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丰收还是歉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28:17
中国经济是丰收还是歉收?崔宇

10月22日,在介绍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之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这样说道:“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及时果断实施了一揽子计划,一粒粒的种子随之播下,一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种子的发芽、盛开的春天,走过了不断成长的夏天,在一年后的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从其随后公布的三季度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CPI和PPI等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应该算是喜获丰收了,按照李晓超的说法,“实现全年8%的目标是有把握的,是没有悬念的”。但正如奥运会上金牌榜中国可以拿第一,奖牌榜却拿不了第一一样,举国体制和锦标主义的倾向在经济领域同样存在,中国经济在丰收光环背后的歉收更值得关注。

目前来看,前三季度中国正是依靠播洒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种子获得了阶段性的丰收,随着三季度进出口贸易的回升,又期待下一阶段通过出口来继续保持丰收的局面。但这是以经济结构调整的歉收为代价的,因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都是不可长期依赖的,特别是出口未来能否接过投资的接力棒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下一阶段再不真正地调结构,即使出口接过了接力捧,中国经济或许也难逃“过把瘾就死”的命运,2008年第三、四季度出口导致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的教训殷鉴不远。

尽管中国在去年经济刺激计划伊始就提出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但从实践中来看,结构不仅没有调,而且既有的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局面还在加剧。本来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大幅下降,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仅为30%,低于5月和6月39%和35%的水平。但这只是昙花一现,8月和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强劲反弹,当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8%和35%左右。从环比来看,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了30%左右,8月份基本持平,但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了15%左右。这些都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仍在主导着经济增长。

从李晓超在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推算,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9%,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的贡献率为94.8%,净出口的贡献率为负46.7%。而上半年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3.4%、87.6%和负41%,一季度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70%、33%和负3%,由此可以看出三季度,消费和净出口的贡献率依旧在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几乎主导了全部的经济增长。

从细分的投资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回落,9月份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也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却异军突起。从月度数据来看,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了20%左右,8月和9月同比增速分别跃升到了34%和33%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已经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国内贷款和居民的按揭贷款与8月份相比也有所下降,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环比涨幅与8月份相比已经缩小,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很微妙的阶段,未来能否持续拉动经济增长还存在不确定性。

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于净出口。尽管中国的月度出口总值已经连续三个月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金额上,进口增长的幅度还是大于出口。在金额上进口增长大于出口,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月度的贸易逆差;在数量上进口增长大于出口,意味着净出口对GDP负贡献率的情况或许还将延续,近几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都在20%左右,今年贡献率一直为负。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见一斑,尽管三季度出口的强劲增长被媒体大肆渲染,但9月份的贸易顺差额已经开始下降,而且三季度净出口对GDP的负拉动作用还在扩大,从上半年的负41%到前三季度的负46.7%。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丰收的推手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近几个月比较强劲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出口虽然有所起色,但短期很难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只能寄希望去年出口大幅下滑带来的基数效应早点出现。

无论是由房地产还是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都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退。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大约40%-50%左右是由房地产和出口部门来实现的,过度依赖二者将给经济带来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无论是作为准投资品的房地产还是看其他国家脸色行事的出口,都最容易大起大落。

值得欣慰的是,李晓超在发布会上表达了这样的忧虑,“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类似表态在上半年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有过多次。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为了“保8”,正让经济基础更加不牢固,而且还在幻想外需的突然崛起,重新回到老路上,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仍然不见起色。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对比是,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相比上半年的实际增长11.2%出现了下降,而7月、8月和9月财政收入却分别上涨了10.2%、36.1%和33%。其实,正是国富民穷才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这是丰收背后最令人揪心的歉收。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