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反贪为何能奏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29:42

近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反腐行动层出不穷,10月16日,由中美两国联合主办的APEC反腐败研讨会在北京落幕;10月17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35年来首次针对最高行政长官展开廉政调查。正如参加APEC研讨会的美国道德署署长罗伯特•库西克所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腐败的危害超越国界,不仅影响国家吸引力、政治进程和政府权力运行效率,且影响公民切身利益和生活。
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确保政府的公信力,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共同难题。始于今年五月、延烧至今日的英国“独立审计风暴”,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不错的考察样本。
反贪腐制度:独立、透明

74岁的托马斯·莱格一手导演了撼动政坛的审计风暴。

英国议员涉嫌“骗补门”事件愈演愈烈,英国女王明确表示对事件感到不满。首相布朗也卷入其中。

英国议会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发表辞职声明,成为300多年来英国首名被迫下台的下院议长。
 
退休公务员让600名议员坐立不安
托马斯•莱格爵士,一位74岁高龄的退休公务员,不久前震撼了英国朝野政坛,由他所主导的、针对议员“骗补门”所进行的独立审计,让646名英国下院议员坐立不安。
尽管独立审计是由布朗首相授权,但他本人也未能幸免:10月12日,莱格爵士要求他归还二套住宅超额补贴12415英镑,以及重复报销的装修费1396英镑。被风暴刮倒的不仅首相和执政党议员,反对党自民党领袖克莱格被要求归还超额园艺费910英镑,另一个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则被要求补交一张价值200多英镑的按揭利息单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包括部长、前座议员在内的数百名议员被卷入风暴,总追讨金额高达160万英镑。一个退休老人的审计,何以产生如许威力?
完善的独立审计制度
独立审计制度在英国有悠久的传统,其宗旨是任命独立、与事件无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负责审计调查有广泛关注度的争议性事件,根据规定,负责独立审计的人选不仅要真正“独立”,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涉及司法的争议,往往选择法律界人士,而涉及财务的争议则会选择财务人士。独立审计一经授权,其经费、人手都可得到充分保证,调查过程不受干扰,调查者获得充分授权,最终结果也受到尊重。
莱格爵士在审计中,严格按照下议院议员补贴标准“对号入座”:根据相关规定,一名下议院可获得每年59095英镑的基本薪酬,及用于办公室开支、邮费、往来议会交通费等的补贴,家在伦敦以外的下议员还可获得“第二套住宅补贴”,即外地议员在伦敦的安家费。所有这些费用都有严格的“门槛”,如原住处在伦敦或伦敦附近一定范围内的议员不得领取“二套津贴”,家住伦敦或在伦敦拥有“二套住房”者不得超标领取交通费,“二套住房”的装修不得用于出租目的,园艺和家具费用只限于最低标准,按揭和报销必须有明确单据,等等,上至首相,下至后座议员,均在这把制度尺子的衡量下“人人过关”,或退钱,或补单据,一目了然。
只反腐,不搞“清算”
应该注意到,独立审计并非如台湾政坛那样,沦为一个政党对另一个政党、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政治清算,执政的工党固然“遭到重击”,抨击布朗政府十分卖力的两大反对党也无一幸免,一切都是以制度而非“政治成分”来衡量是非得失,使得审计风暴的力度更为强劲。
许多人都注意到,莱格爵士的独立审计资格,是由布朗首相在今年5月下旬授予,更注意到在独立审计“引火烧身”之后,布朗首相当天便表示“认账”并尽快退补,并要求其他阁员和工党议员积极配合,尽早“结账”。然而,工党政府最初采取的态度是搪塞隐患,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试图掩饰到主动配合,个中关键在于这一丑闻已牵扯到执政党和政府的信誉,并直接影响选情和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两大反对党也纷纷表示,将积极退补,并引以为鉴。和布朗及工党一样,他们之所以如此配合,是慑于制度的威力,和“越线”的代价,工党和布朗已经错了一次,他们当然不想蹈对手之覆辙。
 
