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旅游摄影快速指南? 杨飞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45:16
一,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各位朋友,这个摄影小册子初步定六个部分:
一,      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      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光圈,焦距,速度,景深,ISO
三,      买什么样的相机去旅游
四,      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五,      回家后的简单图片处理
六,      对摄影和旅游的再思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基本完成了前三个部分。现为初稿,各位摄影同仁若发现明显错误,请不吝指正。严重感谢。如果您是初学者,发现有看不懂的地方也请让我知道,我马上修改。这本小册子的目标:任何识字的人都能成为摄影行家。
很多人现在把摄影称为一门艺术了,但从摄影术发明的初衷来看,拍照就是为了记录 – 不管能否永垂,是人都想不朽啊。和结绳记事不同,照相机记录的是光线 – 它所刻画的实际场景。
从几百万年前猿猴的一个分支开始直立行走一直到公元1826年,我们要记录一个实际的场景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拿笔画。 画画有两个很大的缺点:
1, 不够真实。10个人来画像,有5位把我画成了猪头,另5人把我画成了帅哥。像是画好了,但我到 底是猪头还是帅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 速度太慢,只有神仙才能在一秒钟之内完成一幅画作。
自然界有着它自己的画笔 – 光线。但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局限,几百万年来人类无法捉住这枝自然的画笔。
今天市场所见的数码相机绝大部分是日本货,国粹精英份子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引用中国公元前400多年春秋时期《墨经》提到的小孔成像,仿佛此洞可证明中华民族是照相机(原理)的发明者。说实话这不能完全算是意淫,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笨重箱机,前几十年的各种胶卷相机,或今天的数码相机,其成像原理和老祖宗所记述的小孔成像是完全相同的: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壁上生成此树的倒影。

小孔成像
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开了小孔的密封盒子都是一台原始的相机。但这个原始相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 当太阳下山一切重归黑暗,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这是一台没胶卷的相机 - 无法记录。
1826年的一天,法国人尼埃普斯( Joseph Nièpce,1765~1833)终于找到了第一种胶卷 – 沥青。他把感光后能变硬的白沥青涂在锡合金板上,装进暗箱里对着窗外曝光了8小时,得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内容是天空下一个农村房子局部。由于感光时间太长且影像模糊,他的发明未能得以推广。
182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农村房子局部
看来沥青不是好的感光材料,模模糊糊的拍一张还要8个小时。到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一种银版摄影术,用碘化银替代白沥青,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海波溶液定影,最后得到了十分清晰的金属照片。银版摄影曝光大约需要 10到 30分钟。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黎寺院街》1838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是没有底片的,拍一次得一张,和现在旅游景点四处可见的10元一张宝利来一次成像照片相似,不可复制。不可复制那还传播个啥?所以和达盖尔几乎同时,英国人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British, 1800–1877)发明的卡罗法”(Colotype)摄影术具有更大的意义,虽然卡罗法在初期清晰度比不上银版法,但它是有底片的,可以无限复制。所以在我看来,英国人塔尔博特才是摄影术的真正发明人。1844年,塔尔博特在伦敦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摄影画册《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笔,印数150册。至此我们终于能够基本捉住光线这枝自然的画笔了。
The Open Door, 打开的门,《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笔,图片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罗法曝光时间只要3到5分钟,比达盖尔的银版法进步显著。我之所以很强调曝光时间是因为感光度是底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拍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需要十分钟以上,这种摄影术就不很实用,只能用来拍摄自然风光,无法(或者很难)拍摄人像 – 遗像还好说,一个活人很难在相机前保持一个姿势十分钟纹丝不动,更别谈街头抓拍以及运动摄影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摄影底片不断的在原材料和感光度两方面取得进展。1851年伦敦人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 -1857)发明了(碘化银混合的)火棉胶(Collodion)摄影法,又称湿板摄影法(Wet Plate Process)。湿板法进一步降低了底片成本,而且曝光时间减少到了一分钟之内。
到了1871年之后,干版法替代了湿板,并将曝光时间进一步缩短为1/25秒(室外光线下)。巨大的进步啊。1/25秒意味着可以手持相机了。在这之前,所有的拍摄都必须用三角架。至此我们终于能够(快速地)捉住光线这枝自然的画笔了。
但胶片板子还是麻烦,能不能把它卷起来?1888年,伊斯曼正式开始出售赛璐璐片基的卷装柯达胶片。当时这种胶卷感光度为ISO12. 很快感光度ISO100以上的胶卷也研制出来,至此摄影底片的问题被彻底解决,接下来一百年胶卷就没再有什么大变化了。也许后来彩色胶卷算是一大发展,但鄙人认为色彩是摄影最后考虑的因素,我本人对黑白图片一直比较喜欢。
科技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胶卷材料和感光度的问题,也解决了相机本身的问题。早期旅游摄影在采用湿版法的时候,一个摄影师得雇好几个人扛箱子和底片,那叫一个重!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地摄影记者都由大型马车扛器材,叫photographic van。因为底片都是一块块涂了感光材料的大型板子,尺寸为8X10寸或更大。那时候的相机都跟小箱子一样大 – 你总不可能造一台比底片还小的相机吧?
不管是旅游摄影还是报导摄影都迫切需要更便携的照相机,1888年卷装柯达胶卷上市后,照相机和底片尺寸都越做越小。189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6X6厘米尺寸的胶卷,也就是今天我们常用的120胶卷。据说是爱迪生把当时伊斯曼柯达公司最新的70毫米胶卷从中间裁开,并在两边打上易于卷片的小孔,就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35毫米胶片,它的实际尺寸是每张24X36毫米。
1914年,在德国莱兹( Leitz) 显微镜厂工作的工程师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世界第一台使用35毫米胶卷的135相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莱卡原型机Ur – Leica。从此那些笨重的木头箱子开始被抛弃,精密机械和光学的产物135相机开始一统天下。刚开始是以莱卡为代表的旁轴取景135相机,到1948年,东德蔡司(Zeiss)公司生产出一种取景和拍摄可以共用一个镜头的135相机,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SLR)。
莱卡原型机Ur – Leica。1914年
120和135相机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胶卷和相机卖成了白菜价,人人都能用得起。胶卷的感光速度也飞快了,ISO800甚至1600的胶片都出来了,相机本身也小得能随手塞进口袋里,走到哪拍到哪,怎一个爽字了得!
正当全世界都觉得135相机和柯达胶卷已经完美无缺并将永垂史册的时候,1969年,有一样发明真的没过多久就让传统135胶卷永垂不朽了。这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波义尔博士和史密斯博士发现有一种半导体对光线非常敏感,一照它就会产生电子信号。这种光敏半导体被取名叫做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中文叫做电荷耦合器。听起来怪绕口的,CCD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电子感光器,我们叫它电子胶卷吧。光敏半导体(电子感光器)有多种,CCD是其中一种,其他常见的还有CMOS,Foveon的X3等等。本书后文以CCD泛指所有数码相机的心脏 - 电子感光芯片。
今天我写下“不要胶卷也能拍照”这几个字并不难,但若我在1969年之前四处涂鸦这句话,估计我很快就会被送进疯人院。电子感光器CCD的发明意味着不要胶卷也能拍照,从此开始了纪录光线的数码时代,传统胶卷被革了命,到现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两个CCD,不信请把你的手机拆开看。
1975年,柯达公司的赛尚先生 (Steven Sasson)研制出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的CCD只有一万像素(想想今天一千万像素满天飞),电源是16节五号电池,存储卡是普通录音磁带,相机重约四公斤。1975那时要生产一台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当然也是可能的,但我估计那个CCD可能和你家客厅面积相当。
赛尚先生和他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感谢主,1975年以来电脑CPU和数码相机的CCD都受益于一日千里的半导体加工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到1986年,柯达开发出100万像素的CCD,露出了数码接管胶片的第一线曙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公元2008)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匪夷所思的CCD从此就慢慢革了胶片的命。1998年是家用数码照相机的百万像素元年,从此以后每年数码相机的CCD都增加一百万像素,每年价格下降10%(同类型机)。
到2008年,已经很少有人旅游用胶卷拍照了,人手一台小数码,至少都是六百万像素的,价钱也差不多是白菜价(很多700万像素的小数码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中高档的小数码已经是1200万像素级别的了,价格也就是人民币两千。数码单反DSLR也卖成了地摊价,一千万像素的套机(机身加标准变焦镜头)只要不到人民币 四千元。顶级数码后背达到了6500万像素(Phase1 P65+)。我没玩过这家伙但据说6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比4X5寸底片滚筒电分扫瞄的效果还好,不过它的价钱也比一辆TOYOTA Corolla还贵。不管怎么说,从2008年开始,胶卷基本上可以进博物馆了。
1998到2007的这十年陆续面市的数码相机有几十个品牌几千种型号。鄙人认为以下四个型号是划时代的产品:
Nikon Coolpix 950, 两百万像素家用DC,发售价890美元, 1999年2月。此机意味着普通家庭能买得起优质旅游数码相机了。两百万像素是一个重要标杆,因为200万像素可以精细打印5X7寸的照片,大部分家庭照就是这个尺寸。

Nikon Coolpix 950, 两百万像素家用DC, 1999年2月
Nikon D1, 260万像素专业数码单反,发售价5000美元, 1999年6月。此机一出,数码单反开始迅速占领媒体和出版行业。D1也意味着柯达DCS系列专业数码单反的抢钱时代结束,在D1之前,柯达的DCS系列从来没有低于每台一万美元。D1之后,直到2007年,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上再也没翻过身来。这就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Canon D30, 三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2800美元, 2000年5月。D30意味着摄影爱好者也能买得起数码单反了。在此之前买一台数码单反要下的决心和买辆车类似。
Canon 300D, 六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900美元, 2003年8月。一千美元是电子产品能否普及的分水岭。发售价900美元的300D意味着数码单反从此走入千家万户,传统胶卷单反基本可以进博物馆了。
那数码相机CCD的像素会无限增长下去吗?比如再过几年弄个一两亿像素什么的?鄙人私下认为不会。因为现在主流数码相机已经完全达到了传统135胶卷的解像度,继续增加像素已经没有必要了。
这些年来很多人为135胶卷到底相当于多少像素争来吵去,最后也没个定论,问题没解决还伤了感情。摄影是为了得到照片,出片才是硬道理。根据我的经验,不论使用多好的相机 和镜头,135胶片精细出图到20寸已经是极限,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精细出图的极限也是20寸左右。所以鄙人认为135胶片大致相当于800万像素。
解释一下精细出图。所谓精细就是照片印好后要经得起拿在手上(近距离)仔细端详。一张底片到底能放多大的照片?这要看你站多远看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用135底片放一面墙那么大的图片给你。电影院正是这么干的。这种巨型图片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因为颗粒太粗了。我这是废话了,谁也不会凑到银幕跟前看电影。
既然一千万像素完全可以胜任20寸精细出图,CCD继续增加像素就失去了意义。除了婚纱,有谁把家里的图片放大到20寸以上了?婚纱也不需要自己拍啊,就算你想自己拍婚纱,一辈子也就一两次的事,完全可以去租高档相机,没有必要破费。
2008年市场上小数码已经有很多1200万像素的了。我晕,这个市场正在被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越多照片越好,这完全是误会。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此问题我后文会专门解释)。
广大的数码相机营销人员迎合了大众的误解,不断敦促研发部门制造更高像素的CCD,这实在是以讹化讹之悲哀。我认为现在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未来的照相机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Steven J.Sasson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原型机技术报告里展望了数码相机的未来(原文摘抄):
“未来的相机可以想象成是一种能在光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拍摄出彩色照片的小型设备。那时的照片将存储在一种磁介质内,一种非易失性、稳定性极佳的存储器,可从相机内取下以进行播放。这种照片的分辨率将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10胶卷。声音也可同影像一并录下,以增加照片的诠释性。电子形式的照片经稍作修改或不作修改便可通过现有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照片将保存在胶卷、磁带或视频光盘上,并且相机存储介质将可重复使用。”
不得不佩服Steven J.Sasson先生,他1975年的预测是基本准确的。牛B啊。我琢磨着Steven J.Sasson有没有炒点股票,电子类的,不然太可惜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台理想的数码相机应该有以下特点(纯属我个人预测):
1,             三千万像素(我是职业摄影师,展出或需要42寸图片,一般家庭用1000万像素足够)
2,             感光度ISO3200时图片质量和2007年ISO100的一样好。
3,             镜头焦距相当于17-400mm,恒定光圈F1.8,图像无畸变和紫边,中心和边缘解像度一致达到50mm定焦镜头水平。
4,             电池一次充满可拍一万张。
5,             存储卡容量100G(购机赠送)
6,             体积不超过一包香烟大小
7,             每台售价人民币两千元以下(2007年人民币,扣除通货膨胀因素)
以上各项中第三和第四是比较难实现的,除非现有的光学科技也发生革命性变化,否则一个完美的17-400mm变焦镜头极难实现。第四项,什么电池这么强啊?搞一个氢核聚变的超微型核动力电池?这已经是另外一个学科的领域了,这个学科的突破不但将解决数码相机的电池问题,还将解决地球人的能源问题。
超未来的照相机
未来的未来,我们将不再需要照相机。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使用各种胶卷底片的相机,不论是传统的胶卷还是现在的电子胶卷CCD。其实最伟大的数码相机是免费赠送的,且已经人手两台,这就是我们的眼睛 – 生物照相机。
在计算机界有个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在总结存储器芯片的增长规律时,发现“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翻一番”。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定律,改为每隔24个月CPU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翻番。从1971年第一片微处理器Intel4004至今,微处理器发展情况大致符合摩尔定律。
但问题是,如果芯片上的晶体管按照摩尔定律持续不断地变小,它们将于2023年变到一个原子那么大。任何传统工艺或纳米管都对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届时传统的个人电脑可能会被生物,量子或光学个人电脑等取代。生物计算机是一场新的革命,由有机分子(DNA)组成的生物化学元件,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容纳几亿个电路。也许以后我们不应该叫计算机硬件了,应该叫“湿件”,分子级别的。
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 但不管摩尔定律是否会继续有效,大规模集成电路科技迟早会发展到尽头这是无疑的,生物电子科技将会取代传统硅电子科技。数码相机的CCD和计算机的CPU同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科技的产物,它们的命运也将相同。
我们眼睛的视网膜是能感光的一种脑组织,我觉得可称之为生物感光芯片。此芯片在感光度、像素以及动态范围等方面比现有任何CCD都强大。视网膜感光细胞( receptor cell, RC)将光转换成电信号,再将信号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将信号处理后传递到神经节细胞。我们就是这样看见东西的。我们的眼睛就是一台超级照相机,严格的说应该是摄像机,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静态的。
本章开篇讲过,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开了小孔的密封盒子都是一台原始的相机。但这个原始相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因为我们只是通过小孔触摸了那自然的画笔,当太阳下山一切重归黑暗,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这是一台没胶卷的相机。近两个世纪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这记录的媒介,从最开始的白沥青,银版,传统胶卷,一直到电子胶卷CCD.
我们的眼睛也只能算是半个照相机,它也只能看见,因为基于生化反应的神经细胞无法与基于物理反应的硅集成电路 存储卡沟通,所以我们看到了东西却无法存储下来,更别说再现和复制。随着生物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种全新的生物 存储卡的诞生。到那时候我们的双眼就是一台超机无敌生物相机了,我们还要买相机干啥?
DNA分子级生物计算机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创新,这东西什么事侯能变成现实谁也不知道。生物照相机、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还有无数多的难关要克服,比如人机界面:怎样实现DNA计算和存储的输入输出,这是些大问题,否则就无法应用。这是否也意味着生物计算机神经系统?超级智能机器人?不敢往下想了。但集成电路科技迟早会发展到尽头这是无疑的,人类总不可能从此不再发展吧?
此前我们的祖先没有相机,然后发明相机,完善相机,一直到N年(世纪)后生物相机又取代所有的相机,绕了一大圈我们又回到了无相机时代。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章总结:没有什么能改变摄影的本质
摄影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100个人有108个答案。我认为文字,摄影和电影的本质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记录。文字记事,摄影记景,电影记录动态的景。
摄影图片和文字以及电影一样,除了基本的记录功能,还有艺术创造的功能。文字可以用来写诗歌和小说;摄影图片也可用来表达个人情绪和艺术创造力。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基本上都在拍虚构的东西了。
摄影术从1826年发明到2007年的18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来变去都是为了怎么更方便纪录。为了方便拍照我们把湿板变成了干板,又把干板变成了胶卷,最近这些年又用电子胶卷CCD替代了传统胶卷,数码相机得以大行其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将来还会有生物感光器来替代现有的数码相机CCD(CMOS)。但不管记录的媒介怎么变,摄影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现在数码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图片立即得到(看到)。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以前不说恋爱一年半载吧,至少还得找个媒婆月老什么的,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求立即得到,一夜解决问题。数码相机拍照就是立刻得到,就拍就看。从图片的后期制作来看,数码摄影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化学暗房,图片稍加调整联上打印机就出照片。
180年来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的整个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大大降低了这门艺术(手艺)的门槛,使摄影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现在数码相机(除了环保之外)最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
虽然摄影过程容易了,但要得到好的照片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技术上来说,依然需要好的构思,勤奋的练习。俗话说三流的摄影师比相机,二流的摄影师比技术,一流的摄影师比思想,要提高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更无捷径可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个人,继续埋头苦干吧,几千年来先贤们都是这么干的。
一,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各位朋友,这个摄影小册子初步定六个部分:
一,      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      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光圈,焦距,速度,景深,ISO
三,      买什么样的相机去旅游
四,      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五,      回家后的简单图片处理
六,      对摄影和旅游的再思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基本完成了前三个部分。现为初稿,各位摄影同仁若发现明显错误,请不吝指正。严重感谢。如果您是初学者,发现有看不懂的地方也请让我知道,我马上修改。这本小册子的目标:任何识字的人都能成为摄影行家。
很多人现在把摄影称为一门艺术了,但从摄影术发明的初衷来看,拍照就是为了记录 – 不管能否永垂,是人都想不朽啊。和结绳记事不同,照相机记录的是光线 – 它所刻画的实际场景。
从几百万年前猿猴的一个分支开始直立行走一直到公元1826年,我们要记录一个实际的场景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拿笔画。 画画有两个很大的缺点:
1, 不够真实。10个人来画像,有5位把我画成了猪头,另5人把我画成了帅哥。像是画好了,但我到 底是猪头还是帅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 速度太慢,只有神仙才能在一秒钟之内完成一幅画作。
自然界有着它自己的画笔 – 光线。但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局限,几百万年来人类无法捉住这枝自然的画笔。
今天市场所见的数码相机绝大部分是日本货,国粹精英份子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引用中国公元前400多年春秋时期《墨经》提到的小孔成像,仿佛此洞可证明中华民族是照相机(原理)的发明者。说实话这不能完全算是意淫,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笨重箱机,前几十年的各种胶卷相机,或今天的数码相机,其成像原理和老祖宗所记述的小孔成像是完全相同的: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壁上生成此树的倒影。

小孔成像
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开了小孔的密封盒子都是一台原始的相机。但这个原始相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 当太阳下山一切重归黑暗,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这是一台没胶卷的相机 - 无法记录。
1826年的一天,法国人尼埃普斯( Joseph Nièpce,1765~1833)终于找到了第一种胶卷 – 沥青。他把感光后能变硬的白沥青涂在锡合金板上,装进暗箱里对着窗外曝光了8小时,得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内容是天空下一个农村房子局部。由于感光时间太长且影像模糊,他的发明未能得以推广。
182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农村房子局部
看来沥青不是好的感光材料,模模糊糊的拍一张还要8个小时。到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一种银版摄影术,用碘化银替代白沥青,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海波溶液定影,最后得到了十分清晰的金属照片。银版摄影曝光大约需要 10到 30分钟。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黎寺院街》1838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是没有底片的,拍一次得一张,和现在旅游景点四处可见的10元一张宝利来一次成像照片相似,不可复制。不可复制那还传播个啥?所以和达盖尔几乎同时,英国人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British, 1800–1877)发明的卡罗法”(Colotype)摄影术具有更大的意义,虽然卡罗法在初期清晰度比不上银版法,但它是有底片的,可以无限复制。所以在我看来,英国人塔尔博特才是摄影术的真正发明人。1844年,塔尔博特在伦敦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摄影画册《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笔,印数150册。至此我们终于能够基本捉住光线这枝自然的画笔了。
The Open Door, 打开的门,《The Pencil of Nature》大自然的笔,图片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罗法曝光时间只要3到5分钟,比达盖尔的银版法进步显著。我之所以很强调曝光时间是因为感光度是底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拍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需要十分钟以上,这种摄影术就不很实用,只能用来拍摄自然风光,无法(或者很难)拍摄人像 – 遗像还好说,一个活人很难在相机前保持一个姿势十分钟纹丝不动,更别谈街头抓拍以及运动摄影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摄影底片不断的在原材料和感光度两方面取得进展。1851年伦敦人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 -1857)发明了(碘化银混合的)火棉胶(Collodion)摄影法,又称湿板摄影法(Wet Plate Process)。湿板法进一步降低了底片成本,而且曝光时间减少到了一分钟之内。
到了1871年之后,干版法替代了湿板,并将曝光时间进一步缩短为1/25秒(室外光线下)。巨大的进步啊。1/25秒意味着可以手持相机了。在这之前,所有的拍摄都必须用三角架。至此我们终于能够(快速地)捉住光线这枝自然的画笔了。
但胶片板子还是麻烦,能不能把它卷起来?1888年,伊斯曼正式开始出售赛璐璐片基的卷装柯达胶片。当时这种胶卷感光度为ISO12. 很快感光度ISO100以上的胶卷也研制出来,至此摄影底片的问题被彻底解决,接下来一百年胶卷就没再有什么大变化了。也许后来彩色胶卷算是一大发展,但鄙人认为色彩是摄影最后考虑的因素,我本人对黑白图片一直比较喜欢。
科技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胶卷材料和感光度的问题,也解决了相机本身的问题。早期旅游摄影在采用湿版法的时候,一个摄影师得雇好几个人扛箱子和底片,那叫一个重!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地摄影记者都由大型马车扛器材,叫photographic van。因为底片都是一块块涂了感光材料的大型板子,尺寸为8X10寸或更大。那时候的相机都跟小箱子一样大 – 你总不可能造一台比底片还小的相机吧?
不管是旅游摄影还是报导摄影都迫切需要更便携的照相机,1888年卷装柯达胶卷上市后,照相机和底片尺寸都越做越小。189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6X6厘米尺寸的胶卷,也就是今天我们常用的120胶卷。据说是爱迪生把当时伊斯曼柯达公司最新的70毫米胶卷从中间裁开,并在两边打上易于卷片的小孔,就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35毫米胶片,它的实际尺寸是每张24X36毫米。
1914年,在德国莱兹( Leitz) 显微镜厂工作的工程师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世界第一台使用35毫米胶卷的135相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莱卡原型机Ur – Leica。从此那些笨重的木头箱子开始被抛弃,精密机械和光学的产物135相机开始一统天下。刚开始是以莱卡为代表的旁轴取景135相机,到1948年,东德蔡司(Zeiss)公司生产出一种取景和拍摄可以共用一个镜头的135相机,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SLR)。
莱卡原型机Ur – Leica。1914年
120和135相机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胶卷和相机卖成了白菜价,人人都能用得起。胶卷的感光速度也飞快了,ISO800甚至1600的胶片都出来了,相机本身也小得能随手塞进口袋里,走到哪拍到哪,怎一个爽字了得!
正当全世界都觉得135相机和柯达胶卷已经完美无缺并将永垂史册的时候,1969年,有一样发明真的没过多久就让传统135胶卷永垂不朽了。这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波义尔博士和史密斯博士发现有一种半导体对光线非常敏感,一照它就会产生电子信号。这种光敏半导体被取名叫做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中文叫做电荷耦合器。听起来怪绕口的,CCD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电子感光器,我们叫它电子胶卷吧。光敏半导体(电子感光器)有多种,CCD是其中一种,其他常见的还有CMOS,Foveon的X3等等。本书后文以CCD泛指所有数码相机的心脏 - 电子感光芯片。
今天我写下“不要胶卷也能拍照”这几个字并不难,但若我在1969年之前四处涂鸦这句话,估计我很快就会被送进疯人院。电子感光器CCD的发明意味着不要胶卷也能拍照,从此开始了纪录光线的数码时代,传统胶卷被革了命,到现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两个CCD,不信请把你的手机拆开看。
1975年,柯达公司的赛尚先生 (Steven Sasson)研制出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的CCD只有一万像素(想想今天一千万像素满天飞),电源是16节五号电池,存储卡是普通录音磁带,相机重约四公斤。1975那时要生产一台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当然也是可能的,但我估计那个CCD可能和你家客厅面积相当。
赛尚先生和他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感谢主,1975年以来电脑CPU和数码相机的CCD都受益于一日千里的半导体加工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到1986年,柯达开发出100万像素的CCD,露出了数码接管胶片的第一线曙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公元2008)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匪夷所思的CCD从此就慢慢革了胶片的命。1998年是家用数码照相机的百万像素元年,从此以后每年数码相机的CCD都增加一百万像素,每年价格下降10%(同类型机)。
到2008年,已经很少有人旅游用胶卷拍照了,人手一台小数码,至少都是六百万像素的,价钱也差不多是白菜价(很多700万像素的小数码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中高档的小数码已经是1200万像素级别的了,价格也就是人民币两千。数码单反DSLR也卖成了地摊价,一千万像素的套机(机身加标准变焦镜头)只要不到人民币 四千元。顶级数码后背达到了6500万像素(Phase1 P65+)。我没玩过这家伙但据说6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比4X5寸底片滚筒电分扫瞄的效果还好,不过它的价钱也比一辆TOYOTA Corolla还贵。不管怎么说,从2008年开始,胶卷基本上可以进博物馆了。
1998到2007的这十年陆续面市的数码相机有几十个品牌几千种型号。鄙人认为以下四个型号是划时代的产品:
Nikon Coolpix 950, 两百万像素家用DC,发售价890美元, 1999年2月。此机意味着普通家庭能买得起优质旅游数码相机了。两百万像素是一个重要标杆,因为200万像素可以精细打印5X7寸的照片,大部分家庭照就是这个尺寸。

