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辉煌6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44:15


自豪中国大型互动专题全国“双百”评选人民英模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共和国的足迹
开栏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新华网从8月9日起推出“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专栏,分经济发展成就、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等24个专题,系统展示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这些名字总让我们刻骨铭心,他们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这是弹指一挥的6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其中凝聚着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详细内容>>

4000万出国大军的背后——领事保护中心护航海外中国人
2008年12月3日,一架东航MU548航班满载着最后一批滞留泰国的248名旅客,顺利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此,中国政府接回了自泰国关闭曼谷国际机场以来滞留于当地的全部3400多位中国公民。详细内容>>

从18个到171个——回眸新中国几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建交国由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71个,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详细内容>>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中国外交60年不变的主张
从“一边倒”到“建设和谐世界”,中国不断调整外交战略,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中国外交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详细内容>>

一汽:见证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造中国人自己的车——50多年前,一汽因这个梦想而诞生。一汽的成长,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详细内容>>

北大荒60年铸造“中华大粮仓”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已由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机械化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详细内容>>

老工业基地辽宁不间断创造新中国“第一”
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这许许多多标志性的“第一”,成就了辽宁“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的称号。详细内容>>

农业大省吉林:从“天下粮仓”到“全国肉库”
吉林省做好粮食过腹转化大文章,畜牧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目前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天下粮仓变成了全国肉库。 详细内容>>

广西北部湾港:从边陲小城到南方大港
钦州,滨海之城,曾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然而多年来这只是钦州人一个遥远的梦想。如今,钦州港至香港每周有5个定期航班,是面朝东盟的区域性航运中心。详细内容>>

陕北黄土高原正在由黄变绿
在陕西延安市柳林镇后孔家沟村48岁的农民刘治平眼中,黄土与绿色,饥饿与富裕,这两组鲜明的对比最能体现家乡的巨变。2008年,这个只有53户人家的小山村,人均种植苹果3.4亩,人均纯收入1.5万元。详细内容>>

新疆从偏居西北内陆到中国向西开放前沿
伊朗哈萨斯出口公司经理哈米特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第一次参加乌洽会就能受到这么多关注。我们希望在乌洽会上多寻找几个合作伙伴,在新疆建立我们的销售网点。” 详细内容>>

新西藏:与新中国一起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做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决定。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经济羁绊。详细内容>>

青海高原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发生巨变
走进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新建村村民韩建民家,雕梁画栋的宽敞宅院内,花树掩映,专门搭建的车库内停放着崭新的轿车,干净整洁的房屋内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详细内容>>

甘肃定西: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发展之路
甘肃定西,苦瘠甲于天下。几百年来,受困于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贫困如梦魇,久久挥之不去。 详细内容>>

中国西部工业发展历程
“三线”建设时期打下了西部的工业基础。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则是西部工业发展的另一个高潮期。详细内容>>

天下黄河富宁夏 塞上江南新“天府”
昔日“塞上江南”,今朝“天府之国”;60年沧桑巨变,宁夏平原这块西部热土以崭新的形象步入人们的视野。 详细内容>>

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60年变迁记录
八百里大凉山下,有一座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它就像一块“活化石”, 真实地记录着大凉山彝族人民60年来的巨大变迁。详细内容>>

大寨:从战天斗地的榜样到市场经济的楷模
太行山中,有一个村庄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脚步,历经风雨坎坷,一路走到现在。它就是名播中外的大寨村。 详细内容>>

三峡工程,世界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国三峡总公司的精心组织和数万名建设者17年的不懈努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主体工程今年将全部建成。详细内容>>

燃烧的“太阳石”——来自煤炭之乡的报告
山西,煤炭资源遍布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的91个,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和调出省份,素有“煤炭之乡”美誉,又被称为“煤海”、“煤都”。 详细内容>>

武汉一甲子 三镇越千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雄踞我国经济地理“天元”位置的大武汉,经风沐雨,立世3000多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间,其经济、社会与观念的发展突飞猛进,跨越千年,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标杆。详细内容>>

今日八百里洞庭鱼米更“香”
上个世纪末以来,水患频仍的洞庭湖农耕文明盛极而衰。经过近些年的历练发展,退田还湖、科技兴农、规模经营,洞庭湖区步入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鱼米之乡”的美誉又实至名归。详细内容>>

我国最大淡水湖开发治理历程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60年开发治理历程,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之变。详细内容>>

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兴民富
60年沧桑巨变,一项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体任务的重大改革正有条不紊地在全国全面推进,人民逐渐成为山林真正的主人。详细内容>>

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60年生态建设综述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详细内容>>

山东邹平:外国人观察中国农村变化的窗口
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乡土中国的变迁》一书,从1987年开始正式在邹平农村调研的经过,记录了20多年间邹平经济及社会的变迁。详细内容>>

我国“新农合”制度让8亿多农民病有所“依”
2003年我国在吉林、浙江、湖北和云南四省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逐渐推向全国,由农民个人及各级政府共同筹资建立新农合基金,按规定为患病农民报销部分住院及门诊费用。详细内容>>

社会福利服务开始惠及全体人民
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开始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切实保障“两孤一残”人员基本权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享受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详细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过千亿元
记者从民政部救灾司获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超过千亿元,其中汶川地震达到500多亿元。救灾投入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灾害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提高。详细内容>>

新中国60年文化建设综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催肥”了文化产业;中华文化快步走向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60年来的文化建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满足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内容>>

中国人口政策功在千秋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3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推迟了4年。而中国的人口政策也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不少人从过去颇有微词,到今天竖起拇指,称赞说:“中国人口政策功在千秋!”详细内容>>

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回眸
从八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因科技落后而受制于人到中国宇航员在太空问候地球――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就。详细内容>>

“扫盲”字眼的消失:一个落后时代的远去
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6亿人口中有4亿多是文盲,相当于总人口的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1950年,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详细内容>>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也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 详细内容>>

22年间中国义务教育完成“四级跳”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两基”目标、21世纪初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到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四个阶段,完成了发展的“四级跳”。详细内容>>

科技体制改革助推我国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1978年以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也逐渐起步,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详细内容>>

中国,走向法治国度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 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功道路。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正阔步前进。详细内容>>

公正与效率成为维护司法“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始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突出抓好维护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等工作,逐步确立公平正义理念,程序正义、司法民主、司法公开等重要法制观念,切实承担起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详细内容>>

我国力争2010年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体目标。截至今年3月,我国生效的法律已达231部,现存有效的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这其中,223部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即五届人大以来制定出来的,由如此众多的法律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详细内容>>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综述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这就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