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核心模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2:06:49
http://www.cbinews.com/inc/showcontentc.jsp?articleid=32308
知识管理的核心模型:知识之轮
在理论分析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出了如下“知识之轮”模型,它对于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知识管理咨询服务者提供了一个参考。
所谓“知识之轮”,即任何组织中的知识都存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我们即称之为“知识之轮”。“知识之轮”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隐藏于各种各样活动的背后。知识管理需要通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就是要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一般企业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文化”三个方面来保障“知识之轮”的高速运转。
因此,对于“知识之轮”,核心要把握如下三个层面:
Ø         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的管理对象是知识;
Ø         让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运转环节(简称为“知识之轮”)循环运转,才能使知识指导行动,不断地产生价值;
Ø         如何驱动知识之轮?文化、管理、技术是企业驱动“知识之轮”的三个关键要素。
何谓核心的知识管理对象?
一般来说,企业知识领域可以分为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两大类。外部知识主要指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信息,通常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属于对事实的描述。企业外部知识的分类可以根据企业外部利益干系人的种类来建构。企业内部知识是企业在日常活动、工作流程中产生的知识,包括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个人经验等,通常是一种动态、程序化的知识。企业内部知识的分类通常参考价值链模型来建构。这样,综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就形成了整体的企业知识体系,还可以在企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知识领域进行分解和细化,形成子知识领域、子子知识领域等。
为提高投入产出比,按照帕累托80/20法则,企业要找出那些能够产生80%的价值的20%的知识。针对不同的企业,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企业的战略找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核心知识领域。例如那些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研发知识、产品知识等往往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而那些实施最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采购知识、配送知识、生产知识等则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

图: 知识的“PDC”模型
假设我们已经筛选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些对象,对于这些知识还需要从如下3个维度进行分析:
Ø         掌握度(Proficiency):是组织对该知识的最高掌握水平,一个企业高手的技能不一定被企业所有人知道,而这一两个高手可能决定了企业在该知识领域内的水平。像有的球队往往有一两个明星,但有明星就可以拿金牌。企业也要有明星式的人才,他往往代表着我们企业在这个领域内的最高水平。
Ø         扩散度(Diffusion):是指组织需要应用该知识的人中大多数人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它反映了知识传播与扩散的程度。例如,某部门中5个人,1个人是入门水平,3个人是初级水平,1个人是专业水平,则其扩散度为初级水平。大到对于一个跨地域的集团性企业,如何实现关键知识在集团总部和各个分子公司间的互动就是很多企业头痛的一个课题;而同样,小到一个部门、科室内部,如何实现有经验老员工的知识在内部传播也非常重要。
Ø         编码度(Codification):是用来衡量知识显性化的程度,知识的显性化是指对平时的经验、感受、领悟等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和归纳的结果通过文字、音像、等形式记载下来的过程。
何谓知识之轮?
以知识扩散度为X轴,以知识编码度为Y轴,建立如下坐标系再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图: 知识运转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
Ø         首先,知识编码度提高意味着知识显形化程度的提高,这其实就是知识在“沉淀”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
Ø         其次,知识扩散度提高意味着知识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其实是知识在“共享”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
Ø         如果高扩散度的知识通过个体与组织的学习和应用,吸收内化成为隐形知识,则是知识在“学习和应用”这一环节状况的改进;
Ø         最后,通过不断地外部扫描及内部创新,组织掌握了更多独到知识,知识在“创新”这一环节状况得到改进,通过创新获取外部新知识或提升内部知识层次,从而改善知识掌握度,这正好就是垂直于XOY平面的Z轴。这样知识经过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创新四个环节的循环之后,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经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任何知识都符合上面的运转规律。“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创新”四个关键的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我们即称之为“知识之轮”。
企业的业务状况千差万别,业务运转形式不一。如果能够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挖掘知识运转的规律,对企业各项业务及承担各项业务的个人都大有裨益。于个人是精于思考、善于学习,从而达到“格物致知”的理想境界;于组织是敏捷应变、积极创新,通过知识重用递减边际成本,攫取最大化利益,不断实现螺旋式提升和自我超越,终至基业常青!
如何驱动知识之轮?
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一些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实践活动,例如企业里面定期的周例会(或月例会),会议上大家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总结、问题的分析、未来的计划其实是知识的“沉淀”;开会时大家的交流沟通是知识的“共享”;每个人听别人的思考、感悟、经验时,如果能够内化吸收进自己的大脑并应用于今后的工作,那么这其实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如果大家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灵感,形成更好的工作方法,这其实就是知识的“创新”!
此外还有其它方面好的实践案例,比如有的企业销售人员规定每月递交两个分析案例,一个是成功的案例,一个是失败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有的企业定期举办高层沙龙,请高层共享他们各自领域里的经验;有的企业开发数据库记录每一个员工过去的项目经验、专业特长等,以便员工遇到问题时知道能向谁求助……这些分散在各个企业不同部门的做法好像一颗颗的“珍珠”,每粒“珍珠”都有自己动人的光彩。可惜的是,这些“珍珠”是分散的,没有把它们收集起来并把它们串成一条完整的“项链”。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为驱动“知识之轮”设计新的活动,为“项链”增添新的“珍珠”。
对驱动“知识之轮”的这些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活动无非是从三个角度影响知识各环节运转的状况,其一是从文化的角度,其二是从管理的角度,其三是从技术的角度。所谓知识管理,即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创新这个“知识之轮”循环转动,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

图: 驱动知识之轮
企业在“文化”(Shared Values)要素上的表现主要指“知识之轮”各个环节上大家普遍的习惯、组织共有的价值观、高层的支持度等;
企业在“管理”要素上的表现,则主要体现在为了驱动“知识之轮”所涉及到的组织和制度上。例如知识管理的组织及其结构(包括一些虚拟的社区)、知识管理运行制度、知识管理考核制度、知识管理激励制度等;
企业在“技术”(Technology)要素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知识之轮”各个环节需要的IT应用系统及工具的具备及应用情况上。
借助文化、管理、技术三个轮片,给足动力,知识的涡轮才能高速运转,带动企业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终有一天,企业航船的其它各种“助燃剂”都会因为单位成本过高、产生负效应等种种原因,对前进中的航船“提速”爱莫能助。而知识资源则因为可持续利用、天然无害、经济适用等特点,成为企业“新动力”的后起之秀,从而倍获青睐!