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空军雄霸亚洲的辉煌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17:38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只有50多架国军起义归入和缴获的螺旋浆飞机,这便是中国空军的全部家当。航空工业和科研机构一片空白。1950年,苏联在我国东北和华东协防部队回国,向中国移交了165架比斯米格--15战机和一些米格9等其它飞机。同年中国出兵朝鲜,在中国领道人的一再请示下,斯大林无偿援助了372架比斯,加上原有的共573架战机参加朝鲜战斗,1951和1952年,苏联又出售1000架比斯机给中国(包括移交一个师的飞机),1950--1951年,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创下了击落美机332架,自己损失126架的战绩。到1952年,中国空军共有1500余架比斯战机,并于1951年获得了比斯战机生产线,成为雄霸亚洲的强大空军。因为噴气战斗机刚面世不久,只有美苏和欧洲极少数国家拥有,除中国和朝鲜外,亚洲其他国家只有老式螺旋浆飞机。若用飞高15000米,时速超1000公里的比斯喷气机与飞高不过10000米,时速不过500公里的螺旋浆飞机对垒,那简直就是血腥大屠杀,况且在数量上也占绝对优势。
     1951年,中国把引进比斯生产线转为生产性能更优秀的米格--17战机。1956年,米格17仿制成功并批量装备空军,取名歼5。发动机采用“中国心”涡喷-5。经过改进,比原型机发动机更为先进。1957年,整机材料和零组件基本实现国产化,成为世界上不超过5个能生产喷气机的国家之一。歼5飞高16000米。速度0.994M,接近音速。此后又升级了歼5甲和歼5乙两个版本,采用自制的涡喷-5乙发动机。到1959年停产,共生产各型歼5共967架。此时中国共有喷气战机2400余架,对于亚洲只有少数国家才有少量的F84、F86战机来说,空中霸主不是浪得虚名。1956--1959年,中国空军在同美蒋空战中,共击落F-4C三架,F-84二架,F-86八架。中国只一架歼5受伤。1965年开始研制歼教5,1966年定型生产装备空军,到70年代末,共生产924架。
     1957年,在米格-19P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全天侯超音速战机东风--102,共生产33架,这就是歼6的前身。1961年,仿研性能更好的米格-19埃斯,1964年批量装备空军,命名歼6。装一台涡喷-6发动机,飞高1750米,飞速1.2M。整机材料和零部件国产率98%。涡喷-6是在苏图RD-9BF-811发动机改进了火焰筒和涡轮而来,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比原机大副提高,且从1957年开始研制到1959年成功交货装机使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耗资不到100万,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虽说头几批发动机不时会有点小毛病,但不影响正常飞行和战斗力,从空战屡战屡胜足以证明。经过3年的边生产,边使用,边改进,终于磨合成一款非常优秀的发动机。歼6共生级了5个版本,每次升级都融进了世界先进技术。其中歼6III改为夜间截击机,由原来的复部挂两枚空空导弹改为翼尖增挂两枚空空导弹,战斗力倍增。歼6III改又改为双座型歼教6,共生产634架。到70年代末,共生产各型歼6达4600余架。60年代末,共装备各型战机5500余架,其中歼6达2700余架,其战力打遍亚洲无敌手,居世界第三。在60年代的空战中,战绩非凡。共击落美国各型高空侦察机21架,击落F104、F4C、A3B、A6A等战斗机和攻击机14架,而自己无损伤。
     歼6还出口巴基斯坦,在巴印空战中,歼6出尽了风头。共击落印度苏制米格21一架,苏7八架,英制“猎人”三架,法制幻影III二架。当时美国驻巴基斯坦军事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的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亚洲所有战机,如果加挂两枚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威力更强”。
     1963年开始研制歼7。原型样机是苏联1961年转让给中国的米格-21F-13型。此战机曾创下了17项世界纪录,在12000高空飞出了2.05 M高速。59和60年打破了两项世界飞行纪录。中国在此基础上研究整合了西方5种战机的新工艺新技术,融合到歼7。于1966年首飞,1970年批量装备部队。装一台国产涡喷-7发动机,飞高18500米,飞速1.8M。到70年代末,共升级改型了6个版本,生产1000余架。此时中国共有各类战机6500余架,在战力上亚洲无有匹敌者。因为美国1972年开始装备F14,形成规模和战力要到75年以后;1976年才开始装备F15,形成战力要到79年以后;1982年才开始装备F16。欧洲和苏联装备三代机比美国还晚很多,亚洲70年代没有三代机。拉大距离是在80年代,中国在没新机面世,虽然有个歼8于1969年就试飞成功,但半途后劲不足,停滞不前,大运于1972年就飞遍全国,当时欧美惊呼:再不要小看中国航空实力,他将进入世间航空大国。但命运比歼8更惨,空军装备原地踏步。而三代机大量涌入亚洲,到80年代末,中国空军装备已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