。这是占人类社会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族群,以数千年积蓄的能量,投身演出的五百年悲喜剧!
本书既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应当同时论列文化内容及文化外延。在文化内容方面,本书将于日常文化、人群心态及社会思想多所注意,尤其注意一般小民百姓的生活起居及心灵关怀。中国的正史,一向是帝王将相、圣贤名流的记录。近世新出版的通史,仍不能摆脱以政治史为纲之旧习,日常生活部分少见着墨。本书转移叙述的重点,并不是轻视朝代更迭、国家兴亡,以及各时代的典章制度、嘉言懿行。凡此项目,史学界前辈均已有过叙述。本书之另有着重,其实也是为了补苴一般通史的空白。
今日读史的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平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他们关心的事,当为由自身投射于过去,希望了解自己何自来,现在的生活方式何自来。本书在此等处着手,既为了针对读者的求知欲,叙述日常生活及诸种心态观念的来龙去脉,也是为了这些事项本身的演变有其漫长的过程、丰富的内涵,值得史学工作者探讨。
中国文化,本有内华夏、外诸夷的传统。近世以来,民族史学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同步进行,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现象,近代中国史学不能自外于这一潮流。于是,中国人的历史观承受上述两项因素,每每有中国文化自我中心的盲点,以为中国文化既是独步世界,又是源远流长。中国史学对于中国以外的事物,大多不大注意,甚至于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史实,也往往存而不论。本书呈现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接纳多元的复杂体系──这样的形象,与中国文化中心论的观点颇为不同。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
本书为了弥补自我中心观念造成的缺陷,于文化圈的内外关系,特加注意。在这一主题范围,本书不仅注意中国文化放射于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将注视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域外文化曾有过的影响。本书目的,除学术兴趣外,也不辞冒天下之不韪,拟对国民自大心态的偏差,尽规劝谏诤的努力。如前所述,今日的世界已渐为一体,任何地区的居民都必须与其他社会或其他文化的成员,有所交往。过分自大,难免自蔽,于己于人,均非健全正常的心态。为此,本书将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在每章中特有专节讨论。
除了文化交流现象以外,本书也将有专节,比较中国文化及其他文化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定现象。比较研究,可以有助于了解文化发展中,哪些是历史的共相,哪些是自己的殊相。老子说,知人为之智,自知为之明。所谓知己知彼,没有可作为参考的比较,即不易有真正的自知之明。本书各章都有中外文化比较的专节,其所以选取各该历史现象为比较的主题,并不意味该一时代只有这一现象值得注意,却毋宁是选取一项,当作标本而已。
大致言之,本书于史前部分,并不设定“中原”观念,而于历史时代所谓的 “中原”,也常有不同的定义。在空间上,“中原”是移动的,可由秦汉的黄河中游及关中,扩大为中古时代的华北,再移转到近古时代的东南,以至近代的沿海。而且,“中原”作为讨论中国文化史的观念,也与讨论政治史的内涵不同。
中国文化,若作为一个文化圈,则在每一个时代,都可以超越政治或地缘定义的“中国”。最堪注意的,则是中国文化于中古以来,俨然是东亚许多地区共同参与的一个文化体系。本书第四章以下,于中国文化系统的讨论,即有不限于中国地区的理解,其中若干中外比较,是为了解释中国历史发展之特点,讨论他处史实则是为了陈述时代背景。
总之,今世所有的文化体系,都将融合于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我们今日正在江河入海之时,回顾数千年奔来的历史长流,那是个别的记忆;瞩望漫无止境的前景,那是大家应予合作缔造的未来。万古江河,昼夜不止。
谨以此书,向千百代的祖先,献上敬礼!最后,撰成此书,许多观念得自一生师友与学生的启发,一并致谢,恕不能列举了。撰写过程中,汉声同人,尤其吴美云、汤世铸两位费力最多,甚感。曼丽时加鼓励,本书书名,即是她想到的!