Nikon Coolpix 950, 两百万像素家用DC, 1999年2月
Nikon D1, 260万像素专业数码单反,发售价5000美元, 1999年6月。此机一出,数码单反开始迅速占领媒体和出版行业。D1也意味着柯达DCS系列专业数码单反的抢钱时代结束,在D1之前,柯达的DCS系列从来没有低于每台一万美元。D1之后,直到2007年,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上再也没翻过身来。这就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Canon D30, 三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2800美元, 2000年5月。D30意味着摄影爱好者也能买得起数码单反了。在此之前买一台数码单反要下的决心和买辆车类似。
Canon 300D, 六百万像素数码单反,发售价900美元, 2003年8月。一千美元是电子产品能否普及的分水岭。发售价900美元的300D意味着数码单反从此走入千家万户,传统胶卷单反基本可以进博物馆了。
那数码相机CCD的像素会无限增长下去吗?比如再过几年弄个一两亿像素什么的?鄙人私下认为不会。因为现在主流数码相机已经完全达到了传统135胶卷的解像度,继续增加像素已经没有必要了。
这些年来很多人为135胶卷到底相当于多少像素争来吵去,最后也没个定论,问题没解决还伤了感情。摄影是为了得到照片,出片才是硬道理。根据我的经验,不论使用多好的相机 和镜头,135胶片精细出图到20寸已经是极限,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精细出图的极限也是20寸左右。所以鄙人认为135胶片大致相当于800万像素。
解释一下精细出图。所谓精细就是照片印好后要经得起拿在手上(近距离)仔细端详。一张底片到底能放多大的照片?这要看你站多远看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用135底片放一面墙那么大的图片给你。电影院正是这么干的。这种巨型图片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因为颗粒太粗了。我这是废话了,谁也不会凑到银幕跟前看电影。
既然一千万像素完全可以胜任20寸精细出图,CCD继续增加像素就失去了意义。除了婚纱,有谁把家里的图片放大到20寸以上了?婚纱也不需要自己拍啊,就算你想自己拍婚纱,一辈子也就一两次的事,完全可以去租高档相机,没有必要破费。
2008年市场上小数码已经有很多1200万像素的了。我晕,这个市场正在被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越多照片越好,这完全是误会。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此问题我后文会专门解释)。
广大的数码相机营销人员迎合了大众的误解,不断敦促研发部门制造更高像素的CCD,这实在是以讹化讹之悲哀。我认为现在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未来的照相机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Steven J.Sasson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原型机技术报告里展望了数码相机的未来(原文摘抄):
“未来的相机可以想象成是一种能在光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拍摄出彩色照片的小型设备。那时的照片将存储在一种磁介质内,一种非易失性、稳定性极佳的存储器,可从相机内取下以进行播放。这种照片的分辨率将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10胶卷。声音也可同影像一并录下,以增加照片的诠释性。电子形式的照片经稍作修改或不作修改便可通过现有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照片将保存在胶卷、磁带或视频光盘上,并且相机存储介质将可重复使用。”
不得不佩服Steven J.Sasson先生,他1975年的预测是基本准确的。牛B啊。我琢磨着Steven J.Sasson有没有炒点股票,电子类的,不然太可惜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台理想的数码相机应该有以下特点(纯属我个人预测):
1,             三千万像素(我是职业摄影师,展出或需要42寸图片,一般家庭用1000万像素足够)
2,             感光度ISO3200时图片质量和2007年ISO100的一样好。
3,             镜头焦距相当于17-400mm,恒定光圈F1.8,图像无畸变和紫边,中心和边缘解像度一致达到50mm定焦镜头水平。
4,             电池一次充满可拍一万张。
5,             存储卡容量100G(购机赠送)
6,             体积不超过一包香烟大小
7,             每台售价人民币两千元以下(2007年人民币,扣除通货膨胀因素)
以上各项中第三和第四是比较难实现的,除非现有的光学科技也发生革命性变化,否则一个完美的17-400mm变焦镜头极难实现。第四项,什么电池这么强啊?搞一个氢核聚变的超微型核动力电池?这已经是另外一个学科的领域了,这个学科的突破不但将解决数码相机的电池问题,还将解决地球人的能源问题。
超未来的照相机
未来的未来,我们将不再需要照相机。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使用各种胶卷底片的相机,不论是传统的胶卷还是现在的电子胶卷CCD。其实最伟大的数码相机是免费赠送的,且已经人手两台,这就是我们的眼睛 – 生物照相机。
在计算机界有个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在总结存储器芯片的增长规律时,发现“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翻一番”。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定律,改为每隔24个月CPU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翻番。从1971年第一片微处理器Intel4004至今,微处理器发展情况大致符合摩尔定律。
但问题是,如果芯片上的晶体管按照摩尔定律持续不断地变小,它们将于2023年变到一个原子那么大。任何传统工艺或纳米管都对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届时传统的个人电脑可能会被生物,量子或光学个人电脑等取代。生物计算机是一场新的革命,由有机分子(DNA)组成的生物化学元件,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容纳几亿个电路。也许以后我们不应该叫计算机硬件了,应该叫“湿件”,分子级别的。
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 但不管摩尔定律是否会继续有效,大规模集成电路科技迟早会发展到尽头这是无疑的,生物电子科技将会取代传统硅电子科技。数码相机的CCD和计算机的CPU同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科技的产物,它们的命运也将相同。
我们眼睛的视网膜是能感光的一种脑组织,我觉得可称之为生物感光芯片。此芯片在感光度、像素以及动态范围等方面比现有任何CCD都强大。视网膜感光细胞( receptor cell, RC)将光转换成电信号,再将信号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将信号处理后传递到神经节细胞。我们就是这样看见东西的。我们的眼睛就是一台超级照相机,严格的说应该是摄像机,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静态的。
本章开篇讲过,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开了小孔的密封盒子都是一台原始的相机。但这个原始相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因为我们只是通过小孔触摸了那自然的画笔,当太阳下山一切重归黑暗,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这是一台没胶卷的相机。近两个世纪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这记录的媒介,从最开始的白沥青,银版,传统胶卷,一直到电子胶卷CCD.
我们的眼睛也只能算是半个照相机,它也只能看见,因为基于生化反应的神经细胞无法与基于物理反应的硅集成电路 存储卡沟通,所以我们看到了东西却无法存储下来,更别说再现和复制。随着生物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种全新的生物 存储卡的诞生。到那时候我们的双眼就是一台超机无敌生物相机了,我们还要买相机干啥?
DNA分子级生物计算机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创新,这东西什么事侯能变成现实谁也不知道。生物照相机、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还有无数多的难关要克服,比如人机界面:怎样实现DNA计算和存储的输入输出,这是些大问题,否则就无法应用。这是否也意味着生物计算机神经系统?超级智能机器人?不敢往下想了。但集成电路科技迟早会发展到尽头这是无疑的,人类总不可能从此不再发展吧?
此前我们的祖先没有相机,然后发明相机,完善相机,一直到N年(世纪)后生物相机又取代所有的相机,绕了一大圈我们又回到了无相机时代。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章总结:没有什么能改变摄影的本质
摄影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100个人有108个答案。我认为文字,摄影和电影的本质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记录。文字记事,摄影记景,电影记录动态的景。
摄影图片和文字以及电影一样,除了基本的记录功能,还有艺术创造的功能。文字可以用来写诗歌和小说;摄影图片也可用来表达个人情绪和艺术创造力。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基本上都在拍虚构的东西了。
摄影术从1826年发明到2007年的18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来变去都是为了怎么更方便纪录。为了方便拍照我们把湿板变成了干板,又把干板变成了胶卷,最近这些年又用电子胶卷CCD替代了传统胶卷,数码相机得以大行其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将来还会有生物感光器来替代现有的数码相机CCD(CMOS)。但不管记录的媒介怎么变,摄影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现在数码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图片立即得到(看到)。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以前不说恋爱一年半载吧,至少还得找个媒婆月老什么的,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求立即得到,一夜解决问题。数码相机拍照就是立刻得到,就拍就看。从图片的后期制作来看,数码摄影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化学暗房,图片稍加调整联上打印机就出照片。
180年来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的整个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大大降低了这门艺术(手艺)的门槛,使摄影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现在数码相机(除了环保之外)最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
虽然摄影过程容易了,但要得到好的照片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技术上来说,依然需要好的构思,勤奋的练习。俗话说三流的摄影师比相机,二流的摄影师比技术,一流的摄影师比思想,要提高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更无捷径可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个人,继续埋头苦干吧,几千年来先贤们都是这么干的。
第三章:买什么样的相机去旅游
本章目录
第一节:旅游数码相机推荐型号列表
第二节:追寻完美的旅游相机
第三节:必不可少VS可有可无的旅游摄影附件
第四节:数码相机的分类
第五节:关于防抖
第六节:小数码DC购买的几个原则
第七节:数码单反机身的选择
第八节:数码单反镜头的选择与推荐
第九节:商场购买注意事项
结束语
表3-1
旅游拍摄需求
推荐相机类型
推荐型号
推荐原因
A,以游玩为主,多数照片为家庭到此一游,顺便拍几张风景
任何一个小数码DC傻瓜机 ,或者好点的手机也行(摄像头需带自动对焦功能)
松下Panasonic Lumix LZ8
便宜又好用。图像质量好,32-160mm焦距不错
Nokia N82手机
500万像素自动对焦手机兼有GPS和WiFi上网功能
B,需要拍摄漂亮的夜景
任何一个带M档手动曝光功能并能手动调节ISO的小数码 相机
松下Panasonic TZ7
25-300焦距非常好,是旅游一镜走天涯最佳选择之一。光学防抖。高清摄像功能。
富士F200EXR 高ISO图片质量好。28-140mm的镜头焦距非常好。
C,如果你对图片质量有进一步的要求,或者你经常在弱光下高ISO手持拍摄
任何一台数码单反DSLR 佳能450D套机 入门级DSLR差别不大,随便买哪个都不错,尼康和佳能出货量大,镜头比较好配一些。SONY的A200套机售价不到三千元人民币。
尼康Nikon D40x套机
SONY A200套机
尼康Nikon D700加24-120mm VR镜头 两万元预算的最佳选择之一,D700操作手感极好 ,高感光度举世无双。全幅DSLR最佳选择之一。
佳能5DII加EF24-105IS镜头 两万元预算的最佳选择之二,全幅DSLR最佳选择之一。解像度超高,高感光度非常好。
松下Panasonic Lumix DMC-GH1
一万元预算最佳选择。非常轻巧(机身不到400克)。旋转液晶屏构图方便 。1080/24P高清摄像天下无敌。
索尼SONY α700加16-105镜头 8000元预算的最佳选择。性价比非常高。机身CCD防抖。相当于24-160mm的焦距是旅游摄影一镜走天涯之最佳选择之一
(声明:列表型号只是我个人喜好)
第一个问题:多少万像素的相机比较好?此问题被最多人问起。第一章说过,以前我们常用的135胶片其解像度大致相当于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现在是公元2008年,市售数码相机很少有低于700万像素的,所以任何数码相机都足够旅游用,我指的是旅游回家冲印或打印照片,以及提供给旅游杂志使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95%以上的图片都是用135相机拍的。在使用胶卷的年代如果你没有觉得135胶卷不够用,在数码时代的2008,你也不必担心数码相机的像素不够用。
上表情况A其实是我废话了,每个游客都至少有一个小数码傻瓜机或拍照手机。上表所列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除了小数码傻瓜机,你是否还需要一个能手动曝光的小数码,或者更进一步,买个DSLR数码单反?
我的回答是:全自动傻瓜小数码相机街头纪实没有任何问题,但拍风光还是不行,因为傻瓜机没法手动设置ISO,光圈和速度,很难拍出漂亮的夜景。但有M挡手动曝光功能的小数码相机是完全能够胜任旅游摄影任务的。请注意任务二字,我的意思是说完成绝大部分职业旅游摄影 专题都够了,除非你在夜晚的街头长期坚持不用三脚架(这意味着大量使用ISO800以上的感光度),那就还是需要一个数码单反,因为小数码ISO800以上图片质量差到几乎不可用。虽然很多小数码都号称ISO1600甚至3200,但这高ISO都是摆看的(出于市场营销目的),说得不好听那都是骗人的。
在摄影这个圈子里,图片质量高意味着体积大,重量大,价格贵。如果你愿意一边旅游一边锻炼身体,口袋里钱多,那买个数码单反不是问题。这里锻炼身体意味着负重行军,因为单反机身加上几个镜头,附件,三脚架等很容易超过十公斤。口袋里钱多意味着很多, 因为数码单反及其镜头的购买是个无底洞:佳能1ds Mark III(俗称“马大三”)机身即需人民币六万,如果配齐从鱼眼超广角到600mm远程大炮镜头,还需要人民币三十万元。相反小数码DC比较厚道,又小又轻,一两千元左右,最好的也就四千块钱 ,由于镜头无法更换所以小数码DC的购买属于一步到位,它断绝了继续花钱升级的可能性 - 除非你卖了它去买新的。所以即便有数码单反DSLR,小数码也搞一个吧(不贵),嫌DSLR麻烦时就把它扔在酒店(注意防贼),揣个DC出门泡吧。而且DC也可作DSLR的备用相机,在重要的出国旅游时,万一DSLR出故障也不至于捶胸顿足了。
如果有朋友问“我想买一块手表,买哪个好”, 历尽千辛万苦一起分析了两个小时,终于你推荐了一款卡西欧Casio baby G,而你的朋友说:谢谢你,Baby G很好,但我从小不喜欢圆形,我要一个方形手表。当场晕倒,几个小时白费了。
买手表这问题看似简单,要准确回答却让人抓狂。首先是你买表干啥?纯粹看时间?运动记步?时装的装饰?收藏与保值?显阔?然后要看你预算多少,因为一块表的售价可以从一美元到十万美元。最后手表这东西还牵涉到个人的审美观和颜色喜好,而这些东西根本无道理可讲。
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以帮助别人为乐。但当我被问“买什么相机”我一般都拒绝回答。因为这问题和买手表一样不是半个小时能讲清楚的。尤其如果这位朋友对摄影常识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光圈和速度,那情形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我很原意帮助别人,但如果每帮助一个需要几个小时,每天我也不用干别的事了。希望大家看了这篇购机指导的小文之后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如果我坚持找一位美丽,有钱,勤劳,智慧型的太太,精通英文,床上技巧高超,下床又做得一手好菜同时又是钢琴高手,我恐怕一辈子要打光棍。同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台完美的旅游数码相机。 就风光摄影来说,如果完美的图片质量是唯一的追求目标,那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数码相机纯属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每个人扛一台巨大的座机去旅游,这种座机的底片有8x10英寸 或者更大,照片质量巨好无比,解像度超过最贵的数码单反十倍以上。但这种巨型座机每拍一张需要至少三分钟的准备时间 ,没有自动对焦,没有自动测光。图片质量举世无双了,但这种座机明显不适合大众旅游。
说到旅游,轻装前进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你需要便携性好(能塞进衬衣口袋里),那就不可能买数码单反只能买小数码DC,而小DC的图片质量在高ISO下是惨不忍睹的;数码单反能解决ISO400以上图片质量问题,但你必须承受数码单反比DC贵得多的价格,大得多的体积和重量。
在数码单反镜头的配置上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与妥协。定焦镜头光学素质最好,但携带一大堆丁丁当当的定焦头严重不利于旅行,我们只得选择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有轻便的,光圈较小,光学素质稍差,但大光圈变焦头又大 又重,这就要看个人的体能来取舍,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又轻又小光圈又大的变焦镜头。即便你身强力壮,还有一个钱的问题,恒定F2.8大光圈的防抖望远镜头没有低于人民币一万元的。
关于摄影器材的价格有一点要强调,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因人而异,这个世界上富有的完美主义者总是有的。
个人的收入和体力不同,所以旅游摄影器材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个人必须先掂量一下口袋里的钞票,然后到摄影器材店掂掂相机和镜头的份量,看看自己长途旅行是否背得起。
A,必不可少的旅游摄影附件
除了相机本身,我特别强调以下四种摄影附件:
1,             三脚架。好脚架胜过好镜头。没有大型三脚架就不要谈风光摄影,免得让人笑话。而且三脚架必须配优质云台。
2,             圆形偏振光滤色镜,简称偏振镜,英文简称CPL(circular polarizing filter).
3,             快门线
4,             充电器,备用电池和4G以上的备用存储卡。
以上四种附件除了三脚架外都不存在重量的问题,无论如何是要和手机钱包一起携带的,也就是说要牢记:没有CPL、快门线、备用电池和存储卡我就不出门旅游。
三脚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克服困难也要带上,除非你从不拍风光和夜景,也从不和家人一起合影。 三脚架和云台一般也就是两公斤,坐火车上飞机作为行李托运,或驾车远游时放在行李箱,一点也不麻烦。
如果你实在嫌麻烦,可以在到达景点后把三脚架留在酒店里,但自驾车或者搭乘旅游大巴时一定要随车携带。我自己无论白天黑夜都随身带着三脚架。为什么:
1,             三脚架可作防身武器,特别是在治安欠佳的景点。优质三脚架配优质铝镁合金云台,在贼人的头上砸个大窟窿是没问题的;
2,             三脚架还可作拐杖或者扁担使;
3,             方便自拍以及家人合影,使你不再咬牙切齿。没有三脚架你可以请别人拍,但很多时候那人拍得非常烂,不是人被腰斩就是关键景物没拍进去,你一边恨得咬牙切齿一边还得陪笑脸谢谢人家;
4,             风光片经常需要用到大景深,光圈一般在F16甚至F22,而且拍摄风光片必须使用ISO100最低感光度,此时即便是在白天,很多时候快门速度将在1/10秒甚至更慢,没有三脚架是万万不可的;
5,             对于日出,傍晚以及夜景的拍摄,没有三脚架还不如在家睡觉,省得浪费时间。
很多促销活动都买相机送三脚架。这些三角架又小又轻,小数码DC自拍用还马马虎虎,数码单反装在那些免费送的三脚架上,风一吹就晃,还不如不用。三脚架当然是越大越重越稳,但旅游摄影不是影楼人像,太重的三脚架显然不现实。我们需要又轻又结实的三脚架,最佳选择是碳素(碳纤维)材质的三角架,其次是铝合金三脚架。碳素三脚架价格昂贵,最便宜都要近人民币一千元,但三脚架多花点钱绝对值得。数码相机和电脑一样,过两年就不值钱了,但一个优质三脚架可以用二三十年,依然结实,也不会过时 。
我认为好三脚架比好镜头还重要得多。风光摄影特别是夜景,一个几百元的套机镜头(所谓的狗头doggy lens)架在稳定的三脚架上用中等光圈来拍,比一个上万元的镜头用最大光圈手持拍摄的效果还要好得多。最好的三脚架也不过四千多元,对比那些动则上万的镜头,谁更值得?
三脚架一般都和云台分开卖。云台是连接三脚架和照相机的装置,非常重要,三脚架再结实,如果云台很差,一样不稳。所以在买三脚架的时候就要一并考虑云台,架子加云台才是一套完整的三脚架系统。
三脚架这东西也是一分钱一分货,曾经我认为人民币600以下不会有结实的三脚架,但2008年1月我在市场上发现一款美富图MeFOTO B-580的三脚架只卖人民币380元,此脚架是仿Gitzo设计,出人意外的结实。另发现伟峰Fancier FT-6663H的小球形云台也很好用,只要不到人民币200元。这一套云台加脚架才五百多元,非常实用,推荐给大家。
购买注意事项: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最重的相机加最重的镜头一共多重,假如是3公斤,那就要买承重至少6公斤的三角架(也就是说两倍以上)。其次,云台也要能承重至少6公斤,不然这套脚架系统就不匹配。云台有三维云台和球形云台两种,各有所喜。三维云台比较适合风光摄影构图,但携带和使用不如球形云台方便。至于云台应该花多少钱,一般来说,如果你花两千元买三脚架,就应该花一千元买云台。
关于购买多高的三脚架:将架子腿全部展开,装上云台和相机,其高度应该正好能平视取景。请注意这是不升脚架中轴的高度。在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中轴,中轴升起会增加不稳定因素。
买云台一般都会送一块快装板,如果你有几个重量超过一公斤的镜头(这种镜头都有脚架环),应该给每个脚架环配一个快装板。
因为我旅游时95%以上的时候都带着三脚架,如何携带是个大问题。如果三角架买的时候没送包,那就一定要买一个好点的三脚架包,这个包要能装下连云台的三脚架,还要有斜背的肩带。但我一般不把三脚架背在肩上,我用的是一个可以外挂三脚架的双肩背摄影包,然后三脚架装包挂在背包上,一则可以保护脚架,二则尽量隐蔽,我不想别人认为我是职业拍照的。用一般的旅游背包也可以,这样更隐蔽,但其大小要能装下三脚架,至少也要能装下拆除云台后的三角架。
就目前来说,我推荐如下列表的三脚架系统:
三脚架(售价) 云台(售价) 推荐原因
捷信Gitzo1540T碳素脚架(4400元) 冈仁波齐NB-2(1980元) 非常稳定,非常轻巧
百诺Benro旅游天使套装A-268 M8三脚架+B-1云台(1200元) 国产精品,轻巧而稳定
美富图MeFOTO B-580铝合金脚架(380元) 伟峰Fancier FT-6663H(190元) 便宜量又足
下面解释一下偏振滤色镜。在胶卷时代,风光摄影师都要随身携带大量的滤色镜,如中黄,浅红,灰渐变,星光镜等等,所以摄影背心都有很多口袋。在数码时代,除了偏振镜以外其他所有的滤色镜都可以用电脑后期制作来替代。偏振镜从古至今都是拍摄风光片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消灭玻璃和树叶的反光,使色彩更加浓郁,蓝天更加蓝,白云更加白,拍瀑布的时候还可以当中灰减光镜用,把流水拍得丝般顺滑,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没有偏振镜就不要谈风光摄影 。
关于偏振镜还有一点很重要, 如果几个镜头的口径不一样,就要带几个不同口径的偏振镜。当然也可以只带一个偏振镜外加几个转接环,但转接环扭来扭去的麻烦,而且转接环往往会让原装镜头遮光罩无法使用。所以在购买DSLR镜头的时候就要 想到滤色镜口径的统一。 对于佳能Canon数码单反来说,EF17-40,EF24-105和EF70-200f2.8三支镜头覆盖了从17毫米超广角到200毫米长焦,它们的滤色镜口径都是77毫米。
下面解释一下快门线或遥控器为什么是旅游风光摄影必须的:
1,             我们都希望自己拍摄的风光图片如刀刻一般的锐利,所以相机千万不能震动。用快门线或遥控器拍摄能彻底消除手按快门时的震动;
2,             在弱光拍摄时经常需要曝光15秒以上,如拍摄夜色阑珊的车灯轨迹,用手按快门久了会手酸。如果拍摄星星的轨迹,曝光时间一般在一到四个小时,如果用手按快门,那不光会酸,手可能会断,后果很严重。
很多相机能同时使用快门线和遥控器,我一般推荐快门线。无线的东西总不如有线的可靠。摄影器材不在于它有多先进,可靠性是第一重要的。
关于备用电池和存储卡这就不必解释了,当然是多多益善。现在是2009年, 国产数码相机电池是白菜价,4G的SDHC卡还不到人民币一百元,多买几个吧。
B,可有可无的旅游摄影附件
a,UV镜。买相机的时候很多商家都免费赠送UV镜,说可以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这个免费UV镜最好直接把它扔了,因为劣质UV镜会把你拍摄的所有照片搞砸。如果你不相信,尝试一下隔着玻璃窗拍点东西。
我从来不用UV镜,我都是用遮光罩,它可以防止散射光进入镜头,也能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遮光罩比UV镜重要多了,99%的时候我都用遮光罩,它就和烈日下的太阳帽一样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用UV镜或者保护镜,一定要购买Kenko Pro1D级别以上的UV镜(售价人民币100多,要注意防伪,Kenko的假货很多),最好是多层镀膜B+W品牌的UV镜(人民币200到400多看口径不同)。总而言之,人民币一百元以下的UV镜或保护镜千万不能买。
b,闪光灯。外接闪光灯并非旅游摄影必需。风光摄影根本用不着闪光灯,小数码DC内置小闪灯有效距离不超过4米,外接大闪灯有效距离也在10米之内。如果拍风光可以用闪灯的话,这种闪灯有效距离至少也得500米吧?只可惜这种超级核动力闪灯目前还造不出来。经常看到体育馆演唱会闪灯四起,那都是浪费电,拍出来照样黑乎乎的。街头纪实抓拍我最忌讳闪灯了,因为我喜欢偷拍自然的表情。当然,夜晚合影以及逆光下补光,闪灯还是用得着的。我很少合影,逆光我一般手动进行曝光补偿, 如果一定要用闪光灯补光,相机内置的小闪灯也够用。如果要精简轻装,第一减掉的就是闪光灯。
c,最后说几句数码伴侣。这东西内置电池读卡器和硬盘,不用笔记本电脑就能把存储卡里的照片倒进硬盘。现在160G的硬盘才500元,我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但安全问题要注意,虽说硬盘一般不出问题,但硬盘里有移动部件,抗震能力差,一出问题就是毁灭性的,笔记本硬盘基本无法修理。想想 几十个G辛辛苦苦拍来的图片一旦丢失,我是跳楼还是上吊?所以我一般旅行都带10G以上的存储卡,尽量不用数码伴侣。实在要出远门,我就带上两个数码伴侣,互为备份。两个硬盘一起坏那是天亡我也,这种概率和中六合大彩应该差不多吧?
数码相机有几十个品牌几千个型号,总体来说可分为两类:小的,和大的。它们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表3-2
小型(DC) 大型(DSLR)
1,体积和重量
小/轻
大/重
2,镜头是否可更换 No
Yes
3,能否手动曝光
Yes/No
Yes
4,高ISO图像质量