执行制度的人:权威、专业

“骗补门”事件不仅严重冲击布朗内阁,对保守党的打击也不小。

在报销费用高于工资数额的英国公务员中,有个叫菲利普?贺洛博恩的保守党议员,他是英国议员中每天报销费用最少的,被称为“最节俭议员”。
 
“较真”的审计者
此次掀起“骗补门”独立审计风暴的莱格爵士,曾长期担任常务次官这一最高级公务员,为英国最高法院服务数十年,又曾负责过多次独立审计事务,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审计经验。
风暴之所以能刮得这么猛,和莱格爵士的“较真”关系重大。此次被调查的下议员多达646位,时间跨度长达5年,大多数单据都是数十、数百英镑的小额票证,光整理出一个基本头绪就相当头疼,而根据制度规定,独立审计者不但要从中找出违规者,拿出违规证据,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还要甄别出可能违规者和无辜者,对前者责令补充证据以证明清白,对后者则给予明确的“说法”,不仅如此,他还必须就如何防范今后出现类似问题,提出机制上的整改意见,这不仅是个复杂的技术工作,更是对独立调查负责人耐心、精力和责任心的严肃考验。
几百镑的“骗补”也不放过
此次“骗补门”的独立审计中,莱格爵士耗时近5个月,调阅了大量单据,并给予了认真、缜密的分析、考辨,一些处理意见之细致令人不得不感叹,如财政大臣达林所购的五斗柜,耗资1104英镑,而规定上限为550英镑;自民党党领克莱格绿化费年耗资1910英镑,而规定上限为1000英镑;保守党党首卡梅伦被认为“交代不清、单据不全”的按揭利息单据,金额连300英镑都不到,也被一一查出,并给出了令被追讨者心服口服的证据和处理意见。
尽管仍有一些议员感到委屈和愤愤不平,仍有一些批评者认为,莱格爵士的独立审计风暴是“只顾芝麻,不顾西瓜”,“只打老鼠,不打老虎”,但必须指出,社会的清廉程度,以及人们对政治、政党和行政权威的信任程度,不在于有多少腐败大案被侦破,有多少巨贪被查处,而在于这些芝麻绿豆的“小问题”能否被及时发现,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查处,这些控制、查处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效力。
 
公众对反贪机制有充分的信任

英国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
 
在表示同意退回多报销款项的同时,英国首相布朗说,“退还是迈向洁净政治的重要一步,我们必须迈向洁净政治,将旧体制扔到历史的垃圾桶里。”自民党领袖克莱格也说,“如果我们要在下届选举中面对选民的眼神,就必须肃清整个系统中的问题。”
同样是反腐机制,英国的独立审计风暴何以能刮起来、刮下去?同样是反腐行动,何以年逾古稀的莱格老人会如此执着、较真,一度搪塞的工党政要会改弦更张,引火烧身的反对党议员会坦然配合?
由于制度和人的综合作用,英国的反腐机制可基本确保对从首相到普通公务员、各类财政违规事件进行独立、公正和严肃的查处,做到不纵不枉,不因政党轮替或舆论因素而影响最终结果。正因如此,审计者、被审计者,以及舆论、公众和社会,都对这套机制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敬畏感,才会让被处罚者心悦诚服,让审计者干劲十足,也才能让社会、公众和舆论将反腐的希望寄托在体制本身,而非“超级权力”、清官甚至暴力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达致这样的良性循环,需要长期艰苦、耐心的工作,以及其间无数足以服人、服众的典范案例,英国此次“骗补门”独立审计风暴成功的背后,是悠久的独立审计传统,莱格爵士一言九鼎权威的背后,则是他长达数十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类似审计履历。
 
英国独立审计风暴所能给人的启示,就是惟有完善的制度,“较真”的执行者,以及制度所展现给上至高层政要、下至普通百姓,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公平性、有效性,才能有效形成对廉政反腐机制的敬畏感、信任度,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反腐倡廉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