文摘

书摘
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草原文化
先从北边说起:蒙古地区横跨中国的北方,草原上的牧人逐水草而居;
而东北地区,有大河和密集的大树林,那里的居民靠渔猎维生。草原牧人与
东北森林居民是最早接触和交流的族群,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不同处,也有相
同处,不同处是森林居民比较定居,相同处是他们都靠牧、猎维生,都能跨
马作战驰骋千里,攻伐其他地区的居民。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之一,就是北
边的牧人和猎人,会时时因粮食不足而南向侵犯农业地带。农牧的分界线,
即是长城所经之处。自古以来,牧人、猎人与农夫之间,沿着长城线往来拉
锯,贸易与战争都在此进行。
两条大河,两个文化区
中国的农业地带应划分成两个地区:一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和黄土平
原;一是长江流经的长江中下游。黄河、长江都源自青海的巴颜喀喇山,起
源地相差不过几十里,但两条河流在中游地段,一向南一向北,跨度极大。
它们的跨度,象征了中国本部历史的多元发展。最后,黄河、长江分别流入
黄海、东海。这两条大河,一是黄色,一是绿色,正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自
然生态环境。
黄土平原上的居民,背向青天脸向地,艰苦求生,每一份粮食都是靠自
己的汗水换来的。土地要经过耕耘成为熟地,双手上的厚茧缝里充满了黄土
,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他们吃苦耐劳、安土重迁,心态
比较保守。但他们在南方长江流域的邻居就不一样了。长江经过高山以后,
流入丘陵,穿过四川的峡谷,奔向有着湖泊和小河流的大平原。丘陵山林里
有足够的粮食,湖泊和河流旁有许多肥沃的土地,所以这个地区居民的生活
是快乐的,心态是活泼的,他们愿意变动,也不在乎变动。他们的歌唱有如
树林里的清风和溪谷里的流水。
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
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从新石器时代
开始,圆圆的曲线一直都是南中国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而言,黄河
流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是正方、正圆、正三角,极为厚重。
这两个文化区之间,只有一些像秦岭和伏牛山不算很高的山,并且有许
多通道相通,所以黄土的中国和长江的中国,虽似隔离,却能持续不断地交
流、冲突,相互刺激,终于并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地区。黄土中国和长江
中国,一硬一软、一方
……[看更多书摘]

后记

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围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这一文化圈的中同人也体验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返顾中同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为此中国人遭逢外来异质文化时,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文化体系。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两潮冲击下蹒跚颠簸;中国人也因之对于自己的文化传承,由怀疑而至扬弃。中同文化儿乎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实际上在19世纪以前,中同人白诩为天下之中,中国人的历史即是文明的历史。19世纪以后,中同面对世界,不能不接受现实,于是学校的教科书有了“ 外国史”或“世界史”,与“本国史”或“中同史”成为两个平行的课程。
自此,“内”与“外”、“自己”与“他者”,截然划分,竟似两个对立体;如果中外有所接触,大致又经常是两者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彼此的冲突。
19世纪以后,中国在同际交往上所经历的挫折与屈辱,造成了中国人自卑与虚骄的复合情结,更强化与深化了上述中外隔离冲突的心态。
然而,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加速进行的时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将难有区隔,中国曾经自成局面,俨然东亚天下的中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俨然有自己的过程。其实,中国从来不能遗世而独立;中同的历史也始终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在今天,如果中同人仍以为自己的历中经验是一个单独进行的过程,中国人将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清楚地认识别人。中国人必须要调整心态,从中外息息相关的角度,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别处的人类。我们人类曾经同源,经过扩散于各处后,义正在聚合为一个共同的什会体。各处人类曾走过不同的途径,义终于走向共同的方向。我们曾有过自己的历史;这些独特的历史,又终究只是人类共同历史中的不同章节。
至于强势两方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今日必须有“他者”提供不同的思想与行为,以弥补其数百年淀积的不足。世界各处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圈覆盖的东亚邻人,在这一过程中,尝试不同方式的融合贯通,发挥了“他者” 的观照与反省。这一现象的后面,正有长期蓄积的张力,于稍有可以发抒时迸出巨大的潜能。循此方向进行,今天的全球化现象,也许竟是人类厉史上最令人振奋的大事。在各种文化相激相荡时,人类社会终于走向天下一家,其中各文化体系的精粹,将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文化资源。经过这一转折点,非西方国族重获活力,能与数百年来的“主流”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且由此对话弥补彼此的不足。
我们盼望,今日科技文明、工业生产为手段的市场经济,以及国族范国的民主政治,能纳入中同文化的以仁为己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文精神;能纳入印度文化众生平等的观念,以矫正人类的妄自尊大;能纳入伊斯兰文化对自然的尊重,以匡正人类浪费资源、毁坏环境的错误。这一重要的志业,有待全体人类的自觉与合作。人类过去彼此杀害的罪孽已经太多了。我们必须学会在互谅互信中,彼此扶助,相搞相将,完成人类文明另一次的重大突破。两千余年前的文明突破,几个主要文明先行的圣哲,为人类界定了存在的价值。这一次突破,是为了再度闸释那些圣哲界定的价值,使人类主宰了下万年的世界上,真的有了人类长久憧憬的新天新地,新的伊甸,真正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
在此时,中同人责无旁贷。巴颜喀喇山的雪水,在最近的未来必流入大洋。在彼此相通的海洋中,长江、黄河的水滴,将与别处的水滴混合。那时,中国的江水河水、印度河、恒河、尼罗河、波斯湾、红海、地巾海、密西两比河、亚马逊河、刚果河……各处的水滴将在本来就分不开的大洋之中,难分彼此!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卓越亚马逊服务承诺

