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策略之浅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9:11
乔贵春1, 彭文辉2
(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湖北 武汉 430079)
照片尺寸为20mm*30mm;最好不用红色背景
摘  要: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难以保证和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问题。本文将从保证生源质量、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改善网络教育的质量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育质量;  评价制度;  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043 (2004) xx-xxxx-x
A shallow exploration about strategie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education
Qiao gui-chun1,Peng wen-hui2
(the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learners. But simultaneously the network education fac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qua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conditions, we should try to guarantee the fresh source quality, develop high quality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improve the teachers’ quality, and consummate the test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etc..
Key words: The network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network courses
自1999年首批四所高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以来,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如今全国已有68所大学设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各网络教育学院在校生总数达到240万人。实践证明,网络教育拥有可以使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扩大受教育面,适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等明显优势。
然而,在繁荣的现象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隐患。由于教学点过度的扩张,而没有优秀的网络课程和富余的教师队伍作保障,网络教育的声誉严重受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网络教育质量的保证策略。
1  保证生源质量[1]
有人认为,“网络所及之处都能开展远程教育”。这是不科学的。网络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限度地扩大生源,批量生产。只有在一定的管理范围、服务范围之内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网络教育才能够顺利开展。无限制地扩大规模,必然造成质量的下降。要坚决禁止“传销”模式的招生方式。
另外,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目前网络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应届高中生中没有考上大学的那部分人。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不止这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和待业人员同样急切需要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这对于他们择业和再就业有很大帮助。
2  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
“如果网络教育只是应用信息技术来复制和移植传统的课堂面授教育,甚至是复制和移植‘填鸭’、‘灌输’式应试教育,那么网络教育的前景就令人堪忧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在说明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方向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网络教育质量迟迟未能普遍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与学、师与生在时空上准永久性分离的教学形式,网络课程便成为远程教育中学生直接面对和接触最多的“老师”,它是承载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体,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课程获得信息进行自学,完成学习活动。因此网络课程质量的高低成为影响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如何开发设计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成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教育科学理论——课程开发的立足点
网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开发设计网络课程时,必须要以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据,认真研究和把握教学原则和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基本规律。
2.2 设计开发人员——技术和教育理论兼备
目前网络课程的制作存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情形:懂得技术的人不懂教育理论,而懂教育理论的人又不懂技术。网络课程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把书本内容原封不动搬家到网络上,极大地削弱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国外有人提出开发网络课程应包括四部分人员:教师、软件工程师、美工人员(懂得多媒体传播技术特点开发并富有创意),以及教育心理学家。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在明确教学目标,预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疑难重点上他们最有发言权;而软件工程师和美工人员可以提供技术和艺术支持,使得网络课程最终以尽可能完美而富有创意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受教群体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教育是一种师与生在时空上准永久性分离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教师,更不能说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以降低。目前网络教育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少,专科教授(辅导)本科、本科教授(辅导)本科等在一些偏远教学点屡见不鲜;教师事业心不强,如教师在远程教育的角色转变、教学辅导方法的探讨方面没有明显突破。为此,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刻不容缓。
3.1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
这包括:丰富的纵向知识和丰富的横向知识,即不仅要对学科内容本身精通,还要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其它领域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对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来说,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网络意识,要熟悉网络,才能切实把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3.2 教师应该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网络、依赖于平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教师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实现真正的互动。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先动起来。
3.3 教师应该经常参加培训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发展尚不完善,很多知识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应该经常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应该是网络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最早受教者,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把这些理论用于指导实际的网络教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应付考试、获取学历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将逐步弱化,付之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方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改换成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就可能大有提高,也不能因为传统方法已经过千锤百炼,而拒绝网络教学,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3.4教师不仅是教学管理者,而且是人际关系艺术家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具有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学生很容易受教师态度、行为习惯、人格魅力的影响。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如何对这些做出正确的反应,和教师的有声和无声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教师是学生进步的最好的教材和范本,教师的言行很容易被学生所模仿、效法和接受,教师的精神境界、信仰、品德、情操以及他们的见解和治学态度,都会在学生心中烙印。要想让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要先做到。实践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召是极其有力的,也将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无比的财富。
4  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
4.1 完善考试系统
首先,建立知识库、试题库,然后加大考试管理软件的开发,逐步实现网络教育考试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一定难度的试题作为考试的起点。网络计算机在获得学习者当前题目通过的信息后,呈现给他难度稍微大的试题,这样根据“小步子”原则,逐步增大难度,直到达到某个要求的水平标准,那么这个水平即被认为是被测学习者的能力水平。
其次,要增加考试可信度。坚决杜绝为了经济利益而将考试题目出得很简单,做 “好好先生”,保证百分之百的通过率。有的学校采用网络考试,很难保证参加考试者和学习者身份是否一致,替考,作弊现象异常严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考试和传统的课堂考试相结合,每个学期召集学生在教室里考试一次。
4.2 保证评价的信度、难度和效度
效果评定是鉴别与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对网络教育更是如此。网络教育除和传统教学一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外,还应通过对平时考核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具体要求如下:
1 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运用计算机网络所拥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提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
2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多媒体课件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充分利用BBS、聊天室、网上讨论等,从他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不足。
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4 评价学生与评价教师相结合。
学校应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奖罚分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5  总结
网络教育正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其质量保证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上文主要从微观层面探讨了网络教育质量的保证策略,除此之外,国家法律法规、财政扶持、发展规划、宏观调控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网络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网络教育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希建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究竟是什么[J].开放教育研究,2002(6):8-12.
[2] 杨建军,杨改学.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6-8.
[3] 徐世浩,林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3):37-42.
[4] 张令彬.对高等教育中人本化管理的理性解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4(3):22-23.
收稿日期:xxxx-xx-xx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
乔贵春(1981—),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04级研究生
彭文辉(1964—),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