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霸权 - gaoxingzhu198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1:42:14

看不见的霸权

翻开辞海,对霸权一词是如此解释的:   2007-05-17 19:27   阅读48   评论1   字号:     翻开辞海,对霸权一词是如此解释的:
其最早出现在希腊历史上,是指个别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后泛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义的独立,对他国进行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几个世纪以来,殖民主义大国、帝国主义列强为攫取资源和市场,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曾展开争霸海洋、欧洲和世界的激烈斗争,并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由此可见,霸权一词是个蕴育着恐怖与侵略的词汇,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所推崇的立国理论。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先进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的福音,也带来了残酷的战火硝烟,随着科索沃危机的加剧,社会意识的形态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深思索:霸权主义已经卷土重来。
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像政治教科书所描绘的那样陷入了重重危机,在进行垂死挣扎。相反,看上去似乎更加精力充沛。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将导弹射向我国驻南联盟使馆时,震惊的绝不仅仅是受到伤害的中国人民,也包括那些良知未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有识之士,五枚导弹使人们终于意识到霸权主义的存在,而且是越来越“健康”的存在。
于是乎,全世界呼唤和平的人们走上了街头,以游行、抗议、指责等各种方式来抵御这种看得见的霸权主义的滋长。
但是,对于那些看不见的霸权呢?!
比隐形轰炸机更可怕的霸权
所谓看不见的霸权,是指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并将之溶于思维或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来自西方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渗透。
这种解释听起来有些象绕口令,事实上这种看不见的霸权就是如此的隐蔽,九曲连环令人难以识别,更产生不出丝毫的警惕性心理,往往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场侵略与俘虏是在悄无声息间进行的,就象是金庸笔下的无形剑气,伤敌于须弥之间,使你全然不觉间便已置于死地。
前天在新浪网的情感论坛,我贴了这样一张贴子,大意是乔丹风靡全球的背后,实际蕴含着美国新一轮文化对我们的围猎,就象可口可乐与好莱坞的女人一样令我们难以放弃。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贴子遭受到了一位网友的严重不满,他说“你是不是有点儿精神分裂症”。
因为排斥美国文化而相逢如是指责,我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时值北约刚刚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我们的学生仍在示威游行,网上的讨伐之声仍直击云宵。出现这样的指责,唯一的解释是美国的文化已经让我们习惯。就象我们习惯了中国的茶道,如果有人对我们的茶文化发生质疑。其也一定会遭到责备的。
同样的道理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为什么我们会喝着可口可乐叫嚷着打倒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我们会起一个英文名在网上呼吁抵御外来文化的扩张,为什么我们会刚贴完拒绝麦当劳的标语转身就要吃肯德基……如果仔细盘点一下现代生活方程式,我们会震撼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美国式的文明、时尚、科技:
我们的孩子需要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史诺比
我们的白领需要买一本《格调》然后去追逐“夏奈尔就是流行”
我们的老人需要牵肠挂肚正在美国流学或是打外资工的孩子
我们的办公室里是“奔腾的芯”和Windows98在主宰沉浮
我们关注的期刊是《时代》、《商业周刊》还有那本《数字化生存》
我们嘴里叼着万宝路在西化的酒吧里开着一瓶X O并如绅士般地要刷卡
我们神往的休闲生活是穿着耐克鞋在绿色的草坪上挥杆击打高尔夫球
我们的竞技人生已完全被NBA出神入化的球技以及泰森的拳头所征服
我们希望看到里纳奥多能再次演绎一回“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浪漫悲情
我们还期望能到美国哈佛去当一回MBA并为此将英语说得比国语更利索
改革开放20年,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也包含着外来经济、文化的软着陆。
美国三大周刊之一的《新闻周刊》有一篇题为《在中国的路上》文章说,“西化正在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进行。中国的城市现在有保龄球俱乐部、咖啡馆、网吧和数以百计的快餐厅甚至纽约熟食店。麦当劳在17个城市有200家分店,并且正在以一周至少开设一家分支的速度发展,这对于娇惯独生子的中国中产阶层夫妇来说是个好事情。”
著名作家蒋子龙在最新的一篇《认识克林顿》中说,“无庸讳言,借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是美国文化: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美国饮食,微软电脑、别克汽车等美国工业产品;到过没到过美国的人都敢说美国的好话……一种外族文化对中国有如此巨大影响,在历史上还不多见。”