品质保证:
卓越亚马逊向您保证所售图书音像软件游戏产品为合法出版单位出版,并可提供正规发票,与您亲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卓越亚马逊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配送费优惠,请您放心购买!

售后服务:
卓越亚马逊目前支持全国近600个城市货到付款,请您务必在收到商品时验货。如有问题,请根据帮助中心的“退换货/补发货/错货”等相关政策办理,卓越亚马逊客服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

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购买了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从历史看人物
·从历史看领导
·从历史看管理

查看此商品的顾客也查看了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山河岁月(胡兰成最具代表性著作)
·许倬云观世变
·从历史看管理
·历史大脉络

用户评论(共30篇评论)

30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10)
  • 4 颗星:
  • (9)
  • 3 颗星:
  • (7)
  • 2 颗星:
  • (2)
  • 1 颗星:
  • (2)
  • 用户平均打分
    (30篇用户评论)

    我要写评论

    最新的评论

    不似书评那样精彩 2009-09-24 03:09:42 bjwls 为此商品评分: 看书评而购,吹得有点厉害。尚可读。回应(0) 0/0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显示更多新评论]

    最有用的评论

    好书就应该是好读的书2008-06-22 22:42:34 痛苦的人为此商品评分: 毕竟是大家之作,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语言平实。全书未有史学著作的晦涩艰深,更没有大段大段的引文充塞其间。并且从世界的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其思考更显深遂。回应(0) 5/6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没有想象的好2008-07-14 07:07:29 稀里哗啦为此商品评分: 还以为是本历史读物。。。回应(0) 5/8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2008-12-20 22:32:58 然犀为此商品评分: 这本书是美籍历史学家写的,自然就有许多与大陆历史学家不同的特点,比如擅于对比和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等等。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脉络非常清晰,读者的思路能够很流畅地顺着历史发展阅读下去。
    另外,我以前看过一些历史专著,发现许老根底非常深厚,不仅吸纳了各家研究成果,而且在一些有争论的史实面前态度非常谦虚中肯,这让我很受用很钦佩!
    文笔优美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优点,造词遣句典雅蕴藉,而且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许老是带着热情昂扬的心情去完成这本书的。
    在拿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文明对比时,许老是有取舍的,他挑选了某阶段最强盛的文明,评优点劣,同时他的角度我觉得也很不错,他站在文化发展的异同上,对各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发展因素作了很到位的点评。
    但是这本书毕竟不是专著,所以并不能深入透彻地解决很多问题。
    我对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够多或者是自己历史知识比较零散片面的话,这本书完全值得大家购买,书的装帧印刷也非常精良。
    而如果是历史的资深迷,这本书或可免买了,毕竟你会觉得他讲的其实你绝大部分已耳熟能详了。回应(0) 4/4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本看万科直接扔进垃圾桶的书2008-08-04 11:47:07 king0429_cn为此商品评分: 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本看了一半就扔进垃圾桶的书,作者完全是泛泛而谈,没有考据,多为猜测,“当是……”、“应该是……”的字眼充斥整本书。请问作者,我付了二十多块钱的书钱是看你猜测着玩的吗?回应(1) 4/7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这条评论对您有用 没用 才高之人 大家之作2008-11-06 17:05:31 晋D·41328为此商品评分: 作者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上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再细细地述及中国文化不断的冲突与融合.再一步步地扩大进入到世界体系的整个历程。最后,全书以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压力下的「百年蹒跚」为结束。
    《万古江河》洋洋万言,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不失为大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