5,感光芯片尺寸
小 大
6,操作的安静性
安静 吵闹
7,能否摄像
Yes
Yes/No
现根据上表逐点解释:
1,如果一台数码相机能够塞进裤子口袋里,这就是小型数码相机。否则称之为大型。小型数码相机体积小重量轻,简称小数码,英文叫DC – Digital Camera。大型数码相机绝大多数都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简称(数码)单反,英文是DSLR –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or。
一说到旅游,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便携性。旅游相机必须体积小重量轻。从这点考虑我们应该毫无疑问地选择DC。
为什么取了单反这么古怪的名字,有双反吗?有。四十年前的人用双反相机居多。今天在二手相机店还能找到那种长方形的有两个镜头的相机,如中国产海鸥4B,还有禄来等其他品牌。这就是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双反。这种相机上面那个镜头是取景用,下面那个镜头才是拍照用。
双反相机很笨重,镜头也不可更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需要取景的那个专用镜头,只要在镜头后面装一个反光板,光线就能通过反光板折射到取景框来取景,拍摄的时候反光板抬起,光线直射到胶卷(或CCD)上,这样一个镜头就能完成取景和拍摄两个任务。很快,体积小重量轻的单反SLR就取代了双反。
2,一般来说DC的镜头不可更换;镜头可以更换的都是DSLR。
小数码DC与数码单反DSLR最大的区别就于它们的镜头能否更换。可换镜头的DSLR优势是明显的,需要拍大场景的时候换上广角镜头,需要拍摄野生华南虎的时候就换上长焦(望远)镜头。小数码镜头不可更换,对超广角和超远距离拍摄就无能为力了。当然 有些小数码可以通过转接环外接广角或远摄镜头,但附加镜头又大又笨,小数码体积小的优势丧失殆尽,而且还会造成对焦困难以及图像质量下降。
可换镜头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镜头都太重,不利于旅行。 而且镜头的购买是个无底洞,几万十几万很容易花完。所以有人说让一个男人破产的方法之一就是送给他一台单反相机。
3,能否手动曝光
如果只是家庭合影和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般不需要手动曝光。一旦说到风光摄影,特别是夜景,手动曝光就是必须的了,因为我们需要手动设置ISO到最低值(通常是ISO100或更低),光圈设置为中小光圈值,F8或者更小。
如果能在相机的主转盘上找到M这个大写字母,这台相机就是能够进行手动曝光的。
4,高感光度成像质量(ISO400及以上)
这个问题请参见第二章第一节:ISO与图片质量。
5,感光芯片尺寸
感光芯片是数码相机的心脏部件,大型和小型数码相机的心脏尺寸相差很大。尺寸越大的心脏越有力,所以面积越大的CCD成像越好。 这个问题请参见第二章第一节:ISO与图片质量。
今天市面上主流数码相机,不管是小数码DC还是单反DSLR,感光芯片都达到了1000万像素。但同样是1000万像素,绝大多数小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CCD)面积不过一粒黄豆大小。而数码单反的感光芯片CCD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是全幅CCD。所谓全幅是相对以前的135胶卷而言,如果一台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CCD或CMOS)和以前的单张135胶卷底片一样大(24X36毫米),我们就称之为全画幅数码相机(单反),英文叫Full Frame DSLR。
CCD越大图片质量越好,但CCD这个东西的价钱和液晶电视一样,面积越大售价越贵,所以数码单反一般来说都比小数码贵,全幅数码单反的价钱更是贵得惊人,2008年最便宜全幅DSLR是1200万像素的尼康D700,售价2000美元(约15000人民币) – 单机身,不包括镜头。
今天市售绝大多数DSLR都是非全幅的,我们把这种CCD称作DX或者APS尺寸CCD。尼康nikon的绝大多数DSLR都是DX格式的,例如D60,D80,D300,它们的CCD大小为23.7x15.7mm,约为全幅CCD面积的44%。佳能大多数DSLR尺寸还要更小一点,约为全幅CCD的40%,例如EOS450D,40D。
6,             操作的安静性
小数码DC没有机械式快门,曝光时间由电子电路控制,拍照是悄无声息的。有些人不习惯,所以DC都加入了模拟传统机械式快门的咔嚓或咣当声。模拟声响在中高档DC菜单里是可以关闭的。
数码单反沿用了传统单反的反光板和快门系统,拍摄的时候有明显的咔嚓声。这声音是无法消除的。毫无疑问静音拍摄具有优越性,因为在某些安静的场合比如话剧演出,快门声音是不受欢迎的。有些DSLR快门咣当咣当的动静很大,严重不利于偷拍。如果你在山上偶然遇到了野生华南虎,这时候你一定会痛恨快门声。
7,             能否摄像
绝大多数DC都有摄像功能。 这没有什么奇怪,很多手机的摄像功能也很不错。然而在过去,DC摄像的效果只能称为聊胜于无,最好的DC摄像也比不过两三千元的入门级DV摄像机。2005年以来,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突飞猛进,有的甚至可以拍摄高清HD格式的录像,立体声录音,拍摄时可以变焦。小DC能录像,这是它最大的优势之一:如果周正龙在拍摄华南虎的时候手里不是佳能400D数码单反而是一台小数码DC,拍下一段老虎走路的录像,也就不会有人怀疑陕西镇坪县是否有老虎了。
在2008年8月27日尼康公司Nikon发表D90数码单反之前,所有的DSLR都不能摄像 ,只能拍静止的图片。D90永远改变了数码单反的世界,它以及随后发表的佳能5DII都具备了高清摄像功能,不过它们都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很不实用。
2009年3月日本松下公司发布了一款革命性的数码照相机Panasonic Lumix DMC-GH1(图:外接枪型麦克风的GH1),此机能拍摄1080/24P的高清录像,能自动对焦。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参数时,我搞不清楚到底它是一台能摄像的照相机还是一台能照相的摄像机。
数码单反的CCD尺寸大, 意味着低照度下不管是摄像还是拍照都拍录像的效果很好,而且数码单反是可以更换镜头的,广角长焦可随心所欲。要知道可换镜头的摄像机售价都在三万元以上。 所以能高清摄像的数码单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革命,几年之后也许摄像机和照相机终将难以区分。
----------------------------------------------------------
也许你已经发现我在上文中多次使用“绝大多数”“一般来说”等词语。因为数码相机的分类和特性都不是绝对的,相机界从来不乏一些另类,而且这些另类器材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有一些很适合旅游摄影使用,例如:
1,            Panasonic Lumix DMC-GH1。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这台革命性的机器。严格的说起来它不是数码单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因为其内部根本就没有反光板,它的电路和小DC是完全相似的,然而它的感光芯片是3/4系统规格的,比普通小DC大好几倍。这个四不像把数码单反和小数码DC的界限搞得越来越模糊了。
2,             适马 Sigma DP-1,这是一台可塞进衬衣口袋的小数码,但它采用的是一块DSLR级别的大型感光芯片,所以此机一宣布就在相机界引人瞩目,2008年初上市的售价7000人民币,比单反还贵。
3,             以莱卡M8以及爱普生EPSON - RD1为代表的可换镜头旁轴数码相机,虽然不是DSLR,但都使用DSLR级别的大型感光芯片。这些旁轴数码价格昂贵,莱卡M8售价四万人民币,EPSON - RD1售价近两万人民币,都没有自动对焦,属于怀古小众机型,不适合旅游摄影使用。
4,         以Nikon P90,Olmpus SP590,Panasonic FZ18等为代表的大变焦数码相机。这些相机长得一幅DSLR的样子,但它的镜头是不可更换的,用的也是黄豆大小的小型CCD,所以这些机型ISO400以上的图片质量差到几乎不可用。 但这些相机变焦范围巨大,尼康P90达到惊人的24倍光学变焦26-624mm。如果你不是经常在弱光下的街道抓拍,这些相机还是比较适合旅游用的,尤其适合远距离拍动物。
第二章介绍了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有了防抖装置,则安全速度可以降低两档(或者三档),也就是说200mm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低至1/50秒甚至1/25秒依然能够得到清晰的图片。
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相机有没有防抖有时成为一张图片清晰还是模糊的关键。所以防抖技术是相机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1995年,佳能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带防抖的135单反镜头EF75-300mm F4-5.6 IS,这“IS”就是图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er)。到目前为止,防抖技术已经演变成了三个类别: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技术。
所谓光学防抖就是镜头防抖,这种镜头里有一个探测器和一个浮动光学组件,探测器能够感知你手抖动的情况(方向和抖动力度),镜头里的浮动组件随之进行反向补偿,保证了图片的清晰。佳能把镜头防抖简称为IS(Image Stabilizer),尼康把它简称为VR(Vibration Reduction),适马Sigma把它简称为OS,松下简称为Mega O.I.S.,这些都只是名字不同,光学镜片防抖原理是一样的。
奥林巴斯和SONY(包括以前美能达)的数码相机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叫CCD防抖的技术,手抖探测器不在镜头里而在机身里,而感光芯片CCD被安装在一个浮动支架上,同样能根据手抖的情况进行反向补偿。
2006年之前镜头防抖要技高一筹,可以降低安全速度三至四档(有厂家号称五档),CCD防抖只能降低两档。2007年随着Olympus E3和SONY α700新产品的推出,CCD防抖也达到(或者接近)了镜头光学防抖的水平。
我认为CCD防抖比较厚道,是正确的发展方向。CCD防抖意味着所有的 老镜头都自动获得防抖功能,而不管是佳能的IS还是尼康的VR,你必须购买新的IS或者VR防抖镜头。比如佳能EF70-200mm F2.8,此头售价人民币8,500元,而它的防抖版EF70-200 F2.8 IS则售价高达14,000元,实在是太宰人了。
最后介绍电子防抖。电子防抖只出现在小数码相机里面,我还没听说哪台DSLR有电子防抖的。对电子防抖我也只有三个字:骗人的。
第二章的名词解释我们说过,光圈,快门和ISO三者联合决定曝光是否正确。光圈只有那么大,如果快门低于安全速度两档,电子防抖就是把ISO从100提高到400。 这样一来快门速度上去了,图片清晰了,但付出的代价是图片质量的严重下降。其实我们根本用不着这个电子防抖,在菜单里面人人都会调ISO。
结论:第一购买CCD防抖的相机,第二购买光学防抖的镜头,不买电子防抖的玩具。
如果只是以游玩为主,多数照片为家庭到此一游,顺便拍几张风景,那任何一个小数码DC都是可以的。如果稍微讲究一些,例如以DC为主机(不想携带笨重的DSLR去旅游),那在购买DC的时候就要三思了。以下几点需要着重考虑:
1,             最好是体积小重量轻,以便塞进衬衣口袋里;
2,             必需有M档手动曝光或者A档光圈优先,必须能手动调节ISO,以便拍摄风光和夜景;
3,             最好能有28mm或者24mm广角,以便拍摄风光和建筑;长焦端一般200mm就够用;
4,             最好能使用双电源,平时能使用充电式锂电池,紧急时可用5号或者7号电池;
充电式锂电池充电快速,电量大,大多数数码相机都使用这种电池。但如果你去很偏远的山区或其他没有电的村子,无法充电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电的相机就是一堆废铁。五号或7号电池随处可买,但不经用。如果一台相机两种电池都能用那是最理想。
5,             最好有RAW图片存储格式,方便调整曝光和白平衡;
这个问题已经在第二章第7节详细讨论过,RAW图片格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文件大。对于小数码DC的RAW来说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连拍速度够快吗?Ricoh理光GX100是少数能拍摄RAW图片的DC,但拍完一张之后要等5秒钟才能拍下一张。这还算好的,Olympus SP560两张RAW之间要等15秒,等得人两眼发直,这种RAW功能就太不实用了,只能算better than nothing.
6,             最好能用转接环使用滤色镜(特别是偏振镜),外接广角和长焦镜;
7,             最好是可旋转的液晶屏,取景和偷拍非常方便;
8,             最好有防抖功能(CCD或镜头防抖,电子防抖是骗人的)。
9,             ISO400以上的图片质量好。这就是说,尽量购买CCD面积大的。
但是很不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台DC同时满足以上9个条件。 如何取舍看个人需要。
经常有人说:这照片拍得真好,用很贵的相机拍的吧?佳能还是尼康呢?在我看来只有两种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神仙和神经。没有人能单凭一张冲印好的照片判定是用什么牌子的相机(和镜头)拍的。换句话说,任何相机都能拍得出来。数码单反品牌的选择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它们都能拍出 (好)照片。我对相机的品牌从来不看重。 不同品牌的数码单反机身都在一个技术等级上,半斤八两,很难说谁比谁先进,它们差别主要在于操作的手感和菜单的设计上,这些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才会有很多Nikon派或Canon派在论坛上吵来吵去浪费时间。
比机身更重要的是镜头的选择。也就是说镜头决定机身。有些特殊拍摄需要一些特定的镜头,如果这类镜头只有nikon有,那就只能选择尼康的机身,因为每个品牌镜头卡口不一样,不能互换使用。比如尼康的镜头不通过转接环是无法用在佳能机身上的,转接不但麻烦而且还往往使自动对焦失效,只能手动对焦,太不方便了。比如尼康有一款200-400mm f4的恒定光圈远摄变焦镜头,如果装在D300上就是300-600mm的焦距(超级远程变焦大炮),极其适合非洲大草原上拍摄远距离野生动物。如果你特别喜欢这款镜头又特别喜欢去非洲拍狮子,那就只能买尼康的机身,因为佳能没有这样的镜头。 同样,佳能有些镜头Nikon没有,比拍建筑用的某些移轴镜头。
因为镜头卡口各品牌不通用,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镜头,再根据镜头决定机身。一旦你购买了Canon机身就意味着你被卖给了Canon,随着你以后购买的Canon镜头越多,转换到nikon系统的代价就越大。
上面所提的独特镜头只是个别现象。Canon, Nikon等主要单反相机厂家的镜头产品线都差不多,都足够旅游摄影使用。所以买哪个品牌得数码单反去旅游都行。
到2008年初,全世界有8家数码单反厂家,它们是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就旅游摄影来说我一般推荐Canon或者Nikon,不是因为它们机身特别好,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的。
数码单反机身价格从三千到五万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入门级的如Nikon D60, Canon 1000D, Pentax K200D, SONY α200, Olympus E410,这些套机售价都在人民币四千元左右,小巧方便,重量不超过600克,适合旅游用。价格在人民币5,000到16,000的是中级和准专业数码单反,这些包括五千元的Pantex 20D,六千元的Nikon D80,七千元的SONY α700和Nikon D90,八千元的Canon 50D,一万元的Nikon D300和Olympus E3,这些机型重量在800克左右,体积比入门级单反稍大,便携性稍差但还不至于那么夸张,也适合旅游用。以上这些都是非全幅数码单反 。
17,000左右的价格区间目前三个全幅数码单反。SONY的A900和Nikon D3x都有着135数码单反最高的2400万像素,但SONY A900售价只有Nikon D3x的三分之一,非常超值,它还有独门武功 - 全幅相机唯一的CCD防抖。Nikon的D700有点像缩小版的D3,连拍稍慢,没了连体手柄,双卡存储,多了内置闪光灯,除此之外CCD和图像处理系统是一样的,也很超值。D700和D3共同的特点就是高ISO图片质量非常好,适合有全幅情结并且喜欢夜晚摸黑手持拍摄的朋友。佳能5DII有着接近A900的解像度(2100万像素),高ISO图片质量比D700稍差,但也相当接近,是一个折中方案,5DII的独门武功是高清摄像。
30,000元再往上走目前只有三种专业数码单反,Canon 1D MarkIII,全幅单反Nikon D3x和Canon1Ds MarkIII。这三种数码单反价格昂贵,由于竖拍手柄不可拆卸导致它们体积巨大,重量惊人,如果加上好点的镜头重量大多超过三公斤,不适合旅游用,喜欢一边旅游一边练哑铃的除外。
最后我谈谈全幅情结。很多摄影大侠都喜欢全画幅数码单反,因为全幅CCD面积大,如果同为1000万像素,全幅CCD的成像(特别是高ISO)当然比非全幅CCD好。但全幅数码单反的价格实在太贵了。是否值得多花几倍的钱换取ISO1600略好的图像质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前文说过,非全幅数码单反目前已不存在解像度不够的问题,主流的非全幅CCD都在1000万像素以上了。在我看来目前非全幅数码单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取景器太小,特别是入门级的,如Olympus E410/510等3/4系统的数码单反,取景器之小如同井底观天,小到几乎难以判断手动对焦是否对准了,感觉很不爽。但中级(或称准专业级)数码单反通过采用较好的光学五棱镜和加大取景器放大比,已经基本解决了取景器不够明亮和面积小的问题。
非全幅数码单反的第二个问题是非全幅专用镜头选择不够多。有全幅情结的摄影大侠大多有胶片时代遗留下来的镜头,但因为非全幅数码单反有1.5以上的镜头转换系数,20mm的广角镜头就变成了35mm,等于没有了广角,这在以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各厂家近年陆续推出了非全幅数码单反专用镜头,比如Nikon的DX以及Canon的EFS系列,广角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不过有一个问题要注意,胶卷时代原有的135镜头用在非全幅数码单反上没有问题,但DX及EFS等非全幅数码单反专用镜头是不能反向用在全幅数码单反以及胶卷135单反上的。如果你计划几年后升级到全幅数码单反,目前花大价钱购进大量EFS或者DX镜头是否值得,这个问题就需要斟酌了。如果你铁了心准备把非全幅单反一直用下去也未尝不可,取景器太小的问题已经解决,EFS和DX镜头虽不多但也已经成系列(以后还会越来越多),从广角到长焦各档次都有,体积重量相对全幅镜头要小,旅游用蛮合适的。
级别 型号
优点
缺点
人民币参考价格
入门级 Nikon D40 600万像素,世界最便宜的数码单反之一,套机售价低于三千元人民币。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1,只能使用镜头内置对焦马达的新款AFS镜头,不支持老款nikon镜头。如果你新加入单反大军,没有库存老境头,则此问题不大 。2,没有反光板预锁功能 3000套机
Nikon D60 10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同上 4000套机
Canon 450D 12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1,手柄太小,男士握着不爽。2,取景器成像略嫌小。 4800套机
Pantex K200D 10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取景器成像略嫌小。 3000机身
SONY α200 1000万像素,世界最便宜的数码单反之一,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取景器成像小。 3000机身
Olympus E410/510 1000万像素,机身防抖,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取景器成像太小以至于手动对焦困难。CCD动态范围小,高光易溢出。 4600/5600
中级 Pantex 20D Samsung GX20 机身基本防水防尘,CCD防抖,1400万像素, 性价比高。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这个价位好像没有什么缺点 6000套机
Canon 50D 14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 高ISO居然比其前身40D差 7000套机
Nikon D90 12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有高清摄像功能 这个价位好像没有什么缺点 7000
Panasonic GH1 1200万像素,轻巧便携,适合旅游用,可翻转的LCD加实时取景Live View非常实用,像DC一样拍照。高清摄像功能强大 镜头相对难配;性价比差。 1500美元
Sigma SD14 独特的Foveon X3感光芯片,色彩非常好。适合旅游用。 1.7的镜头转换系数,CCD比较小,高ISO图片质量相对较差 8000
准专业级 SONY  α900 全幅数码单反,CCD防抖,2400万像素, 性价比超高。适合旅游用 RAW图片被做了降噪处理,不完全是RAW。高ISO噪点比5DII差。 16000机身
Nikon D300 1200万像素,取景器巨大,操作手感极好。适合旅游用。 除了体积偏大好像没有什么缺点 10000机身
Fujifilm S5 Pro 独特的Super CCD感光芯片,色彩好。适合旅游用。 性价比差 10000
Canon 5DII 最便宜的全幅DSLR之一,高ISO图片质量好,解像度高 操作手感稍差,连拍速度稍差。没有内置闪光灯。 16000
Nikon D700 ISO25600全球无敌。等于是D3的缩小版(无手柄),但价钱只有D3的一半,非常超值。 基本没有缺点,除了像素稍低。 16000
专业级 Canon 1D MarkIII 每秒十张的连拍,适合运动摄影 重量不适合旅游摄影。太贵了。 28000
Canon1Ds MarkIII 佳能的顶级旗舰DSLR,我没有话说 重量不适合旅游摄影。太太贵了。 49000
Nikon D3 ISO25600全球无敌。 重量不适合旅游摄影。太贵了。 28000
Nikon D3x Nikon的顶级旗舰DSLR,我没有话说 重量不适合旅游摄影。太太贵了。 57000
1,关于焦距段:
旅游摄影常用焦距最广很少广过20mm,长焦很少超过300mm。我本人旅游常带三个镜头,它们是Canon EF28-135IS标准变焦头,Sigma17-35mm广角以及Sigma 70-300mm长焦。总结近几年上万张旅游照片,其中大约92%是用28-135mm这一支镜头拍的,有5%是用70-300mm长焦镜头,剩下3%用17-35广角镜。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现在短途旅游想偷懒就只带28-135一个镜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负重行军,那就只带一个标准变焦镜头;如果你钱只够买一个镜头,也先买标准变焦,它可以满足你90%以上的旅游摄影需要。
2,关于定焦和变焦镜头
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稍差。
旅游第一要考虑的还是方便和轻装。所以一般不考虑定焦镜头。以我常用的Canon EF28-135IS来说,需要6支定焦镜头才能覆盖同样焦段,它们是:28mm,35mm,50mm,85mm,105mm和135mm。 定焦头的光学素质最好,但一堆定焦镜头丁丁当当的实在不便携带,换镜头也麻烦,而且相机CCD换镜头时容易进灰尘。论价钱这六支定焦头加起来能买三个EF28-135IS了,而且定焦头严重不利于街头抓拍,换镜头最快也得几秒钟吧,等你换好镜头,那决定性瞬间和人物早没影了。
3,关于标准变焦镜头(标变)和套头
我常用的标变是Canon EF28-135IS。解释一下标准变焦镜头。135胶卷相机的标准镜头(标头)是50mm(视角45度),所以任何包含45度视角的变焦头都可称为标准变焦镜头。
对初次购买DSLR去旅行,我推荐购买套机捆绑销售的标变,也就是机身加套装镜头(简称套头)。扣除机身这些套头只售几百元, 等于半买半送了。套头又小又轻,重量不超过300克,背包旅游轻装第一,如果只打算带一个镜头出门,最合适的就是套头。 以后升级了这套头卖二手也亏不了几个钱。
佳能400D和尼康D40x套装18-55mm镜头,大致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28-85mm,这个焦距段是最常用的,涵盖28和35mm小广角、50mm标头以及85mm小长焦。不少品牌的DSLR还推出双镜头套装,除了18-55mm标准变焦镜头,另外奉送一个50-200mm的远摄镜头,价格只比单镜头套机贵一千元,相当划算。
表3-3:佳能Canon原厂标准变焦镜头
人民币售价
适合机型
点评
EF28-105 1,500
5DII等全幅数码单反 价格便宜,大光圈解像度稍差
EF24-85 2,500 5DII等全幅数码单反 价格便宜,轻巧,成像优秀,有广角24mm,旅游推荐
EF28-135IS 3,500 5DII等全幅数码单反 成像优秀,防抖,旅游推荐
EF24-105L IS 6,500 5DII等全幅数码单反 L级镜头成像优秀,防抖,有24mm广角,旅游推荐
EF24-70L 9,500 5DII等全幅数码单反 L级镜头成像优秀,贵,重一公斤,虽有24广角但长焦不够,不适合旅游
EF-S18-55 600 50D  450D等非全幅数码单反 450D的套头,便宜,仿佛不要钱,成像马马虎虎,轻巧,适合旅游
EF-S17-85 3,500 50D  450D等非全幅数码单反 防抖,旅游最佳选择之一
EF-S17-55 6,500 50D  450D等非全幅数码单反 全程恒定F2.8大光圈,成像优秀,价钱稍贵,旅游用长焦略嫌不够
EF-S18-200 3,800 50D  450D等非全幅数码单反 防抖,有长焦,旅游最佳选择
EF17-40L 5,500 佳能数码单反
L级镜头成像优秀,用在5D等全幅数码单反上是非常优秀的广角变焦镜头(不是标准变焦)。用在40D和400D上相当于27-64mm,属于标准变焦但长焦端不能满足旅游需要。
以上五只EF镜头(蓝色区)适合用在佳能的135传统胶卷相机以及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上,如果用在非全幅数码单反上,其焦距要乘以一个1.6的系数,原EF28-135mm标变就成了EF45-216mm。长焦端从135mm变成了216mm,这当然大受欢迎,但广角从28mm变成了45mm,这等于是没有了广角。在旅游摄影中因为拍摄大量的风光,广角往往比长焦还重要,所以,以上所提的五个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适合用在Canon5D和1Ds系列全幅数码单反上,不适合用在佳能400D和40D等APS画幅的数码单反上。实际上EF24-105IS本身就是5D的套装镜头 (但这个套头贵,是专业级L镜头)。
标准变焦镜头是至关重要的,90%以上旅游图片都是标变所拍。我时常梦想一支完美的旅游标准变焦Canon镜头,它具有24-200的焦距,全程恒定F4光圈,重量不超过600克,价钱不超过5000元。可惜这样一支镜头要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实现。目前我们只能在表3-3所列的9种镜头里面选择,妥协的结果:对于5D等全幅数码单反推荐24-105和28-135两只旅游镜头,对于400D和40D等APS尺寸的数码单反,17-85为目前最佳旅游镜头。
4,关于光圈的大小
毫无疑问大光圈镜头优势明显,进光量大利于防抖,而且拍人像时虚化背景好(大光圈小景深)。但大光圈镜头又重又贵,如果你身强力壮又钱包鼓鼓,当然买大光圈镜头。我身体不好钱也不多,所以只能买小光圈镜头。
就风光摄影来说,几百元和上万元的镜头区别不大,反正都以F11/F16等中小光圈拍,而且多数用三脚架。大光圈镜头的优势在弱光手持拍摄。我没有大光圈镜头,只能靠提高ISO来补偿。好在数码单反ISO100和400图片质量相差 接近,问题不是很大。但虚化背景小光圈就无法补救,只能后期调图时在Photoshop里手工局部虚化。
5,关于Nikon的DX,Canon的EFS等非全幅数码单反专用镜头系列
再次重申:Canon的EFS广角镜头不能用在全幅数码单反以及原135胶卷单反上,否则后果很严重,因为EFS镜头后组镜头凸出,原135胶卷单反的反光板拍摄时会打到后组镜片上,双双阵亡,损失惨重;
Nikon的DX镜头虽然可以用在全幅数码单反以及原135胶卷单反上,但拍出来图片四周全是黑圈。参见左图,大红圈是原135相机镜头成像圈,小红圈是DX和EFS镜头成像圈,此圈无法覆盖35mm底片,所以黑圈不可避免。
6,关于副厂镜头
佳能尼康等数码单反厂家一般都同时生产镜头,这就是所谓的原厂镜头;但也有些光学器材公司很少生产或不生产机身,专门制造镜头,如腾龙,图丽,适马等公司,它们所生产的镜头就称为副厂头。一般来说,同一规格的镜头日本原厂的比日本副厂的要好,但原厂头一般要比副厂头贵40%以上。 是否购买副厂镜头看钱包决定。
有一点要说明,腾龙Tamron、图丽Tokina和适马Sigma都是日本副厂镜头,它们相对便宜。但也有一些副厂镜头比原厂的还要贵/好,比如著名的德国Zeiss蔡司公司为SONY单反生产的镜头。德国货从来不便宜。
7,数码单反旅游镜头推荐型号列表:
型号 标准变焦 长焦 广角 定焦头(非必须)
Canon 1000D/450D 购买套机(EFS18-55或者EFS17-85IS) EFS55-250IS,钱包鼓者推荐EF70-200 F4L(IS) EFS10-22,钱不够用可考虑副厂Sigma 10-20 HSM EF50 f1.8标头
Canon 50D 购买套机(EFS18-200IS)    钱包鼓者推荐EFS17-55F2.8IS EFS55-250IS,钱包鼓者推荐EF70-200 F4L(IS) EFS10-22,钱不够用可考虑副厂Sigma 10-20 HSM EF50 f1.8标头
腾龙Tamron 90mm微距头
Canon 5DII 购买套机(EF24-105 F4L IS) EF70-300IS,钱包鼓者推荐EF70-200 F4L IS   擅长负重者可考虑EF70-200 F2.8L(IS) 或EF100-400L EF17-40 F4L EF50 f1.4标头
Canon 100mm微距头
Nikon D60/D40/x 购买套机(NIKON AF-S DX 18-55) NIKON AF-S DX VR55-200mm f/4-5.6 副厂Sigma 10-20 HSM 50F1.8标头
Nikon D90
Nikon D300
NIKON AF-S 18-200 DX VR
副厂Sigma 10-20 HSM    钱包鼓者考虑Nikon AFS DX12-24 50F1.4标头
AFS VR105微距
上表可以看出,旅游摄影对器材(特别是镜头)的要求并不高。旅游摄影有两个重点,风光和人文。就风光摄影来说,大多时候都是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用F11或者F16的中小光圈拍摄,一个几百元的套头和一个上万元的镜头在中小光圈的成像区别不大。至于人文摄影,关键不在你相机有多好,而在于你手上有没有相机。图片质量之类统统不重要,重要在于你拍到没有,有没有抓到那决定性瞬间。所以我才在本章开头推荐Nokia的N82手机, 拍到了就算你狠。任何时候手上都有相机才是人文纪实的王道。
购买数码相机和购买手机一样要做好功课,否则多花钱还办不好事。以下几点供参考:
1,             绝对不能去大百货公司买相机,那些地方宰人没商量;
2,             正确的购买地点是电脑城和婚纱摄影器材城;
3,             购买时必需货比三家,最少问三家以上卖同样相机的商店,防止有不良商家恶意报高价;
4,             相机的价格在网站上已经比较透明,奸商会在附件上想方设法赚你的钱。所以我建议不在相机店购买存储卡,备用电池,相机包,三角架。在电脑城或摄影器材城转一圈,专业卖这些附件的商店到处都是,货比三家不吃亏。若有商家相机报价很低,他准会给你搭售很多附件,如果你只买相机不买任何附件,他一定会给你报一个新的价格。
5,             购买前需上网查价格,中国大陆的用户可上艺联相机行,锐意相机行,这两家网上商店价钱比较公道,不想跑路的话可直接邮购。淘宝www.taobao.com 网的价格也可作为参考,但淘宝上的报价比较离谱,那里的最高价相当于百货公司价,最低价属于骗子公司,需去除最高价和最低价取中间值。另外我强烈建议访问www.it168.com 和www.dpnet.com.cn 这两家网站察看市场行情。还可以去色影无忌www.xitek.com 以及蜂鸟网发帖子问行情。海外的用户建议访问亚马逊www.amazon.com 和www.dpreview.com 察看美国和欧洲市场行情。
6,             如果你做好了功课,购买时要意志坚定,坚决购买自己已决定的目标型号。有些不良商家会说你要的型号没货,建议你购买其他型号,我建议你转身走人。很可能奸商的建议有猫腻,你又不熟悉这些不良商家推荐的新型号之详情,非常容易挨宰。
7,             购买时要仔细查看是否有优质印刷的简体中文说明书(用户手册),如果只有繁体中文或者复印的简体中文说明书你应该转身就走。这种相机不是水货就是翻新货。另外要对照防伪号码打电话确认是否为中国大陆行货。 但水货一般来说不是假货,如果你原意冒险抛弃一年保修,也可购买水货。
8,             购买时要仔细对照包装盒里的装箱单(也有的装箱单印在说明书的首页或尾页)一一查看附件是否齐全。特别要注意电池,如果电池上的字体歪歪地印刷不好,那原装电池一定被奸商掉包了,这里面利润巨大,原厂电池售价三四百,劣质国产电池只有几十元。
9,             购买时仔细查看外包装是否良好,没有卷折和明显的损毁,里面的说明书也必须像一本新书,不能有任何卷折,否则有可能是翻新货,也有可能是柜台展示品,已经被无数多人摸过,玩过。
10,         仔细查看相机是否外观和漆水完好如新,还要仔细查看螺丝是否有动过的微小痕迹。
11,         上好电池试拍几张,然后放大仔细检查。贵重相机最好携带笔记本电脑查看图片。
12,         我不建议去香港或海外购买,因为保修会非常麻烦。去海外买和购买水货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回国都无法保修。
13,         记得索要正规含税发票。有些品牌相机需要正规发票才能保修。有商家说如果开发票需要加价7%,这是无稽之谈,最多加3%。另外需要防假发票。对于不需要正规发票也能保修的品牌,开普通收据盖好章就可以了,没必要多花3%的钱。
------------------------------------------------------------------------------------------------------------------
本章
这篇购买指南差不多近万字,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写完是因为我本人并不是技术狂也不是摄影器材收藏家,我对图片本身更有兴趣,摄影器材只是我的工具。每次看到那些震撼的照片我都在想那作者本人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然后再用镜头语言将这感受表现出来的,我并不关心他用的是什么相机和镜头,也不关心光圈和快门等技术数据,就如我看《红楼梦》时并不关心曹雪芹用的是什么毛笔,中楷还是小楷。
2002年我在云南和西藏用的是Canon G1,一款古老的300万像素小数码DC,这古老机器拍的照片已在书籍和杂志上出版多次,我甚至曾用150万像素的图片(G1图片裁减一半)插值放大到19寸来做展出。2008已是数码相机的成熟期,现在任何一款入门级DSLR用5年前的标准来看都属于石破天惊之作。对于器材我们不应该再抱怨 。
不管牛头狗头,最重要的还是镜头后面那个人头。如果一定要说器材,就风光摄影来说一个摄影者是否尽心主要看他是否总带着大中型三脚架,就人文纪实来说我主要看他在上厕所的时候是否也带着小傻瓜机。只要自己尽心,什么相机都能拍出好照片。
第四章:到了旅游点怎么拍
本章目录
第一节:拍什么(综述:旅游摄影万金油)
第二节:出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怎么拍(综述:判断一张照片好坏的标准)
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A,三个基本原则
a,黄金分割
b,对称与对比
c,满框与留白
B,其他构图注意事项
a,寻找有趣的形状
b,前景与背景
c,包围构图
d,横拍与竖拍
构图法则综述(例外与创新)
第四节:分类技术指导:
A,风光 - 稳定压倒一切
B,建筑 - 寻找有趣的形状
C,人物 -  准大头帖
D,静物与特写 - 细节的力量
E,街头摄影
F,旅游合影
第五节:实战案例
A,湖南省凤凰县
B,中国上海
C,柬埔寨
第六节:怎样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摄影水平
A,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B,坚持神经质和独立思考
--------------------------------------------------------------------------------------------------------------------------
2007年夏天我就写下了旅游摄影四个大字,但2009年都来了我还没怎么动笔。如何拍好旅游照片这个问题实在大,我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摸脑袋想了半天,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去掉旅游二字直接问:如何拍好照片?因为除了使用大型灯光设备的广告摄影和影楼婚纱,旅游摄影包含了其他所有摄影门类。传统的风光、人物和纪实自不待说,就是纯艺术的观念摄影(为艺术展出而制造的各种莫名其妙匪夷所思图片)也可以在旅途中制造。如果你愿意把灯光设备搬去野外拍(有些外景婚纱正在这样做),那旅游摄影就无所不包了。
有人曾说旅游摄影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主要风景点
2. 典型当地建筑
3. 人物肖像
4. 当地人生活环境、生活状态
5. 典型特色服装
6. 购物,当地特产
7. 交通状况、特色交通工具
8. 当地旅游设施,高档酒店和特色旅馆
9. 自助、徒步或一些特殊项目的旅行方式
10. 风俗和禁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11. 气候与天气
12. 节日
13. 餐饮
14. 特色人群(不同的民族、职业)
15. 生态和环境
16. 地貌、地质
17. 动植物
18. 宗教
19. 其他特色文化(历史、绘画,戏剧,建筑,雕塑)
20. 其他:经济、人口和民族、自然保护区
这个拍摄项目表可以永无止境列下去。旅游摄影是个正宗万金油,城里人到乡下去玩,乡下人到城里来耍,大家都带着照相机。城里乡下,天上人间,这个地球上所有东西都是旅游摄影拍摄对象。很难想象有什么东西不在旅游摄影范围之内。但为了行文有序,这里暂把旅游摄影强行分为五类:1,风光;2,建筑;3,人物;4,静物;5,街头。
摄影分类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各类型之间总有重叠。建筑难道不是风光的一部分?街头摄影难道不可以包括静物和肖像?为减少混淆,分类说明如下:
1,风光以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为主,但城市风光也在此之列。
2,建筑摄影主要指单个建筑物及其内部的照片。建筑物的群像属于城市风光;
3,人物主要为半身照和大头照。人群的照片属于街头摄影,但如果图片突出的是人群中的某一位,这张人群照片也属于人物类;
4,街头摄影属于万金油里的万金油,如果一张照片模棱两可不知怎么分类就把它归于街头摄影 - 反正都是在街上拍的 - 城市或者乡村的街道。
这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分类,在旅游拍摄实践中是不管分类的,没有什么今天拍风光明天拍人物之类的说法,所有的拍摄都是穿插进行的,比如拍日落的路上遇到少数民族妹妹,那就改拍几下人像;拍人像的时候视角再广一点,多交待点环境就是街头摄影了,等等。
对付旅游摄影这样一个万金油,正确的方法就是一顿乱拍,见什么拍什么。从去的路上就要开始拍了,飞机上拍云,火车上拍人。到了旅游点就更加,不论任何情况,时时刻刻相机不离手。风光,人物,建筑什么都拍,全景,小品,特写一个都不能少。天气差也不停止,越是天气恶劣越容易出好作品,有雨就拍雨巷,有雾就拍朦胧感。吃饭的时候要拍菜,上厕所也要带相机 -  地方特色马桶?或者厕所的后窗望去风景还不错。
以下为我在厕所垃圾堆等处拍的照片。拍这些照片的时候你要顶住压力,因为很多人会把你当神经病看。

