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终级形态:未来将没有媒介只有网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8:55:21
新媒体的终级形态:未来将没有媒介只有网络!

  2009年国庆后的一天晚上,我约了中国一家著名门户网站主管销售的副总裁聊天,由于时间关系,计划只谈5分钟,他开门见山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媒介的传播性质是什么?”,看来这是他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景是,由于他是从传统的强势平面媒体转到了门户网站上来,负责网络的广告销售,但是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按道理来讲他对媒介的性质应该是最熟悉的了!我想这与他接触了完全不同的网络媒体之后,面临的销售状况有关,迫使他重新思考“媒介的传播性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他思考这一问题的大的潜台词是“网络应该是媒体”,所以要通过思考“媒介的传播性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从而可以论证网络是媒体的必然性。“媒介的性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正确地理解与回答它将直接导致商业模式设计的合理性与盈利性。我当时的回答是:“媒介就是信息”,显然这个答案不能令他满意,各自分手后,我在思考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应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是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传统媒体的不断消亡。近期,受金融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美国的多家报纸杂志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多百年老报纸被迫倒闭。以往的广告客户纷纷转向受众更广、影响力更大却又更经济实惠的网络媒体,金融危机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更是令媒体巨头们也度日如年。2008年12月,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一份评估报告中称,经济衰退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 2010年,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2009年的光景尤其不容乐观,甚至“在一些城市,日报将有可能消失”。

  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令传统的媒介从业人员感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会演化到何种程度?终极形态将是什么样?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人们不断在追问的。在媒介的真实环境中,“媒介的碎片化”成为了媒体生态环境现状的一个共识,而我更倾向于使用“媒介的破碎化”,我的感觉是“碎片化”强调了当下的结果,是静态的,“破碎化”强调了媒介的“碎片化”正在进行中,是动态的。新媒体的发展脉络是媒体的“去传统形式化”与传统媒体的“网络形式化转变”交织在一起的,这其中技术的创新是主要推动力。这位老总向我提出的问题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正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有着传统媒体经验的人士更是如此,我们都想通过从“媒介的性质”这一基本问题,推导出能让我们理解的“网络媒体”的性质。我们知道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就是答案的一半!我思考的结果是,关于“媒介的性质”这一问题的思考出发点可能不妥,甚至可能是一个思维上的死胡同,把这个问题先放一下,我们来谈另外一个话题。

  百度的总裁李彦宏曾说过一句话:“未来将没有互联网公司!”,他的潜台词是未来将是只有网络的世界。很早以前,美国的微软对于未来将会如何有四条判断:所有信息数字化,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带宽无限增加,互联的芯片无处不在。微软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比尔·盖茨说:“我们总会过高的估计科技五年的发展,而会远远过低的估计科技十年的发展。”

  在中国,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发展都是惊人的,中国的网民在今年超过了2.5亿,明年将超过3亿,而中国拥有手机的人口今年已经超过了7亿,未来三年,中国将有8至9亿人拥有手机,手机媒介化趋势渐强。“媒介的破碎化”正是媒介网络化的一个必经过程,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无论终极形态多么的多元化,都有可能会联网!所以,未来的传播是随时随地、可量化的,未来将只有网络而没有媒介!如果站在未来看现在,思考“媒介的性质”这一问题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改为思考“网络的性质”,通过思考“网络的性质”则可以推导出“媒介的性质”!

  当前思维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因为当前问题就是当前思维的结果!

  在网络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网络报纸、网络杂志、网络视频、网络播客等等多形态的媒体形式,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2009年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其网站上公布:央视网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筹备,吹响了央视正式进军网络视频产业的号角。2009年2月24日,广电总局网站披露,中央电台日前下发了《加快新媒体发展思路的决定》,确定了中央电台未来新媒体发展的思路,并通过了全台办网的决定。2009年6月,中国的新华社与开心网合作开通了网络“新华社电视”,2009年9月新华社手机电视台正式上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当道!媒介将死!传统媒介的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媒介将死并不是说传统媒介的形态会消亡,而是指经营传统媒介的思维将死,在网络化时代,媒介的经营方式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媒介的“破碎化”将由媒介的“数字化”重新整合,将由媒介的网络化重新武装,在传统媒介与网络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媒介的发展将从内容为王过渡到形式为王,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就是内容将是网络与媒介融合的必然现象。如果追本溯源,媒介的性质一直就是网络的性质!只不过原来的传播网络是口口相传的,是相对范围的,是松散的,是机械的,是区域的,是单向的,而互联网是传统传播网络的“升级”,传播的可量化成为可能,从传播的意义上看,网络毫无疑问地是媒体!网络将定义媒体,而不是媒体定义网络!

  实际上,我一直下意识的在思考网络传播的特点,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与这位老总的几分钟对话,让我发现了这种思考的内在逻辑,我很高兴。

  第二天,这位老总发短信让我推荐“国际4A广告”系列的书给他的朋友看,我约了他的朋友把以上的想法告诉了他的这位朋友,并请他转达给这位老总。听我了的陈述后,这位朋友直接问我了另外一个问题:“那网络的性质是什么?”,我开玩笑地回答说是:“不妨考虑一下兰州拉面吧!”,记得几年前我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21世纪的传播学理论就隐藏在中国的拉面里面!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拉面里面包含着几乎所有网络传播的基本性质!我对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回答“网络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那么迫切,反而是把思考“媒介的性质”转变为思考“网络的性质”更重要,因为这是一种思维范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将带来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和观念上的革命。(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媒介的破碎化: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适应性》一书序,作者:朱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