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潮印证中国企业腾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02:25

海外并购潮印证中国企业腾飞

2009-09-14 01:56:00 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证券时报9月14日讯 得益于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不少中国上市公司走出去的梦想修成正果,一些因资金紧张的海外同行们正在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海外并购浪潮此起彼伏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崛起的步伐。纵览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版图,自1992年首钢集团收购秘鲁铁矿公司至今,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商务部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以并购形式进行的境外投资高达205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暴涨100倍,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工贸等领域。China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活跃度与整体规模环比大幅上升,跨境并购规模明显增长,达114.84亿,超出一季度15倍之多。国内经济的率先复苏使得中国公司的资金量和并购热情,明显强于外企来华并购的资金实力和意向。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引进来”为主,国内公司跨出国门进行并购,则发轫于首钢集团。1992年5月,邓小平南巡归来后赴首钢视察,不久国务院授予首钢自主决定1000万美元以下海外投资项目权。当年12月1日,首钢斥资1.18亿美元购买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及所属670.7平方公里矿区的永久性开采权、勘探权和经营权。此后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迈入起步阶段,其典型特征是以央企、国企为主导。

进入2000年以来,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步进入快车道,近三年更是呈井喷之势。从 中联重科(行情 股吧)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100%股权到江西铜业公司携手五矿有色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100%股权,从石化双雄频频大手笔海外找油到工商银行斥资逾60亿美元在印尼、南非等地扩张,上市公司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WIND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新披露海外并购项目112起,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以来新增30起,其中实施完成5起。金额最大的交易是 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收购瑞士石油公司Addax,单笔交易额达到89亿美元。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采矿和金属行业以及制造业领域。澳大利亚则成为2009年上半年最受青睐的海外投资地,上半年跨境交易40%涉及澳洲。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有助于我国以较低成本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大大缩短研发时间和费用,从而增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通过海外并购还可以拓展国际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热情高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并购活动的减缓,中国上市公司伺机抄底的热情却水涨船高。中银绒业收购世界顶级羊绒纱线生产商邓肯纱厂,美克股份迎娶美国家具公司Schnadig……各行业上市公司都力图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其中,有色金属板块代表的资源型并购尤其引人注目。以频繁扩张的吉恩镍业为例,其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先后入主加拿大矿企Liberty、澳大利亚矿企Metallica、加拿大Victory公司,上月又披露了对皇家矿业的收购计划。

吉恩镍业董秘王行龙强调:“看似短期内频繁扩张,实际上这几个海外镍矿项目我们已经持续跟踪了三到五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矿业公司的资金困难给吉恩镍业的收购提供了好机会。”

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也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并购机遇,就是要想办法买那些过去想买却买不到的资产。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指出,金融危机使得收购成本、收购阻力和收购风险空前降低,中国公司要借此机会促使产业链合理地分布于中高低端。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小板公司也纷纷试水海外并购。金风科技2008年通过其设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收购德国上市公司VENSYS能源, 苏宁电器(行情 股吧)、 新海股份(行情 股吧)则于今年先后宣布并购日本上市公司LAOX、荷兰上市公司Unilight。通过并购重组,不少中小板优势企业从上市伊始的“小舢板”发展为拥有规模优势的“集团军”,开始在国际竞技场上一展拳脚。深交所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获取技术和销售渠道两个方面。

上市公司挥师海外,“蛇吞象”式杠杆收购不乏生动的案例,但一招不慎也可能满盘皆输。有统计显示,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中有半数以上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遇挫的也不在少数,TCL集团与汤姆逊、阿尔卡特先后两次以欢呼开始的海外并购均一度把公司带进巨亏的泥潭, 中金岭南(行情 股吧)收购澳大利亚先驱公司、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中铝注资力拓、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也铩羽而归。

正如美国铝业亚太区总裁陈锦亚所言:“如果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历史使命的话,那么如何完成这一使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则强调,跨国并购是中国大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海外收购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事,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都不能超过自身的能力,现在“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问题。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复制网址 | 邮件转发

相关新闻

  • 全球后危机时代警惕二度泡沫 2009/09/14
  • 福建首富接盘分红最“大方”上市公司陈发树22亿成云南白药二股东 2009/09/14
  • 重振经济 重建平衡 2009/09/14
  • 海外并购潮印证中国企业腾飞 2009/09/14
  • 中国海外并购应重点选择IT和电讯业 200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