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非危言耸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13:42

“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非危言耸听

亦菲 2009年10月22日14:5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日前,中组部长李源潮谈及干部队伍制度改革时有一句掷地有声之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有危险”(见《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笔者认为,李源潮部长这个见解是“实话实说”。

  改革,不管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都会引发新的矛盾,引起某些人们的抵制。弄得不好或因时机把握不准或因策略不当或因工作不细致,恐怕会失手,被人钻空子,导致某些人对主持改革工作的人们产生不满,导致丢选票,甚至官帽被摘。因此,“改革有风险”也是一个客观存在。对于这一点,人们都不难认识。然而,对于“不改革党有危险”,恐怕相当一部分的人没有深刻的认识。但眼下发生的事情,给了我们一个例证。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消息,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勇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堂堂,因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二人的领导职务,现正在按程序办理。而此前,中纪委证实宋勇和李堂堂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见新华网2009年10月15日)。这两则消息告诉人们,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按既定方针,加大了对高官涉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

  李堂堂涉嫌严重违纪格外引人关注,乃因李在事发前是一个“带病”官员。2006年,李堂堂已升任陕西副省长,直至2008年7月,由于他为进省委常委违纪拉票受到中纪委查处。中纪委、中组部发出了《关于李堂堂同志严重违反换届工作法律问题的通报》。媒体当时也几近点名批评,李堂堂事实上已成了当时全国换届工作的一个教训,一面反面镜子。然而,不到3年李堂堂又出事了。尽管中纪委未详细透露李案,但其涉嫌严重违纪这个性质足以证明李的问题已十分严重。

  一个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李堂堂已有过因拉票严重违纪的教训,按理说应该收敛了吧?或者说,过去未暴露的问题应进一步作彻底交代了吧?但时下他再度被查处的事实证明,李没有这样的意识,他把自身病不当病,其结果与一切讳疾忌医的人们一样,总会看到病症爆发的那一天到来。

  当然,李堂堂之所以把“带”病不当病与时下某些地方的官员管理机制,尤其是监督机制仍然有漏洞、不完善有关系。在一个干部犯错误并查清、作出处理后,组织人事部门按相关条规为其安排适当工作,这既是关心干部的体现,也是求实的体现。过去这方面的范例不少。但大家关心的是,像李这样的“带病”官员为何位子不倒不移?

  这与目前我们干部人事任用中的一些传统习惯不无关系。一个官员,只要不是被撤职或被司法处理,在官职上一般就不会降。不降就是系着“安全带”,有“安全带”的人们在特殊情况下多少会萌生一种非分意识。这也许就是令李堂堂那样“带病”不当病的侥幸心理出现的习惯性因素吧。

  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李堂堂“带病”不当病再度被查处的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在从严治党方面,还需要与时俱进。检验一项制度严不严,要看是否绝大多数人能自觉遵守。某些官员不断地以身试法、试纪的现象,难说从严治吏的工作已经到位。显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迫切的问题。不改革,像李堂堂、宋勇那样的高官涉嫌腐败问题仍会出现,就会危及党的安全和党的利益,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不改革党有危险”决不是危言耸听。只有扎扎实实搞好监督、完善工作,才能实现公众所盼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