鱼尾狮的垃圾桶局部

西安兵马俑的厕所门口
长沙街头行为艺术
第二节:出门前的准备工作
本章标题是到了旅游点怎么拍,不过有些准备工作需要在家里就做好。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参加旅游团还是独自去旅游?
团队旅游较难拍出好图片,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对。拍风光最佳时间是日出日落,而旅游团大都在日出后才出来活动,日落前就聚餐去了。团队出行在时间上也不可能灵活,不可能为拍照而将就你一个人。如果认真对待旅游摄影的话, 最好还是一个人背包出来吧。单身一人旅游虽然孤单,但艳遇的机会也比团队行动大很多。
2,是否几个摄影爱好者一起出行?
如果要兼顾腐败活动,找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也未尝不可。但人数最好别超过4个。艄公多了船易翻。而且一堆人扛着长枪短炮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太高,严重不利于偷拍。要是不能偷拍,拍摄当地风土人情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如果要认真拍摄,建议最好独自行动。摄影和写作一样,基本上是个单打独斗的事。您大概没听说几个作家相约一起去写作的吧。要拍出好作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话说回来,和几个摄影好友出行也有独到的好处。大家走的是相同的线路,回来互相交流照片就能发现别人比自己拍得好的图片 - 为什么他拍到了而我却没有注意到?这样分析多了进步就很快。
3,做一点家庭作业
虽然说对付旅游摄影这个万金油是见啥拍啥,但这并不意味着拍摄计划不重要。出发前还是要尽量多找点旅游点的资料。主要信息渠道是互联网。首先确定旅游点风景最好的季节,或最隆重的当地风俗节日是什么时候。选对出游时间很重要。然后要根据自己的假期排一个行程表,可参考别人写的攻略,拍几个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多看高手拍的该地图片,包括去图书馆找旅游书籍和画册来看。
4,如何携带摄影器材?
这实际上是一个用什么摄影包的问题。常用的摄影包有腰包,挎包,背包三种,各有所长。腰包最便于携带,但容量有限。当然,也有一种巨大腰包容量非常大,但它能使你看起来比孕妇的肚子还大,不便走路,不建议使用。挎包的容量比腰包大,但挎包背久了单肩疼,如果你的行程有长时间远距离徒步,千万不要使用挎包。
容量最大当属背包,它也是最省力的,任何重物只要一上双肩就轻松了。它也是最方便携带三脚架的(见左图)。上一章强调过,三脚架对风光摄影是绝对必须的。但双肩背包有个严重缺点,它取放器材不方便,必须先从肩上卸下来再开拉链,会耽误十几秒时间。对瞬息万变的街头纪实摄影,一秒钟就能决定成败,十几秒?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没有一种摄影包是万能的,用什么包要看具体拍摄需要。 背包旅行有个原则:不管大包小包,单人携带的包不要超过三个,两个是最好。多了容易丢。这里给大家推荐大包套小包,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腰包,挎包,背包可都带上,但都塞在一个大背包或大箱子里。 通常我是把数码单反装上挂机头(标准变焦),用衣服一捆塞进双肩背摄影包,广角和长焦头塞在腰包里,然后所有的包都塞进一个80升的大背包。
如果你觉得用衣服捆相机太寒碜,还有一种内胆包可用,如下图。也可用笔记本电脑的内胆包代替。有了内胆包,连双肩背摄影包也不用买了,任何45升户外背包都一样的用。三角架也可以拆下云台,一起塞进45升背包里。这样做的好处是很隐蔽,你和普通旅游者看起来没什么区别。摄影包总是很打眼,有的上面还印有红色Nikon或者Canon大字,这简直就是在召唤:来偷我吧。
因为旅游摄影在街头偷拍很多,所以隐蔽性很重要,摄影包最好买那种看起来和普通家用包或办公包差不多的,这样还可以一包多用。
如果自驾车,那就带上所有类型的包,装上所有的器材。
到了旅游点后我的单反是裸体的,时刻挂在肩上,24小时开机,连镜头盖都不装,只用遮光罩,这样可以保证随时以最快速度拍摄。 在旅游点我有时只用腰包,三脚架挂在腰包的带子上,活像个古代剑客。如果确定今日拍街头为主少拍风光,那什么摄影包也不用了,只用单反和挂机的标准变焦,或者干脆用口袋机,最隐蔽也 最轻松。

