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摸清世界500强的“脾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4:00:29
盯住世界500强,正日益成为重庆市各区县引进外资的共识。

 

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重庆的40个区县要成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与“小老虎”,毫无疑问,利用外资将是一条捷径,而世界500强企业无疑是最“优质”的外资。

 

根据重庆市外经贸委透露,2012年重庆将力争使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户左右。

 

引入世界500强,将给各区县带来何种效应?而招商引资的官员,又该如何摸清世界500强的“脾气”?

 

“不可思议”的严谨

 

2006年12月30日,世界500强企业拉法基瑞安公司与重庆参天水泥公司签约,斥资7亿元在永川建立水泥生产基地,这是继香港理文公司后,永川引进的第二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仪式尘埃落定之后,永川区外经贸委主任刘才祥当时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主管永川招商引资工作的刘才祥而言,引进拉法基让他收获颇丰。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刘才祥对艰难的谈判依然历历在目。

 

从2004年开始,永川就开始和拉法基接触,整个谈判过程历时3年,其间对方前前后后来永川进行考察、调研、比较不下10次。“他们对产业发展和配套能力的考察非常精细。”刘才祥告诉信报记者。

 

在他眼里,如果以国内传统思维与操作方式进行比照,拉法基的行为甚至有点“过于机械化”。

 

“以用地为例,国内一般只要预征手续齐全就可以开工建设,但世界500强企业却要求等到全部手续办理完毕后才进场。”他使用了“不可思议”来形容对方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

 

不过,这种“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法,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优势。刘坦言,正是因为对方与国际接轨的严谨办事作风,为后来双方的接触减少了不少麻烦。

 

经历漫长谈判的刘才祥,对世界500强的脾气也摸得十分熟悉。他说,世界500强选择某个地方进行投资,首先看重的是对方的产品市场和综合配套能力。从经济利益上看,这个角度无可厚非。

 

而投资软环境也是考虑的重要方面。尽管对方没有直言,但刘才祥隐隐感觉到:永川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与效率,为他们赢得了不少印象分。

 

当然,世界500强的进驻,对于区县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刘才祥的第一个感觉是,世界500强对产业链条地集聚见效比较快。“比如说,如拉法基之类的水泥行业巨头,将带动整个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拉法基在永川的项目,初期年产能力为150万吨,待整个项目建设后,年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这将使永川成为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的领跑者。

 

世界500强带来的影响,同样表现在配套产业的发展上。虽然拉法基与理文落户不久,但配套企业的引进谈判已经启动。“这些配套企业的规模同样不小,而且都比较成熟,很容易形成合力。”

 

刘才祥透露,永川计划到2012年,再引进3~5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主要产业将限于商贸、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

 

他表示,从对经济的直接拉动效应上看,永川正在谈判的沃尔玛并不如生产型企业来得明显,但却“有助于巩固永川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加强对周边中小城区的辐射能力”。

 

而其他几个产业,则是永川基于自身产业定位和区域性制造中心而作出的选择。

 

“我们必须将工业、物流及职教园区做强做大,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搭建硬件平台,以防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刘才祥说。

 

跨国巨头最重视市场

 

江津区目前有ABB、韩国SK、拉法基以及沃尔沃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而珞璜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王德琪对SK的印象尤为深刻。

 

2005年时,江津区偶然得知:重庆东琪实业有限公司与韩国SK集团有业务往来。于是,江津见缝插针,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和永川不同,江津区引进SK前后总共只花了两个月时间,但谈判次数却多达10次,“世界500强企业的一丝不苟可见一斑。”王评价道。

 

更重要的是,在与江津区进行谈判之前,SK集团曾花费大半年时间扎根重庆进行调研。调研活动分成几个组,分别对重庆的市场、环境、在西部乃至国家的定位和前景、政府行政效率以及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将最终的结果汇总到总部,进行数据分析。

 

与江津一起接受比选的有四川泸州、重庆长寿、涪陵、万州等,而江津最后获胜,得益于其物流优势。

 

珞璜工业园位于重庆主城南部组团,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板块,园区依长江而设,高速公路、干线铁路、长江深水码头齐备,园区距重庆仅32公里,4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这种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正中SK集团下怀。2005年11月,SK正式入驻江津,并建设了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改性沥青中转基地,其生产的改性沥青占据了整个重庆市场的70%。

 

王德琪感到,跨国巨头一般最重视的是市场,其次是区位、交通等硬件设施,再次则是投资软环境与城市竞争力。

 

“引进世界500强,双方都是共赢的。”他说,世界500强对投资环境要求较高,这促使各区县不断改善环境,而改善的结果又带来了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

 

正因为如此,江津计划在未来5年再引进6家世界500强企业,重点集中于整车、机械加工等项目。

 

与此同时,王德琪对已经引进的瑞典沃尔沃集团抱有很大希望。他说,尽管沃尔沃目前仅仅只在江津开设4S店,但未来有可能上马重型卡车组装项目。

 

“完成这个目标,重点在宣传。”王德琪表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本身就是为江津“做了广告”,而江津准备借力打力,于今年10月到德国举办推介会,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到江津投资。

 

  延伸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韩渝辉:五百强是柄双刃剑应更重其规模效应

 

“世界500强越来越多地进入重庆,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但在引进过程中,重庆自身还需斟酌。”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韩渝辉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引进世界500强,对重庆而言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重含义是,重庆正在毫不动摇地走对外开放道路,而世界500强本身便是全球化经济的产物,这与重庆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第二重含义则是,作为各个行业的领头羊,世界500强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有着雄厚的资金和几无死角的信息资源,在管理理念、体系等方面具有无可辩驳的示范效应,符合国民经济由快向好转变的趋势,有助于提升经济质量,一旦引进,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将不可估量。

 

然而,引进世界500强并非“百利而无一害”。韩渝辉说,世界500强的进入,一方面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并在管理理念等方面作出示范,但在利润流向其总部后,再分配却不由重庆作主,如果撤资,反而起到了“抽血”的负面作用。

 

一份来自市外经贸委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93家入驻重庆,其中46家在重庆投资开办了82家子公司,其余47家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办事处、代表处。

 

“半数企业没有投资,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韩渝辉建议,引进世界500强,不能光看数量,而要看其投资规模,“只有单个企业投资规模上去了,其集聚效应才能呈几何级增长。”

 

他还表示,重庆应该把目光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这与重庆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

 

韩渝辉认为,重庆的交通、通讯等信息化建设即使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也不遑多让,而水环境又是重庆在西部独有的优势,加之人力资源优势、文化多元以及“中央比较关注”所带来的政策优势,因而“5年内再引进100多家500强企业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