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而这种美国文化扩张的软着软成功并不仅仅止于中国,也发生在其它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一直在抵制邻国美国的文化扩张,但却没有成功。古巴的大胡子菲德尔·卡斯物罗说了这样一个令墨西哥人不快的事实,墨西哥早已脱离了贫穷,因为那里的儿童对米老鼠比对本国的名人还熟悉。
这种说法让美国人引以为傲。一位美国人拉萨罗·法里尼亚斯在报上发表文章说,“我认为,墨西哥人没有理由为他们激进的民族主义被美国大潮所冲走而感到不高兴。墨西哥不可能经受住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国世界的引诱……全球化是不可阻止的。它从一件简单的工业产品到思维方式本身即思想的全球化上都体现出来。”
这位美国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鲜而值得深思的话题,这就是全球化的背后是否便是美国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裂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一大市场的形成又促进了世界分散的各民族和人民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又促进了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吸纳和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初始状态完全不同的一个新的、丰富多彩的、全人类共同分享的全球共同体,即大同世界。
然而,美国人眼中的全球化理论绝非是在阐释着如是理念。他们所鼓吹的理论实质上是“全球美式一体化”。 这种认识我们可以从美国官方文件中略窥一斑。
他们推崇的是在政治上以赤裸裸的武力相要挟,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实施强权政治;在经济上,把持WTO、世界银行等国际贸易和金融组织,以贸易制裁为手段,以经济援助为利诱,迫使他国遵守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以麦当劳、NBA、好莱坞等现代生活方式轻轻地攫取他国人民的灵魂。
这与我们国人所热衷的“全球一体化”的基本理念真是大相径庭。
北大一硕士研究生说,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全球规模上的“中央集权化”,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商品的生产、推销,全球化都意味着把决策权上缴给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使地区经济从属和依赖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获取最高利润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经济改变着全球政治、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等以往隶属于国家范畴的决策,日益改由国际协定与国际机构定夺。而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国际经济组织莫过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幸的是,众所周知,这两个组织主要为美国所左右。所以,一旦被他们拿捏着,你说话就没底气了。
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种公式是美国所期待的公式。构成了美国在全世界克隆其理想的巡洋舰。导弹这种外在的暴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济与文化联诀作秀诱引着我们去做一个梦,一个完全美国化的梦萦,一个完全美国式的全球化梦萦。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做这场梦,而且应该热烈欢呼而不是视之恐慌。这就象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与29家在京跨国公司的总经理、首席代表座谈所表示的,“我们提倡爱国主义,但决不搞排外主义”。因为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为全球居民进行空前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关键是如何从梦中醒来,如何不让我们也成为美国一体化的克隆物。
有一篇文章说,时尚其实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它带有盲目性与易逝性,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虽然深沉浑厚一些,但也不是永恒的,言下之意,老美这种文化上的扩张并不恐惧,只是时代发展中的产物。此说听来颇有道理,但如果我们仔细探测这种外来文化的内核,可能就让我们无法喝采了。
因为这种美国文化扩张的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标准之争。我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西方或美国的一些东西视作标准,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恐怖的事:
假如我们要评选一位文学大师,如果他从来没有获得过诺贝尔之类的奖项,那么这个大师位置无疑是坐不稳的,他的文学成就也就无法来掂量。
罗中旭在外国一个不知名的城市里凭一首《星光灿烂》获得了据说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大奖,便从一位无名小卒跻身于红歌星之林。韦唯在美国一个公园的角落里唱了一回歌,国内的媒体便激动得有些无法用言辞来表述这种象征“中国人身价”的辉煌了。
《红高梁》在国内并不走红,甚至被国人骂作是贩卖贫穷落后换来的奖项,但闪闪发光的金熊仍然奠定了张艺谋无可替代的位置。如果有一天那位第六代导演能获得奥斯卡大奖,那么毫无疑问,势必会取代张艺谋今天的地位。
我们的娃哈哈打着“国货当自强”,要拯救民族饮料业的旗号,所推出的却是跟熟的“非常可乐”,虽然口号是振聋发聩的“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但可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中国的,就象毛笔、京剧你能说是美国式的文化吗?!