5,到底是旅游还是摄影?
有不少朋友说同时兼顾游玩和摄影颇有难度。看起来确实如此:扛着沉重的摄影包起早贪黑,为赶日出日落有时只能靠干粮充饥,哪里还有什么旅游的乐趣。旅游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纯散心,比如和女朋友一起出来玩,当然不推荐带笨重的数码单反也不推荐起早贪黑(早上估计也起不来),只带一个口袋机将是明智的选择,任何摄影包都不要,每天悠哉游哉的享受阳光沙滩。
不过凡事别走极端,大多数时候摄影和旅游是可以相对兼顾的。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虽然不推荐像职业风光摄影师那样为一张照片在山顶扎帐篷连守几天,但遇到罕见的壮观日落多坚持个把小时并不为过。普通游客要观赏到好风光,也是经常赶日出日落的。反正都是赶,顺便拍几张,这并不难。旅游摄影的最高境界是连拍带玩一起搞定。 人生最难的就是度的把握,凡事皆有度,我们就离成佛不远了。
要讨论如何拍出好照片,首先的问题就是:是什么?
第一,一张好照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就是说必须言之有物。在按下快门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想通过这张照片向读者(看照片的人)传达什么?如果不知道,那就别按快门,想清楚了再拍。
如果拍照是纯自娱自乐,照片从不示人,都是一个人晚上躺在被窝里偷着乐,那随便乱拍都行。如果旅游回来照片要上网在论坛灌水,乃至准备在出版物上发表,那就一定要言之有物:这张照片要表达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的照片最好都藏抽屉里,以免万一成名了影响声誉。
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要有什么样的主题? 要传达一个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思想问题,和摄影技术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舞文弄墨者会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他的观感,作曲者会用音乐来表达,而摄影者则用照片来表达。照片是一种表达摄影者观点(情感)的方式,而照相机只是一个表达的工具,和钢笔一样。如何提高一个人(摄影者)的思想修养,使他感情丰富而善于触景生情,这个问题应该单独写一本书,和摄影基本无关,虽然我在本章最后会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第二,这张照片是否正确地表达了主题。自己有了想法还不行,一张好照片必须迅速让读者(看照片的人)明白你的想法。这是摄影技术相关问题,相对思想问题来说要好解决得多,也是本章探讨的重点。总体来说要正确表达主题需从两方面努力:
1,精心构图;
2,如何稳定相机以及熟练掌握光圈快门景深等技术活。
光圈快门这些名词已经在第二章详细解释了,只要再花一个小时看看相机的说明书,找到光圈快门怎么调即可。本章的风光人物建筑等分类拍摄指导将详细探讨对应的光圈快门等技术活。 下面先说构图。
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构图是一张照片能否正确表达主题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一张图片好坏的标准,构图要想方设法突出主题(你想传达的意思)。有人发言十分钟还没切入正题,有人写的文章废话连篇,这些都很让人厌烦。你能不能简短点?同样,摄影最重要的也是减法原则:凡是和表达主题无关的事物一律排除在取景框之外。在按下快门前一定要想想:能否继续减少取景框内的事物?如果再排除一个那我想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这时才可以按下快门。绘画是做加法,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我们一点一点往上加,最后成了一幅画。绘画创作很艰苦,没有人会把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画上去。摄影是做减法,在追求简洁这一点上和绘画是殊途同归,因为它们同属静态视觉范畴。
综上所述,简洁二字是摄影构图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在完全贯彻了这个原则,确定一张图片里绝对不能缺少的事物之后,才谈得上如何在取景框里如何摆放这些事物。这如何摆放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谈到的构图法,最重要的有三个:黄金分割法,对称法,满框法。
a,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不是分金子,而是说这个比例最能产生美感,像黄金一样珍贵。把一条线分割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0.618,这个分割点就是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在所有的构图原则里是最重要的一个,以至于很多数码相机在菜单里都有是否打开构图线的选择,打开后液晶屏就会出现九宫格,四条线把取景框的长宽各作三等分。所以此法又称三分法。构图时我们应该把照片中的主体(视觉焦点)摆在三等分线上或者三等分线的交点上(参见下图的红线及其交点)。通俗的说,不要把拍摄主体放在正中间,那样照片显得很呆板,要靠左或靠右一些才好看。
黄金分割构图法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拍摄中并没有必要严格遵守0.618比1或者1比3,多一点少一点均可,只要看起来舒服就好。我们也没办法严格遵守,难道随身带个皮尺?

凤凰县的桥。视觉焦点示意图
补充说说图片的视觉焦点。视觉焦点就是一张图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看一张有明显视觉焦点的照片时,第一眼我们肯定会被图片最醒目的点所吸引,然后我们会看看图片的四周有些什么,最后目光还是会集中到视觉焦点上 。这就是我们看图片的视觉习惯:集中 - 分散 - 再集中。 例如左上图,那个打红伞的就是照片的视觉焦点,我们第一眼肯定看这个伞,然后是木桥,还有水,最后目光还是会回到红伞。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光最后要有地方放。
请注意这个红伞并没有遵守黄金分割,它被挤到图片的左上角去了。石桥这张也是,那个戴斗笠的人非常小,都快被挤出去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图片的焦点。黄金分割比例没有必要生搬硬套。
---------------------------------------------------------
练习:请比划一下,以下图片是如何贯彻黄金分割构图法的:
  
   
  
---------------------------------------------------------------------
b,对称与对比
一般来说,70%以上的图片可以用黄金分割构图法,但对有些图片黄金分割并不是最佳选择。典型的例子是建筑。大多数建筑都是对称结构,强行按照黄金分割来构图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美感。水面倒影也是一例。对倒影和建筑等本来对称的景物显然我们应该顺其自然采用对称构图法,一半对一半。对称可以是左右,上下,也可以斜着对称。
练习:请比划一下,以下图片是如何贯彻对称构图法的:
      
  

对称并不一定要是同一类型物体(建筑或倒影),不同的事物也可以对称,或称之为对比。比如下图中的拥抱的恋人与五角星。 从表面上看人和五角星毫无关系,但五角星代表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般是忌讳恋爱的。这就是间接的对比衬托。下面这些图片都可以称作对称/对比构图:
  
     
对比案例
c,满框与留白
黄金分割加上对称构图能搞定85%以上的图片,但还是有一些图片让人左右为难。那就干脆把主体充满取景框,排除任何其他物体(简洁到极限)。这就是满框构图原则。
以下是满框构图举例:


满框往往意味着构图只取局部,并不一定要把主体拍全,以便让观众能根据这个局部想象全局。满框是一种极端构图,它能最大限度地突出主题。它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太满了,主体占据了画面的全部空间,让人感觉堵得慌。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给画面留点空出气,这就是构图时的留白。留多少合适?一般来说留四分之一。这个白留在图片的什么地方?可以是任何位置。留白四分之一原则也要灵活掌握,多一点少一点要看图片具体需要。 如果是留白三分之一,那也就是黄金分割构图法了。
留白也可以走极端,这就是与满框相反的留白构图法:主体只在取景框内占一个小角落,其他地方为大量的空白。留白是一种反向衬托,通过大量空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非空白处 - 照片角落的主体上。 留白另外一个好处是方便印刷排版,大量的空白可供文字编辑和美工在上面写字。如果你的照片日后要投稿给杂志社出版社,大量留白是必不可少的。


构图留白案例
B,其他构图注意事项
a,寻找有趣的形状
生活场景通常都是乱七八糟的,摄影要做的就是从乱七八糟中找出一些形状来拍,如人形,S形,X形,L形,三角形等。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找。宏观就是从大场景去找。通常这意味着在一大片景观中取局部。导游就很擅长此点,他们经常会说:看,前面那片山峰很像一个仙女(或猴子)吧?然后接下来就是一段关于此仙女或猴子的美丽传说。摄影就要充分发挥这种宏观想象力,从一堆乱石里找形状。
微观找形状就是要视力好,眼光毒,从几英寸几厘米的小面积上发现有趣的形状。 这通常也是物体或建筑物的局部。所以寻找有趣形状还是意味着追求简洁,不要贪多,这是构图的总原则。



b,前景与背景
前景指照片中位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任何景物。它的作用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提高画面的感染力,也能起到交待拍摄地点(环境)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它使照片能给读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好的前景还兼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例如利用婉蜒的山路引向村庄,用一排同样的树木引向高塔等。
前景选择的几点建议:1.选择有地方特征的景物作前景; 2.选择框架式前景;3.选择具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作前景。
照片并不是有前景就好。包含还是躲开前景要看你想传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前景是否有利于表达你的意思。要躲开前景很容易,镜头稍微转动,或迈开腿走两步,前景就没了。
请比划一下,以下图片如果去掉前景是否好些?




背景是照片上位于主体四周或后面的景物。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如果说前景还可以躲开,背景是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极端例子是证件照,为了突出我们脑袋大,它的背景是一块红布。这块红布告诉我们:背景要尽可能简洁。
以下是简洁背景举例:





去旅游很少有人携带一块红布,所以景点拍个留影,人物旁边总会有花草树木什么的。很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物体作背景,以证到此一游。这个问题将在旅游合影一节中详谈。
c,包围构图(多拍几张)
构图简洁第一重要,但凡事没有绝对,如果全景与局部难以决定,或不能确定是否应该包含某一物体,那就包含与否都拍,回家再仔细分析哪张效果好。反正数码片子不用花钱买胶卷。分析多了就知道以后如何取舍了。 包围构图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和包围曝光相对应。
包围构图案例1:以下这几张图片都是梅里雪山,拍摄点基本没动,但构图相差很大:有几张拼起来的全景,有包含不同前景的山峰,有不含前景的山峰,有佛塔的特写。总之多角度多焦距都拍,回来再选。


包围构图案例2: 下面四张为同一地点所拍(凤凰沱首风情客栈的二楼阳台)。左起第一张是28mm广角拍的凤凰县石桥和木桥,左起第二张把镜头左移只拍石桥,并和瓦片屋顶形成V字型。这两张都是中午拍的,色调很不好,拍风光忌会正午的阳光。右边两张是阴雨的早上8点所拍,用的Sigma70-300狗头,焦距约150mm,使用了偏振镜消除水面的反光。即便站在高处构图时也不要贪多,要尽量精简,只选取最吸引你的局部。



d,横拍与竖拍
横竖问题也很重要。人是竖的,一般拍肖像应该采用竖构图(合影除外)。风光全景都是大场面,一般应该横构图。但如果你的图片日后要给杂志或出版社用,横拍竖拍就都要兼顾。书籍和杂志都是竖的,采用竖图片比较方便排版。在拍风光时就算这张片子明显只适合横拍, 拍完之后最好加拍一张竖的,为日后杂志的图片编辑提供方便。
构图综述
上面一口气讲了一堆构图原则与方法,每一条都很好理解。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局限于条条框框没有必要。生产流水线可以快速制造出相机和证件照,但它无法制造称得上艺术的照片来,如果摄影也算是一门艺术的话。 一张照片可能毫无构图法则可言,也可能是好几条构图法的综合。比如下面这三张图片,既可以说它是对称的,也可以说符合黄金分割法则,也符合满框留白原则。



很多摄影大师从根本上就是反对任何构图法则的。本星球最大牌的静物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曾说:“在拍照前请教构图的规律,有点像在散步前请教移动的法则。”有篇美国女摄影师Helen Levitt的评论文章也说: it would be mistaken to suppose that any of the best photography is come at by intellection; it is, like all art, essentially the result of an intuitive process, drawing on all that the artist is rather than on anything he thinks, far less theorizes about... Goethe wrote it is good to think, better to look and think, best to look without thinking.简单翻译如下:人们往往认为最好的摄影作品都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摄影杰作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是本能和直觉的产物。。。 歌德曾写道:勤于思考很好,边看边思考更好,但最好的是凭直觉看,什么都不想。
大师们各有各的说法,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 ,就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他们自己玩摄影多年,各种基本构图法早就滥熟于心,他们需要的是突破常规构图,所以才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初学者,了解并实践基本的构图法则是必要的。先学会走路才能跑。跑快了说不定你也能成为大师。一切皆有可能。
第五章:回家后的简单图片处理
本章目录
第一节:照片文件如何备份
1,数码照片的保存方法
2,传统胶片的保存方法第一节:数据如何备份
很多人有过硬盘损坏或系统崩溃的惨痛经历,如果数据没有备份,那感觉和世界末日差不多。存储卡和数码伴侣也一样有可能坏,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辛苦拍回来的照片就全完蛋了。所以旅游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欣赏图片也不是处理图片,而是做图片数据备份。
1,数码照片的保存方法
先讲个故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当天,北川县农村信用社8层办公楼顷刻化为废墟,所有电脑和现金被埋入瓦砾之中。后来解放军叔叔将大部分现金挖了出来(约620万人民币)。但不少农村信用社电脑被砸碎,账户资料丢失。对于没有联网的信用社,上级银行没有这些账户最后余额备份,这些资料应该是永久遗失了。如果有灾民从废墟里挖出存折来取钱怎么办?给钱之后挂账,以后作为呆账核销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银行账户赤字可以核销,但有些重要数据一旦丢失其损失是无可弥补的,比如我们的数码照片。所以异地备份非常重要。去年我陪同父母从长沙来新加坡探亲,随身行李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3.5寸移动硬盘,这个硬盘是我图片库的数码备份,我将此硬盘交给姐夫妥善保管。万一在中国遇上地震,只要我能从废墟中爬出来,也不用去急着挖电脑碎片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重要数据至少有两个备份。只有一个备份是万万不可的。如果你N年辛辛苦苦拍摄的图片(或写的文字)都只在你的桌面电脑里,万一此电脑硬盘坏了数据丢失,你是跳楼还是上吊?笔记本电脑就更脆弱,一杯水不小心倒了就能把它报废,而且它还容易被盗。
数据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购买存储卡或硬盘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数码图片保存方法和大家交流:
a,  存储卡最好买Lexar或者Sandisk的专业卡,这些卡一般少出问题,当然价格也比较贵(废话)。买卡一定要注意防伪,要找大点的店家买,如果在ebay或淘宝上买,最好找四钻以上的陈年老店,看看以前的成交纪录和客户留言。买来之后要按照标签打防伪电话或者上网查是否假货。
b,  如果你的相机是双存储卡的(如Canon 1d系列以及Nikon D3系列),拍照时最好使用双卡互为备份的存储方式(在菜单里面调)。
c,  出门旅游拍照最好不要使用数码伴侣(Digital wallet),数码伴侣里面的硬盘有活动部件,无论如何也没有存储卡防震。现在存储卡8G的还不到人民币两百元,多带两个8G的卡足够一次中短途旅行用了;由于SD卡和U盘超级便宜,32G的U盘才400元。如果带着笔记本电脑或MID旅行,建议干脆不用数码伴侣,用U盘来备份存储卡更安全。U盘也可以用SD卡加读卡器来替代。
如果出远门一定要使用数码伴侣的,建议带两个数码伴侣互为备份,或者带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数码伴侣,总之即便是在旅途中也一定要有两套备份。 从重量考虑,笔记本电脑可选择1.2公斤以下的上网本,UMPC,甚至更小的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 ,比手机大不了多少。
强调一点:新买来的卡和数码伴侣在重要的旅行拍摄之前一定要测试。我有朋友去柬埔寨回来发现数码伴侣一半数据读不出来,急得哭了一天。
d,  旅途中的这两套备份必须放在不同的地方,比如笔记本电脑放在酒店而U盘随身携带;或者U盘给同伴带着而笔记本自己携带。
e,  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欣赏图片而是备份图片。一般我都是双备份。这个双备份最好是一套硬盘一套光盘,不推荐双硬盘或者双光盘。推荐方法如下:
i, 第一套备份是把存储卡或者数码伴侣的图片copy到硬盘里。最好不要copy到电脑硬盘里,要存在移动硬盘里,这样即使电脑病毒发作系统崩溃也无所谓了。家里移动硬盘最好是3.5寸的桌面电脑大硬盘,这种硬盘小偷就算进了家门也一般嫌重不会拿。而且3.5寸硬盘数据传输 比2.5寸的笔记本移动硬盘快很多,处理图片节省时间。
我认为USB2.0的接口已经够快了。如果你嫌USB2.0的移动硬盘不够快,可以购买带火线接口firewire的移动硬盘。firewire火线接口也就是1394接口,有两种,Firewire800的比Firewire400的更快。最快的数据接口是eSATA的。如果钱不是问题,建议购买Studio edition的西捷Seagate或者迈拓Maxtor原装移动硬盘,具有USB2.0,eSATA和Firewire三种接口。 如果自己购买盒子和硬盘来组装移动硬盘,一定要购买尽量好的硬盘盒,劣质低价的盒子千万不能买,其糟糕的电源部分是典型的硬盘杀手。
要注意硬盘也是有寿命的,运转多了也会出故障,所以在不处理图片的时候不要把移动硬盘连在电脑上。硬盘科技一日千里,容量增长很快,现在市场上最大的单移动硬盘都有1500G的了(1.5TB),磁盘阵列就更大。 一般每隔两年我就买一个新的移动硬盘,把旧硬盘上的数据都拷贝过来,剩下的空间还很大。旧移动硬盘不要处理,折旧也卖不了几个钱,留着也算一个备份吧。对专业用户,建议使用四块硬盘组成RAID磁盘阵列,推荐RAID 0+1方式。
ii,第二套备份是DVD光盘。这个很容易,但要得注意的是,刻好的光盘要拿到另外一台电脑上检查是否能顺利读出,我曾经发生过桌面电脑刻好的盘笔记本电脑读不出的情况。检查一下到底是哪一个光驱的问题,然后把它就地枪决深埋。
要购买行货正版的DVD光盘,这和买存储卡一样。理论上来说光盘和塑料袋一样都能保存100年,但本人遇到过在2000年所刻的一张碟2005年就无法正常读出。所以光盘一定要防潮防止阳光直射,如果有专用的防潮箱是最好,没有的话就放在书架里面。每年要抽样检查光盘是否能顺利读盘,最好每隔两年重新转刻一次,反正现在DVD盘很便宜,一张两块多钱。 对于光盘上写字归档,不推荐光雕(light scribe)刻录盘,又贵又容易刻飞,建议买油性笔直接写在光盘上。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光盘上什么也不写,只写在装盘的塑料标签上,但一堆没有标记的光盘 万一放混很难找。
iii,因为硬盘光盘都很便宜,所以多做一套备份也无妨。对于非常重要的图片推荐两套硬盘一套光盘,或一套硬盘两套光盘,总共三套备份。两套硬盘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比如迈拓Maxtor硬盘的一套,西捷Seagate的一套。
f,  所有的本地备份做完以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异地备份。把重要的数据买一个移动硬盘复制一套,然后交给外地的可靠朋友。这个朋友住得越远越好,最好是在地球的另一端。
g,  网络硬盘来做异地备份也是可以考虑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你随时能调用数据。缺点是空间价格贵,数据上传下载都很慢。如果重要图片不多的话甚至电子邮件也可以用来做备份(多注册几个邮箱,以附件的形式互相发图片)。但如果你的数据量非常大,一个300G的硬盘还装不下,邮箱法会把人做死,而且email附件一般限制在10MB以下,对于千万像素RAW原图显然不行。这么大容量的网络硬盘是非常贵的,购买这么大的网络空间我看还不如自己买一个主机交给数据中心托管,这样可能便宜点。
到底哪些数据如此重要值得两套甚至三套备份呢?我认为值得两套备份的是从存储卡上copy到硬盘里的原始图片文件,值得三套备份的是转换后的RAW图片文件(JPEG压缩比10或者Tiff格式),以及加框写字后适合网上交流的600x400边长的小图,当然还有文字。 凡是花了很多时间的,都值得三备份。
2,
家里的底片和老照片怎么保存?对于底片和重要照片,最好能存放在防潮箱里,绝对不能阳光直射,顶不济也要放在书架里面。但不管如何精心保管,底片和照片在10年之后就会出现肉眼都能发现的退色和变质,20年之后更加明显,看看你小时候的照片就知道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50年之后很多老照片将因为片基老化而彻底报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建议用扫描仪以机器的最大解像度把底片和重要照片扫描成电子文档(JPEG压缩比10或者Tiff格式)然后备份。备份方法参照上面的数码照片备份。
很多人认为扫描照片就行,实际上从底片扩印成照片的时候就已经损失了一部分细节,所以保存照片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扫描底片。最好使用专用的底片扫描仪。带底片透扫的平板扫描仪也可以。最佳方法是滚筒式电分扫描,但电分扫描仪太贵,便宜的都要几十万人民币一台,体积巨大操作繁琐,不可能家用,只有大型印刷出版公司才有这机器。当然如果你特别注重扫描质量,可以联系印刷公司电分扫描,一般按扫出来的文件大小收费(每MB多少钱)。
一两千元的普通扫描仪也能想办法接近电分扫描的质量,那就是三次扫描然后叠加。第一次正常扫描,第二次扫描曝光量减低一挡,这样能保留高光部分的细节,第三次曝光量增加一挡以得到暗部的细节。然后用Photoshop把三次扫描的文件进行叠加处理。
第二节:照片的电脑后期处理(数码暗房)
1,显示器的调整
a,颜色管理和色彩空间综述
b,显示器快速校准第二节:照片的电脑后期处理(数码暗房)
1,显示器的调整
a,颜色管理和色彩空间综述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相机显示屏回放鲜艳夺目的图片,用家里电脑看颜色和亮度都差好远;再用办公室电脑看又与家里的电脑有区别。如果能感觉这些差异,那恭喜你,你有一双锐利的对颜色敏感的眼睛,这是数码摄影的必要条件。问题是:到底哪个显示器是准的?
颜色的描述是一个相当主观的东西。比如说这个苹果好红啊,但它到底有多红?能不能用准确的数字把这个红色表示出来,就象1+1=2一样?公司和国家必须要用数目字进行管理,否则就是一笔糊涂账。颜色也是一样,数字化的颜色管理(color management)是数码摄影和印刷制版等行业的基础之一。
幸好业内人士已经制订了对颜色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标准。不幸的是, 一下子搞了好多种不一样的色彩标准。色彩标准又称色彩空间(color space,又称色域)。常见的色彩标准有sRGB,AdobeRGB,CMYK等。
sRGB最常见,它的全称是标准红绿蓝standard Red Green Blue,1997年由惠普和微软 公司联合制订。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万千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sRGB规定三原色各自有256档,或256阶,像从低到高的台阶一样。比如红色,0为一点红色都没有,随着数字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红,到256为最红。三原色各有256种,按sRGB标准全世界共有256x256x256=16,777,216种颜色,其中任何一种颜色都能用数字表述出来,比如纯红为R(255),G(0),B(0),又比如三原色都达到最大值时为纯白R(255),G(255),B(255)。
小数码相机多默认sRGB标准, 多数单反数码相机则有Adobe RGB和sRGB两种色域选择。Adobe RGB是1998年Adobe公司制定的色彩标准,它比sRGB色域更广。理论上来说应该选择Adobe RGB,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网络运用、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特别是中低档的,都默认sRGB色域,所以我们不得已只得选择sRGB,因为需要保持色彩空间的一致性。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 典型例子。但如果你的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支持Adobe RGB,你又以打印照片为主很少上网分享图片,毫无疑问应该选择Adobe RGB。
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一种色彩空间就要前后一致 (从拍摄一直到后期制作),不要换来换去,除非必不得已。Adobe RGB相机拍摄的图片在sRGB的显示器里看感觉颜色被洗了一样淡了好多。
b,
设定了色彩空间并不能解决显示器偏色问题。例如现有一个色块,数值为R(255),G(0),B(0),如果显示器很准的话应当显示高度饱和的红色。但是在甲显示器上鲜艳的红色在乙显示器上可能是暗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i,虽然色值相同,但显像管电子枪的灯丝温度以及荧光粉的发光特性不同,色彩就会有差异。液晶显示器由于面板及电路不同也会出现颜色差异。40%的偏色由此而致;
ii,不同显卡或显示器的色彩空间、色温、对比度和亮度等参数设置不同。这个因素导致了60%的颜色差异。
显示器的终极校正需要色度仪、分光光度仪等专业仪器。这些仪器超贵,一般人不是烧得冒烟谁也不会去买。拥有这些仪器提供显示器调整的专业服务机构也收费不菲。
次一级的选择是购买spyder蜘蛛系列校正器,但价格也不便宜,专业版售价人民币三千多,入门级的Spyder 2 Express 快捷蜘蛛也要人民币一千元。如果你购买了价值三千元以上的专业级液晶显示器(如艺卓EIZO),建议买个蜘蛛然后按说明书调整。
这么贵?其实不花钱或花少钱也能调整显示器。根据上面的分析只要统一了显示器的色彩空间、色温、对比度和亮度等基本参数就能纠正大部分色彩偏差。推荐以下三个方法:
I,按钮调整显示器的色彩空间、色温、对比度和亮度,直到自己看着舒服为止,或者用另外一台显示器来对比;
II,下载安装免费的显示器调整软件;
III,如果你手头有较好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可用打印机来校准显示器。

