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腐文人勿拿Google意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0:18:55

酸腐文人勿拿Google意淫

2009-10-28 14:37:03 来源: 中国企业家(北京) 跟贴 16 条 手机看新闻

Google数字图书馆把中国的“作家”们惹毛了。为什么?

因为Google把中国作家们的书的介绍信息以及部分摘要拿到网上,让读者搜索并且了解。如果读者想要阅读整本书,就需要付费,Google会把据说45-63%的收入分给原作者。“作家”们为什么“毛”呢?他们认为如没有自己许可,Google就没有权利把书的介绍信息和摘要放到网上。不管心里怎么想,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在捍卫著作权。

这个群体的郁闷和脆弱来自于三点,作者们在中国传媒产业链条里备受压榨。第一,中国的出版社出了名的“鸡贼”。明明卖了三万本,只告诉你卖了一万本。你没有门路去查,因为这个体系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潜规则,一套系统。作家们对于码字很有劲,对于跟欺骗自己的系统作战就很软。他们善于并且喜欢揭露社会的种种丑态,却无力打破绑在自己身上的这种罪恶。

第二,中国的盗版横行。一旦什么书畅销,那些体制内的卧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消息和电子文本传输了出去,24小时不到,大街小巷的摊铺上就出现了盗版。对于这些剥削,作者们更加无力。他们彼此望一望,自我解嘲的说:嗨,大家都一样。于是,这些无助的人便又更加崇拜那些“欺骗”自己的出版社,毕竟,他们还分一点羹给咱。有一点,总比啥都没有强哇!

还有第三,这些书还可能被某些无良门户放到其读书频道供人免费阅读,就真的血本无归了。如果是线下盗版,还有一点利于吾国基层人民就业:养活了很多小商小贩和无良印刷厂。这些人都是弱势群体,一抓一个准。可在门户上被免费转载,这些都有极大影响力和靠山。你拿他没有办法,忍了吧。

于是,当一个可能的白衣骑士出现时,他们要么恐惧,要么被利用。Google的庞大流量能够让一本书被全球的读者方便的搜索并且了解,这比传统出版社和书店的推广力量大何止百倍。Google号称返还给作者的分账是45-63%,而中国传统出版社给的版税即使在名义上最高也只有10%(考虑到纸张成本和售价,差距不是看起来这么大)。所以Google就是白衣骑士,并且和Google竞争的,采用相似操作手法的Kindle、苹果、以及中国起点中文网也是。它们都试图搭建读者和作者直接见面的平台,并且分成给作者。

起点中文网的CEO侯小强猛烈抨击百度“纵容盗版网站”,那些不愿意付钱的读者往往可以通过百度到达的提供免费内容的盗版网站,本来该起点和原创作家赚的钱少了很多。所以侯小强说:如果没有百度,起点会多很多富豪。当然,这里明面上说百度,其实还有Google。于是,当Google自己做正版书出版,就把自己跟作者绑到一起,如果Google能从正版书销售和阅读中分一杯羹,它还会“纵容盗版网站”吗?当然不会。一句话,Google用商业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赚钱和“不作恶”,左右逢源。

是的,有一位同样抵制Google图书馆的欧洲出版业的仁兄说的非常对:“这将对传统出版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Google一党就是代表互联网的革命势力,要革了传统出版业的命。可是,这就在同时解放了普天下的作者们:减少用纸、剿灭渠道、拉低价格,让更多人能了解并且买书、提高作者收入和影响力;也让读者和作者直接见面。

所以,狗急跳墙的出版社跑出来系统性攻击Google是“罪不容恕、但情有可原”的。但单个的作者,或者代表作者利益的“某某协会”跑出来发骚,就是“要么无知,要么无良”。无知,是认不清形势。无良,是被利益集团利用。可能的利益集团,包括传统出版社,以及Google的对手们。

这些人的武器就是讨好并且煽动网络愤青们的“民粹”调调。最极端、最无耻、最搞笑的是莫过于“文化侵略”!这些人讲,Google把咱们的书放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看到,就是“文化侵略”。什么?人家帮你传播就叫侵略?我看倒相反,要是全世界的人(包括中国人)在Google图书馆里只能搜到外国人写的书、只能读外国人的书、只能花钱供这外国人继续写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那才叫“文化侵略”!

当然,宁愿相信大多数,也就是中国作家群体的主流部分是清醒的。这些人也许早已经投入比如起点中文网的怀抱,正闷声发财。跑出来煽动闹事、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都是些“遗老遗少”。那些顶着“某某作协”“某某长”的头衔的人,都是若干年前写了几本书,到现在既没有人买、也永远失去生产力的“大爷”。他们也许觉得即便依靠Google的力量自己也没啥盼头了,于是跑出来搅一搅,捞一点是一点。

现在,来谈点正事:揣摩下清醒作者们的想法:

第一,平息事端。不要再给Google做免费广告。把精力放到一点:在Google图书馆里的分账如何保证,发生交易的数量如何透明、准确。不要发生中国传统出版社那样的“欺骗”。

第二,尽量不与任何发布平台签“独家”协议,培育新玩家、鼓励竞争。在这个市场,能牵制Google的还有中移动、百度、起点中文网、方正(最近发布电子阅读器“文房”),也包括亚马逊的Kindle和苹果的AppStore。也只有竞争,才能保证作者利益。

第三,鼓励Google、文房等现有平台绕开传统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约发行内容,类似起点中文网。让吃人不吐骨头的传统出版社以加速度成为恐龙。


第四,认清形势:原创内容产业必将面临大改变,顺之者昌。比如音乐产业,CD店再无人光顾,这跟人们不去书店买书一个道理。苹果的iTunes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无非是利用互联网、低价赢得用户,薄利多销。这跟Google图书馆方向一致。另一种也大有希望:比如Google在中国尝试的音乐服务,音乐免费下载、快速赢得用户和影响力,艺人再靠演唱会和广告等其他方式赚钱。中国的作家们,早一天摸索出除版税之外的其他收入方式,早一天得自在。

再比如新闻产业,没人买报纸,报纸们纷纷做网站。那些下手早、有硬实力的,比如福布斯、金融时报、财经的网站,都过得不错。同理,那些早一天跟Google合作、搞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也会有活路。当然,更多扭扭捏捏的、下手晚的报纸,当然打不过那些没有传统报纸拖累、一开始就在互联网上供应新闻的博客类新闻网站。这跟那些“作协会员”的书即便放到Google和起点中文网上也没人理也一个道理。

 

大多数报纸只能灭亡,这是趋势。这些记者、编辑早一天出来拥抱互联网,就早一天不再担惊受怕。比如Techcrunch、HuffingtonPost这些已经价值上亿美金的博客网站都是老媒体人出来折腾三五年成就的。在美国,有55万律师、40万程序员、30万CEO、29万消防员,而现在又多出一个新的职业大军:45万以此为生的博客。就在职业博客越来越多的同时,华盛顿记者的数量比前几年减少将近80%。

与此类别,作家们也该早一天摆脱传统出版社的束缚,向Google致敬,向互联网势力靠拢。人是要活下来的,有实力的人一定会活得更好;而老旧的机构和体制是会死去的。不要因为过去依靠过他们,就一直绑在一起。套用伟人一句话:失去的只是锁链,迎来的是整个世界。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程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