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别耍小性子拒交小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1:00:28
中国一些著名高校近期真是新闻不断。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名校,又因拒交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录取费」,致使近500名江苏籍考生至今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此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钟言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这些名校拒交录取费,是对其高等教育优势地位的低级「滥用」。文章说,中国高校招生采取的是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举国体制。这种体制的根本特点和优势所在,就是各级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考生按分工合作、成本分担的原则共同支撑起高考制度体系,共同完成一年一度庞大的高校招生工作任务,并保证学生按时入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承担从报名、体检、考试到录取各个环节的大量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高等学校仅承担录取环节网上录取工作,基本是「坐校渔利」。从最终意义上说,各级政府部门都是为高等学校和考生服务,尤其是服务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工作。文章指出,这套高考制度体系的最大受益者是高等学校和学生。全国共有2800多个县市,发展极不均衡,考生极其分散,正是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制度兼顾了各方面利益,保证了人才选拔的科学公正和低成本、高效率。学生只要通过高考这个平台的检验,在家乡参加考试,以最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高等学校不需要天南地北去组织招生考试,通过网络坐在办公室就可以招揽全国英才,其招生工作可以说接近零成本。此次事件中的6所名校更是以国家赋予的优质柯断资源录取了优秀生源。与各国、各地区比较而言,中国内地的大学招生工作成本是相当低廉的。难以想象,纠缠于几千元录取费的所谓名校,不惜损害考生利益,如何应对国外和港澳大学的生源竞争?文章认为,有报道说「高校不得不减少在江苏的招生名额」,「今年清华在江苏的一本录取名额比去年少了30多人,北大本部的录取名额也少了20多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高校招生计划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等学校随意增减在一个省市的招生计划或动辄以减少计划相威胁,是极不严肃的,是对考生受教育权的剥夺,是高等学校对其办学自主权的滥用,最终损害的是名校自身的影响力和声望,损害的是考生的切身利益。北大、清华等名校是国家举办、全民所有,而非名校私产,减少招生计划实质上是剥夺了考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肯定不是名校风范,一般学校也不会这样做。文章最后还解释说,高考报名费应该是不含录取费的。以2006年为例,全国共有950万考生,计划录取530万,也就是说有400万以上的考生要落榜。如果高考报名费包含了录取费,那么对于400多万落榜的考生而言就显属不公平。果真如此,这些考生和家长不会同意,甚至可能给教育系统又加一条乱收费的罪名。总之,6所赫赫名校这次集体拒交高招录取费,实在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