开始调整前,请先把屋里的光照强度调到适度水平。白天请把窗帘拉上,晚上请打开天花板的日光灯,不要让台灯直射显示屏。显示器不要面向窗户等强烈光源,要背对窗户。有条件的话建议手工制作一个显示器遮光罩,几块钱买张纯黑卡纸裁减粘好就行,效果类似左图。
大多数LCD显示器都提供了DVI接口与VGA接口,很多用户习惯使用VGA接口,忽视了传输速度更快画面更清晰的DVI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如果你还在用VGA接口,请改用DVI,(DVI连接线在淘宝上卖二三十块钱一根)。如果你的电脑没有DVI接口而又使用液晶显示器的话,建议升级为带DVI接口的显卡。下左图为传统的VGA接口,右为DVI接口。

 

电脑的显示系统由显卡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装在机箱里的显卡本身没有按钮,但可以通过软件来调系统的亮度、对比度以及颜色饱和度等,这个调节软件通常是和显卡驱动程序捆绑的。不管是CRT显示器还是LCD液晶 显示屏,其外部都有调节按钮,进入菜单后也可以调亮度、对比度和颜色饱和度。到底应该调显卡还是显示器?一般只调一个,如果两个都调,一个正一个反,那永远也调不对。一般建议显卡在安装最新驱动之后就不要再动它,一切默认出厂设置,以调显示器为主,除非显示器按钮调节怎么也搞不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调整步骤。
i,不管你的电脑是品牌整机还是自己组装的,请访问显卡和显示器的制造商网站,下载和安装最新驱动程序;
ii,安装完最新驱动之后,重新启动电脑,用鼠标右键点击电脑桌面,再点击“属性”,然后点击“设置”,颜色质量选择为最高(32位),如果是液晶显示器,请把“屏幕分辨率”调到最大 ,因为对绝大多数液晶显示器最大分辨率就是点对点的最佳分辨率;如果是显像管的,请调到显示器制造商推荐的最佳解像度(分辨率);
iii,台式电脑外接显示器:通过按键进入调整主菜单。先把游戏模式、影视模式之类的各种情景模式都取消。然后按自动调整钮(AUTO),显示器自动调整成厂家默认设置。请千万注意色温,有少数不良厂商为制造假鲜艳色彩将默认色温设为9300K。为纠正这个错误,请再次按键进入显示器菜单,将色温设置为6500K;
iv,调整RGB。所有的颜色都是三原色混合而成,一般的显示器菜单都能单独调整红绿蓝(RGB)三种原色的比例,如果红色调多一点显示器整个色调就会偏红。推荐RGB三原色保持数值一致,不要突出任何一种原色,除非你的显示器偏色很严重,这么偏色的显示器也该买新的了;
v,调整颜色饱和度,一般推荐中间值50%为佳,不要太淡也不要过饱和;
vi,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亮度是光的强度,对比度是光的锐度,高锐度看起来很美,但过高的锐度会使图片细节丧失。亮度和对比度没有一个绝对数值标准,一般推荐对比度50-80%。很多显示器默认的亮度为100%,这也不推荐,一般白天使用80%亮度为佳,晚上可调得更低一些,看环境光照强度而定,总之调到自己看着舒服为止;
vii,确定色彩空间(color space)。Adobe RGB和sRGB均可,各种设备请保持一致;如果不是专业用户,也舍不得买高档的显示器和蜘蛛,建议使用sRGB;
viii,确定灰度系数(gamma,即白色到黑色变化的曲线系数)。Windows系统缺省值是2.2,Macintosh苹果系统的缺省值为1.8。这个系数有的机器需要打开显卡的调整软件才行,按钮菜单里面没有。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除了亮度之外,大多数没有按钮调节,只能进入软件菜单调整。方法是:右键点击电脑桌面,再点击“属性”,然后点击“设置”,再选择“高级”,然后你会看到一大堆可调整的系数。一项一项点开看。通常这些系数都没有什么可调的,厂家默认的缺省值已经相当好了。请注意笔记本电脑也要先去厂商网站下载驱动软件,特别是显卡的驱动。
经过以上调整,大多数显示器都能正常显示了。此时你可以拿数码相机的显示屏或另外一台调整好的显示器来对比(如笔记本的),都显示同一张未经PS的照片。 别忘了相机的显示屏也要关闭各种色彩增强设置(如户外、鲜艳等模式)。如果颜色依然相差很大,那其中某一台显示器就可以从窗户扔出去了(注意楼下行人)。
如果你怕砸到无辜行人,接下来可以用显示调整软件作进一步调整。有很多免费软件,如Nokia Monitor Test,DisplayMate等等,大家可以下载来试试。鉴于Photoshop是最常用的修图软件,建议使用其自带的Adobe Gamma显示调整软件,它是Photoshop免费赠送的。安装Photoshop后打开电脑控制面板,通常第一项就是Adobe Gamma。如果找不到,请上网搜索安装Adobe Gamma,运行之后按提示一步步调整。
请注意软件调整不是万能的,有时按软件调整完发现显示器偏色更严重了。这是因为显示器制造商对不同显示器的调节有不同的理解和规范,不能生搬硬套。
调整显示器的最后一招是与打印机对照调整。摄影是为了得到照片,printing is believing,出片子才是硬道理。打印机要选用7个墨盒以上的专业照片打印机,使用原装墨水和你能买到的最好的照片打印纸,同时要基本遵循打印机厂家默认设置,使用最高打印解像度并关闭所有打印软件的色彩增强设置。打印之后对照调整显示器,使两者看起来差不多为止。因为打印机校准本身也是个问题,所以理想的搞法是:买一张现成柯达色卡(或EPSON灰卡,gray balancer),然后屏幕上也显示这张卡,对照慢慢调。
2,RAW图片转JPEG的处理
a,RAW与JPEG综述
b,RAW转JPEG具体步骤2,RAW图片转JPEG的处理
第二章名词解释说过,RAW图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尽量用RAW或RAW+JPEG文件格式拍照。但严格来说RAW只相当于数码底片而不是照片,网络浏览器无法查看,也无法打印照片,因此后期处理的第一步就是把RAW文件转换为任何网络浏览器和打印机都能识别的JPEG或TIFF图片。
在胶片时代把胶卷冲出底片然后扩印为照片有多种不同的药水和方法,柯达、富士、爱克发等公司各有一套。数码时代也是一样乱,随便搜索一下就有超过十种RAW转JPEG软件,佳能有Canon 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尼康有Nikon View NX,它们能转换各自品牌相机的RAW文件。此外还有一堆通吃所有RAW的第三方软件,如Capture One、Bibble、SilkyPiX、Adobe LightRoom、DxO Optics、ACR(Adobe Camera RAW)等,很难说哪个最好 。鉴于Adobe Photoshop(PS)是最常用的后期处理软件,所以下面以Photoshop套装的Camera RAW为例来看看RAW转JPEG的过程。
(以下三张小图可点击在新窗口放大)
  打开Photoshop CS4即出现窗口如左图,这就是我们调图的主窗口。我们注意到左边有一竖排工具栏,这就是PS修图最常用的工具。 在本窗口左上角点击“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点击“浏览”,即开始运行Adobe Bridge。
  左为Adobe Bridge主窗口,它是Photoshop自带的一个图片浏览软件。该软件也可单独运行。双击任何RAW文件就会启动Camera RAW。 RAW文件名的后缀有多种,不同品牌的相机各异,如Canon的是.CR2、NIKON是.NEF等。 左图库可以看到每图都有RAW和JPEG两个版本,如果JPEG图片看起来很美就不用处理RAW了,可直接跳过本节。这就是拍摄时选择RAW+JPEG的好处。
左为点击RAW文件后启动的CameraRAW初始界面。 要注意该窗口最下面是色彩空间选择,如果是网络运用为主请选择sRGB和8bit图片,因为浏览器根本无法显示16bit色彩,徒费硬盘空间。但以打印输出为主则应该选择16bit和Adobe RGB。

CameraRAW初始界面最上面是一排图片调整工具,如裁减、旋转、修复/仿制、去红眼等等。这些调整工具和PS里竖排的那些工具是一样的。到底在哪调?一般凡是能在Camera RAW里能搞定就不留到PS去调了。约80%的RAW图片经CameraRAW处理为JPEG就是最后定稿,不需再PS了。
这些调整工具很简单。比如消除红眼,只要点击红眼工具,然后在照片的红眼处点一下就行了,瞳孔大小是可调的。又比如裁减图片,点击裁减工具后在图片上拉,确定范围即可。各项工具大家可逐一点击试试。

初始界面的右部就是主调整窗口。最上面是f3.5、1/20秒、ISO1250等曝光数据,下面有一排8个小方框,点击每框都 有一堆可调整参数,都调的话一个小时也搞不定一张图片。下面捡要紧的说。
第一招:点击“默认值”左边的“自动”。哈哈,我是懒人一族。 但不得不承认电脑有时候比人脑聪明。30%的图片就是这样一键搞定。 如果自动图片看起来不美,接下来就调白平衡。下拉菜单一项一项试验,自动、白天、日光灯什么的。如果没一个满意的,就左右拉动色调和色温调节钮。如果怎么也调不出正确的颜色,那就点击上面第四个小方框,这里可以调节红蓝黄各种颜色的比例和浓度。还搞不定的话,干脆把饱和度降为零,去颜色转为黑白片即可。 颜色的判断很主观,不好说到底准不准。但请看看自己的皮肤,如果照片有人像的话,首先要对照自己的皮肤把人的肤色调对,切忌出现猪肝色等不正常皮肤。舞台及夜总会等纯人工光源除外,这种图片只能根据自己的记忆和常识来确认颜色了。 接下来对曝光、亮度对比度进行调整,每个滑块都左右拉动看看效果(打开预览)。判断的标准也是自己的记忆和常识。

8个小方框的第一个方框“基本”调整搞定,接下来点击第2个小方框, 开始调整色调曲线。如果点击“点”的话,你会发现这里也可以调对比度。没错,在PS里任何一个效果都可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达到。色调曲线可以单独调整高光及阴影部分的亮度 和色彩,几个滑块都拉动看看,是否这是你要的效果。
接下来进行镜头调整。我经常使用一堆狗头,但我并不担心 成像有紫边,或照片四周有暗角,因为这些在电脑里一秒钟就能纠正。右图的镜头晕影就是校正暗角,很方便的,校正后不露一点痕迹。
以下对锐度和杂色的处理需要图片在屏幕上放大为100%再进行。
右图减少杂色是减低图片噪点,特别是高ISO图片的暗部噪点。要注意消除噪点时图片可能会损失细节,所以此工具的力度(也就是明亮度和颜色)大家可以拉动滑块看效果决定。若对效果不满意干脆不做此项,因为还有更专业的消噪软件可以下载使用,如NeatImage和NoiseNanjar等。
对锐化的处理也是一样。锐利的图片看起来很美,但同样有损图片的细节。所以力度的掌握很重要。一般我在CameraRAW中不做锐化,留待具体输出时(打印或上网分享)在Photoshop中再按需锐化。 最后,因为CameraRAW处理花了我们很多时间,建议新开一个文件夹专门保存调整后的图片。一般建议存为最高质量的JPEG(一般压缩比为10)。存无压缩的TIFF格式最好,但缺点是文件很大,一张一千万像素的Tiff可能超过20MB。当然也可以存PSD格式,这是无损存储且文件不大,但缺点是网络浏览器和打印机并不支持此格式,PSD只是方便进一步PS修改。 以上是我在RAW文件转化中常做的几个调整。上面说过CameraRAW很强大,还有很多调整和修饰选项,你可每项都点击试验一下。如果不满意CameraRAW的表现就不要动这些调整,存储为TIFF后留待PS中再仔细修改。或干脆把CameraRAW扔到一边,试试相机光盘自带的厂家RAW转换软件或其他第三方软件。
3,Photoshop(PS)图片简单处理:
A,超快速的4步搞定PS(上图前)
a,旋转和裁剪
b,调整亮度,对比度,颜色(曲线与色阶)
c,图片改小并锐化
d,加边框并署名A,超快速的4步搞定PS(上图前)
a,旋转和裁剪
b,调整亮度,对比度,颜色(曲线与色阶)
c,图片改小并锐化
d,加边框并署名
下面分步讲解:
旋转和裁剪。首先在PS中打开原图(点击“文件”,在弹出的选项中点击“打开”文件)。如果地平线是斜的或人是歪的,第一步就是旋转图像把图正过来:点击“图像”,在弹出的选项中点击“Image Rotation”,也就是旋转图像,再选择你要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即可。如果是竖拍的,那就转90度。

接下来是裁剪。这张照片是始建于1901年的长沙市北正街天主教堂。我用传统胶卷拍的,扫描后就数码化了,和数码照片没区别。点击左边竖排工具栏的第二个工具(虚线小方框),然后在图片上拉 虚线框,框大小和改变windows窗口大小一样做法。这里我要裁掉的是图片四周的黑框。裁多裁少个人自便。虚线确定后点击“图像”再点击“裁剪”即完成。

接下来请相信电脑自动一回,点击“图像”,此时我们看到有Auto Tone(自动色调), Auto Contrast(自动对比度), Auto Color(自动颜色) 三个选择。先点击Auto Tone(自动色调),看看是不是你要的效果。如果是则继续点击Auto Contrast和Auto Color;如果不是,那就点击图像左边的“编辑”键,再点击“还原”即可取消刚才做的自动色调。Auto Contrast和Auto Color都照此操作。近一半的照片都可以这样自动调整,效果不错。
有时候自动操作效果可以但有些过头怎么办?比如Auto Color加深了图片颜色,但加得太多,过于饱和了。能否消除一半?没问题,点击“编辑”,再点击“渐隐”,要百分之几十只需自己键入数字,看预览确定。

这张教堂图片我觉得自动调整效果不好,只好进行手动调整。要调的还是那三项:亮度,对比度,颜色。首先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列位看官,请看调整菜单的前四项:亮度/对比度,色阶,曲线,曝光度,它们都可以对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进行调整。到底运用哪个?都可以,单用一项,或联和运用两三项都行。曝光度和亮度/对比度这两项我就不说了,因为实在太简单,点击进入它们各自的调整窗口,左右拖动滑钮直到你要的效果出现为止。下面重点说说色阶和曲线。

下图就是色阶主界面。它的调整也很简单,左右拉动5个滑钮,我们可以看到亮度和对比度都在发生变化,同时预览看效果,调到你满意为止。注意上面还有通道的选择,默认的是RGB,如果你下拉菜单选择红色,再拉动滑钮即可改变红色的强度,整个图片色调就会改变。这不变成调颜色了吗?没错,色阶是个多面手,既能调亮度对比度也可以调色彩。

然而真正的超级多面手是曲线。它不但能调整体亮度和色彩,还能单独对一张图片的亮部和暗部进行独立的色彩和亮度处理。这有点类似音响的高音和低音旋钮。下左图是曲线调整的主界面。用鼠标把这根直线上下拖动就改变图片整体明暗。如果我们点击中间点,曲线的正中间就会被固定,然后可以把曲线的上段和下段反向分开拉动,可达到调节对比度的效果。曲线最多可以被分为16段进行细致调整,就象音响的频率均衡器一样。曲线和色阶一样也有通道的选择,默认的是RGB,如果你下拉菜单选择红色,再拉动滑钮即可单独改变红色的强度。我们看,就一个曲线工具,图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全搞定,此乃一个超级多面手。

虽然曲线超级厉害,但在调整全图色调/色彩上还是色彩专用工具更好些。点击“图像”〉“调整”〉“色彩平衡”,即可进入调色菜单,左右拉动滑钮直到达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色彩平衡可以调全图整体色彩,也可以对图片的高光、阴影部分单独进行调整。总之,调整颜色和调整亮度一样都有几个工具可单独或组合使用,简单总结:(1) 要修正总体的色调可使用色阶(Level);(2) 要修正局部色调可使用曲线(Curve);(3) 要改变总体颜色可使用色相/饱和度(Hue/Saturation);(4) 要单独控制高亮、中间调和阴影部分的颜色,可使用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


颜色搞定,下一步是把图片改小。很多网上论坛限制最大图片文件不能超过200K,所以图片的尺寸600x400就行。最长边建议不要超过800像素。操作是:点击“图像”〉“图像大小”,然后输入长700像素即可。
请注意,如果是供打印输出或送到冲印店出片子,千万不要把图片改小,图片文件越大越好。
接下来是锐化,就是让图片看起来清晰锐利。此时先要把图片放大到100%以便预览。锐化具体操作是:点击“滤镜”〉“锐化”,此时有5种锐化选择,一般建议直接点击“锐化”让电脑自动进行。锐化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有损图片细节,锐化过头的图片是很难看的,如果图片看起来和视频截图一样有锯齿感,那就是自动锐化过多了。减少一点的办法是:点击“编辑”〉“渐隐”,要百分之几十自己键入数字。一般建议50%。如果信不过电脑也可以选择USM手动锐化调整,好几个锐化参数可自己调整并预览,只要你不怕麻烦。锐化要有度,凡事皆有度,我们就离成佛不远了。
图片裸体上传是不好的,建议给它加个边框。有很多种边框,甚至还有专门的边框软件,搞成邮票效果花环效果什么的,这些框很俗气,不建议使用。比如在家里给朋友看你装裱好的作品,朋友看了半天说:恩,框子不错。这简直太失败了。我们看网上很多大师图片都只有最简单的单色细边框,连立体效果的边框都很少用,简单就是美。所以要向大师学习,只加单色边框,把观众的眼光引向图片本身而不是框子。操作是:点击“图像”〉“画布大小”,选好你要的边框颜色(画布扩展颜色选项),暗红色或其他暗色为佳,不建议用明亮色彩。假如图片是600X400,那就输入602X402,这已经是最细的边框了,只有2个像素。点击确定,边框就做好了。
对于上网交流,还可考虑在图片上签字署名,博客、个人网页、QQ空间网址等都可以写上去。操作是:在PS主窗口左边竖排工具栏点击“T”,然后在你想署名的图片位置上点击一下即可开始写字,字体的颜色和大小都是可调的。
最后一步是存盘,不要直接点击存储,这将覆盖宝贵的原文件。建议点击“文件”〉”另存为“/“存储为”,此时最好新开一个文件夹专门保管网上交流的图片。对于网上交流,JPEG压缩比选8就够了,如果打印或扩印输出则应选择10。
至此PS对图片的基本调整就结束了。请看下面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图片效果对比。没有任何复杂操作,图层、蒙版之类的统统不涉及,PS就是这么简单。

B,超快速的4步PS进阶
a,小局部调整:消除红眼 、粉刺、电线杆等不需要的东西
b,大局部调整:i,局部勾图处理;ii,叠加;
c,纠正镜头暗角和建筑变形(数码移轴)
d,自动批处理B,超快速的4步PS进阶
a,小局部调整:消除红眼 、粉刺、电线杆等不需要的东西
b,大局部调整:i,局部勾图处理;ii,叠加 (合并到HDR);
c,纠正暗角和建筑变形(数码移轴)
d,自动批处理
下面分别讲解:
a,小局部调整:消除红眼、粉刺、电线 (杆)等不需要的东西。方法很简单。下图是PS的主界面,其左边有一竖排工具栏,中间那个斜棒就是污点修复工具。

鼠标右键点击这个斜棒就会跳出好几个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把图片放大到100%再修,这样比较精确。点击红眼工具后图片上面会有一排工具参数,就如用毛笔修照片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笔一样,这里需要根据眼睛的大小选择“画笔”的直径(拖动直径滑块或直接输入数字)。确定后在照片红眼处点击一下即可。粉刺也是同样做法,地上的小纸片墙上的小钉子都照此处理。