美国口味的数字化盛宴
神奇的国际互联网真正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根电话线、一台电脑连到网上,成为一个全新的世界公民。
如果说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这些东西尚不能对我们构成民族威胁,但现在这种标准已经进入了电脑IT业,进入了国际互联网,直接进入了下一世纪的数字化生存年代。
克林顿在一次发言中说,要将美国与发展中国家拉开距离,进入知识经济年代,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国际互联网。引申而言就是把握网络的标准,从而完成如比尔·盖茨一般美国人的理想:“只要是动的,就是微软的猎物。
美国的新版著作《新经济中的新法则》中,说明了这样一种标准所能体现的力量。“在信息经济时代,技术标准的作用将越来越强大、深刻,可能上升到与国家法律同等的地位,甚至还会超过它。而国家的力量则显得相对萎缩。”
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吴伯凡也在《孤独的狂欢》中阐述了同样理论:“美国不断地输出‘美国造’文明——从F16战斗机、麦当劳、牛仔裤,到好莱坞电影、摇滚乐,企图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把美国之外的世界变成实质上的殖民地。但是所有这些方面的输出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加起来都抵不上电脑技术和文化输出造成的影响力。尽管我们在为数字化生存到来而欢呼,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数字化’的背后是美国化。”
在国人眼里,电脑就意味着是Intel公司“奔腾的芯”,是Windows飘舞的旗帜,互联网就等同着Web、 HomePage以及Java编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DOS及Windows操作系统下学习用英语浏览业面、编程,或者去开发应用软件。
微软、IBM等跨国公司已纷纷进驻中国,英国学者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说,“跨国公司会改变本地区的文化特质。”更何况他们还竞相成立中国研究院,招收中国的人才在中国的土地上研制开发属于美国的技术产品。
我们年轻的一代新好男女,已经越来越不习惯这种来自下个世纪的竞争,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大同的,美国是完美的,比尔·盖茨是无缺的。能混一张绿卡,能进入美国进入微软工作又岂止是前世修来的好运。
我们习惯了去中关村淘8元钱一张的盗版CD ROM,因为那上面压缩了价值上万元的软件。在中国大学的校园里,每间有些肮脏的宿舍里都毫无例外地飘荡出进入Windows界面所发出的音乐声或者金属撞击声,更多的学生们穿着印有IBM等跨国公司广告语的廉价广告衫,不知疲倦地替他们做着广告。
他们在一起时谈得最多的是比尔·盖茨,是YAHOO的扬致远,谈他们那近似于疯狂的发迹史,然后闭起眼睛做着如比尔当年一样的梦。君不见,当比尔·盖茨在复旦、清华进行演讲时,他那长着雀斑脸蛋被万众睿智的目光所仰视。他被视为新一代的偶像。只因为他是世界首富。只因为比尔的另一面还象征着技术与资本还有标准。这种标准的首要特征是英语化,纵观世界上的软件几乎都是由英文编写的,而90%的以上的网络在用英文传送,电脑对英语的依赖,客观上使英语成为了一种标准形式。
这种局面令人有些惊恐地想到1859年英国作家查尔斯·麦凯的一段言论,“只有英语才能表达伟大的思想,世界的心脏因为这些思想而跳动;只有英语才能探索那些充满人类思想和假设的领域——政治的、哲学的和神学的——它们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世纪科技文化殖民侵略。当我们如是关注由国际互联网所把持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是否还能感到一种轻松,一种全球化理念的轻松。
中国的底牌,狙击霸权
“一个不能掌握高科技的民族,决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继平说。
然而,更多的国人在美国强大的经济、文化强势下露怯了,或者说是将依赖性心理留在了美国的身上。一个关于我们中国要不要搞电脑操作系统的调查表明,70.2%的国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已经有了中文版的Windows,虽然这个微软的产物有数不清的虫,也从未公开过程序源代码,甚至还搭车地将IE浏览器硬性摊派给用户。但我们不在乎,我们相信微软会将它改进得更好,我们已经将信心与期待完全依赖在微软身上,而微软当然会前仆后继地推出它的Windows2000、NT……系列,然后便坐着收钱,收技术标准为他们带来的钞票。
面对越来越多美国科技、文化以及经济对我们的侵袭,我们已到了清醒的时候。《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古清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三声炮响,炸得好!》,他说“美式炸弹炸醒了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是靠不住的,中国人要 发奋图强,咬紧牙关发展,要把智慧用在建设中国上,友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平等是建立在军事实力上,朋友们,放弃幻想,准备斗争,将屈辱、忍让这些劳什子在21世纪终结!”
在这次中国人民抗议浪潮中,西方有人说中国的底牌不是惩治肇事者,而是要美国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种谬论其实是在贬低中国政府和人民。国务委员吴仪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第三十二届年会上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态度是积极的,立场是不变的”,但中国不会为了加入世贸而牺牲国家的根本利益。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第九次中澳部长级经济联委会上重申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立场。石广生说,我看到一些国外媒体的报道,说他们有一个最低的要价底线。但我也要告诉他们,中国也有一个出价的最大限度,我们决不会超过这个最大限度来进行承诺。
面对导弹以及在国际事务上的明显霸权,中国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抵制霸权。
但我们的人民是否也已感受到美国文化扩张给我们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将先进科技与文明溶入自己的生活,这是件好事,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防止这种扩张所带来的看不见的霸权。
就在学者们试图更深刻地挖掘跨国文化的软着陆时,一位北大的高年级本科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文化有什么好伤害的,它始终是一元的,单调的……文化的优劣是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该淘汰就淘汰。我真不明白那些家伙为什么会杞人忧天,而且他们所维护的文化就一定可靠吗?”
可以想见,这位年轻人的背后是一个遥远而美丽的美国梦,而这种梦想曾出现在许多如他一般的年轻人心中,也将出现在主宰我们下个世纪的未来栋梁心中。
看不见的霸权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它象F17隐形战机,令人难以揣测其航程,以及它所要带给我们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