在Photoshop中要达到同一效果往往有好几个工具,除了画笔修复工具,消红眼还可使用橡皮擦以及仿制图章工具。画笔修红眼是电脑自动从红眼四周取样来替代红眼,仿制图章的使用首先要按住Alt键,然后用鼠标点击图片任何地方,告诉电脑我不要在红眼四周自动取样而要在鼠标点击处取样来消除红眼。
修复小污点容易,消除电线(杆)等大物体就麻烦一点。比如上面那张图我想抹掉横贯图片中部的粗电线。若使用画笔修复,选好画笔直径后 就顺着电线从左至右拖动。但拖至电线和电线杆交界处要小心,交界处很容易过渡不自然而露出PS的痕迹。此时要把图片放大到100%,精心选择画笔直径,慢慢一点点的抹。如果不满意上一步就点击“编辑”〉“后退一步”,还原刚才做的, 重新选择画笔直径和硬度再抹。还可以改用仿制图章工具,从电线杆的周围某处取样来修复微小的过渡不自然之处。

图片编号R0014902
上图就是用画笔和图章去除电线后的效果,修得我眼发花。仔细看的话电线杆和电线交界处还是露了点PS痕迹。
b,大局部调整:
i,局部勾图处理;ii,叠加(合并到HDR)
某些局部调整,若这个局部比较大,需要单独勾出来进行处理。如下面这张东方明珠塔上拍的上海黄浦江,因为隔着玻璃拍,所以图片灰蒙蒙的。请眯眼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会发现天空比城区亮好几倍。首先我进行了整体色阶和曲线处理,但因为天空太亮,若照顾城区的亮度则天空就不可避免的过曝了,效果十分的不理想。于是我在PS左边的竖排工具栏中选择勾图工具,鼠标右键点击从上数第二个虚线框,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此虚线框下面还有个像拉索套环似的选框工具,可根据图片局部的形状选合适的工具。
  

框选工具默认的”羽化“为100像素。古人把成仙称为羽化 ,苏轼《前赤壁赋》曰:”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PHOTOSHOP里的”羽化“是对框子与图片的衔接处进行虚化,起渐变的作用从而达到自然衔接。羽化值(多少像素)表示虚化范围大小。虚化有损图片细节,所以越小越好,但过小的话会衔接不自然露出PS痕迹。唉,这个世上还是度不好掌握。千万像素的大图,假如勾出三分之一的话,羽化推荐50-150像素,具体多少看个人喜好。
这张上海黄浦江我羽化100像素再矩形框选天空部分,进行单独的亮度、对比度以及颜色调整(方法参见上一节《超快速的4步搞定PS)。然后再分别框选城区和江面,各自调整。最后的效果如下:

从东方明珠塔上看上海。图片号:Shanghai805A.
局部勾图是一个笨办法,麻烦不说,羽化损失细节还容易露马脚。对于明暗对比大的高反差场景,如灿烂的晚霞和阴暗的地面,最好在前期拍摄时就处理好,如使用灰渐变滤色镜压低天空的亮度。但有了Photoshop数码暗房,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抛弃渐变滤色镜,采取包围曝光,以不同的曝光值拍三到五张,把天空和地面分别拍好,在PS中再叠加,从而得到一张HDR超高动态范围的照片(High Dynamic Range)。操作是:打开包围曝光的5张图片,然后点击”文件“〉”自动“〉”合并到HDR“。按提示操作。
要注意的是,包围曝光需要在三角架上纹丝不动地进行,如果几张图片焦距和构图稍有不同,叠加后会出现重影。对于无法使用三脚架的场合,只能尽量保持身体纹丝不动。如果你定力不够,那还是用渐变滤色镜算了。
c,纠正暗角和建筑变形(数码移轴)
所有镜头都或多或少有成像畸变,如下图所示,中间方框为正确的图像,左右两边分别为长焦镜头的枕形畸变和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

大多数镜头在最大光圈拍摄时还会有暗角出现(图片中心比四周亮度高)。另外在拍摄建筑时,由于仰拍和俯拍,图像会产生内倾或外倒的变形,看得人很压抑。比如下面这张教堂,由于仰拍,建筑强烈变形:

还好我们生活在快乐的数码时代,PS可以轻易纠正这些镜头缺陷,不用因此去购买万元级的移轴镜头,方法是:点击”滤镜“〉”扭曲“〉”镜头校正“,即出现如下的镜头校正窗口。”移去扭曲“我键入+4,消去轻微的桶形畸变(立柱不直);”色差“滑钮是消除紫边,这里没有就不用动;晕影就是消除镜头暗角,这里我输入+6;”垂直透视“滑钮就是纠正柱子内倾,相当于数码移轴,这里我输入-66。最后点击”确定“即完成这一系列镜头校正。

d,自动批处理
如果一次长途旅行拍了一千张照片,即便每张都只做简单调整也意味着万次以上的鼠标点击。想想就手发软。如果有几十张图片的调整操作差不多相同,我们可以记录其中某张的调整步骤,运用到其他图片上,这就是批处理。
最简单的批处理方法:首先打开一张图片,点击”窗口“〉”动作“,这时就出现了历史纪录和动作栏,在”动作“栏最右边点击下拉菜单,然后点击”新建动作“,窗口最下面红色按钮点亮,象录音机的录音键一样,此时PS就开始记录你的调图步骤。这里我做了四项调整:自动色阶、图像大小、曝光度、存储。做完之后按下红色按钮左边的停止键,动作记录结束。此后如果你打开另外一张图片,按下红色按钮右边的播放键,PS就会自动执行刚才纪录的一组调整步骤,不用一项项点鼠标了,相当快捷。
每一个步骤左边都有框选,如果你觉得有图片颜色很好不用做色阶,那就把色阶勾掉再按播放,PS就会跳过色阶,只执行图像大小、曝光度和存储三项。
可以录下多个动作,比如白天的图片执行动作A,夜晚的图片执行动作B。这样PS上百张图片就很快搞定了。

PS修图就到这里了,本人水平有限,讲的大多数都是简单修理,下拉菜单执行操作就搞定,图层蒙板之类的复杂操作都还没涉及。虽然PS很强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但我们摄影的原则是尽量在前期做好,不得已才留给后期。 比如上面把电线PS掉,其实在拍摄时往前走两步就可以躲开电线。往前走几步只要几秒钟,后期慢慢修复需要几分钟还不止。
假设拍美女发现她脚边有一纸片,你可以上前拣走,也可以后期PS拣走。PS本身并无过错,拍照无罪,修图有理。古代用胶卷的时候,前辈们也一样用笔修底片,扩印的时候叠加遮挡也屡见不鲜,只不过现在我们把它数码化了。但2008年中国陕西PS出了一只华南虎,严重败坏了PS的名声。这只老虎告诉我们,片面强调PS的作用是不对的,一般来说拍照本身的技巧要占70%以上,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到快门上吧。
第三节:照片的输出
1,传统胶片的冲扩
2,数码照片的扩印和打印摄影是为了记录事物。显示器一关两眼一抹黑,什么都没了。照片是最好的记录,拿在手上看才是硬道理,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实打实的爽。
1,传统胶片的冲扩
以前旅游都是带回一大堆胶卷送到冲印店,第二天取照片。这种得到照片的方式没啥好说的,因为控制权都在店家手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家装修较好的冲印店然后祈祷。不知道店家用的是不是正品药水啊,本来额定冲100卷的药水可能冲了200卷啊,新来的伙计不带手套直接用手抓底片啊。。。等等等等。我有很多次在店里生闷气,因为底片被严重划伤。还有比我更不走运的,底片冲坏了,店家只赔等量胶卷。
遂有大侠一气之下亲自在家里冲底片,自己夺取控制权。这当然很好,但有很多技术困难要克服:药水难买,开封后的药水难保存,冲洗中的温度难控制。现在八百万像素相机只卖八百元,山寨版五百万像素的只要三百多元,几百元的手机照相也像模像样。长此以往,估计到2015年厂商可能会停止生产胶卷。在2015年之前,对旅游坚持拍摄胶卷的大侠,我有如下建议:
a, 在机场火车站安检时不要将胶卷过机检查,可满脸堆笑地要求手检,或购买防辐射的胶卷专用袋,特别是对ISO400以上的高速胶卷;
b,不要在旅游景点购买和冲洗胶卷;
c,尽量寻找能吊挂冲洗负片的大型店家;
d,绝对避免强光照射底片,最好有专用的防潮箱保管,顶不济也要放在书架里面。避免强光照射包括尽量减少用幻灯机播放反转片(正片);
e,尽量少用重要底片扩印照片,要以数码方式处理底片,也就是用底片扫描仪以最大解像度把底片扫描成电子文档(JPEG压缩比10或无压缩的tiff格式 存储),再按数码照片处理。
2,数码照片的扩印和打印
如果家里没有喷墨打印机,那就只能去(网上)冲印店洗数码照片了。喷墨打印机现在卖成了白菜价,所以严重推荐大家自己动手打印照片。自己控制从按快门到出照片的全过程是很爽的,这也是数码摄影的优点之一,我们对绝对权利有很强的欲望。
喷墨打印机不但价格越来越低,而且打印质量也超过了传统的光学扩印,八个墨盒以上的高档照片打印机其色域之广甚至超过了普通显示器,打印的照片在室内 能保持200年不褪色,远远超过了传统光学扩印。去各大影展转转就知道,绝大部分摄影师都已抛弃传统扩印,改用打印机制作照片了。
多少钱的打印机适合打照片呢?首先强调一点,对照片打印来说,打印纸第一重要,墨水第二重要,打印机排第三。it's all about paper. 理论上来说最便宜的四色喷墨打印机(三百多元)只要用好的照片纸也能打出不错的效果。到底用什么照片纸好?一般来说越贵的越好(废话)。HP和EPSON原装纸都还不错。还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进口天价打印纸,据说比EPSON原装纸还好。这是可能的,Cucci和LV只是普通高端品牌,地球上最顶级的手袋对大多数人来说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也从不在百货公司卖。具体到纸质,我本人偏向没有反光的亚光纸(matt paper),高光纸(glossy paper)出大照片看着晃眼睛。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换用不同的打印纸/墨水,同一张图片打印出来照片会有很大差别。一般推荐先输出小图片,然后对照显示器调整色彩等参数,再次打印输出再调整,直到出现你要的效果,此时就可以输出大照片了。
我们的相机和镜头投资成千上万,买个一千多元的照片打印机当不为过,如1400元的爱普生Epson 270六色打印机(六个墨盒),出片效果不会比冲印店差,最大可打A4尺寸的照片。如果你需要A3或者19寸的大照片,可考虑爱普生Epson 1390,价格不超过2900元。佳能和HP的六色打印机也不错。对于超级发烧友/影楼,打印量很大或经常打印A3或19寸以上大照片的,建议购买售价一万多元的EPSON4880(可打24寸照片)或者售价两万多的EPSON7880(可打36寸巨型照片), 佳能和HP的类似产品也差不多,这些大型打印机用的是220毫升大墨盒,综合算起来比用小墨盒的小机器要节省三分之一或更多墨水钱。
顺便说说,喷墨打印机的档次是按墨盒的多少来区分的(除了按价钱和大小区分之外)。专业照片打印机是七个墨盒起步,八个墨盒的中等专业,十个的更好,最好还有12个墨盒的,说不定厂家过几年会弄出十七八个墨盒的怪物出来。
目前打印照片唯一的问题是耗材成本太高。若使用优质无酸照片纸和原装墨盒制作美术馆收藏级的照片,我们没法做到传统光学扩印的成本。但话说回来,如果不要求200年的存放时间,不对颜色极端要求的话,完全可以使用国产照片纸和替代墨水,做到比传统光学扩印还便宜。但代用墨水(外接连供)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喷头堵塞。喷头非常贵,占打印机价格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使用代用墨水等于放弃机器保修。
喷墨打印机有个大缺点,长期闲置容易堵塞喷头,所以就算没东西打也建议每三天启动一次打一张测试页,疏通打印管道。激光打印机就没有这种问题。但目前彩色激光打印机打照片还是不行。
开始打印之前,首先要校准显示器(请先阅读第一节:色彩空间概述和显示器快速校准)。色彩管理可以使打印和显示的颜色更为统一,建议打印输出的图片在RAW转换中选用16位( 16 bit Adobe RGB)色彩,而只是显示用则选8位sRGB。但不论怎么调整,打印出来的照片一般没有显示器上看那么光彩夺目,因为显示器是自发光而照片纸是反射光。
打印机的具体设置不好说,因为打印机自带软件各不相同。Photoshop和打印机自带软件都能进行颜色管理,但要关闭其中一个,调另外一个。如果两个都调,一个正一个反,那颜色永远也调不对。色彩空间要保持一致,尽量减少转换,如果在拍照时选Adobe RGB,那就从拍摄、后期处理到打印全部执行Adobe RGB色彩空间。下图是Photoshop的打印界面。

点击打印之后,程序就会启动打印机管理界面,点击某台打印机的“属性”就会看到一系列打印参数。我通常关闭所有颜色增强设置,尽量以自然的方式打印。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照片增强输出模式(Photo Enhance),多试试,看哪个你最喜欢。打印解像度方面,现在好点的照片打印机都能以2880dpi打印,但这种高解像度打印速度很慢,一张18寸照片有时要20分钟。我个人没觉得2880dpi和1440dpi差别很大。

EPSON1390打印机的输出模式
一般打印推荐打开图片原图,让打印软件自动缩放(以适应打印纸大小)。关于图片文件大小,一般7寸照片有两百万像素就能够精致打印了,12寸(A4)照片需要六百万像素,18寸(A3)照片需要一千万像素。所谓精致打印就是要经得起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但超过18寸的大照片很少会拿在手上看,展出都是隔着一段距离看。普通电影胶片解像度最多相当于一千万像素,放大到一面墙大的银幕,也没见谁抱怨颗粒太粗。
最后提一下小型热升华照片打印机。 热升华的打印效果比喷墨还是差点,但这小机器有的不到一公斤重,有的内置电池,方便随时随地打印。如果你自驾车去遥远山区旅游,某些山民可能一辈子都没照过像,你能随时打印一张照片给他,这是很好的沟通,也免去了邮寄照片的麻烦,值得推荐。
第四节:“自己赚旅游费”如何推销自己的照片
1,照片的分类归档
2,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图片
3,常见的图片销售价格
4,如何推销自己的照片 旅游烧钱,摄影更是能烧得头顶冒烟。又旅游又摄影又收入不高?那就悬了,搞不好会破产。还好照片和文字都可以卖点钱,本章我们来讨论怎样用照片换点路费,运气好的话发点小财。
首先来看看旅游摄影有哪些赚钱的方式:
a,版权收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来自出版业的稿酬(editorial);第二类是非出版业收入(non-editorial),比如提供图片给户外广告公司,印T恤衫/茶杯等;
b,卖照片本身,又称出售艺术图片(fine art print)。没名气的可自制明信片 装饰画之类,在地摊或淘宝店卖。有名气后可以像卖油画一样,还可委托画廊或美术馆经纪人出售。当然,也可以出画册,卖书。
c, 媒体请你拍摄,按项目/时间赚工钱;
d, 开摄影培训班或者带旅游摄影采风团;
e, 开照相馆(冲印店)或对外营业的摄影工作室。
上面c/d/e都要求很多时间投入,适合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摄影师。这里我们只讨论出售版权和照片本身,业余时间谁都可以做。 不管是卖版权还是卖照片本身都有两种方式:自己卖或通过中介。下面一起叙述。
1,照片的分类归档
店铺开张前,首先要把商品在货架上摆放整齐以便顾客和自己都能找到需要的货。对旅游图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按地点分类。分类很重要。不在乎你的图片有多好,而在乎你的相册(网站)是否分类详细,并且有强大而准确的站内搜索,让客户能迅速找到需要的图片,搜索是有时间成本的。除了按照地点分类,最好还有按属性分类,比如风光、人物、静物、建筑、街景等等。同时兼顾几种分类一般需要建立图片数据库。
在网站后台,也就是自己家里的电脑上也同样要分类有序,比如按地点开文件夹,地球>亚洲>中国>湖南>长沙。 下例在“长沙”下面我又开了四个文件夹:相机存储卡备份,RAW转换后的JPEG图片,网络贴图用边长600x400像素的JPEG,还有游记和资料。根据个人需要可继续开文件夹,如上传给图片公司的照片开一个单独的文件夹。如果你去过长沙几次,每个文件夹里还可以时间为名继续开子文件夹。
每张数码照片的文件名都是相机自动生成的,建议图片无论存在哪个文件夹,也无论大小和格式,一律沿用相机给定的原始图片编号,方便寻找。

传统胶片底片也可按照地点分类,买一打信封分地点装底片即可。建议扫描底片,把传统胶片数码化管理。
2,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图片
旅游摄影是个正宗万金油,任何题材都是市场所需:风光,人物,建筑什么都要,全景,小品,特写一个都不能少。理论上来说任何图片都有市场价值。再烂的业余照片放上100年都成珍贵的历史纪录了。但要想现在立马赚到钱,旅游拍摄就一定要瞄准地方特色的风光、人物、建筑。北京一定要有天安门,拉萨一定要有布达拉宫。原则就是围绕地方特色来构图。就西藏来说,地方特色的元素很多,如转经筒、藏袍、哈达等。如果你能在一张照片中同时展示这些元素,如一个穿藏袍戴哈达的人正拿着转经筒仰望布达拉宫,这张照片就一定能让您赚得盆满钵满。
构图还是应该以能产生传统美感的黄金分割为主(参照当地的明信片画册之类),经典视角的图片我们一定要有。但除此之外也要想办法拍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 以不同的视角和勾图制造新鲜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你独特的个人风格,如同注册商标,在旅游摄影界独树一帜。
3,如何推销自己的照片
出售图片基本上是两条路,一是自己卖,二是通过图片公司代理。通过代理方便快捷,只要签个协议,把图片上传就万事大吉。但这有个大缺点:销售所得图片公司要分一半。如果你认为对半开太黑,可以自己卖 。跟炒股票一个道理,自己做天天要盯着大盘看,赚钱也自己独吞;委托别人做或买基金就省心,但只得部分提成。自己卖图片虽然很有成就感,但从做网站找客户到开发票收账,辛苦又麻烦。当然你也可以两个都试,一边委托图片公司一边自己卖。这也正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做法。
a,签约图片公司
与哪家图片公司合作呢?当然选大的来,比如Getty Images(华盖创意),Corbis等。Getty是纽约上市的世界最大图片公司(年销售额 过7亿美元)。但这些大公司对图片质量要求较高,普通水准的照片难入法眼,而且它倾向于公司间合作。这个简单,我们自己注册成立一家皮包图片公司即可,找两个影友一起注册也行。
与小图片公司合作也未尝不可,但有些小型图片公司并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他们主要向Getty等大图片公司提供图片。如果说Getty和Corbis是二道贩子的话,这些小公司就是三道贩子。比如一张图片授权卖了100元,Getty分50元,小公司分25元,最后落到你腰包里只有25元。这还是诚实的图片公司,那些耍手段做假账的就别提了。所以一定要争取与大型图片公司直接合作,中间环节越少越好。
Getty等是传统的高价图片公司,授权图片很少低于100美元一张。这几年国外兴起了一种超低价的微付图片公司(简称微图),典型代表是www.istockphoto.com,以每张低于1美元的价钱供图,生意火爆。当然微图也有所谓的extended license,每次授权(下载)亦收费几十甚至上百美金。但更多时候微图价格超低,有的甚至299美元授权使用700张以上的免版权图片(Royalty free microstock photo)。这价格让Getty这些传统图片公司怎么活?所以Getty一看不行干脆花大价钱把这个做烂市场的istockphoto给收购了。
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微图市场现在越做越大,shutterstock,Dreamstime,fotolia,rf123,stockxpert 等公司都在日益成长。前两年微图主要在国外流行,加入微图需要懂一点英文,但现在中文版也出现了。微图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图片市场从根本上来说是饱和的,换句话说就是供过于求,能提供图片的人太多了,而需求又在减少。现在全世界图片市场都在萎缩,特别是传统纸媒。互联网用图在增加,但盗版也更容易,钱同样不容易到手。现在人手一台数码相机,在边玩边拍的旅游爱好者里也有摄影高手,这些高手不靠摄影图片吃饭,只要自己的名字能变成铅字发表他们就会很高兴,顺便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微图把这些高手集中起来开廉价图片公司,把传统卖高价的Getty等图片公司搞惨了。
b,自己卖
不必因微图而悲观,一件衣服有十元一件的,也有一万元一件的,看你生意怎么做了。坚持走高价线路的旅游摄影个体户也大有人在,活得还挺滋润,看看这个越南裔美国旅游摄影师的网站 :www.terragalleria.com,此人是典型的旅游图片个体户,摄影师本人自拍自卖,价钱很高,也从不代理别人的图片。如果你的图片很有特色,也可走此高价线路。
需要注意的是签约图片公司绝对不能签独家代理合同(exclusive contract),否则你就不能自己卖了。
自己开店需要搞个门面。最简单的就是博客或网络相册。主要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都有网络相册,注册不要钱,都可试试。推荐谷歌,www.google.com有一个不错的图片管理软件兼相册Picasa(1G 免费存储),可存3000 张墙纸大小的照片,不够用可交钱买空间,或多开几个免费相册。
网络相册的第一缺点是网址太长,一大串字母谁记得住?比如我的QQ相册网址是:http://photo.qq.com/portal/albumMain.shtml?1.0.2.2#uin=28132461。所以最好注册一个顶级域名,如www.XXXX.com,然后把域名指向你的相册即可。不同的注册服务商收费不同,一个.com的域名一年几十到一百多元。
网络相册第二缺点是不够个性化。虽然界面颜色等可选,但终究不是量身定做,本质上没太多区别。再比如需要搜索功能却偏偏没有。如果有时间最好自己设计网站,做 绝对个性化的图片网。简单的网页设计不难,有很多软件可用,有些软件本身就自带模版。但要制作一个象专业图片公司那种具有高级搜索和用户注册功能的动态网站就不那么简单,可能需要外包给网页设计公司。当然,如果你会电脑编程,也可抄别人的网页源代码再修改。
网站设计的时候最好做成带数据库的,基本的搜索功能一定要有。随着你的图片越来越多,成千上万的图片可能你自己都找不到了。建数据库有点麻烦,如果一张图片弄十个关键词标签(如北京/胡同/风光/夜景/车辆)等,一千张图片光输入标签就有一万个,慢慢来吧。
动态网页什么都好,但其exposure to search engine比静态网页差,也就是说静态网页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找到。在设计网站时要考虑同时兼顾动态和静态。
网站做好之后就要考虑挂在哪儿,因为你不可能24小时把电脑开着。个人很少有上万张图片,所以超贵的独立服务器就不用考虑了。一般域名注册商都有售网页空间(虚拟服务器)。域名注册商一抓一大把,选谁好呢?搜索看看中 国最大的是哪几家,比较一下价格。如果你会简单的英文,建议选用外国的域名注册商,国内注册有个缺点,网站必须在信息产业部备案,还有可能被封,用外国的服务器就天高皇帝远,没谁管你。我选的是美国的www.midphase.com,其虚拟服务器价格不到中国均价的一半,而且买空间送域名。 缺点是在国内访问速度稍慢。
至于如何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这得靠你自己的实力和宣传两方面努力。实力就是你高质量的图片。宣传就是主动出击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包括在各大论坛发帖子(要争取成为精品帖子),参加影展,举办讲座,与旅游局出版公司联系等。
4,常见的图片销售价格
中国大陆出版物图片稿酬都不高,低的每张几十元,跟卖白菜差不多,以下是某杂志2006年给我的一个行业平均资料:
文字每千字200元人民币,图片稿酬如下:
A:封面照片为1000元。
B:600元/跨页(285*420mm)
C:300元/单页(285*210mm)
D:200元/幅, 1/4到1/2版(140*105mm----145*210mm)
E:100元/幅, 1/4版(145*105mm)
F:60元/幅,1/8版(75*105mm)
G:40元/幅,1/16版(55*75mm)
应该说这个价格是基本准确的。我在国内拿到的图片稿酬从来没有超过每张一千元(包括封面图片),一般的小图也就是几十块钱一张,大点的两三百,整版或跨版的三四百。杂志图片最大的单张稿费是800元(杂志封面)。 这是两年前的数据,2009年可能会稍高点。我书籍稿费最大的一笔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的新加坡·阳光照耀鱼尾狮,稿费九千元(图片180张,每张50元)。值得注意的是,书籍出版用图最好要签合同,不建议一次性拿稿费,要根据印数拿版税,若重印能保证再次拿钱。
香港杂志的价钱比较高,平均为内地价格的5-8倍。内地单页图片一般给300元一张(285*210mm),而香港为每张1500-2000元左右。香港某航空公司(未公开发行的航班杂志)用了我两张长沙的图片(单页整版),稿费给了我1800(本来是3600,但图片公司抽成50%)。我给新加坡和香港出版业的报价如下(美元):
图片使用参考价格表(编辑用)
发行量1万份以下 1-2万份
2-4万份
4万份以上每增加1万份增加
杂志(16开以下) 150 200 300
60
杂志(16开以上) 250 350 500 100
报纸(4开以下) 150 200 300 60
报纸(4开以上) 250 350 500 100
音像制品出版 150 200 300 60
书 籍 出 版 120 180 250 50
(USD)
目前为止我的图片还没有在欧美的杂志上使用过,所以没有具体经验。但根据北美摄影师行业协会网站的指导价,欧美的价格比香港的价格还要稍高一些,小图(1/4 Page or Spot use)单次使用均价为237美元。以下是北美摄影师协会的抽样调查资料:
Type of Use:: Editorial 编辑用图片
Specific Use:: Magazine 杂志
Press Run:: 10,000 or less 发行量一万份以下
Size:: 1/4 Page or Spot use 图片小于1/4页
Low Price:: $150.00 最低价150美元
Average Price:: $237.50 平均价237.5美元
High Price:: $325.00 最高价325美元
Survey ::707 调查样本707
These prices are presented as a guide for negotiation. All prices assume one time non exclusive reproduction rights. Copyright should NEVER be sold. There is NEVER a legitimate reason to transfer Copyright except to deny the creator of the image. All licensing is dependent upon payment of the licensing fee. Use is not licensed until payment is received. Higher or lower prices will apply depending on use, uniqueness of the image, suitability, prestige of the photographer, credit line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should be negotiated.
从以上价格比较可以看出,要靠中国大陆的稿费生活很难,吃饭是谈不上了,凑合着喝碗粥吧。有人说封面图片在大陆不也是千儿八百的?不错,但每个月都要上杂志的封面是很困难的,一年一张就很不错了。摄影师在外面拍摄的费用很高,民工只要锤子铲子就能工作,在建筑工地打杂每天都要赚个七八十,职业摄影师的包里通常都是上十万的器材,重十几公斤,扛得比民工还辛苦。一张图片才得50元,这种白菜价是我很难接受。
启示就是,学一点英文,强行进入国际市场。网站最好搞双语的,包括给每张图片做英文说明和编号。
关于图片行业趋势,摘录一美国图片公司业内人士讲座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Major Industry Trends(行业主要趋势):
•        No Growth in Customers(顾客不见增加)
•        Accelerating Oversupply(图片供给日益大于需求)
•        Growth in Micropayment – Crowdsourcing(以群众为基础的微图日渐做大)
•        Decline in Use of Print(传统印刷用图减少)
•        More Competition Among Sellers(卖图竞争日趋激烈)
•        Increasing Move to Wholly Owned(全资拥有公司)
•        Growth in Video(视频日益重要)
以上所述都是传统编辑用图片,除此之外,图片还可以有网络使用以及广告用途等其他收入。我的参考美元报价如下:
表二:互联网用图片价格
少于一个月 一到三个月
三到六个月
一年
个人网站及博客等使用   (单张一处使用) 100 120 160 200
公司及其他商业网站   (单张一处使用) 200 300 450 600
(USD)
表三:广告及其他用途
1万份以下
1-2万份
2-4万份
4万份以上每增加1万份增加
海报(全开以下) 180 250 350 70
POP吊旗(8开以下) 150 200 300 60
公司介绍 150 200 300 60
说明书 150 200 300 60
挂历 200 280 350 80
贺卡 120 180 250 50
台历 150 200 300 60
装饰画 200 280 350 80
T恤 100 120 160 40
(注:均为USD,美元报价. 其他货币付款以合同签订当天汇率为准换算)
至于自己出售或通过经纪人出售艺术图片的价格,这个就没边了,因为艺术是无价的。但为了生活,还是给它弄个参考价格吧。照片作为艺术品出售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它的可复制性。所以出售艺术图片一定要限量印数,并且摄影师本人亲自签名 编号。上面提到的那个越南裔美国旅游摄影个体户Quang-Tuan Luong的艺术图片售价如下:
Image Size 图片尺寸   Edition印数   Price 美元价格
8 by 12 inch (20 x 30 cm) open $150
12 by 18 inch (30 x 45 cm) 25 $350 - $1000
16 by 24 inch (40 x 60 cm) 20 $500 - $1500
24 by 36 inch (60 x 90 cm) 15 $750 - $2000
30 by 45 inch (75 x 115 cm) 10 $1200 - $3000
40 by 60 inch (100 x 150 cm) 5 $1800 - $4000
据我上网了解的情况,Quang-Tuan Luong的价格在大师级摄影师里面属于中等水平。自己标价多少还是看情况决定吧。
5,职业化摄影?
不少朋友询问走职业化(旅游)摄影是否可行。我一般回答:No。买来旅游杂志,看到某些专题图片很垃圾,你可能会嘀咕我拍得比他好多了。但为什么没用你的图片呢? 因为你没花时间做销售。任何事情一旦职业化,70%以上的时间都变成了谈生意拉客户。职业旅游摄影只是看起来很美,但其中包含了很多常人不可忍受的艰苦努力,起早贪黑不定时吃饭,而且这种艰苦努力还往往不能得到相应的金钱回报。或者在你死后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给杂志社报社做职业摄影记者怎么样?这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很多时候你得去拍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项目(老板叫你干)。狗仔队的名声也不好。因为外出任务多,常年不在家,绿帽子容易上身,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一般都离婚两次以上。生命在于折腾,您自己看着办吧。
附录:a,小型影展     b,图片版权官司第六章:对旅游和摄影的再思考
1,对摄影的一点思考
艺术门类有很多种,文学、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等。在所有的门类中,摄影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之一),甚至还不如那些刚刚申报某某文化遗产的大妈们的手纺布。为什么呢?
我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非视觉艺术两大类。文学和音乐是非视觉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也需要文字和乐谱作为载体,但纸面上的字和五线谱上的音符仅仅是载体而已,其本身并不是艺术。我们看了文字、听了音乐之后需要在内心进行二次转化。视觉艺术的典型代表是绘画和雕塑,其载体(画和雕塑)本身就是成品。看雕塑和画的时候不需要二次转化,这些有形物体直接冲击我们的心灵。摄影也属于典型的视觉艺术,让我们感动的是拿在手里的照片本身(所记载的东西)。
发明摄影的源动力以及摄影的本质都是记录。所谓一张照片顶一万句话。向一个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的土著人解释电视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有一张电视机的照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能把一台电视机搬到现场演示当然最好,但电视好办,飞机就难办了,太大搬不动,还是照片好啊。越写实的照片越好。
如果艺术也分等级的话,越是无形的越高级。摄影在这方面具有天生的劣势,它太写实了,任何照片都是现实中某物体的影像,摄影者的创作空间受到了现实物体的局限。文字最开始虽然也是为记录而生,但作为文学创作工具的文字具有无比的创造力,其局限性仅在于我们的想象力。我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离奇的梦境,但无法用照片来描述梦境。当然,可以像拍电影那样搭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再拍照片,但这种照片与其说是摄影艺术还不如说它是装置艺术(现代艺术的一种),或者说摄影此时只是其他艺术的载体。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两难结论:如果摄影太务实(如身份证照),它肯定不是艺术;如果摄影太务虚(如搭电影场景拍摄),摄影也不是艺术。低不成高不就,作为艺术创作工具的摄影,其工作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创造力(或者说想象力)是艺术的生命。因为生命受到局限,所以摄影在艺术门类里排行很低。
虽然有极少数摄影师不食人间烟火,但大多数摄影师还是吃饭的,无法绕开照片的价格问题。这里仅谈谈作为艺术品的照片。如果把绘画、雕塑、照片等视觉艺术品单独拿出来看价钱,照片是最廉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照片的可复制性。虽然绘画和雕塑也有复制品,但没有人能做到完全一模一样。而理论上来说一张底片可以冲洗出无数张完全一模一样的照片。这个事实说明:如果想把照片作为艺术品出售,必须限量复制(拍摄者亲自编号签名)。即便如此,限量的真实性依然是个问号。
不能否认有些照片也卖出了每张几万美元甚至更高的价钱,但这些高价照片要么是年代久远,要么是摄影师已经去世(死去的人无法再签名,其复制的限量性得到了完全的保证)。照片因为年代久远售出高价并不是一件好事。任何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显现出古董价值,因为古董所以艺术,而不是因为艺术而艺术。我可以把厨房吃饭的碗挖个坑埋起来,一千年之后它会很值钱也很艺术,尽管它现在一点也不艺术。
我也可以把我的家庭相册挖坑埋藏一千年,但由于照片的材质(纸质)以及颜料的耐久性都较差,不要说一千年,就是一百年都难以保证不褪色变质(看看你父母小时候的照片就知道了)。这也是照片作为艺术品难以售出高价的另外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无论是摄影本身还是作为摄影产物的照片,都无法在艺术和艺术品里面取得较高的排位。
2, 对旅游的一点思考
2008年11月我路过河南驻马店市看到了一个相当雷人的口号:“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这和1958年大炼钢铁的口号挺相似的。驻马店实在是没有多少旅游景点,为啥也要制造旅游城市呢?
这个标语表明了大多数人对旅游的态度:这是一个能带来无尽金钱的完全环保的无烟工业。驻马店的口号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每个地方的欲望,强行挖地三尺,大力发展旅游。
从某一个村子(或城市)的角度出发,旅游确实能带来财富。但从全局来看是否也这样?假如全中国只有十个城市,这十个城市的人都不停地互相旅游,是否会增加全中国的财富?假如全球只有十个国家,这十个国家的人都不停地互相旅游,是否会增加全球的财富?显然答案为否,不然我们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每天不用工作,天天旅游就能丰衣足食。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旅游并不能带来财富,它只是转移财富。
旅游真的是完全没有污染的产业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第一,  旅游需要从A地到B地。不论是坐飞机还是汽车都需消耗大量的石油,产生有毒废气和温室气体。
第二,  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包括道路、车站、机场以及宾馆酒店。这些都离不开钢材水泥,这些重工业产品的生产正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因素。旅游者在当地的活动也消耗大量能源水电等。
第三,  无论如何注意保护,在旅游产业规模化之后,必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论九寨沟当局如何努力,也无法避免九寨的水质逐渐劣化;无论敦煌旅游当局如何努力,也无法避免敦煌壁画加速剥离。当旅游形成产业,各景点人潮汹涌之时,其场景就象《成吉思汗的马队》曾描写的:一群群的入侵者正在大肆破坏,到处留下成堆的垃圾,他们的到来导致了对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系统破坏。
旅游无污染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们从整个产业链来分析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象电动汽车,其本身的使用没有任何污染,但从整个产业链分析,从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制造,到电力的生产到远距离输送,汽车从内燃机改用电动机不能解决其污染环境的任何问题,只是污染的转移而已。
但旅游从业者和旅游开发商是不会从全局去思考问题的。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当个体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个体的利益总是第一位的。这里个体包括个人、单个的产业,单个的城市以及单个的国家。只要是公共物品就不会有人去爱护,公共厕所永远最脏。石油钢铁水泥污染环境,但污染了谁的环境?除非只污染旅游业者家里客厅的那团空气,否则他们不会考虑环境问题。只要金钱能从快速旅游者口袋里转移到他们的口袋里就行。难怪有人说旅游开发是一种帝国主义行为,开发商从事的是一场掠夺性事业,他们以最小量的投入,试图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原始的小径,山民的小屋,这当然无法支持产业化的旅游,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又导致许多美好事物的消失,我们似乎陷入一个两难的怪圈。同时消失的还有山民貌似纯朴的心灵和笑容。我自己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对国内大多数景点的伪真实没有任何兴趣,另一方面又希望贫穷的村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让山民们保持原始与落后,以便让城市的游客玩赏从而得到心灵的升华,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想法。要富大家一起富。如何让山民富裕而保持传统,如何发展旅游而不破坏环境,这是两个大难题。
面对冷冰冰的摩天大楼和高速公路,大自然的退化和人性的丧失,城市里一种对原始的痴迷日渐成长。城市森林的居民夺门而出,四处寻找一种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缺乏的原始与真实(authenticity)。乡村的人民也通过制造他们自己文化的仿真品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不管是山里小镇的节日,还是城里的京剧表演,都变成了与市场交换密切相连,虚假和表面的东西。这是一种搬演的伪真实(staged authenticity),观众和演员却沉醉其间,乐此不疲。当山里的舞蹈脱离了节日为游客天天表演,当城里的京剧没有了群众参与而专为游客演出,这些传统的舞蹈和戏剧实际上已经死去。
我们老是幻想旅游能给自己带来幸福,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幸福的根源在于给与,不在于索取。如果一个人自己心里不安静,别说走遍全球,就是去月球都白搭。那种快速灌装的表面化旅行对个人长期变化的影响与呆在家中没什么两样。我很难相信旅游能使人形成更宽广、更宽容的世界观之类的说法。作为一头从1999年就开始到处乱蹿的老驴,我最大的感想是:旅游能让一个人变成一头驴,但无法让一头蠢驴变成一头聪明的驴。
所以我的劝告是没事别到处乱晃,这样对地球很不友好。读万卷书永远比行万里路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真正的思考与宁静。康德一辈子生活在小镇上,李敖一辈子(在访问大陆前)从来没有踏出台湾一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让人尊敬的独立思想者。
不过凡事需有度,我们也不用成为旅游的禁欲者。我们对旅游的态度就是:每年出来玩一两次未尝不可,坐牢的犯人还要放风呢。但在旅行中不要追求奢华,要把自己在旅游点的消费控制在当地人的平均水平(之下)。要真正打入当地人的生活,用心领略思维的乐趣,以及旅途细微之处给我们带来的真正的心灵欢愉,就象英国旅行作家罗伯特拜伦(Robert Byron)回忆的他重回喀布尔途中的小树:
“路边的一条小河旁,长着一些阔叶柳科的小树,Seyid Jemal停下来让他的助手捡一些树枝,他把树枝扔到货车的后部。当这些树枝落在我们脚边时发出了同样难以捉摸的味道。这种味道从我们在阿富汗边境第一次闻到它就开始弥漫了我们的整个旅途。它从一丛丛绿色小花中散发出来,这些小花在远处很不引人注目,但只要再闻到它们,我就会想起阿富汗,就像看到被装饰过的松树就会想起童年。”
在我看来,这才是美丽旅行真正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并不一定要在旅游中才能发现。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视觉和味蕾的刺激是短暂的,如果说思维的乐趣和心灵的欢愉是终极追求的话,这和旅游没有必然联系。它也许就是邻居家飘来的花香,它也许就是深夜阅读的一本好书,或者马路边捡到的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些每天都可以在身边发生的事,我们显然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去找寻。
3,对旅游摄影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个旅游摄影师我时不时的就会被人骂,因为造假。经常的说法是:我看了你的照片才去那旅游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嘛。
之所以会有这些怨言,第一某些同志可能只看了杂志发表的几张,没看我的整个组图。第二主要在于旅游摄影的分类没有搞清楚。一般来说有三类旅游摄影:
1, 纯玩型(到此一游);
2, 深度游玩型;
3, 艺术创作型;
纯玩型不用怎么解释,人人都会。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行程安排得很紧,游玩比较表面化。深度游玩的时间比较充裕,游客会在当地呆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还会深入当地人的生活,甚至搞一些调查研究。这实际上可以称作(旅游)人文摄影。艺术创作型主要指风光摄影。
一般白天的风景图片不会被骂做骗人,不论怎么构图取舍,其基本色调还是接近人眼视觉的。被骂的主要在于弱光摄影。胶卷(CCD)有积累光线的作用,如果曝光几秒钟,山涧流水就会如烟似雾,夜景如果曝光半分钟,汽车灯光就会在底片上拉出漂亮尾迹,这些尾迹人眼是无法直接看见的。这还不算过分,如果对准夜空曝光几个小时,难说不会黑夜变成白天,保不准还有星星在底片上跳舞。这些需要向不熟悉弱光摄影的同志们解释清楚。另外,如果使用了渐变或星光等特殊滤色镜,或PS做了拼接等重大修改,最好也要加以说明。
旅游人文摄影一般比较难于造假,除非故意摆拍。尽管如此,在你取景(选择物体)的时候,实际上就表明了某种态度,如果过多强调这种态度,人文摄影依然有“造假”的可能性。所谓仁者见仁,淫者见淫,同一个场景或故事,不同的摄影师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图片当然是表达他的看法了。如果此观点失之偏颇,或与某读者分歧很大,此摄影师就会背上造假的骂名。
发明摄影的源动力以及摄影的本质都是记录。而记录最重要的是准确性。虽然图片不是统计数字,很难说绝对准确,但一个素质良好的人文摄影师应该尽量客观,避免单方面看问题,应该用组图全面反映当地的状况。比如一个贫困偏僻的山庄,光说村民如何纯朴,如何天天生活很high,这不是很客观,因为纯朴往往伴随着迷信与愚昧,看似清澈的山泉往往伴随着较差的卫生状况,等等。这是一个相对论的世界,不存在单方面的美丽。
2006年我在柬埔寨一个星期拍了一组图片,有读者说这是唯一的一组图文他看了之后不想去柬埔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我岂不是一个很失败的旅游摄影师?后来分析我的组图确实大量地强调了红色高棉大屠杀,暹粒街头的贫困,还通过文字叙述了金边儿童的性侵犯等问题。虽然我也拍摄一些吴哥窟的雄伟,但篇幅可能不够。柬埔寨还是有不少美丽的,借此机会我要向部分被误导了同志道歉。
作为一个素质良好的旅游摄影者,第一重要的是全面/客观反映当地的真实状况,然后再参杂一些美丽的糖水风光片。目标就是要让读者做一个舒舒服服的眼睛旅游者mind traveler,不用起早贪黑,坐在沙发上就能领略异地的美丽风光,体验异地人民的实际生活,并有所思考和回味。如果能做到这样,您就快接近旅游摄影的最高境界了。
--------------------------------------------------------------
附录:本书前言:
前言
我经常在各大书店徘徊。已经有很多旅游摄影书了,为什么我还想增加一本呢?这是因为很多旅游摄影书:
1,             还是胶卷时代的老古董;
2,             术语多且文字生涩,不好理解;
3,             以摘编为主,漏洞繁多,误导性强;
4,             只教具体场景的拍摄技术,如日出晚霞,夜景焰火,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拍则欠奉。没有从原理上阐述,以至于换个场景又犯愁了。
因为找不到一本理想的旅游摄影入门,我回到家开始自己动手。经过两年间歇性努力终于基本定稿。本书有如下特点:
1,             全面针对数码相机而作,兼顾旧胶片;
2,             所有示范图片都是本人所拍,95%的文字都是原创;
3,             家常白话风格,保证人人能看懂。除了光圈快门等几个名词外没有任何术语;
4,             在具体技术指导上强调为什么要这样拍,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我从2000年开始用数码相机,从古老的三百万像素G1到顶级佳能1Ds以及nikon D3,从135到120,从数码到胶片,除了没用过天价数码背,各类相机我基本都把玩过,其间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钱。不让后来的同志吃亏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
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摄影是纯自学的,本书也可算作与诸位朋友的摄影自学交流。也许你会发现我的一些观点和传统摄影书不太一样。个人看法不同,做法迥异,但条条大路都通罗马。不敢保证我的都正确,但这些方法我自己都实践过(还有些土办法),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办过个展,开过讲座,出过书,算小有成就,希望这些实践经验对您有所帮助。
摄影有几个无法绕开的专用名词,如光圈、快门、RAW和ISO等。本书第一章白话加举例解释了这几个必要的名词。
第二章是旅游数码相机购买指南。摄影器材够用就好,能手动曝光的小数码和入门级数码单反都足够职业旅游摄影用。廉价变焦镜头一样能拍出好照片。关心相片远比关心相机重要。
第三章是具体拍摄指导。本章首先探讨了照片好坏的标准:立意准确,表达简洁。然后介绍了黄金分割、对称和满框三种最常用的构图法。在风光摄影上本书特别强调稳定性(三脚架),参照物、低ISO、中等光圈。在静物摄影上强调简洁的背景。在建筑摄影上强调寻找有趣的形状。在街头人物拍摄上强调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
摄影在技术上并不难,数码摄影就更简单快捷。相对于需要至少四五年才能基本掌握的钢琴技巧来说,摄影技巧真的不算什么。我经常在讲座中开玩笑:如果你没有在一个月之内掌握基本摄影技巧,不是你太笨就是我太笨。
第四章是简单的图片后期处理。本章从电子文档和底片保存开始,介绍了色彩管理和显示器调整,最常用的Photoshop处理(颜色调整及变形修正等),还简要叙述了照片输出(冲印和自己打印)。最后一节介绍了旅游图片市场的现状,图片价格和简单推销方法。
只局限在技术环节是无法拍出好作品的,本书附录简单回顾了摄影史,意在使读者对摄影有纵向的全面理解。本书第五章是个人对旅游和摄影的一些思考。俗话说三流摄影师比器材,二流摄影师比技术,一流摄影师比思想。独立思考永远最重要,与众不同的思考才能拍出与众不同的图片,旅游图片也是一样。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论摄影》中曾说:照片从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它总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能不断的发现问题,你就会不断的按快门,把你的思考和疑问传达出来。如果观众看过你的照片后也良久驻足,思考着你的思考,疑问着你的疑问,那您就快接近摄影的最高境界了。
本书得以完稿要严重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郑亮同志。本人生性懒散,如果不是郑大侠锲而不舍地追魂,这个稿件很可能一如既往地没下文。我还要感谢所有两年来对本书初稿和电子版提出过意见和建议的朋友们,谢谢诸位。
杨飞,
200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